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家!443億!回購潮巨浪襲來 投資機會在哪裡?

2018年以來,“股份回購”一直是資本市場的熱詞。隨著10月26日公司法修正案獲審議通過、11月23日滬深交易所發佈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實施細則,股份回購機制不斷完善,上市公司對回購潮的熱情與日俱增,回購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據Wind數據庫統計顯示,截至12月13日上午10時,滬深兩市共有971家上市公司發佈回購公告,預計回購股數總計188.56億股。其中,已有719家公司進行了“真金白銀”的回購行動,回購股數總計62.02億股,回購金額高達443.3億元,較2017年全年增長382.01%,超過2013年至2017年五年間回購金額總和。

719家!443亿!回购潮巨浪袭来 投资机会在哪里?

中國財富網製圖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對中國財富網表示,2018年回購潮規模空前,為資本市場注入“活水”,使股價在不同程度有所回升,對股價維穩作用明顯。“一方面,這與市場持續低迷,許多公司股價跌至歷史低位,創造出了回購條件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管理層從過去的‘不鼓勵’‘不支持’轉變觀念,將股價維穩放在戰略性高度,並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有關。”

9筆、30億,企業回購程度空前之“壕”

中國財富網經梳理後發現,就個股來看,截至目前,A股市場回購筆數排名前三的上市公司創業軟件(300451)、藍色光標(300058)和正邦科技(002157)已分別回購9筆、7筆、7筆,回購金額前三的上市公司美的集團(000333)、均勝電子(600699)和永輝超市(601933)則已實現回購金額29.69億元、18.01億元、16.28億元。據美的集團12月12日晚間公告顯示,目前耗資近30億元的回購行動尚未結束,後續將依據回購方案,繼續推動回購計劃中的最後10億平穩落地。

719家!443亿!回购潮巨浪袭来 投资机会在哪里?

中國財富網製圖 數據來源:Wind數據庫

美的集團表示,40億回購“大手筆”不會對公司未來的經營、財務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美的集團淨資產737億元,貨幣資金餘額483億元,流動資金充裕。同時,據三季報披露,美的集團前三季度實現總營收2057.6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淨利潤179億元,同比增長19.35%,業績表現積極。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認為,大股東往往最清楚公司的主營業務情況、財務情況和其他經營情況。“上市公司回購一方面體現大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出公司股價可能與公司的合理內在價值發生了一定的偏離,市場出現超跌跡象。”

通過對2012年到2018年A股回購數據進行回顧,東莞證券研報指出,股份回購的行業和表現有所分化。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觀察,計算機、醫藥生物、化工、電子、機械設備行業股份回購最為集中。

桂浩明表示,不同行業的回購規模差異較大,這與行業本身特徵並沒有直接關係,主要在於上市公司的資金狀況。“有資金的回購起來比較容易,缺乏資金的操作難度就有所加大。一般而言,中小型企業對回購的影響更為敏感,大型企業回購哪怕花了幾個億、幾十億,對公司的總體影響依舊不大。”

大股東已出手,投資者怎麼走?

“股東回購有利於提振股價,在恐慌式超跌市場,對穩定市場預期有一定幫助”,但劉哲同時提醒,不排除有部分業績欠佳的公司藉助回購公告炒作股價,誤導投資者預期,因此,對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關注公司基本面,避免盲目跟風”。

桂浩明同樣認為,市場中有波動就有機會,投資者對回購樂觀其成,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的回購行情與市場預期尚有距離,回購也並不能改變公司的基本經營能力,甚至會在一定程度增加公司的財務負擔。因此桂浩明建議,“投資者不要把希望全部寄託於大股東回購,回購不是解決股市低迷的主要方法,只有加大多方面投入,切實提高業績,才能真正解決股價問題。”

“可轉債+回購”為企業帶來全新體驗

隨著交易所明確擴大回購資金來源,自有資金、金融機構借款、發行優先股或可轉債募集的資金以及閒置的其他募集資金等都可以用於回購股份,近期已有包括東旭光電(000413)、齊翔騰達(002408)、東方時尚(603377)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宣佈發行可轉換債券募集資金進行股份回購。

劉哲認為,前段時間的金融去槓桿使企業流動性趨緊,試水“可轉債+回購”等方式,放寬了企業回購資金的渠道,提升了企業回購資金的能力,使鼓勵回購的措施能夠落到實處,並在回購股份的使用上賦予大股東更多的自主權,用以維護企業價值或進行股權激勵,有利於提升公司團隊的穩定性和活力,推動公司實現價值迴歸。

桂浩明則表示,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可轉債+回購”為手中暫時缺乏資金而具備資金創造能力的上市公司提供了回購的另一種途徑,值得探索,但考慮到相關風險,“回購還是應該通過自有資金或閒置資金進行。”

“發行可轉換債券畢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負擔,要有足夠的資金借錢付息才能進行回購,但回購之後股票是不是就一定能在半年後以比較合理的價格賣出?市場是否能承受這樣的賣出?公司的資金成本如何安排?這些都需要慎重考慮”,桂浩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