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文史資料:丹心赤血圖救國 青山綠樹埋忠骨——高鳳英

土默特文史資料:丹心赤血圖救國 青山綠樹埋忠骨——高鳳英

土默特文史資料:丹心赤血圖救國 青山綠樹埋忠骨——高鳳英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蒙古民族的好兒子高鳳英同志(1909——1941),原名德勒登,又名道爾吉、雲吉祥,原內蒙古土默特旗保爾合少村(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保爾合少村)人。抗戰爆發後,參與組織“抗日開路先鋒隊”,與楊植霖同志帶領游擊隊在環境極為艱苦的大青山區開展了抗日遊擊活動。八路軍大青山支隊開進山區後,同支隊並肩作戰。擔任蒙古游擊隊隊長後,帶部轉戰山川,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家境貧苦 參加革命

1909年春天,高鳳英誕生於原內蒙古土默特旗保爾合少村東頭的蒙古族農戶雲家,爺爺奶奶給他起了個蒙古名字叫德勒登。1929年,綏遠地區遭了大旱,赤地千里。嚴重的災荒,含辛茹苦的生活,使高鳳英不堪忍受,他心裡萌發了反抗意識。為了蒙古民族的解放,為了大家有一個幸福安樂的家庭,他毅然拋開了自己的小家庭,走上了革命道路。蔣介石“四•一二”叛變以後,內蒙古革命陷入低潮,因此,佛鼎和烏蘭夫等同志被第三國際派回負責恢復內蒙古地下革命組織,高鳳英擔任佛鼎的交通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高鳳英赴蒙古人民共和國黨務學校學習,他又取名叫道爾吉。學校用蒙語授課,雖然他斷斷續續跑過幾年大草原,但他的蒙語基礎還是薄弱的。有了這次的環境和條件,他非常用功,虛心請教,耐心聽講,沒用多久,終於掌握了蒙文蒙語。在後來大青山打游擊時,他常與喇嘛洞召的喇嘛交談,學到的蒙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戰火眼看要燒到華北,高鳳英為祖國的命運而深深焦慮著,為了組織民眾抗戰救亡,開展黨的工作,他受組織派遣,乘著沙漠之舟又踏上了祖國的土地。回國後,進行秘密的革命活動,他擔任我黨與蒙古人民共和國聯絡的交通員。為了便於隱蔽,他給自己起了個女人名字叫高鳳英,並一直沿用下來。

遊擊青山 並肩作戰

1937年7月7日,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了。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出了抗日救亡的呼籲。抗戰爆發後,高鳳英與劉洪雄、楊植霖等同志在滕家營村經過研究,決定儘快建立自己的武裝,於是組織了“抗日開路先鋒隊”。接著他們又提出了一個“雙搶”方針,一個是搶收莊稼,一個是從散兵中搶槍。劉洪雄負責動員各校師生及家長搶收莊稼;高鳳英負責在白塔車站兩側的公路上“勞軍”。一批一批的散兵退了下來,“老總,快坐下來歇一歇吧!”高鳳英他們在沿路設了好幾個茶水站,表面上慰勞軍隊,實際上是搞槍。遇到那些不願背槍的就好言好語把槍繳了過來,對那些用槍威脅老百姓的,瞅個機會就把他的槍奪下。就這樣他們逐步將自己武裝起來,兵員發展到二十多人,只是槍支不多。緊接著,日本人就開進了歸綏城。歸綏城從此處於帝國主義的血腥統治之下,被捕、被殺的難以數計。有的人當了漢奸,也有的不知所措,隨著前方戰事的失利,失敗主義的情緒在蔓延著。眼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一天天淪喪,高鳳英痛心疾首,多次向至交表白:“就是死也要死在抗日的疆場上,決不西撤,要留在當地開展鬥爭。”未幾,楊植霖輾轉到晉西北,向八路軍彙報了綏遠戰況和他們開展活動的情形,取得了八路軍的支持後,他回到土默川,派人找來劉洪雄和高鳳英,商定在歸綏城中利用關係,策動偽軍反正,建立抗日武裝。通過耐心的工作和共同的努力,他們拉出去一支偽軍,約有一個排的兵力。高鳳英同志將這隻偽軍帶到大青山,進行調整改編,開展了遊擊活動。

1938年,高鳳英帶領原“抗日開路先鋒隊”部分隊員上了大青山,加入楊植霖組建的“抗日團”,在大青山打游擊。高鳳英在“抗日團”主要搞政治工作。他經常給各民族戰士上民族團結教育課,同時,他還積極宣傳共產黨民族平等的主張。經高鳳英同志耐心的幫助和深刻的教育,戰士們的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收到了應有的效果。由於他有著比較廣泛的聯絡,所以也負責對外的聯絡工作。同年8月,“抗日團”的兵員在迅速增多,部隊處於蓬勃向上時期,戰士們的情緒更加高昂了。那時,他們常和八路軍聯歡,特別是在井爾溝後窯子駐紮的那個階段,他們和八路軍常利用戰鬥間隙,一塊兒唱歌、演戲,高鳳英也和大家歡樂在一起。10月,在八路軍大青山支隊領導的幫助下,“抗日團”正式改編為“綏蒙遊擊大隊”,部隊的戰鬥力增強了,軍營生活更顯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之後,高鳳英隨隊參加了一系列戰鬥。

土默特文史資料:丹心赤血圖救國 青山綠樹埋忠骨——高鳳英

1939年上半年,高鳳英同志在歸武邊區我地方動員委員會工作,活動在奎素溝一帶。動委會帶有地方政權性質,任務是動員群眾,支援和參加抗日鬥爭,實行合理負擔,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籌集物資和糧食,組織群眾參加勤務,偵察敵情,捕捉漢奸、特務,維持當地治安等。高鳳英與老鄉同甘苦、共患難,舍家棄子,夜以繼日地奔波在歸武邊區的山山川川。他紮根在人民群眾中,耐心細緻地宣傳黨的政策和主張,宣傳八路軍抗日救國英勇殺敵的事蹟和愛護人民、秋毫無犯的作風,鼓起各階層人民抗日的信心和勇氣,共同為抗戰出力。同時,他還經常領著動委會的戰士外出活動,他們偵察敵情,多方蒐集日偽情報,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肩負重任 帶部轉戰

1940年春,蒙古游擊隊隊長李森由於長期奔波,受陰受溼,腳上、身上起了疙瘩,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很不方便。於是他向土默特旗工委書記賈力更建議把高鳳英調來。由於賈力更和高鳳英在蒙古人民共和國留學時是同學,回國後在土默特地區搞地下工作又是搭檔,他倆經常接頭,一道研究工作,所以賈力更對高鳳英是十分了解的。李森一說,他欣然同意,決定調高鳳英到蒙古游擊隊,接替李森的會議是在把什村丁樹林家召開的。高鳳英接到通知,告別妻子(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就是他們的最後一別)後,連夜趕到西溝,工委的賈力更、勇夫正在那裡。高鳳英聽了賈力更的意見後,翻過幾道山樑,到萬家溝“小火燒”駐地,直接聽取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黨政領導的指示。交接儀式在山裡進行,高鳳英擔任了隊長後,蒙古游擊隊即根據上級指示進行擴編。擴編後,武器裝備也較前好了。高鳳英除擔任該游擊隊隊長外,還兼任中共土默特旗工委(系地委級)委員。從這時起,高鳳英恢復了原姓,更名雲吉祥,人稱雲隊長。

土默特文史資料:丹心赤血圖救國 青山綠樹埋忠骨——高鳳英

從1940年起,日本侵略軍對大青山區的“掃蕩”日漸頻繁,施行“鐵壁合圍”、“三光政策”、“篦梳戰術”等等。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高鳳英帶領蒙古游擊隊日夜奔波,與敵周旋。作戰之餘,他還配合土默特旗工委的其他同志往延安選送革命青年。為了提高部隊的戰鬥力,他想過許多辦法。在萬家溝,他曾帶領蒙古游擊隊,集中時間,進行過一次嚴格的軍政訓練。經過這次整訓,部隊的軍政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戰士們更加明確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懂得了自己作為人民子弟兵一員肩負的責任,並且學會了一整套山地作戰的技術,從而使部隊的戰鬥力大大提高。

浴血奮戰 壯烈犧牲

萬家溝是八路軍大青山支隊司令部、中共綏蒙區委以及綏西地委的駐地。1940年,日本鬼子把“小火燒”燒了兩次,這裡的房子全燒光了,村民們又到了西面的“大火燒”,一對父子掏了個窯洞,一家人安落下來。後來,他們和八路軍一起在這個窯洞的西坡上,挖了五個窯洞。於是,這些窯洞就成了日夜在山裡奔波的抗日健兒的落腳之處。

1941年陰曆九月初三,高鳳英和綏蒙區黨委社會部部長王聚德帶領的蒙古游擊隊部分戰士,駐紮於萬家溝“大火燒”。次日晚,因為有遠道而來的客人,大家也就特別高興。可是就在這天夜裡,日本鬼子的十二輛汽車從薩拉齊鎮出動,沿路抓了好多帶路的,開到了小萬家溝口,翻過幾道山樑,把“大火燒” 包圍了。狡猾的敵人沒有在夜間動作,一直等到第二天清早才發起進攻。這天是陰曆九月初五。“嗒嗒嗒——”敵人的機槍響了,雨點一樣的子彈向“大火燒”樑上的窯洞射去。憑著槍聲的方向和經驗,他們斷定已經被敵人包圍了,高鳳英和王聚德同志一邊果斷而迅速地把黨內重要文件和來往的信件銷燬,一邊還擊敵人。激烈的戰鬥在“大火燒”一直從清晨打到近午,八路軍和游擊隊的手榴彈投完了,子彈也所剩無幾。但高鳳英等12名指戰員面對數十倍的敵人全無懼色,浴血奮戰、奮力反抗,為了保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不受敵人的侵犯,他們最終付出了血的代價。12名指戰員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高鳳英同志年僅32歲。

土默特文史資料:丹心赤血圖救國 青山綠樹埋忠骨——高鳳英

土默特文史資料:丹心赤血圖救國 青山綠樹埋忠骨——高鳳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