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文史资料:丹心赤血图救国 青山绿树埋忠骨——高凤英

土默特文史资料:丹心赤血图救国 青山绿树埋忠骨——高凤英

土默特文史资料:丹心赤血图救国 青山绿树埋忠骨——高凤英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蒙古民族的好儿子高凤英同志(1909——1941),原名德勒登,又名道尔吉、云吉祥,原内蒙古土默特旗保尔合少村(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保尔合少村)人。抗战爆发后,参与组织“抗日开路先锋队”,与杨植霖同志带领游击队在环境极为艰苦的大青山区开展了抗日游击活动。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开进山区后,同支队并肩作战。担任蒙古游击队队长后,带部转战山川,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家境贫苦 参加革命

1909年春天,高凤英诞生于原内蒙古土默特旗保尔合少村东头的蒙古族农户云家,爷爷奶奶给他起了个蒙古名字叫德勒登。1929年,绥远地区遭了大旱,赤地千里。严重的灾荒,含辛茹苦的生活,使高凤英不堪忍受,他心里萌发了反抗意识。为了蒙古民族的解放,为了大家有一个幸福安乐的家庭,他毅然抛开了自己的小家庭,走上了革命道路。蒋介石“四•一二”叛变以后,内蒙古革命陷入低潮,因此,佛鼎和乌兰夫等同志被第三国际派回负责恢复内蒙古地下革命组织,高凤英担任佛鼎的交通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高凤英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学习,他又取名叫道尔吉。学校用蒙语授课,虽然他断断续续跑过几年大草原,但他的蒙语基础还是薄弱的。有了这次的环境和条件,他非常用功,虚心请教,耐心听讲,没用多久,终于掌握了蒙文蒙语。在后来大青山打游击时,他常与喇嘛洞召的喇嘛交谈,学到的蒙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火眼看要烧到华北,高凤英为祖国的命运而深深焦虑着,为了组织民众抗战救亡,开展党的工作,他受组织派遣,乘着沙漠之舟又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回国后,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他担任我党与蒙古人民共和国联络的交通员。为了便于隐蔽,他给自己起了个女人名字叫高凤英,并一直沿用下来。

游击青山 并肩作战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了抗日救亡的呼吁。抗战爆发后,高凤英与刘洪雄、杨植霖等同志在滕家营村经过研究,决定尽快建立自己的武装,于是组织了“抗日开路先锋队”。接着他们又提出了一个“双抢”方针,一个是抢收庄稼,一个是从散兵中抢枪。刘洪雄负责动员各校师生及家长抢收庄稼;高凤英负责在白塔车站两侧的公路上“劳军”。一批一批的散兵退了下来,“老总,快坐下来歇一歇吧!”高凤英他们在沿路设了好几个茶水站,表面上慰劳军队,实际上是搞枪。遇到那些不愿背枪的就好言好语把枪缴了过来,对那些用枪威胁老百姓的,瞅个机会就把他的枪夺下。就这样他们逐步将自己武装起来,兵员发展到二十多人,只是枪支不多。紧接着,日本人就开进了归绥城。归绥城从此处于帝国主义的血腥统治之下,被捕、被杀的难以数计。有的人当了汉奸,也有的不知所措,随着前方战事的失利,失败主义的情绪在蔓延着。眼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天天沦丧,高凤英痛心疾首,多次向至交表白:“就是死也要死在抗日的疆场上,决不西撤,要留在当地开展斗争。”未几,杨植霖辗转到晋西北,向八路军汇报了绥远战况和他们开展活动的情形,取得了八路军的支持后,他回到土默川,派人找来刘洪雄和高凤英,商定在归绥城中利用关系,策动伪军反正,建立抗日武装。通过耐心的工作和共同的努力,他们拉出去一支伪军,约有一个排的兵力。高凤英同志将这只伪军带到大青山,进行调整改编,开展了游击活动。

1938年,高凤英带领原“抗日开路先锋队”部分队员上了大青山,加入杨植霖组建的“抗日团”,在大青山打游击。高凤英在“抗日团”主要搞政治工作。他经常给各民族战士上民族团结教育课,同时,他还积极宣传共产党民族平等的主张。经高凤英同志耐心的帮助和深刻的教育,战士们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收到了应有的效果。由于他有着比较广泛的联络,所以也负责对外的联络工作。同年8月,“抗日团”的兵员在迅速增多,部队处于蓬勃向上时期,战士们的情绪更加高昂了。那时,他们常和八路军联欢,特别是在井尔沟后窑子驻扎的那个阶段,他们和八路军常利用战斗间隙,一块儿唱歌、演戏,高凤英也和大家欢乐在一起。10月,在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领导的帮助下,“抗日团”正式改编为“绥蒙游击大队”,部队的战斗力增强了,军营生活更显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之后,高凤英随队参加了一系列战斗。

土默特文史资料:丹心赤血图救国 青山绿树埋忠骨——高凤英

1939年上半年,高凤英同志在归武边区我地方动员委员会工作,活动在奎素沟一带。动委会带有地方政权性质,任务是动员群众,支援和参加抗日斗争,实行合理负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筹集物资和粮食,组织群众参加勤务,侦察敌情,捕捉汉奸、特务,维持当地治安等。高凤英与老乡同甘苦、共患难,舍家弃子,夜以继日地奔波在归武边区的山山川川。他扎根在人民群众中,耐心细致地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宣传八路军抗日救国英勇杀敌的事迹和爱护人民、秋毫无犯的作风,鼓起各阶层人民抗日的信心和勇气,共同为抗战出力。同时,他还经常领着动委会的战士外出活动,他们侦察敌情,多方搜集日伪情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肩负重任 带部转战

1940年春,蒙古游击队队长李森由于长期奔波,受阴受湿,脚上、身上起了疙瘩,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很不方便。于是他向土默特旗工委书记贾力更建议把高凤英调来。由于贾力更和高凤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留学时是同学,回国后在土默特地区搞地下工作又是搭档,他俩经常接头,一道研究工作,所以贾力更对高凤英是十分了解的。李森一说,他欣然同意,决定调高凤英到蒙古游击队,接替李森的会议是在把什村丁树林家召开的。高凤英接到通知,告别妻子(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就是他们的最后一别)后,连夜赶到西沟,工委的贾力更、勇夫正在那里。高凤英听了贾力更的意见后,翻过几道山梁,到万家沟“小火烧”驻地,直接听取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政领导的指示。交接仪式在山里进行,高凤英担任了队长后,蒙古游击队即根据上级指示进行扩编。扩编后,武器装备也较前好了。高凤英除担任该游击队队长外,还兼任中共土默特旗工委(系地委级)委员。从这时起,高凤英恢复了原姓,更名云吉祥,人称云队长。

土默特文史资料:丹心赤血图救国 青山绿树埋忠骨——高凤英

从1940年起,日本侵略军对大青山区的“扫荡”日渐频繁,施行“铁壁合围”、“三光政策”、“篦梳战术”等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高凤英带领蒙古游击队日夜奔波,与敌周旋。作战之余,他还配合土默特旗工委的其他同志往延安选送革命青年。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他想过许多办法。在万家沟,他曾带领蒙古游击队,集中时间,进行过一次严格的军政训练。经过这次整训,部队的军政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战士们更加明确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懂得了自己作为人民子弟兵一员肩负的责任,并且学会了一整套山地作战的技术,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浴血奋战 壮烈牺牲

万家沟是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中共绥蒙区委以及绥西地委的驻地。1940年,日本鬼子把“小火烧”烧了两次,这里的房子全烧光了,村民们又到了西面的“大火烧”,一对父子掏了个窑洞,一家人安落下来。后来,他们和八路军一起在这个窑洞的西坡上,挖了五个窑洞。于是,这些窑洞就成了日夜在山里奔波的抗日健儿的落脚之处。

1941年阴历九月初三,高凤英和绥蒙区党委社会部部长王聚德带领的蒙古游击队部分战士,驻扎于万家沟“大火烧”。次日晚,因为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大家也就特别高兴。可是就在这天夜里,日本鬼子的十二辆汽车从萨拉齐镇出动,沿路抓了好多带路的,开到了小万家沟口,翻过几道山梁,把“大火烧” 包围了。狡猾的敌人没有在夜间动作,一直等到第二天清早才发起进攻。这天是阴历九月初五。“嗒嗒嗒——”敌人的机枪响了,雨点一样的子弹向“大火烧”梁上的窑洞射去。凭着枪声的方向和经验,他们断定已经被敌人包围了,高凤英和王聚德同志一边果断而迅速地把党内重要文件和来往的信件销毁,一边还击敌人。激烈的战斗在“大火烧”一直从清晨打到近午,八路军和游击队的手榴弹投完了,子弹也所剩无几。但高凤英等12名指战员面对数十倍的敌人全无惧色,浴血奋战、奋力反抗,为了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不受敌人的侵犯,他们最终付出了血的代价。12名指战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高凤英同志年仅32岁。

土默特文史资料:丹心赤血图救国 青山绿树埋忠骨——高凤英

土默特文史资料:丹心赤血图救国 青山绿树埋忠骨——高凤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