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博物館,一見如故

說起博物館,蘇州這個只能算是小弟弟了。館藏比不了上海博物館,精緻小巧,完全是蘇州本地風味的。然而蘇州博物館的建築可是赫赫有名的,圈裡圈外都讚不絕口。

蘇州博物館就在拙政園的邊上,博物館外的圍牆邊圍著長長的圍欄,據說在週末,這裡是要排起長長的隊伍的。因為是工作日,所以人不多,可以直接進入大門,左邊是安檢入口,中間就是有名的小企鵝建築,出口則在右邊的忠王府。

我們順著人流,從左至右依次參觀博物館的每一個展廳。長長的走廊,兩邊是白牆,沒有任何的裝飾點綴。全是白牆,卻一點也不壓抑,抬頭看天,屋頂是透光的木珊欄,原因就在這吧,極簡,乾淨,可以靜心。

蘇州博物館的展廳也如同展品般小巧玲瓏,在不大的房間內,尺寸合適的展臺內,精緻地擺放著,蘇州本地歷年來出土的文物、明清書畫和工藝品。從遠古的石器時代到近現代時期,吳儂軟語的蘇州歷史,就像一幅畫卷,緩緩展開。在溫暖的燈光下,白髮的蘇州,變幻著身姿,演示著各個時期不同的風采。而書畫,則是它的代表,吳門四家繼承了元四家的書畫傳統。因此在整個博物館中,書畫也是展品中的重中之重。

吳門四家中的沈周與文徵明,是吳派文人畫最突出的代表,他們的繪畫創作以山水為主,無論淡雅的青綠,還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寫江南風光和文人園林。他們以詩書畫三位一體抒寫情懷,山水畫以水墨及水墨淡著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細兩種面目。"吳門四家"中的唐寅與仇英分別代表吳門四家中的另外兩種類型:唐寅修養廣博,詩書畫俱佳,號稱"江南第一才子"。他閱歷較廣,入世較深,故題材範圍寬廣,古今皆能,不拘一格;仇英文化修養不博,專畫傳統題材,但摹古功底深厚,尤擅長工筆重彩人物與青綠山水,作風嚴謹不拘。

在眾多的展廳中,有一間展廳最有特色,吸引我的是它的茅草屋頂。起先,我以為是涼亭,進入之後才發現是一間仿製的宋代民居廳堂:宋畫齋。屋頂的紅茅草據說就是蘇北本地所產,可以20年不腐爛。室內的傢俱是仿宋的,字畫也是仿宋的。想想我們經常使用的仿宋字體,可見宋代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有多大。

書畫和園林在蘇州源遠流長,而博物館所要表達的也應該是蘇州當地文化的精髓。所以,除了字畫之外,館內還應該有園林。這可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在拙政園和獅子林之間,建造一個什麼樣的園子,才能出彩呢?也只有世界建築界的魁首貝聿銘才敢承接這樣的工程吧,換誰都不可能讓人滿意。

蘇州博物館,一見如故

蘇州博物館內的園林不大,是一片水域,一邊的圍牆緊挨著拙政園,一邊是博物館的建築。水中有一條曲折的石徑路聯通兩邊。雪白的圍牆後是一片高大的樹林,白牆下是取自泰山的泰山片石,按照泰山的形狀和方向,堆砌排列,映入水面,宛如山巒疊嶂,似真非真。而和泰山石遙相對應的,就是那隻可愛的小企鵝了。方腦殼,牆上的窗就像企鵝的眼睛,大大的肚子,還有雪白的翅膀,這左右對稱的幾何形建築,把南極的企鵝請來了秀麗的蘇州園林。

水池中還有一座八角亭,亭後是一片竹林,亭前應該有荷葉吧,可惜已是冬天,我們無緣一見,但池中的錦鯉還是很歡快的,絲毫沒有感受到冬天的寒冷,給這黑白的水墨畫中添上了一抹彩色。

這與我們剛剛參觀過的拙政園是截然不同的風格,卻完美地融合了。古典與現代有機地結合,使現代稜角分明的幾何建築增添了一絲柔和溫婉,使古典的曲折流連、欲迎還拒的園林,在婉約中增添了果敢和剛毅。實用和美觀都很重要,要生活得舒服,也要看起來有格調,現代園林的創新,貝聿銘的蘇州博物館,樹立了典範。

蘇州博物館,一見如故

蘇州博物館,一見如故

經過中央大廳,東側有紫藤園和茶室,還有博物館商店。在博物館商店內果然發現了文徵明手植紫藤的種子,三顆28元。正感慨自家沒有園子可以種植紫藤,想起了在博物館中也是有著紫藤的,據說如果時節正好,可以撿到種子呢。於是,反身回去尋找紫藤,只是紫藤園正在維修,我們只能從玻璃大門中看到,好巨大的紫藤,纏繞成一米多粗的古樹,遮住了一方屋頂。

離開的通道在太平天國李秀成的王府,由於時間有限,便沒有參觀。其實,主要是對於舊王府已沒有了好奇感,老宅子大抵是一樣的。

回程,我翻看了蘇州博物館的介紹彩頁,發現貝聿銘對於蘇州博物館的設計原則:中而新,蘇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真好,一座既有蘇州傳統特色又有現代藝術風格的建築,大隱隱於市,隱於拙政園和獅子林之間,安靜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