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圍城——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死亡之網

1941年11月12日,未滿十二歲的女孩蔡桃兒由母親背到常德廣德醫院。前一天夜裡,她突然高燒惡寒、頭痛惡心,“一夜呻吟不止,煩躁不安”。

所有人都不知道,惡魔,已在一週前降臨。


鼠疫圍城——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死亡之網

常德細菌戰第一個被記錄的鼠疫死者蔡桃兒



“天”降劫難

1941年11月4日,星期二,大霧籠罩著洞庭湖和湖畔的常德。

6時50分,空襲警報突然響起,敵機呼嘯而來,對常德發起了空襲。

這是一次奇怪的空襲,日機丟的並不是炸彈。

一架日機由西進入城市,離地面只有20多米,在中心區盤旋了三圈後,扔下些東西就飛走了。


鼠疫圍城——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死亡之網

當年,在湖南常德城區投下鼠疫桿菌的日本飛機



據美國菲利斯·班南·伍德沃斯所寫的《家在常德——從清末到新中國(1909—1951)》一書記述,在常德的文美莉牧師“正等待著乘坐快艇回桃源。她和同伴循著聲音往上空看去,能清楚地看見兩個人,身著白色服裝,坐在飛機的駕駛艙裡。這架飛機在東門附近貧民區盤旋,之後,扔下了什麼東西就飛走了。這顯得非常之神秘。”

飛機去後,大街小巷乃至屋頂上,覆蓋了一層密密麻麻的穀子、高粱、麥粒、破布、爛巾等雜物。

有醫院人員對空投物做了檢查,在顯微鏡下,空投物裡有許多雜菌,其中有少數兩極染色較深的革蘭氏陰性桿菌,類似鼠疫細菌。

到11月13日早晨,冬天的太陽沉重地爬上廣德醫院二樓時,蔡桃兒沒能看到。


鼠疫圍城——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死亡之網



蔡桃兒死前,醫院再次為她進行血液塗片檢查。此時的塗片上,“佈滿了鼠疫細菌”。

蔡桃兒是第一個被確診、第一個被解剖,並留下切實病理報告的侵華日軍細菌戰的鼠疫患者。


鼠疫圍城——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死亡之網

湖南常德發現鼠疫經過(譚學華醫師來函摘要)


譚學華後來將蔡桃兒及其他3個病例寫入論文《湖南常德發現鼠疫經過》,並於1942年3月1日發表在國立湘雅醫院院刊第一卷第五期上。這是首次發佈的日軍在中國浙江、湖南等地投放由東北731工廠生產的鼠疫細菌造成鼠疫大流行的最完整學術記錄。


鼠疫圍城——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死亡之網

《人民日報》1950年2月5日頭版刊載《湖南常德華德醫院院長證明日寇曾用飛機散佈鼠疫 常德地區很多同


人間地獄

同樣籠罩著死亡陰霾的還有東西長100多米的雞鵝巷(常德城內的貧民區)。據張禮忠等常德細菌戰調查者多次調查、走訪和統計,僅雞鵝巷裡死亡者就達294人。

1942年3月,時任政府防疫專員的歐洲醫生伯力士在一次會議上報告說,整個常德城隨時隨地都可能再次爆發鼠疫。當局緊急派出衛生工程隊攜帶滅鼠工具和消毒器材,趕往常德。然而已經迴天無力。


鼠疫圍城——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死亡之網

日本731部隊在我國用人體進行細菌戰研究



4月6日,住在法院西街34號的33歲主婦陳劉雲發病,僅兩日後,陳劉雲身亡。在她身上,第一次出現了烈性鼠疫的傳染——肺鼠疫。

常德鼠疫流行6個多月來最嚴峻的時刻到來了。據《辛巳劫難——常德細菌戰紀實》中記載,“每天死人10人以上。”親歷者回憶,“有全家老幼都罹鼠疫而死的,也有得肺鼠疫等不到24小時即死的”。

在一張常德鼠疫流行圖上可以看到,從中心城常德起,鼠疫向四面八方迸射出去,常德周邊5公里範圍內的鄉鎮無處不染疫。

經過傳染,新的傳染點又形成了新的放射點,再向更遠的地方迸射。如蜘蛛結網,幾十個大大小小的蜘蛛終織成一張巨大的死亡之網。常德周邊13個縣、70個鄉鎮、486個村落盡皆落入這張網中。


鼠疫圍城——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死亡之網

常德鼠疫擴散圖



鐵證如山

1996年11月,致力於日軍侵華戰爭細菌戰受害者調查與對日民間索賠工作的王選和一位日本律師給常德帶來了《井本日記》。

《井本日記》提到,井本在1941年11月25日,也就是常德細菌戰攻擊結束21天后,接到了派遣軍參謀長尾正夫的報告,內容正是關於常德細菌戰的。井本把報告的主要內容摘要記在了日記裡:

11月4日晨,播撒了“36公斤泡沬”,因為當地天空有云層,只得下降高度,但飛機一側的容器打不開,就直接丟在了洞庭湖裡。

11月6日,常德附近中毒流行。

11月20日左右,“鼠疫”迅猛流行,各戰區收集的衛生材料表明“如命中則一定發病”。


鼠疫圍城——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死亡之網

侵華日軍向常德投撒鼠疫細菌的機組人員在飛機旁合影


1941年12月22日,井本還記載了他接到駕駛飛機進行撒播作業的日軍飛行員報告。報告顯示,常德作戰“非常成功”,病毒散佈十幾天後在常德兇猛流行。為此,細菌戰部隊士氣高揚,並對使用感染鼠疫的跳蚤的效果“非常有信心”。


鼠疫圍城——侵華日軍細菌戰的死亡之網

1941年11月4日,侵華日軍飛行員松本正一(右一)駕駛飛機在湖南常德城區投下鼠疫桿菌


鐵證如山之下,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判決書不得不認定中方訴訟團舉證的侵華日軍細菌戰證據屬實,但拒不判定日本政府需要向中國受害者道歉、賠償。

勿忘歷史

青年導演熊瑋用了四年時間,圍繞常德細菌戰拍攝了電影《雲上日出》。“拍這個題材不是為了讓人們記住仇恨,不是為了晾曬傷痛,是為了讓更多人記住過去,找到未來前進的動力。”他說。

王選與常德市日軍細菌戰受害者協會會長高峰等人也在許多場合表達過同樣的期待:牢記這段歷史,讓更多人知道真相,並非為了仇恨,而是要警示後人,不要再發生細菌戰這種反人類的戰爭罪惡。

正如習近平同志早在2014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座談會上所說,只有正確對待歷史,才有利於日本早日卸下歷史包袱。日本方面應該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未來負責的態度,從維護中日友好、維護亞洲地區穩定與發展的大局出發,以慎重態度嚴肅對待和妥善處理歷史問題,認真記取歷史教訓,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