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要殺死第一祕書楊修?

談文論史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中,楊修死於"雞肋”事件。人嘆其聰明反被聰明誤,屢屢奪了主公的風頭,曹操嫉賢妒才而殺之,真的僅僅只是這麼簡單嗎?

按《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十四年楊修死後,僅百餘日曹操病故。曹操曾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經歷了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入塞北、抵遼樂,縱橫天下所向披靡後,58歲揮師赤壁,意欲一統天下,怎奈落得兵敗而逃,人生有了挫敗感。

公元219年,這一年曹操已經66歲的垂暮之年,在動盪的三國時代,"五十不稱夭壽”已是高齡。他親領大軍與劉備爭奪漢中,奈何劉備堅守不出,只得論持久戰打算。不到兩月損兵折將,又失了軍糧,眾人士氣低落,無奈撤出漢中。


眼見日漸坐大的西蜀,以及雄姿英發的東吳,曹操明白天下一統的願望,只能寄與後人了。

《三國志》和《後漢書》與《三國演義》不同,並沒有說楊修死於"雞肋",只講楊修的死,是好幾件同類事件而殺之。

楊修死後,曹操曾給其父楊彪寫信表示哀悼,賜與大量貴禮,派夫人卞氏上門撫慰。信中寫道:

主簿宜守,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
每不與我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謂其能改,遂轉寬舒。復即宥貸,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


意思是楊修大才,奈何不與主同心,屢教不改,為了不累及楊家,我只好替你清理門戶了。這番話明顯有殺雞駭猴的意思。

而日後楊彪居然敢發牢騷說,慚愧沒有金日磾的先見之明,空有老牛舐犢情,令曹操無可奈何。



說明楊修之死,決不僅因為聰明太過,以曹操"唯才是舉"愛才之性,恃才放曠並不致命。

系出名門的楊修初任丞相主簿,有第一秘書身份,應當說曹操是信任倚重的。當時軍國大事與之交流,楊修總知內外,所作建議也令其滿意,連曹丕都要巴結他。


所以"一盒酥”"闊門""雞肋"之類奪風頭的事件,必不致死。要知道當年彌衡"擊鼓罵曹",曹操都沒痛下殺手。置之死地的原因是,楊修同孔融一樣站在曹植一邊,成為曹丕繼承大位的障礙,其政念與曹魏利益相悖。

曹操臨死佈局,連"分香賣履"都安排了,替子掃清道路,擔個"害賢”之名,也不懼了。

楊修世家子弟,其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皆為四世三公之家,又有姻親。楊修是袁術的外孫。在講究門第的漢末,影響非同小可。

老子唱黑臉,兒子唱紅險,曹操之"奸”,楊修既不能與己同心,縱有才也不過眼中"雞肋",棄之必然也。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閒魚🐠元元,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曹操殺楊修有三個原因:

1.楊修屢次揣測曹操意圖,嚴重損害了曹操作為領導人的威信,特別是最後一次既擾亂軍心,又使曹操威信掃地。

試想有個下屬經常在公開場合炫耀自己的本事,挑戰上司的權威,甚至讓上司難堪,這是任何一個領導都無法忍受的。楊修這是作死。

2. 楊修有才但自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不懂得收斂鋒芒,聰明反被聰明誤。

楊修這個人出身世家大族,聰明絕頂,特別驕傲,自比天高,喜歡錶現自己,經常風頭蓋過了領導,而不懂得收斂。正所謂木秀於林 風必摧之。楊修這是不懂做人。

3. 參與曹家世子黨爭

楊修投靠曹植,並積極為曹植奔走,幫曹植爭奪世子之位,是個愣頭青。即使到最後曹丕勝出了,但楊修依舊不放棄,依舊結交黨派,為曹植爭取繼承權。這樣的行為,是很不利於曹丕未來的繼承執政。而且楊修才能很高,曹操也擔心自己死後無人能駕馭楊修,所以只能找機會除掉楊修這個後患。楊修這是不懂做官。

綜合以上三點,楊修該死,必死。





十一在上海


“第一秘書”楊修當之無愧

根據《三國志.曹植傳》,楊修25歲,非常有才能,任職丞相府倉曹屬主簿,記載說:“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曹操器重他,要不然怎麼會把如此重要的職務安排給他。

曹操殺楊修的原因。

一、楊修的血統隱患。

楊修的父親楊彪是跟隨漢獻帝的太尉,和曹操政見不同。楊彪忠於漢朝,曹操則不然,楊彪的妻子,楊修的母親是袁術的女兒。不但政見不同,而且是死敵的女婿。曹操在袁術稱帝時,誣陷楊彪下獄,打算殺了楊修的父親,被孔融等勸阻,沒有殺成。隨著袁術的敗亡,這件事也就沉寂下來了。

二、參與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爭。

曹操對於曹丕和曹植誰接替自己位置開始的時候是比較猶豫的。曹操本人是軍事、政治、文學的一流全能人物,在不經意間,以文學衡量曹丕和曹植,曹植的文采高於曹丕,曹操開始的時候偏向於曹植,但是也沒有做最後決定,要觀察一下。(曹丕和曹植)

一般的大臣不願意參與這種事情,一旦失敗下場很慘。


曹丕奪嫡的謀士陣容: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

曹植奪嫡的謀士陣容:楊修、丁儀、丁廙。

曹丕的謀士個個老謀深算,曹植是清一色的文人,在交鋒中,曹丕逐漸佔據上風。

三、司馬門事件

公元217年,曹操外出期間。曹植和楊修等人飲酒喝醉了,他們動用了曹操魏王的專配車馬,並且從魏王專用通道司馬門而出,開始了飆車行為。曹操知道後,勃然大怒,這犯了曹操的大忌,這時已經準備殺楊修了,不過時機未到而已。並準備立曹丕為繼承人。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爭以此事為轉折,曹丕勝利了。

四、立曹丕,除隱患。

《三國志.賈詡傳》記載,曹丕曾請教賈詡,詡曰:“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這位主真正是聰明到家了,我誰也不支持,告訴曹丕,做好事情,孝敬父母,以德服人。曹操曾經把所有都屏退問賈詡,立誰為繼承者,他也不說。曹操問:想什麼吶?賈詡說:我在想袁本初(袁紹)、劉景升(劉表)父子。曹操哈哈大笑,馬上立曹丕為繼承者。這是賈詡暗示曹操:袁紹和劉表廢長立幼,導致內部紛爭而敗亡的前車之鑑。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天,曹操以洩露軍機、散播流言、和其他諸侯私下交往殺了楊修。楊修臨死之時說:我早知道自己要死的,沒想到死的還是晚了些。

估計曹操隨便安排了一個罪名就殺了。為了剪除曹植羽翼,保證曹丕安全接權,消除政治隱患。


老旺民俗傳說



天嶺624738


曹操為啥要殺死第一秘書楊修?



作為秘書、辦公室主任,楊修確實很合適,腦子靈活、文采飛揚。但隨著地位提升、事務歷練、領導看重,楊修有點忘乎所以,逐漸不顧場所、一味張揚、不給丞相臉面,讓曹操產生厭惡。比如,曹操園門留“活”字,暗含這門太寬,需要瘦身;蔡文姬家掛軸“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實指“絕秒好辭”四字。這有點難度的文學意蘊,楊修心中解開,沒必要先於領導顯擺,待人家丞相破題後,你楊修再逞能行不?



塞北派人給曹操送點禮物---一盒酥,曹操一時興致盎然,親自提筆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字,楊修竟然自行與眾人分吃一盡,曹操詰問,楊修回覆說,丞相叫大家一人一口酥,豈敢違背?……,其實,這些事雖讓曹操不悅,畢竟是小事,曹操可能記在心中,也可能一笑而過,不了了之。從曹操性格看,豪放大氣,為此記仇可能比較小。



史料記載這些事,也只是因楊修被殺,人們胡亂聯想,不一定就是這些事的因素。不少推測認為,在曹丕、曹植爭奪儲君之位時,楊修積極參與其中,公開選邊站隊,為曹植出謀劃策,寫答條。最差勁的,這麼不要命的事,不知是故意張揚,還是疏忽,竟然露了餡,曹操都知道了,楊修自己仍自我感覺良好。



按說此時,楊修應該緊急收手,鋒芒內斂,然楊修張揚個性,卻愈加狂妄。在漢中前線,曹操和劉備打得不可開交,曹軍處於十分不利局面,曹操心中猶豫,煩悶,焦躁,夏侯惇請示當夜軍中口令,曹操因正啃一隻雞肋,聯想到當前軍情,有感而發,隨口說“雞肋”,楊修作為聰明人,本應為上級解決當前困境,提供策劃選項。



不論這選項如何,只要用心去作,曹操看在眼裡,會記在心裡,能虧你楊修嗎?可楊修卻繞過曹操,對夏侯惇說,丞相要從漢中撤退了,將軍要提前做好準備。想想這麼作,除了顯擺,有啥實際作用?事有湊巧,曹操睡不著覺、提著鋼斧巡夜,察覺夏侯惇部動作異常,叫來夏侯惇一問,知道了楊修的鬼話,曹操這時是啥心情?這不是看笑話嗎,不殺你楊修還殺誰?



後來,曹操被魏延射落兩顆門牙,驚得魂飛魄散,定下神來,決意放棄漢中,想起楊修之言,略有悔意,又下令重新安葬楊修,作為當時衝動怒發,殺掉楊修的補償,但對於楊修,顯然意義不大了。(435)


流譽後


楊修,字德祖。東漢大才子,為人好學,有俊才,極聰慧!

曹操愛才,惜才,像楊修這般聰慧、才學過人得才子,自然不會逃離曹操的要求,曹操重用他,為曹屬主薄,並命其輔佐最喜歡的兒子曹植。

曹操之所以殺他,小編以為既不是他的聰慧過人,也不是手段陰毒,主要是因為楊修為了曹植的世子位也為了自己的理想抱負,幾次不擇手段,曹操都看在眼裡,直到最後一次,他沒有考慮到擾亂軍心的問題,或者說他的激進已經驅使他無暇顧及那麼多,也是在這次觸碰了曹操的底線,在那個戰亂年代,尤其正值出征期間,擾亂軍心實為大忌,為了平軍心曹操不得已而為之!之後我們看到曹操也是深感惋惜的!

想來真是可惜,如果楊修沒死,一直和司馬懿對立,也許整個歷史又是另一番模樣。

人物評價: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羅貫中








番內劇社


楊修是個有才的人,他的被殺,讓人非常可惜,可是細品他的言行做派,確實不太適合做一個首席秘書。

三國演義中,描述楊修,才思敏捷,善解人意,祖上是做過大官的世家子弟,按說,家教應該是很嚴,很規矩的人,可楊修卻是一個恃才傲物,喜歡賣弄的人,這種人實在不適合做個機要秘書的角色,領導還沒拍板,你就都賣弄出去,重大決策還如何施行?

首先,作為丞相的身邊人,你的主要作用是拾遺補漏,幫助策劃,絕對不能搶了領導的風頭,哪怕領導一時想不起來,也應該找機會暗中提醒,特別是猜謎這種遊戲,完全可以示弱,或者讓給領導出風頭,可楊修數次打破曹操的啞謎,還得意洋洋,曹操不是愛才,早就該踢出去了,而楊修尚不自知。

其次,參與政治鬥爭,表現不忠,還屢次欺瞞曹操,你作為丞相身邊人,親信,不說給領導指點迷津,還參與其中,起碼的忠誠都做不到,誰敢留你在身邊?

第三,就是造成楊修之死的關鍵事件,軍中無戲言,任何的舉動言行都會影響軍心,導致重大失敗,這是關乎軍隊成千上萬人的性命甚至國家根基的事,在主要領導沒有完成決策前,以楊修的身份,應該儘量保持沉默,而僅僅為了臨行不匆忙這種小事,就向相關將領透漏不實信息,完全沒考慮到影響,如果下次假傳聖旨,如何收拾?

所以,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沒有認識到自身職位的重要性和工作要求,一味地賣弄才學,言語輕佻,舉止隨便,不能顧全大局,曹操算是愛才之人了,以上三條,有一條已經可以處理了,等到最後才殺掉楊修,已經非常難得了。



心無羈絆夜未明


這一點,之前的中學教材《楊修之死》上說得很清楚,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總是猜透說破曹操的心思

這點很讓曹操討厭,不光是曹操,包括很多領導乃至普通人,都不願意自己的心思被人看透,尤其是說破,這是心理學上的禁忌。典型的事例有門上寫活,一合(古代合通盒)酥,夢中殺人等等。都被楊修猜出並向眾人說破,以顯示自己的聰明,在我看來,能猜透的人不在少數,但敢於願意說出來的人,實在太少了。

他說門上寫活為闊,曹公嫌門太闊了;說一合酥,拆開來就是一人一口酥,讓大家給分吃了;夢中殺人後,楊修說不是曹公在夢中,而是你們在夢中。曹操知道後,心裡對楊修很是不悅。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13e1000336349bb69cb3\

亮話歷史


楊修智慧過人,穎悟超群,看似絕頂聰明,其實是一個自尋死路的笨蛋。楊修之死,完全是自己耍小聰明所致。楊修善於猜測揣摩曹操之隱秘內心,而且非常精準,往往觸到曹操的痛處,還有意在曹操面前炫耀,曹操忍無可忍,終於痛下殺手。反觀野心勃勃的司馬懿,一直隱忍到最後,從不賣弄自己,曹操從不猜忌他,最後連曹氏江山竟然也被他的後人奪取。

曹操曾經叫人建造花園,他看了後不給評語,只在花園的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眾人皆不明其意,楊修看了說:在門上寫“活”,就是“闊”字,丞相是嫌門闊了。竟不問曹操,擅自命人把門改窄。曹操知道後,嘴上雖然稱改的好,心裡去卻對楊修嫉妒得要命,這小子把自己的心思猜得太準了。

又一次,有人給曹操送來一合酥,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楊修見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問他為何這樣做,他答:“盒上寫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豈敢違反?”曹操聽罷,竟然無法反駁。但對楊修的嫉恨加重了。

曹操為了測試曹丕和曹植的應變能力,便叫他們到城外去辦事,暗中卻叫門衛不要放人外出。楊修告訴曹植,如有人敢阻擋,便斬殺他。曹植雖然成功出外,但曹操知是楊修所教,認為這是楊修與曹植聯合欺騙自己,楊修為了幫曹植過關,竟然教曹植殺戮,這讓曹操十分心驚。曹操於是有了殺楊修之心。

曹操率兵攻打劉備,久攻不下,又因損兵折將,欲收兵回營,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逢勤務兵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隨口曰:“雞肋!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聽見曹操的話,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便繞寨私行。只見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曹操急問其故。軍士回答說:“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曹操問楊修,楊修竟然回答: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肯定要撤兵了。曹操終於忍不住,大怒:“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命令將楊修斬首級。可憐楊修死時年僅45歲。


希榮文創


諸葛謹曾評價兒子諸葛恪:聰明外露非保家之主也!推及楊修,聰明外露非保身之人也!對楊修,演義有精彩描寫。曹操主薄,主管辦 公室一應工作,能力不低。與文才曹植交往甚密,也俱很高文學才能。被殺,其原因,自身小聰明所害。在操身邊,洞悉領導心機,卻不知隱諱張揚,顯出比上級更高明,犯忌種下禍根。征馬超久決不勝,操有回軍之意,下令晚上軍令為“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不捨。是戰或撤決心未定,傳達軍令時卻告知將領準備撤軍。操頓起殺心,以動搖軍心罪斬了楊修。楊修才幹雖高,不懂大智若愚,憨是人福道理。聰明不內斂,外露無行藏,處理不好與領導關係。三國楊修教訓,仍值得今天職場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