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都感觉《红楼梦》太深,读不明白?

方圆标识18122876955


《红楼梦》之所以读起来感觉深奥,实际上看到贾宝玉最后看破红尘选择出家,就知道这是揭示因果律的一部与佛教思想关系很大的巨著,因为我们都处在四颠倒即无常常倒、苦乐颠倒、无我我倒及不净净倒中,很难看清三世因果的关系。

《红楼梦》中把人生八苦与人间的悲欢离合,用一个个的悲喜剧展现出来,曹雪芹的本义是让我们读者看清娑婆世界的苦难多如海,即便是贾宝玉这样的大富长者的儿子也不得不面对家道没落及与林黛玉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剧,使我们产生出离苦海之心。

真正能够离苦得乐的解脱轮回之法就是佛法,所以,贾宝玉在取得了进京赶考的佳绩后选择出家,就是告诉我们读者,佛法是可以让我们离苦得乐的,能够解脱轮回的。

离苦得乐、解脱轮回并不是一定要出家,绝大多数的学佛者都是在家修行,特别是净土念佛法门可以让我们今生就可以解脱,只要我们深信切愿弥陀净土,老实念佛,临终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耀如乐园


眼下市场上诸多《红楼梦》版本流通,包括适合各种年龄阶段的读本以及注解,还有各种文化名人解读《红楼梦》,帮助大众能理解其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原本是将这部名著变得越来越平民化广泛性才对,却又为什么人人感觉越来越难懂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第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读本。

千万不要执着于原著,不要认为只有读原著才算真正读《红楼梦》,要知道,作者的时代背景,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我们如今的时代相距甚远,我们理解起来肯定会有所偏差,再加上书中表述为半文言文,诗词歌赋也是晦涩难懂,读起来会更加困难。因此,也不难解释如今各种解读版本盛行的原因。所以,要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读本,然后由易到难,会更为容易接受些。

第二,不要过分纠结书中细节。

我有一个盆友读《红楼梦》原著时很有意思,她会认真查询各种读不懂的字、词语、诗词,还纠结于某个人说的某句话的言外之意,读起来真心是深入之至。然而在我看来,对于初次读《红楼梦》的书友们,真心不建议如此。要知道,我们不是红学的研究者,我们读的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及性格,是封建社会下四大家族的兴衰与荣辱,而不是执着于这字那句,这词那诗。此时的"不求甚解"是为了下一步的"其义自现"。

第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第一遍读疏通了书中脉络,再次读,反复读之时,你一定会有更多的领悟。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本《红楼梦》,就会有一千个贾宝玉和林黛玉。《红楼梦》是一本值得深究的名著,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普通读者往往囫囵吞枣之后,觉得已经读过,便将《红楼梦》束之高阁,成为某天茶余饭后的谈资。殊不知,这种读过仅仅是翻完一遍而已,细嚼慢咽之后的红楼女儿才是真正活在书中,长在心里。

第四,集百家之见,成一家之言。

我们活在一个多幸运的年代,各种思想火花相互碰撞,各种专家学者互相交融。无论是易中天的红楼还是蒋勋的红楼,都值得我们去一窥究竟。每当读红楼遭遇瓶颈时,建议去听听各种讲坛和评说,再与自己的观点加以融合,最后形成的《红楼梦》,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复制的孤本。

第五,不要迷信于"红学"研究。

如今"红学"研究的队伍越来越专业化,涉及的范围愈来愈广,研究《红楼梦》成了一门学科,一门学问,甚至一个奋斗终身的事业。所以每当我们读起它,就仿佛在窥视一个浩瀚广阔海洋,于是很多读者望洋兴叹,以致却步。要知道,如今小学生都在读《红楼梦》了,早就过了"少不读红楼"的年代。它并不属于某类人,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专家学者,它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读它的女儿情,也可以读它的兴衰史,不要拘泥于它折射的社会背景,它影射的朝廷暗流,它暗含的笔者思绪,它潜在的家族脉络。只是简简单单读几遍自己所理解的《红楼梦》即可。

以上只是小人物的小见解,敬请各位大咖批评指正。


焦糖Q布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看书要品味,要看书中蕴含的思想意识,要体会作者的辛酸。不仅要看风花雪月,更要看到在热闹的背后有深仇大恨,有血泪冤屈,更有对现实的无奈和无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诸夲中有一首七言诗,更进一步描写了作者想说的“味”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是明明白白告诉读者,这不仅是一夲风华雪月的小说,背后隐藏着一段血泪史。

我们从小说的几个关键所在说开了去。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说的是落魄穷儒贾雨村(假语存)受甄士隐(真事隐)之恩上京赶考,得中进士,不久又外放知府,因贪酷被告,免职在乡,经恩人林如海引荐又升任应天府恰遇原恩人甄士隐(真事隐)之女英莲(应怜)受难,贾雨村(假语存)不但不搭救,反而恩将仇报,将英莲(应怜)推入火海,赠于新主子贾政(假政)之外甥薛蟠(雪蟠)为奴。

第十二回《王熙风毒设相思局,贾天祥(假天祥)正照风月鉴》描写的是贾瑞身为太学总监欲勾引身为管家奶奶的王熙凤,王熙凤不但不拒绝,反而设毒计害死了贾瑞,当贾瑞生病后,有一跛足道人,送来一个“风月宝鉴”并嘱他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千万不可照正面(要紧)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取,管叫你好了。”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一试”想毕,拿起“风月宝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帐,如何唬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一喜,荡悠悠觉得进了镜子……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照正面了?你们自已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跑来喊道:“谁敢毁“风月宝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而去了。这不是明着告诉我们,这个“风月宝鉴”不就是康熙的“正大光明”匾嘛?“正大光明”的后面是什么?不就是“暗无天日”吗?曹雪芹太聪明了。借这个淫秽色情的故事,骂了当朝皇帝,胆子也太大了。难怪他说:“字字看来皆是血”了。

抄家一折的直接后果是,司棋,晴雯死,很多丫鬟被贬为奴亦或被卖,是否意味着贾(假)府被抄后,家破人亡呢?而始作俑者除内斗外,是否有贾雨村(假语存)再次落井下石,出卖旧主子呢?

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曹雪芹真的是在写青春少女,男女情爱,家庭硕事吗?为什么《红楼梦》中的男子个个不堪呢?他究竟传递什么信息?这是三百年来的红学爱好者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难题。

我在考虑曹雪芹是否用这种风花雪月手法,揭露了清庭的腐败,道德伦丧,离毁灭不远了。


狼烟一九三一


初读《红楼梦》者,不要被许多所谓的大师、红学家的观点所误导,形成先入为主的概念,总想着《红楼梦》里面谁影射谁,又总想着去揭秘谁是谁,然后呢什么也没揭出来,反倒把自己绕进去了。

事实上,红学家拿着国家的钱研究了这么多年,也大都是自说自话,更多的人为追求看点,吸引眼球,搞个一鸣惊人,至今也没有公论的结论。

所以,对于初读《红楼梦》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一本小说去读,好好地感受作者的文字,从故事的的脉络中去感受人物的情感和他们的心路历程。而不是去想什么是真事隐,什么是假语存。当你把它当一本小说去读的时候,你会享受作者的文字之精美,故事之连贯,人物之精彩。

由于《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我们大概很难在一部小说看到如此之多的人物铺排),可能很多人在看了后面就不知道前面某个人是谁了,没关系,多看两遍就明白了。我想不会有人看了一遍《红楼梦》就自称看懂了的,一定会在看过N遍后才会有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原来这里写是因为这个。那时候,你会打心底里发出会心一笑!

最近有朋友说在听《蒋勋说红楼》,此前她从来没有看过《红楼梦》,我也曾喜欢听《蒋勋说红楼》,蒋勋老师以他极好听的声音、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解读《红楼梦》,让我们看到更多关于《红楼梦》的细节,但是不得不说,蒋勋老师的讲说之中也存在明显的错误。至于刚出来不久的白先勇老师讲红楼,则更是把以前胡适老师的结论来了个彻底推翻,还有刘心武解秘红楼梦等,都是各说各话,你如果相信其中一个就无法相信其他一个,或者你都听了,就不知道相信哪一位。

不妨自己静下心来好好读,想想信自己的判断力。等到你把《红楼梦》读了几遍以后,再来想真事隐、假语存的事,或许那时候你就完全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判断。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我是在初一的时候买了一套《红楼梦》。我当时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看的故事,是一个很热闹的大观园。贾宝玉有很多女孩喜欢。我希望他能和林戴玉在一起。大结局很惨,林妹妹死了,贾宝玉出家了。就是这样啊。当时不懂的就是里面出现的很多诗词。后来,再大一些看了刘光武专家讲红学,才知道里面有这么多的学问啊,当时一点没看不出来。但也没有再看一遍的想法啦。


虚度时光读吧


不懂环境,不同工作,使用的语言,往往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要饭人说的话,与官员说的话,有非常大的差别。曹雪芹生活在一个语言特别复杂的环境中,所以,当今的我们,难以读懂曹雪芹作品中的,不同人物所用的,不同的文字与语词。


中华文化密码


隐射或暗喻角色太多,本来人物也太多,令人难以全面通晓,诗词挺耐人寻味!


用户李建民


因为他们过度解读了,说不定作者当年只想写一本言情小说而已,谁知道?


小猪的厨房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田長旺


明白了世上的人都会快乐,红尘中多了许多安宁,中纪委天天放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