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會說話
甲骨文沒有「渭」字,所以你找不到。
題主找「洛、汝、渭」三個字的甲骨文,其隱含判斷就是這三個字都是表示「河流」。但這個隱含判斷是有問題的:
1、「洛」在甲骨文中,是不是表示河南的洛河,還有很大疑問。
2、甲骨文的「汝」其實是「(女水)」字,在甲骨文中用作人名,跟表示河流的「汝」字恰好同形。
甲骨文沒有「渭」,你可以直接用甲骨文的偏旁進行組合。
好,下文就詳細談一下這幾個問題。
--------------------------------------------------
目前的出土文獻來看,西周金文都沒有「渭」字,「渭」字始見於戰國時代陶文和楚簡文字。
引自,高明等,《古文字類編(修訂本)》(2008,上海古籍出版社),頁648 引自:《字源》(2013,天津古籍出版社),頁959另外,要注意的是,洛河有兩條,一條是河南的南洛河,一條是陝西的被洛河。
河南的「洛河」叫做「南洛河」,在河南偃師境內與伊河並流,所以亦稱為伊洛河。「南洛河」是黃河的支流。而題主說的「汝河」是「淮河」的支流。
河南的「南洛河、伊水、汝水」地理圖
在陝西、甘肅也有一條「洛河」,一般稱為「北洛河」,是「渭河」的支流,黃河的「二級支流」:
題主要問,甲骨文為什麼沒有「渭」,我覺得有兩個可能:
第一:
甲骨文是占卜文獻,不是《百科全書》《辭海》,不可能什麼都記載,因此甲骨文沒有記載「渭水」。當然,這個可能性不大。
第二:
甲骨文是商人的文字,汝河和洛河都地處中原之地,屬於商人的地望,所以,在甲骨文中記載是很正常的事情。
渭水屬於周人的地望,而且在商代,那裡是「華蠻雜居」的化外之地,以當時人有限的地理知識,商人不知道渭河很正常,所以沒有記載。
引自:譚其驤,中國歷史地理圖集,第一冊,頁11-12
其實,「洛」在甲骨文中出現的並不多,整個《甲骨文合集》五萬片甲骨,只有編號為【36960】一處卜辭提到「洛」。
【合集36960】卜辭「王卜,在洛」,從甲骨文的語法來看,「洛」的確表示地名。
但是是不是表示河南的洛河,還不是那麼確定,因為只有一一例卜辭,無法歸納分析。
甲骨文中的「汝」根本不是表示河南的「汝水」,而是商代諸婦之一的人名「婦汝」,就跟「婦好」、「婦妌」一樣的名字。
比如:合集10816有「婦汝」的稱謂:
【合集14025】和【14026】記載的是商代兩個諸婦分娩的卜辭:
一個叫做「婦(女力)」,一個叫做「婦汝」:
所以,甲骨文中「汝」其實是一個「(女水)」字,從「女」從「水」。
因為古文字偏旁位置不固定,左右皆可。恰好與後世的「汝」字形一樣。
---------------------------------------------
雖然,出土文獻「渭」字直到戰國晚期才出現,在周代的《詩經》中有「渭陽」字,就是表示「渭河」: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這裡的「渭陽」就是指的「渭河南岸」,古人將「山、水」以北稱為「陰」,「山、水」以南稱為「陽」。比如:
「華山」以「北」叫「華陰」
- 「襄水」以「南」叫「襄陽」
《山海經》也記載過「渭水」: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鳥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
所謂,「渭」的稱謂應該是周人的叫法,周人滅商以後,成為天下共主,「渭水」作為周人發祥地的母親河,出現在周人的文學作品中,漸漸被天下人所知。
----------------------------
「渭」沒有甲骨文,可以直接用古文字偏旁組合。
「三點水」的甲骨文和「胃」的金文(「胃」也沒有甲骨文):
要注意的是,甲骨文是刀筆文字,寫圓弧筆比較困難,這一點一定要考慮。
「胃」字上面偏旁,在甲骨文中沒有,比較相近的甲骨文字形是「囟門」的「囟」,在甲骨文「囟」中加四個點就可以了。
「胃」字下面是「肉」字,在甲骨文的寫法是:
所以,將這幾個偏旁一組合,就是甲骨文的「渭」字,這在書法創作中允許存在的。
「渭」的甲骨文差不多就是這樣寫:
小漢字見大歷史
這跟河南有什麼關係,洛河整個流域都在陝西境內。現在也叫北洛河。
發源於陝西,流入河南那條叫雒河。現在叫南洛河,而洛陽古稱雒邑,雒陽。東漢後改雒河為洛河,雒陽為洛陽。
在《史記》等東漢之前的古籍中關於雒河和洛河區分非常明確,從未混淆過。
如今改了名字就能蹭上洛河文明瞭?
嵩山那是叫外方山。
親爹親爹
夏商時期,在民族交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東夷、北狄、西戎、南蠻”(即四方夷人)的觀念,羌是屬於西戎一支,位於陝西渭水河流域一帶。商朝盛期,把當時王公貴族中一些犯錯且又有一些能力的子弟責罰去陝西地帶徵服蠻夷。後續陝西地帶戎民基本歸攏。而當初統一他們的商朝有罪子弟懷揣著報復商天子的決心趁著商朝主力軍隊守衛邊疆率領在陝西歸攏的西戎軍隊謀朝篡位顛覆了大商,在現陝西寶雞建立西周。所以西周天子祖先是原商朝犯錯的貴族而臣軍民百分之八十都是當初在陝西歸攏的原住民!
斯丹德
據考證,伏羲確有此人。我們一般所瞭解的伏羲是從神話故事得知,而考古犮現伏羲一族是從隴南興起,後又北上至天水的秦安,莊浪一帶,這一階段要兩千多年,期間誕生了伏羲,伏羲從小好學,敢闖敢作,又聰慧過人,逐被推崇為族長。邃人氏是我國上國時代的陝西境內秦嶺北麓大片區域的領導者(族長),因鑽木取火使族人吃上熟食而被推崇。兩大部族在這個時期內互相交觸,後又併為一族,開啟了上古時候的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時期。伏羲古邃人氏又生下了黃帝、炎帝等優秀子孫。
伏羲在這期間擴大了交往,製作了卦符,也就是早期的文字。河圖洛書相應晚一點,是伏羲之後的事了。
我這裡著重講伏羲,是因為伏羲畫卦於黃山。他善交往,穿行於各族與部落,看到了海,才識到到了地之大而應於天,在他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蓋著地,地託著天,地不撐著天,天就會塌落下來。
黃山畫卦就是基於他閱歷而看天看地看事物。落腳黃山而感神秘,於黃山松佗峰座頂,傳說九九八十一天,畫岀三百八十卦符,之後圓寂。
姬性部落早期就在黃山周圍的大片區域,以現在的河南安徽湖北為主。在得卦之後的姬性部落又發展了河圖落書。之後又遷徙至陝西周原一帶。
早期甲骨文也以這個部落創始。幾大部落為得到伏羲卦象還發生了很多戰爭。
多次的戰爭創始了中華早期文明,期中的黃帝與炎帝周原之戰,再是黃帝與蚩尤中原(河南商丘)之戰,都是典行的文化之爭。
也就是文字的原始期形成於河南省境內,當然渭水就不會有囉。
看了我的敘述,有何爭議,評論區見。
細雨輕風36
掙錢嗎?
溪石散人
這裡所說的甲骨文應該是指殷墟甲骨文。在商代,宮廷占卜風氣極盛,商王事無大小,必占卜,以占卜結果作為行為的指導。所以殷墟甲骨文基本都是卜辭,而非對歷史的記錄,也就是說,甲骨文不是用來記錄歷史的。在商代,國家最大的事情是戰爭和祭祀,即所謂“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商代早期,戰爭的對象是羌人和山西陝北一帶的鬼方,土方等方國,後期戰爭主要是在山東一帶。做為諸侯國的西伯周,在古公亶父遷族於歧山一樣後,主要活動地域在周原岐山一帶,與渭河無涉,並且在武王伐紂之前,商周之間並未發生戰爭,所以甲骨文中沒有出現渭河,是因為商王的占卜事項涉及不到渭河。另一個原因是,渭河在古代稱為yu河,古代一音多字,一字多音,所以甲骨文中即使出現關於渭河的記錄,也不一定寫作“渭”。
慄廣野鶴
先周作為商朝的附屬國,商朝沒義務也沒有必要記載先周地理歷史。
先周自己沒有記載自己歷史地理的習慣,連自己的王位也只是粗略隔三差五的記載了15位,平均在位時間近70年,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且不說古代平均壽命,周王一直是朝不保夕的,周文王上一個西伯侯就是被商王殺死祭天的,所以只能解釋為先周文化及其貧乏。
延伸一句,周禮的橫空出世絕對不可能是空穴來風,它就是在商文化的修補而來,所以那些說商周不是同一個文化的可以休息一下了,兩者的區別只是換了件外衣而已。
有人說商文化是周禮的爹一點都不為過。
觀事傳
確實是因為甲骨文是殷商時代文字,殷商時期主要的活動場所就大致在河南境內,而那時的渭水特還別是關中西部還都是殷商附庸邊陲,就像現在的主要文化,京城文化產物流傳下去很少有記載一個西部四五線城市一樣,所以,相同的甲骨文中能找到河南的洛水和汝水,很難找到渭水。
布穀直觀
甲骨也叫龍骨,以前是中藥,清朝有個人發現了才得以保護,其它字可能被吃完了,還有恐龍蛋化石起初也是被人吃的,有人偷運出國才被發現得以保護,只能說咱中國人太能吃了
迷你世界小駱駱
因為甲骨文是商朝的主要文字。
並且也是官方記述商王朝大小事件的。而渭水這個地方呢?在商朝的老西邊兒。它是屬於商朝的方國。商王朝記自己的事情,肯定不可能連自己附屬國的事情也一塊兒寫下來。
就如同明朝,雖然越南是明朝的附屬國,但是明朝的官方不會記住越南的事情。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甲骨文裡邊兒的和河、洛都是商朝所在的中原地區。和他的附屬國、方國,周部落的那邊渭水。是沒有關係的,所以他也不會記載這些跟班兒小弟的山水。
由此可見。中原文明遠遠領先於周邊的文化。這個回答好像是最靠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