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史:安史之亂2年就能平定,為何唐朝卻打了8年?

每日讀史:安史之亂2年就能平定,為何唐朝卻打了8年?

初期是玄宗舉止失措令哥舒翰盲目出關對敵,但是按照大唐一百多年的經營,百姓士子對唐朝還保持著忠心,剿滅安祿山也並非要耗到八年。實際上在安祿山攻克長安後,唐朝還有一次可以翻盤的奇策,但是繼任的唐肅宗急於收復長安卻沒有施行。可以說,如果唐肅宗採納了李泌的策略,當不至於有後來的藩鎮之禍。

每日讀史:安史之亂2年就能平定,為何唐朝卻打了8年?

公元757年,距離安史之亂爆發已經過去了兩年,此時唐朝的形勢大致還不算很壞。叛軍在攻陷長安後並沒有立刻追擊唐玄宗,一則使唐玄宗平安入了蜀地,二則亦使得繼任的唐肅宗順利到達了朔方。此時的安祿山在洛陽正在籌備著稱帝,加之攻克長安的叛軍將領彼此爭奪著長安的仕女財帛,更是無暇顧及唐朝二帝。此為潼關以西的大體局勢。在潼關以東的戰場,叛軍南下江淮的軍隊已經被張巡、魯炅等扛住。可是此時的河北戰場形勢卻很不好,好在李光弼等人守住了太原,形勝之地山西還沒有完全失去。同時,駐蹕在靈武(銀川)的唐肅宗已經得到回紇以及隴右、河西、安西、西域的兵將共計15萬支援,加上江南的物資已經被輾轉送來,唐朝的反攻基地漸漸形成。更令唐人高興的是,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

每日讀史:安史之亂2年就能平定,為何唐朝卻打了8年?

先前,安祿山收得長安、洛陽等地的財物寶貨後,第一件事就是運往老巢范陽。同時,安祿山還封第一主力大將史思明為范陽節度使鎮守范陽。但是安祿山死後,坐擁強兵富資的史思明開始拒不聽從安慶緒的命令。於是,唐肅宗的謀主李泌開始建議唐肅宗實行756年獻上的滅敵方略。

每日讀史:安史之亂2年就能平定,為何唐朝卻打了8年?

“賊之驍將,不過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等數人而已。今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陘,郭子儀自馮翊入河東,則思明、忠志不敢離范陽、常山,守忠、乾真不敢離長安,是以兩軍縶其四將也,從祿山者,獨承慶耳。願敕子儀勿取華陰,使兩京之道常通,陛下以所徵之兵軍於扶風,與子儀、光弼互出擊之,彼救首則擊其尾,救尾則擊其首,使賊往來數千裡,疲於奔命,我常以逸待勞,賊至則避其鋒,去則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來春覆命建寧為范陽節度大使,並塞北出,與光弼南北掎角以取范陽,覆其巢穴。賊退則無所歸,留則不獲安,然後大軍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資治通鑑》

每日讀史:安史之亂2年就能平定,為何唐朝卻打了8年?

大意是暫時不急於收復長安、洛陽,而是以消耗敵人有生力量為主。因為叛軍此時擁有三大基地,一為長安、一為洛陽、一為老巢范陽(治幽州,今北京)。安祿山手下能獨立作戰的驍將首推五員: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其中,安守忠、田乾真守長安,史思明、張忠志守范陽,唯獨阿史那承慶跟隨安祿山駐守洛陽。令,郭子儀拿下河東保持居高臨下的威懾,以窺探長安至洛陽的叛軍聯絡線。令,李光弼出太行山騷擾河北,牽制史思明、張忠志。同時,唐肅宗自統大軍主力屯駐在鳳翔一帶。然後,三方面的唐軍開始配合消耗叛軍,讓叛軍來回奔走。等到叛軍的有生力量消耗的差不多了,再令建寧王率兵繞路塞外抵達叛軍老巢范陽,再令李光弼配合出擊,達到傾覆叛軍老巢的目的。叛軍老巢遭到攻擊,長安、洛陽的叛軍卻不能分兵救援。待到叛軍老巢被滅,大軍則四面合圍,叛軍則無處可逃。此為戰國時代“圍魏救趙”的翻版。

每日讀史:安史之亂2年就能平定,為何唐朝卻打了8年?

但是,唐肅宗急於告慰天下,遂發兵東向收復長安。最後,唐軍將安慶緒擊退至鄴城(河北臨漳縣)後,又被史思明的援軍擊退。隨後,史思明又兼併了安慶緒所部,此時距離安史之亂結束還有4年。這四年也是唐朝遭受損失最大的四年:回紇入侵,吐蕃入寇,而安史之亂仍未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