為什麼北方農業溫室大棚越來越少了?

平地起高樓3


不知你的家鄉是哪裡,我沒感覺溫室變少,反倒感覺溫室越來越多了。

以前溫室確實少,主要原因是沒錢和沒地,溫室建設普通標準一米要1000左右,很多農民投資有困難。土地承包是大多數是南北向割地,每家每戶的土地東西長度也就幾米,十幾米,而溫室需要東西長度60--80米,土地調整牽扯的戶太多,很難調出合適的土地上大棚。

現在棚多了主要原因有三個,首先農業人口老化,很多人種不動地了,土地集中更容易,建棚用地比較容易獲得。其次溫室經濟效益居高不下,農民有了動力建棚賺錢,前幾年打工的70後很多攢了些錢,選擇回家建棚做農業。最後,新的建棚技術在不降低棚室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建棚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比如鋼架暖棚,活動棚,保溫板,自動捲簾機,自動放風機等。

我覺得,你的家鄉暖棚少應該是賺不到錢所以不用了,賺不到錢主要原因是技術,我看過一段視頻,有的地方暖棚不會種,用來做倉庫,放東西。


一起葡萄


作為一個南方農業工作者,我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以山東壽光為例,剛開始發展日光溫室的時候,壽光走在了前列,把反季節蔬菜做的風聲水起,到了蔬菜上市的時候,成排的卡車往壽光走,就算運費高點也還是有利可圖,為什麼呢?第一成規模種植,一卡車菜隨便就能裝滿,也就是說貨源不缺,需求量也大,可以賺錢。

第二,種植水平高,壽光種出來的菜的確好,這個得承認,對於收購商也有利可圖。第三,其他地方日光溫室發展不如壽光,也就導致再遠的客商也去壽光。這就形成了你從壽光路過,看到的全部是日光溫室,密密麻麻,因為這東西比種小麥、花生、玉米賺錢。

網絡圖片

為什麼現在日光溫室越來越少呢?我這麼一說大家這麼一看,回答不好,見諒。第一,反季節蔬菜有利可圖,像雨後春筍一樣遍地開花,

客商不再需要去壽光就可以就近收購到,在成本可以節省的情況下,若是你,你怎麼選擇?收購商減少,蔬菜銷售困難,減少一部分人。第二,連作障礙嚴重,日光溫室建好以後不是隨便就能換地方,這個需要成本,而且長年耕作,土壤肥力下降,大量施用有機肥改良土壤,關鍵期間不能淋雨,種植難度增加,成本上升,利潤降低,種植戶減少。第三,人才大量流出這個要劃重點,在壽光種植過幾年大棚的人掌握了各種技術,比如怎麼種,怎麼克服連作障礙,怎麼獲得高品質,怎麼減少成本,大量技術人員從壽光輸送至全國各地,其他地方種植水平提高,去壽光收菜的人又有影響,種植戶也會減少。
網絡圖片


農科小孫說


提到溫室大棚,那自然就會提到壽光,過去的壽光可是把大棚技術運用到了極致,並且反季節的蔬菜水果一直都被市場所認可。那時候的壽光在大棚技術上走上了前列,當地的很多農民也成為了指導大棚安裝的專家,並且依靠這個也賺上一筆。但現在壽光的風景不再,過去的傳奇也因此暗淡。為什麼北方的溫室大棚越來越少了?



一、種植數量越來越大

現在全國各地都開始了大棚的反季節種植,隨著各地的普及和完善,以至於大棚蔬菜的利潤越來越低。在過去冬天的蔬菜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關係,但現在市場上供求關係改變。蔬菜的價格下降,農民的利潤降低。同時現在的果蔬滯銷越來越明顯,主要還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農民賺不到錢,只能拆掉。



二、物流運輸更方便

在過去因為受到運輸的限制,南方農村的各種蔬菜到了北方之後,因為物流成本的問題導致價格很高,所以大棚種植很快就佔領市場。但現在的物流系統已經在全國建立起來,南方的蔬菜運輸成本降低,價格也會降低,這樣一來大家自然會選擇購買應時的蔬菜。



三、土壤肥力的下降

大家都知道大棚建立之後,那就只能在這片土地上種植果蔬,但在常年的種植過程中,土壤的肥力開始下降,這樣一來產量將會降低,質量上也會減少,蔬菜走上市場也沒有性價比,利潤大大降低。但再重新建造一個大棚的成本很高,所以大家都會轉向其他行業。

以上就是為什麼北方大棚越來越少的原因,其實主要還是受近年來滯銷的影響,經濟效益降低,大家只能放棄。


惠農發佈


曾經在北方大受歡迎的溫室大棚,在最近兩年卻越來越少見了。短短几年,究竟在發生了什麼?農民向我們吐露了實情。

1.溫室大棚種植賺錢越來越難

北方溫室大棚主要種植的是反季蔬菜,剛開始種植的人不多,冬季蔬菜產量低,蔬菜價格很高,因此利潤也高。現在全國各地都開始了大棚的反季節種植,隨著農業溫室數量的增加和種植技術的提高,蔬菜產量越來越高,造成蔬菜價格降低。在過去冬天蔬菜一直供不應求,但現在市場上供求關係改變,果蔬滯銷越來越明顯,蔬菜的價格下降,農民的利潤降低。同時,種地的農藥的價格一年比一年貴,這也降低了種植溫室大棚的利潤。主要還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農民賺不到錢,只能拆掉。

2.物流運輸越來越方便快捷

過去因為運輸的條件有限,許多南方的水果蔬菜沒有辦法運到北方,哪些能夠完好無損運到的,貴的離譜。所以大棚種植的果蔬成了緊銷的產品。但現在的物流系統已經在全國建立起來,南方的蔬菜運輸成本普遍降低,價格也會降低,這樣一來大家自然會選擇購買。大棚蔬菜的銷量就沒以前那麼好了。

3.種植大棚投資越來越高,隨之風險也大

要建一個普通的大棚,成本最少在兩萬左右,加上購苗,施肥,人工等成本,等到收貨前投資近三四萬了。對農民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加上溫室大棚屬於相對密閉的環境,需要人為的進行調節光照、溫度和溼度等因素,來滿足作物的生長髮育需求。因此,溫室大棚種植需要種植者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否則難以獲得高產高效。近年來北方地區冬季霧霾嚴重,對溫室大棚生產影響很大,連續一週的陰霾天氣就可能造成溫室內的蔬菜絕收。

4.土壤肥力的下降

大家都知道大棚建立之後,因為溫度能夠得到調控,所以蔬菜水果一年能重兩三茬,但在常年如此高密度的種植過程中,土壤的肥力開始下降,這樣一來產量將會降低,質量上也會減少,蔬菜走上市場也沒有性價比,利潤大大降低。而且大棚一旦建好了,是不能隨便拆建的,成本太高了,所以大家都會轉向其他行業。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0164392577924818859, "vid": "v02004a70000bfl3a5q7u0rfqnm4ao8g\

智慧溫室


我在山東從事過10多年北方大棚蔬菜越冬蔬菜生產技術推廣和培訓,又在南方省級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工作了十多年,我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認識:

1)北方節能日光溫室蔬菜越冬生產可謂中國菜農發明的一項偉大的創舉,不僅讓北方冬季在不加溫條件下用大棚生產各種蔬菜,解決北方冬季吃菜問題,生產的蔬菜還反銷南方,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這種將露地土壤種植直接搬進溫室種植的生產方式,在大棚避雨種植條件下,土壤中農藥、化肥、根系分秘毒素連年積累,大棚閃土壤乃至地下水造成嚴重汙染,實踐證明,這種生產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很多大棚種植區,面積逐漸減少也是必然的了。

2)沿海發達省市因土地,勞動力成本日益升高,產業向中西部地區進行梯度轉移已經是一個趨勢。山東作為設施蔬菜生產大省,佔北方設施蔬菜生產的40%以上,設施蔬菜生產開始向南方中部幾省轉移。

3)在生鮮電商,生鮮新零售快速發展、交通越來越便利,物流也越來越發達、蔬菜生產技術也越來越成熟,能夠本地生產,就近線上線下供應也成為一種趨勢。

專注都市園藝綠色生活方式和設施生態農業綠色生產方式轉變,聚集盆栽花卉、蔬菜、水果的技術與產品創新,歡迎關注 ,一起為城鄉居民健康和環境綠化、美化做點貢獻。


惠養花


為什麼北方農業溫室大棚越來越少了?

北方農業溫室大棚的確越來越少了,沒有以前的數量多了,很多蔬菜大棚也都荒廢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是交通的發達。現在國內的交通運輸網絡相當的發達。比如同三高速,從黑龍江同江市到海南三亞,據說最快兩天兩夜就能到達,這是什麼概念?這就意味著全國各地的貨物、蔬菜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從生產地發送到全國各地,尤其是反季蔬菜,是北方地區冬季必不可少的。



其次是北方生產的高成本。北方冬季、春季是比較寒冷的,而北方的農業溫室大棚如果想在冬季或者春季進行種植的話必須要有采暖措施,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使用燃煤來燒暖氣取暖。而且要體驗燒,一方面是提高棚內溫度,一方面是保證棚內土壤有足夠的不凍層來保證根系的生長。這就要求每天都要有足夠的取暖時間來保證蔬菜的正常生長。這裡會出現北方種植反季蔬菜的價格比外來反季蔬菜價格高的情況,能好賣嗎?成本高、價格貴、不好賣,自然就打消了一些農業大棚種植戶的積極性。所以,在北方農業溫室大棚越來越少的原因。



現在北方的農業大棚只能是在春季進行種植,以保證應季蔬菜上市之前能夠提前出一批蔬菜來獲得盈利。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現在北方的溫室大棚是越來越少,原因很多,從事農業這幾年也很有感觸,雖然現在供給沒問題,但也是一個隱患。



種植溫室大棚操心多,費體力,現在機械化程度稍好了點,但是很多操作還得人工來,給地施農家肥,種菜的時候間苗,沾花,採收,每天大棚放風等一系列的活等著你去做,可以說費心勞神。第二,有的人年齡大了,孩子不願意幹,也不想孩子幹,也就逐漸的放下了,或轉包,或種大田。



第三,是真的沒有效益,有的人是跟風種植,別人種什麼他種什麼,管理不到位,技術不科學,導致收成,長勢沒別人的好,別人能賣個好價格,他的只能乾著急,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第四,隨著交通的越來越便利,在南方種植出來以後運到北方的價格低於在北方種植大棚的價格,那還不如直接從南方進貨,何必還在北方種。還有很多原因,不過農民種大棚真的不容易。


0認真的搞笑0


北方溫室越來越少可能是指越冬生產型溫室,拋開其他原因,環境保護因素可能是主要原因,原來冬季北方溫室大棚可以燒煤炭增溫,現在京津冀地區已經明令禁止燃煤增溫,只能用天然氣或者電來增溫,成本最少50—100/平方米,甚至已經超過農民的利潤,導致很多農戶甚至農場冬季拋荒不生產。

這種現象北京郊區最為嚴重。

溫室的能耗已經成為檢驗一種溫室能不能賺錢的關鍵,冬季少加溫甚至不加溫的溫室成為新建溫室的剛需。

下面是硬廣,我們開發的不加溫的溫室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陽光技術結構改變世界


我也曾經是一個種植大棚的農戶,種植了二十多年,現在我五十多歲了由於給兒子看孩子已經不種了,我認為不種植大棚的原因有這幾方面,一是畢竟種大棚是個重體力活又髒又累起早貪黑的幹,二是年輕人都認為髒累不願幹,三是由於家庭原因如給子女看孩子等,四是原先幹大棚的一茬人現在都在六十歲左右的年齡段也幹打不動了,年輕人又不願幹所以溫室大棚就越來越少了。


guangsheng


據我瞭解,北方的農業溫室大棚並沒有減少。溫室大棚是否減少,最重要的指標要看北方反季節蔬菜的價格和產量。

像去年在甘肅,冬季的反季節番茄價格為一元左右,而上半年拱棚的番茄價格為兩元以上。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求大於供或者供大於求的緣故。由此可知,反季節蔬菜在全國的種植面積都在增加,相應的溫室大棚的數量也在增加。所以不存在北方農業溫室越來越少的情況。

因為反季節蔬菜種植品種差異化小的緣故,導致某種蔬菜價格下跌。所以北方農民在溫室大棚的種植上不斷引進新品種,比如北京的大棚草莓,西北有些地區種植的火龍果,金桔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