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沒有發現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一抹憂傷的笑


甲骨文是商周時期保留下來的文字;更早的夏朝使用的夏文也叫森林文字,在東北有發現,這些文字還見於三峽兩側的懸棺旁,用硃砂寫的死者姓名,那是大禹治水留下來的,當時的水位就在懸棺位置,水位下降成了懸棺。在吉林集安地區有文字溝、文字嶺、文字壁,當是倉頡祖先蒼龍氏造字時候的遺蹟。再往上算還有云文(姓宇文的是造雲文的後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結繩記事(後人不瞭解,以為雲文筆畫交叉就是結繩狀,當然也可能是形象說法),有楔形字(在泥板上刻畫的字),當是中國是世界共主,這些文字在海外。


古道一哥


作為歷史迷的瞌睡家前幾個月在安徽合肥出差,週末經常泡在安徽博物院參觀,這裡有個專門展示“蚌埠雙墩遺址”出土文物的展廳,其中就有七千年前的類似文字的刻畫符號展覽。

安徽博物院雙墩遺址出土的刻畫符號研究資料:

安徽蚌埠雙墩遺址,根據其出土文物的相關研究,其為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有六百三十多個類似文字的刻畫符號,大多存留在陶器的底足圈內,就像後來瓷器上的戳記。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刻劃符號很大可能是這些器物的標記和裝飾,但也不排除是用來記事或者計數用的。

這些刻畫多數為圖畫,也有部分抽象的符號。以魚紋、豬紋為多,還有鹿、蠶、鳥、蟲,以及日月山川等自然景物。還有一種“四葉花”的形象不時出現,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當時“物候立法”的內容。狩獵、捕魚、網鳥、養蠶、種植等等構成一幅幅上古時候生活的“連環畫”。雙墩刻符中不少符號反覆出現,使用頻率高,具有明顯的記事性質和一定的表意功能和可解釋性,猜測它們很有可能是中國文字的源頭之一。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比甲骨文先前千餘年,已傳有“倉頡造字”的傳說,因此甲骨文不屬於最早的文字。

1、漢字的起源(約在6000∽8000年前):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陶文”、“巖畫”、“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以及諸多相關倉頡造字臺、倉頡廟、倉頡墓等遺蹟。倉頡生卒年:公元前4666∽4596年,比甲骨文的發現早1600餘年。現代學者認為,形成系統的文字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而倉頡確有其人,也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是代表性人物。

2、倉頡造字碑:倉頡所書28個文字就是個很好的證明。《大觀帖》翻刻時將《倉頡書》28字譯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倉頡書"乃是中華漢字五千年文化史的見證,通俗易懂、博大精深,是人類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3、文獻記載,“倉頡造字”的傳說在戰國時期已廣泛流傳。《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文解字序》中記載:“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4、巖畫的發現,古文物的出土,發現很多原始刻畫符號,這些有很多是原始文字。甲骨文是至今發現的成熟文字,由於在龜甲、獸骨上留下的文字,因而稱為“甲骨文”。甲骨文多為圖畫文字中演變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畫不定,這也說明中國文字在殷商時期及之前尚未統一。所發現的原始文字,因學者們沒確定為何種字,因此亦普遍認為甲骨文是現行的最早文字,也不為過。








使志安寧之秋


甲骨文,是我國商朝(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使用的文字,在近代有數量巨多的實物出土,也有先賢們做出了大量的考據釋讀。

作為狹義的“文字”,甲骨文的確是發現最早的,具有完整的體系的文字。但是任何事物的出現,必然要經歷萌芽、初創、發展完善、定型、成熟等幾個階段。這個規律,甲骨文的演變,自然也要遵循。

因此,在甲骨文出現之前,必然會先出現文字的萌芽。我國的文字,有其獨立的創造規則——象形。這也是符合文化起源的規律:模仿,現在叫“仿生學”。我們的古籍中也有相應的記載。

《淮南子·本經訓》說:“昔日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說,過去倉頡造字的時候,天空下起了穀子雨,鬼在夜裡發出哭聲。為什麼呢?因為有了文字,意味著人已經擺脫了矇昧,開啟了靈智。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記錄的更為詳盡:

古者包羲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文,錯畫也。象交文。今字作紋)與地之宜(通“儀”,儀象,或法度),近取諸身,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觀測推算天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假託、掩飾)偽(作偽、虛假)萌生。黃帝之史(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háng,獸跡也)之跡,知分理(即文理)之可相別異也(悟出紋理有別而鳥獸可辨),初造書契(即文字)。“百工以乂(yì,治理),萬品以察(分辨、明察),蓋取諸夬(guài,《說文》分決也,即斷決、分辨)”;“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孳乳:繁殖,泛指派生)而浸(一作寖,漸也)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指黃帝、帝顓頊(zhuānxù)高陽、帝嚳(kù)高辛、帝堯、帝舜)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武)之世,改易(改變)殊體(不同的形體)。封於泰山者七有二代,靡(無)有同焉。

這段文字對文字的創造起因、原理、目的、作用、過程等等所有記述。但是文字的創制不可能是一個人完成的,裡面必然蘊含了若干人的智慧。

在我們中國,考古發現已經驗證了甲骨文出現之前的“符號(文字)系統的”的存在,這些符號也具備相應的規律,符合原始文字的特徵。

比甲骨文更原始的文字體系,在比如著名的大地灣遺址、西安半坡遺址,大汶口文化遺址等等(詳細的瞭解,請查閱中國古文明起源之類的書籍)發現了大量陶器上的刻符,它們已經具備文字的雛形,即在商代之前有一個“迷失了的”前甲骨文時代。

渚文字字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文字。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考古出土的器物上,發現大量刻畫符號和部分原始文字,經有關專家論證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原始文字。

這表明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在那時華夏民族已進入文明時代。

莊橋墳遺址位於平湖市林埭鎮群豐村,是一處大型的良渚文化遺址,遺址中共有240餘件器物發現了刻畫符號,這些劃痕比較集中,並非雜亂無章,有些符號單個存在,筆畫較多,顯得較為複雜,還有幾個組成一組,筆畫相對簡單,有旗幟、魚蟲等,還有連接在一起的6個符號較簡單,每個符號的筆畫不超過5筆,有兩個像現在的“人”字。

這些古老的文字,大都是象形文字。出土的兩件石鉞上的原始文字除正面的6個字筆痕較淺,風格略有不同外,其餘字刻的方法基本一致,說明其刻字方式和筆順較為規範。這些原始文字不是孤立地出現,而是可以連字成句,已經具備文字的基本要素。

再早的的發現,就明顯的更符合圖畫的特徵,但已經具備文字的一部分功能:記錄。比如巖畫等。

巖畫是指在巖穴、石崖壁面和獨立岩石上的彩畫、線刻、浮雕的總稱,用來記錄、描繪人類的生活,以及他們的想象和願望。巖畫中的各種圖像,構成了文字發明以前,原始人類最早的“文獻”。巖畫不僅涉及原始人類的經濟、社會和生活,同時,巖畫還是先民的的藝術創作和精神產品。

我國在黑龍江、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及江蘇等地都有巖畫發現,分為南方、北方兩大系統。北方地區的巖畫多表現動物、人物、狩獵及各種符號,以內蒙古陰山岩 畫為代表。南方地區的巖畫除描繪動物、狩獵外,還表現採集、房屋、村落、宗教儀式等。江蘇連雲港將軍崖巖畫並繪有農作物,年代大約在距今6800年前後。

本文由昭明書館根據現有資料整理原創,觀點僅代表個人。

本文非學術性文字,只做一般介紹,想要詳細地瞭解這方面的知識,請查閱各文化遺址的考古結論和中國文明起源的探索、研究資料。











昭明書館


外行和內行較起勁來,最受傷的總是內行。

八千年前的文字就擺在我們的博物館裡,只是因為誰都不認識,即使有認識的人無論怎樣解釋,就是沒有人相信,所以沒有一個人承認那就是中國八千年前的文字。圖1,這是六七千年前的玉器,叫夬。有的專家起了一個別的稱謂,可是當時就叫夬。圖2,這個玉器叫“連山”,是道家持有的,電視劇《紅樓夢》片頭也有巨大的“連山”造型。這兩個玉器都有七八千年的歷史,中國所有出土遠古時代的器物都有文字作基礎,比如圖3的青銅丹頂鶴,古人稱為“鳳凰”,這就是中華文字的魅力。





中華文明網


這是我早年在電腦上學習啟功先生書法講坐時截的圖,(用相機拍的)。



化道閒人1


①河南舞陽賈湖/

見圖…

新石器遺址出土甲骨契刻符號/

早於安陽殷墟甲骨卜辭四千多年/

先於古埃及紙草文書/

比西安半坡仰韶陶器契刻/

山東大汶口陶器文字還早二千年…

②甲骨契刻符號/

新發現之隨葬帶孔龜甲類甲板/

碳十四測為距今九千至八千七百年…

③遠古占卜佩飾/

從部分契刻符號形體看/

與安陽殷墟甲骨卜辭字形一脈相承/

為祖國文字起源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④勘察歷史/

遺址位於賈湖村東/

平面呈不規則圓形/

總面積五萬五平方米/

一九六一年/

原縣博物館館長朱幟下放賈湖村勞動/

在土井和薯窖斷壁上首次發現該遺址/

七十年代該村小學在堤下開荒種地/發現了一些陶壺石鏟等文物/學校教師賈建國將文物上交當時縣文化館/

賈湖遺址出土契刻文字圖片…

如果可以/則勞煩朋友們的轉發/






四大發明24365686


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遺址距今6000年,歷經了馬家窯、良渚、龍山文化的變遷,於新石器時代有了中國文字的萌芽。但這些象形畫符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能夠表達記錄語言的漢語言文字,它的主要功用還只是對當時的人類生產生活進行記錄!而且中國的文字與兩河文明的蘇美爾文字不同,與埃及文字相對比,漢字是以平面空間為主而西方文字由於多音節的構成特點只能以線性空間發展,雖然後者最初也是象形字。而漢字的平面空間結構與九宮、九州、井田、分星旨趣相同,故中國漢字代表了中國人的世界觀和宇宙觀,是中國人精神氣質的具體表現,字如其人的歷來與此息息相關!因此,沒有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了。


愚修


謝謝您的提問!我在學習《大學書法》中,有幾點答案,錄下其中圖文,供參考。







助人是德


華夏文明是最悠久的文明,在甲骨文之前千年左右就有了象形文字,圖形文字是人類高度文明發展的結果,不論是岩石,甲骨,竹簡,紙張等形式的載體,都是當時文明程度發展需要而形成的一種形勢狀態,古人智慧的表現。因此說文字的表現形式就一部人類的發展史,也許還有更早的文字圖形,等待著嚴密的科學考證。朋友你說對嗎?等待著你的高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