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這部電視劇真有大家評價的這麼深刻嗎?

智為天下


幾次在頭條裡看到關於《天道》的觀後感提問,我也談一下我的體會,可能比較膚淺。

這部電視劇是10年前拍的,不記得什麼時候看的,但映像非常的深刻,首先是通過這部電視劇認識了女演員左小青,從此就喜歡上左小青了,搜了好多她的作品觀看。她的演技確實不錯。

回到電視劇裡來吧,大概的記得些劇情,覺得王志文演的丁元英一個地道的孤獨者。他的身上充滿了"不合時宜",但同時這滿目的"不合時宜"對周圍的人又有著神奇的吸引力,讓接近他了解他的人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有文化,聰明,可以說是運籌帷幄,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一切都按他設計的發展。而左小青演的芮小丹年輕,漂亮,是一個睿智的女人。她懂丁元英,和丁元英配合的嚴絲合縫,最後做了好多別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事。總之,這是部值得認真看的電視劇。

我說完了,該去重溫該劇了。








lcl258258


謝邀!
我是楊拾郎,說起《天道》這部電視劇是深刻之處,拾郎在今日頭條上發過116篇《天道》讀後感,在評論區出現得最多的是丁元英的一首自嘲:
本是後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經閣半卷書,
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
海斗量福禍。

論到囊中羞澀時,
怒指乾坤錯。
可見大家對《天道》的喜愛之情,可見丁元英的十足的個人魅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傳統文化的反思:

我們這個民族總是以有文化自居,卻忘了問一句:是有什麼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還是弱勢文化?是符合事物規律的文化還是違背事物規律的文化?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中國為什麼窮?窮就窮在幼稚的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價值判斷體系,太可怕了。
傳統觀念的死結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麼都行,就是別靠自己。這是一個沉積了幾千年的文化屬性問題,非幾次新文化運動就能開悟。

文化屬性:

芮小丹問,文化屬性?沒聽過這個詞,這個很重要嗎?
《天道》中王志文飾演的丁元英說,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孝道:

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說孝道再加個美德就更是錯,那應該是血緣關係的本來,本該如此!孝順是到底個什麼東西?是美德,是非得把所有的乾淨地兒弄髒了,才踏實的東西。
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就真不知道我是個什麼東西了。
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五臺山論道:

這段是經典中的經典,也是拍成電視劇被刪減得最多的地方,五臺山智玄大師是如何評價丁元英:施主身上乃三氣居中,三分靜氣,三分貴氣,三分殺氣;還有一氣住與身中,遊離心外----痞氣。
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惡果者有信無證,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昧因果者無住而住,無慾無不欲,無戒無 不戒,如是涅槃。
以貧僧看來,施主已經踩到得道的門檻了,離得道只差一步,進則淨土,退則凡塵,只是這一步難如登天。

佈局思維:

在丁元英的佈局中,丁元英從目標,結果進行倒推,用哪些城市做託,什麼時間在哪個展廳做聲勢,甚至連對方起訴,打官司都是預計好的,所有的設計都是預期的,包括對劉冰,葉曉明,馮世傑他們的反應也有所預測。
丁元英不僅僅精心設計了這個佈局,而且對過程中的人、事、物做了預測,留存了一定的變量,並且有做好了相應的對策。丁元英用這種佈局迅速完成了三級跳,讓格律詩這匹黑馬,僅僅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走到了其它品牌多年都沒有走到的位置。
世界上最厲害的不是招數,不是策略,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
一種思維方式,掌握它的人都是商界高手,明白這些思維模式的人都可以倍增時間,倍增效率,並且能讓你看清一切佈局中隱藏的秘密……
它到底是什麼?為啥能具備這麼大的威力?……
p.s.轉發本文後點開拾郎頭像,私信【天道】,系統會自動回覆給你高清版,有聲小說版,以及電子書版《天道》p.s.如果你渴望瞭解【天道思維】,天道人物解讀,轉發本文後請點開我的頭像,最底下的菜單欄有《天道秘維》

楊拾郎


《天道》是近年來少有的高品質作品,我個人非常喜歡,其中三個重要的橋段就可以概括這部電視劇的精華。

第一個精華的部分是,整劇剛剛開始的時候丁元英和韓楚風在酒店裡喝酒聊天,講到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詬病。比如中國人喜歡“依靠”: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等大家習以為常的觀念,但是正是因為有條件可以“靠”,所以我們很難形成一種個體的強勢文化。還有“青天大老爺”的文化,老百姓很多時候把自己的命運,放在一位小概率出現的青天大老爺身上,小概率發生了,自己才有可能被公正的對待。

第二個精華橋段是,丁元英的父親得了重病,在家庭討論中,提出養兒防老是一個遠期交易。如果父母養兒是為了防老,那麼父母對於兒女的愛就不是無私的。本劇用了一個,我們過去想都不曾想過的概念解讀親情,所以我當時看到這段電視情節的時候,產生了強大的心理震撼,對價值觀的衝擊巨大。

第三個精華的片段是,丁元英在寺廟裡面跟老和尚坐而論道,成為了整個作品的點題部分。論道的過程其實是為了引發輿論爭端的,讓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對比的論點浮出水面。

每個人強勢文化的理解都不一樣,我對強勢文化的理解就是“心想事成”,想要什麼結果就為這個結果去努力,最後達成目的。而弱勢文化往往是,在想要結果之前,先去找各種各樣的因素,各種各樣的條件以及理由之後,才開始的邁出第一步,甚至最後沒有結果也是因為沒有天時地利人和,是命運使然。



書生講電影


第一次看這部電視劇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初看之下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但是有一個很特別的感覺:這應該是一部有點超凡脫俗的電視劇,說不清道不明。

直到差不多五年之後,有一次與一個學生聊天的時候,無意間說到此劇,該學生對此劇評價甚高,還強烈推薦我去看原著小說,並且沒過幾天,他便從家裡的書架上把電視劇原著《遙遠的救世主》帶給了我。

小說作者豆豆傳聞是建國初期某著名敏感人物的後人,我沒有去考證過,不敢下結論,也不方便點名道姓。看了電視劇,再去看小說,然後又去看電視劇,似乎有點開竅的感覺,但是也僅僅是一點點而已。

坐而論道容易,言能踐行頗難。男主丁元英生活中是一個痴迷音像的土匪級發燒友,為了一個承諾鑄就了一段殺富濟貧的商戰神話,同時也演繹了一段超凡脫俗的天國之戀。

說的過分一點,男主特別符合現代社會“高逼格”特徵的人物形象。王志文整個人的形象就讓人感覺特別高級。之所以大家都覺得該劇深刻,可能是因為人們都在尋求各自人生的“道”,悟道與踐行孰先孰後、孰輕孰重,可能是困擾許多人的難題。

劇中丁元英與高僧智玄大師的對話也堪稱經典,丁元英首先給了智玄大師一首自己寫的詞:《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

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

袈裟本無清淨,紅塵不染性空。

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

後來又說了如下一段話: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惡果者有信無證,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昧因果者無住而住,無慾無不欲,無戒無 不戒,如是涅槃。

最後智玄大師感嘆:“以貧僧看來,施主已經踩到得道的門檻了,離得道只差一步,進則淨土,退則凡塵,只是這一步難如登天。”

以上都是個人見解,歡迎討論交流。


那些影像


豆豆的三部小說,都是用於承載表達思想的,而不是給你講故事的。

我最初看了幾遍,都總覺得哪裡有不對勁的地方;文筆好像一般,細節描述非常少,感覺很糙,很乾巴的感覺,有些細節不是完全能經得起推敲。

後來算是看明白了,我覺得豆豆根本就不是一個作家,她是有著自己對社會,對宗教,對人性又著獨特見解的一個人;她想表達她的這些思想,她的這些理念;所以才寫了這些小說。小說只是架子,只是為了把枯燥的思想描述顯得更加有意思一些,更加落地一些的手段而已;她本身是沒有那麼在意的。就像《天幕紅塵》中葉子農的愛情,描述極少,勞務移民也罷,老九槓子面也罷,也只是為表達因果關係,見路不走的思路而設定的故事情節而已;換成其他的案例也是一樣的。 《天道》也是如此,想說的是文化屬性,想理清楚的是儒釋道、上帝、救世主和社會關係之間的亂麻一樣的關係,炒股,王廟村的神話只是為了驗證落地這套思想的設置的場景;芮小丹的出現也只是作為旁白為了更加清晰深入解讀解釋這套理論思想,總不能設置丁元英自己說吧。

當從這些角度去看的時候就非常清楚了,作者想展現想探討的是思想,是弱勢文化屬性,是儒釋道上帝真主的思想基礎,而不是具體到哪個人物,哪個情節,畢竟只是小說而已。


三萬公尺


這部電視劇的原版小說是我剛上班的時候看的,距現在也有近十年了。初看的時候頗覺驚豔,對文化,宗教,商業的很多定義都是特別獨到的。尤其是殺富濟貧,用格律詩反殺樂聖的那一段,觸動了很多人的G點。中肯一點說,是一部可以一讀的小說。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包括讀書量的增多,再去回味這部小說,就會發現,這部小說只是作者一廂情願為自己構想的一個美女英雄的故事而已。而且細細地回想,女主有戀父情結,而男主其實是一個避世之人。而且,裡面大段大段的概念性描述,對文化宗教解釋,其實仔細深讀就會發現,經不住推敲。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句話很多人覺得深刻。覺得一句話把所有宗教都概括了。那個這麼說的人,您吧伊斯蘭教擱哪?踹門就喊大音希聲,贏下辯經大會的花招,也就能好使一次吧?不鑽牛角尖,就事論事的說這一句,神即道,說的就是神即是天道,那麼道是什麼呢,下一句解釋了,道法自然,天道遵循的是自然,自然之外的呢?一句很突兀的:如來,照臉甩來。不明白了吧?如來是什麼?說來說去也沒解釋明白。諸如此類的話很多,比如芮小丹去見她父親,她父親在拍一個電影還是電視劇,父女之間的那段對話,無非就是表述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現實即是定義的再好也無法和飄渺的理想相比。然而小說用了一大段芮小丹的話來問答她父親。這裡面需要迫切被父親認可的情緒躍然紙上。至於小說中的商戰,一開始具體如何操作能讓丁元英的私募像提款機一樣從中國股市賺錢,並沒有具體描述,這個可以看作是情節需要作者設計的。後來的格律詩反殺樂聖就有點玄了,僅憑丁元英設計的一套hifi音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幾天之內就放到了一個民族品牌,而且,追究一下細節,格律詩充其量就是個村辦企業,音響的很多零部件都是王廟村的村民手工生產的。有一點點製造常識的人都知道,作坊式手工生產是無法和工廠流水線相提並論的。格律詩的這個產品怎麼可能一舉擊垮樂聖多少年的積澱。還有很多這樣不經推敲的細節,就不一一贅述了。至於對人性的描述,這麼評價一下:你先射箭再畫靶,能有不中紅心的麼?最後點題:電視劇不錯,小說也可以一讀,但捧為神作的話,還是多讀些書再下結論吧。


御風緣




1、《天道》究竟想要表達什麼?

這部電視劇,代表的是我們的文化被破壞以及外來文化也就是中西文化衝突中,城市精英階層所表現出來的迷茫、軟弱、痛苦、反思等,最後就是城市精英們的文化沉淪。因為只有沉淪的人,才會渴望被救贖。在作者看來,中國文化是弱勢文化,西方文化是強勢文化。為什麼呢,因為環境事實說明的。還沒打從孃胎生出來就開始英語胎教了,都過一些別人的節日等等現象。

2、文化貧瘠導致思想空虛

在這部電視劇裡面,主人公丁元英一遇到精神思想方面的事兒就跑到禿驢廟裡面,找要飯的大光頭猩猩論道,可問題要飯猩猩會給你講一些空,空就是一切。放下,可憐的人們,然後他一邊又積極的把別人放下的揣到自己兜裡,指望這些人指點迷津那就徹底的更加迷茫困惑最後沉落了。從這點看,其作者和金庸大俠有著同樣的嗜好。在金庸的書裡面登封的要飯猩猩樂園,永遠是排第一位。其實這就是會道門下水道文化的製造者,同時失道才讓這些垃圾肆意盛行。

3、大雜燴人生

文化貧瘠的大環境裡,讀書很多,想法也很多,卻都不得要領,為什麼?跟讀的什麼書有關係,如果讀一些離道悖德的妖書,越讀的多越智障,終得正門而入。大半生過去了,雖然表面看著獲得了成功,但是精神深處卻找不到依託,精神空虛,差不多就是精神疾病。有病了找一些雜七亂八的下水道垃圾燉一鍋大雜燴,以為這就是拯救,以為這就是人生。

4、真正的救贖在哪裡?

除了自救,沒人能救他。要自救就要從下水道里鑽出來,從文化的廢墟中站起來,迴歸本源,重回華夏文明,找到自己的根魂魄,不再以一個文化無根無家無魂魄的精神流浪兒審視並自居。這樣後自然就不會再尋求救贖。因為他不再是一個文化病人,找到了自己文化的家,從此不再流浪,也自然有了快樂。


崇儒


個人認為,寫書的豆豆並沒有大家想的這麼多,丁元英是有原型的,作者也是根據原型改編的,正因為作者對儒釋道研究不怎麼精深,再加上原型是在國外生活多年的金融行業人士,金融這個行業本身就有一個索羅斯是學哲學出身的,卻在金融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索羅斯這個人本身爭議就很大,很多地方與丁元英的價值體系有相通之處。作品夾雜的很多道德價值觀是西方的,揉合了對東方傳統文化的批判,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含有基督教,道教,佛教三教的意思。丁元英扶貧的村有教堂,當地人信仰基督沒有脫貧,芮小丹發慈悲救助,丁元英利用法律,市場,營銷,資金,產品,技術等等之間的整合來激發當地人自救,所謂天道就人自助則天助之為道,又暗合道教的道法自然。什麼是自然?丁元英採取的辦法類似於一群野狗採用掏肛戰術放倒野牛後吃肉的招數類似,殘忍,骯髒,卑鄙。但又快捷,直接,有效。符合賺錢本身若合法合理,就無關道德的基本原則,但又與慈善的本心相沖突,為求心安,求證於法師。辯論之後,法師的“大愛無愛”,也贊同他的做法,結果,他就幹了。


撼天下


用我自己的切身感受,來說說《天道》主人翁丁元英。因為他這三年特殊的經歷我也有過,無論行業、隱居、思想層面都很像,唯一不同的是他亂中取勝,得到找上門的愛情,我卻亂中失去所謂的愛情,這就是現實生活與文藝作品的區別。所以我有評判的條件。



《天道》剛出來那會,我還沒有劇中丁元英相同的經歷,只是覺得這個戲側重靈魂擺渡的描寫,有些深度,感到不錯。及至有了三年的相同遭遇後,再回頭看一遍,就明顯感到該劇的不足,明顯的匠氣,創作者單薄的生活積累支撐不住厚重的故事。只說三點主要的:



⒈故事的緣起就違背了現代社會的契約精神,告訴人們可以為了個人想法拋棄誠信。劇中丁元英因為不願為德國人賺中國的錢而單方毀約,經受了三年無事可幹的窘迫日子。劇中本來重筆描寫丁元英的愛國情操,其實無意表現出了他曾服務的德國公司職業規範,講信用,守契約,人性化。儘管你出爾反爾單方毀約,導致公司承受損失,但公司對你依然如初,給你足夠生活費,保護你的個人財富,滿滿的人文關懷。


⒉丁元英不是劇中所要表現的那麼思想深邃、談吐高深和大智若愚,神一樣的境界,確實是一個劇中定論的“高級混混”,就是個以個人的小聰明而故弄玄虛的股市中介。舉四個例子:

一是沒有自我生活的能力。一個成熟的智慧男人,必定的會生火做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丁元英就不會,成箱的方便麵、茶葉和香菸。悟透天道的人肯定的不是這樣。


二是為個極小的面子問題,再次違背職業承諾,幫一個女人操持股票,典型的職業小人做派。這種人沒有職業操守,毫無誠信可言,別說不可能悟透天道了,連怎麼做人都不會明白。

三是主導扶貧做新項目開發並獲得極大成功。如此的跨界操作,能夠獲得非同一般的成功,只能是神話,現實中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說是創作者在硬生生編故事,意淫罷了。


四是作為一個股市經紀人,在三年內不可能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隨意挪用既定的生活費用,沒有計劃的概念,本身就是一個笑話,也說明創作人根本不懂經濟。

⒊貫穿全劇的重頭戲是老套的愛情。這個模式無可非議,可這裡表現的同樣的無厘頭,邏輯關係混亂。一個高職家庭出身又有著國外生活經歷的女孩子,且不說是多麼的聰明、美麗、善良,單是工作性質和教育背景,就不大可能會不管不顧的愛上一個混混,警察與小偷的關係再怎麼微妙,也不至於白痴一樣貼上去,心裡都是有底線的。



佛說:“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很多事情不經歷是無法體會到真正內涵。所以我能夠評價這個劇和這個人,也就是幻化的理想性描寫,故弄玄虛玩深沉,沒有深度可言。


普濟


《天道》電視劇改編自作家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看過幾遍,藉以前的文字,再次分享一下,因為我喜歡這樣的影視作品和文字作品。更因為這裡面的臺詞或者潛臺詞,有所感悟……

我想不管是丁元音還是豆豆,詮釋的都是某種可為和不可為,某種無為的思想,只是想通過這本書或者這個神話,投石擊水,不起波瀾也有漣漪,喚起我們的思考和覺悟。就像小說女主角說的,只有我能悟到的,並做到的,才是我的。 所以他們持的還是某種無為而治的思想,那也是對自然宇宙的敬畏,對人性的敬畏,對不可測的敬畏,敬畏的意思可能就是某種尊重,融入,判斷,把握,使用,無為而無不為。

比如丁元音就正天集團的人事競爭,就是某種無為而治的體現,讓兩個付總裁先互為競爭對手,反而成就了韓楚風。還有關於扶貧神話的設計,都是某種針對文化屬性,人性弱點的設計,無為而無不為。

附錄其中一些語錄: 比如說文化產業,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麼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販毒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

那個暴利不是由我決定的,是由人的主決定的,主讓眾生把他口袋裡的錢掏出來,由不得他不掏,因為不是我讓人有了靈,是上帝沒有主,主義、主意從哪兒來?主無處不在,簡單地說,支配人的價值取捨行為的那個東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屬性。

有招有術的感情,招術裡是什麼不去論它了。沒招沒術的感情,剩下的該是什麼?就該是造物主給的那顆心了。

大家可以品味一下。 關於無為,我也有一些想法,作為拋磚引玉,分享一下: 無為可能是某種格局,某種境界,某種如如不動的哲學觀點,也是某種處世的哲學,老子正是洞察了宇宙萬事萬物這種無為而無不為的關係,感嘆人類智慧某種窮盡之後的無奈選擇,當然也是某種見山不是山過後的見水還是水的無為。 和佛家所說的:心如明鏡,任何世間萬物來了,來了就走了。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心裡面保持一種坦然,如一面鏡子,宇宙也可以裝在裡面,沒有也可以獨自相處。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你待著。你來或者不來,我都在那裡;你愛不愛我,我都在那裡;你要不要我,我也在那裡。觀自在,從容、包容、不動。

類似 無為還有一層意思,可能就是某種守株待兔的思維,其著力點在於能洞察宇宙萬事萬物之間的推演。然後站在某個點位,坐自動扶梯。是某種自我的為,和他人他事都無關,也不影響事物的本來,也是某種無為而治的體現。 比如魔方有六個面,由六個人各自佔據一面,隨機的可能性讓某人轉動一次或者二次,他們都想完成自己的一面,這個時候,你如果也是其中一個,你會如何操作?合縱連橫,明修棧道,可能有很多演繹,其中無為也是一種,等到他們都歸位了,你的那一面可能自然就到位了。

當然宇宙遠比魔方複雜,不管你無為還是無不為,都會塵歸塵,土歸土。重組,重生,所謂涅磐重生就是如此。這也某種無為的等待。 也許我只要在正確的時空出現在那裡就行了,關鍵在於我要什麼?如果什麼都無所所謂,那麼去哪裡,做什麼都不重要,什麼都可以,也是某種無為。當然你也可以和光同塵,境隨心轉,相由心生。 既然目的已經明確,那麼去那裡修行不再關鍵;你看,路邊的牽牛花,開出了生命的顏色…如果你想成長則事事可以成長,如果你想愛則處處有愛。 當然,這些都是屬於我某種臆斷,某種心理投射,某種盲人摸象。拋磚引玉,歡迎交流!

說到有所得,有一句話值得分享。 不管是文化藝術還是生存藝術,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你的前途在哪?就在無明眾生。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就有了價值。覺悟天道,是明開天眼,你缺的就是這雙眼睛,你需要的也是這雙天眼,是一雙剝離了政治、文化、傳統、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然後再如實關照政治、文化、傳統,把被文化、道德顛倒了的真理真相再顛倒回來,不管你怎麼寫怎麼拍,都是新意、深度,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隨便你說的什麼。

最後分享來自朋友們一些話:

你憑藉一本書,那麼就永遠超越不了那本書;因為那本書只是一種象徵,一種描述;也是一種束縛;當你在書外看書,人外看人,心外看心的時候,也便了悟了一切的究竟;了悟,就是改變,因為你不再是它,而是它的主人。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世界,永遠都是我們心中的自己;人生,對於不懂它的人來說,不是恩賜,而是懲罰,如今,你活在恩賜中?還是懲罰中?讓情緒經過你,讓時間路過你。

一個人重要的,不是聽從內心的聲音,而首要的是學會分辨內心的聲音。因為你內心的聲音,百分之九十九是別人灌輸給你的。你加入了這萬丈紅塵,被你的無數教育者引導者接收了世界秩序,然後你的一生就猶如浮萍。變化莫測,但是身不由己。分辨內心的最好方法,就是接收更多角度的觀念,然後細細品味。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這裡的互動和回覆,我們創造了我們對外境的描述,然後又對那個外境進行應激反應;這個應激反應又會改變你的描述;互相影響,恆古不休。停止描述,開始觀察,境於是隨心轉。直到我們改變了那個描述,我們也改變了自己,否則,只是情緒的奴隸,思考的奴隸或者別人的奴隸。

市場中最珍貴的從來不是供應方和需求方,而是可以穿針引線長袖善舞的人,一個可 以造成物品流和資金流的人。另外,懂市場的人只要有了市場,其餘的人,都好辦;畢竟,膽怯是人的共 性,人要麼完成自己的夢想,要麼幫別人完成夢想,幫別人完成夢想終究是溫柔的,符合人性。

任何商業模式,考察其營銷鏈都是三分之一,背後的潛規則都要佔三分之二所有對利潤的計算,週轉率、規律率、折舊率才是核心;單純的利潤計算對於盈利來說,基本屬於最淺的層面。

所謂創業,一個是無中生有,一個是把危機變成轉機,一個是把個人特長翻譯成社會需求,一個整合資源的過程。

一個人,若想發展,必須總要有自己的一條線;然後,選擇珍珠,打造項鍊。鍛鍊人的是人在事情當中所採取的行動,而是不是事情本身。

所謂的創業,絕不是資本的遊戲,而是人力或者智慧的遊戲,你關注了資本,便是拿自己最弱小的部分和別人最強大的部分比較;你關注了自己的特質,便是魚入東海了。

方向、尺度和節奏,永遠是領導者的核心考量範疇;規劃、安排和監督,永遠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方向。

合格的管理者是可以把目的翻譯成員工可以聽懂並且做得到的具體環節的。一個腦殘的管理者會籠統的去用一個名詞或者幾個名詞去管理;優秀的管理者卻會去描述環節、查缺補漏、監督流程的缺口。

管理者的力量應該是領會領導者的真實意圖,翻譯成目的,並且有能力控制團隊成員的時間分配並且優化效率的人;

最高明的領導者都是無為而治的;當然並非是字面上的無為; 你看得見的是井井有條,你看不見的是規劃吐納;你看得見的是營銷之燦爛,看不見的是籌備的調度。

無論做任何事業,無非就是尋找到一個可行的步驟把那個步驟的每一個細節做到位,即可。有這麼一個原則之後,天下無不可成之事。但是,這背後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那就是:力量。一個有足夠力量去重組自己意識聚焦點的人,可以天下無雙;一個有足夠力量去重組團隊意識聚焦點的人,可王者無敵。

真正的愛情,是讓彼此更自由,而不是相反。你可以看穿多大的偽裝,就可以得到多少的自由。誰又進了誰的懷抱尋找溫暖,誰又是誰的救世主,誰又用悲傷的自己,詩情畫意了別人的溫柔。 讓風塵刻畫你的滄桑,我的笑顏。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也沒必要活在別人的定義中。你的語言或許可以華麗到冒煙,但是支撐語言的永遠是一個人的底氣,並非對文字駕馭的氣場,而是面對千萬人吾往矣的自如。不是在一時一事上你取得優勢,而是在一個目標鏈中,你通過卑微或者高調,推動了目標的實現;所以氣場不是始終強勢,而是自如。

當你把時間花費到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當於在他的身上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反正,那個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最終,真正的好朋友都只有幾個而已。真正關心一個朋友的意思是說,你情願在他身上花費甚至浪費更多的時間。

行萬里路,見多識廣,留戀美景的同時也許看到了天道。讀萬卷書在被粉飾的文字背後探尋真相的水平決定我們成為一個書呆子還是獲取了前人的思想光輝。閱人無數,很多人的一生被濃縮成了一句話,想明白了,就可以少走很多路,少看很多書,取捨不同的方式,側重不同的方面,智慧之花,也許便繁衍而生了。

在新的一年裡,願各位朋友有一個全新的開始,改變世界從改變自己開始,如果連改變自己都這麼難,談何改變別人,改變我們的生態環境?有人告訴我,天時地利人和,但是人和>地利>天時,所以才有了芸芸眾生。

成就別人是成就別人的捷徑,大家要記住這句話。懂得分享是成功的開始,特別是名利,這是人性。別人的利要比自己的利大,別人得利要在自己得利之前,話說送禮,就是某種利益前置,也表達了某種傾向,當然也是某種禮節,而禮節本身就是某種對秩序的尊重,對朋友和對手的尊重,而尊重本身就是某種融入,把握,使用…當然你也可以不用,你也可以引導他使用你,千變萬化,隨心所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