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復渠為什麼放棄山東?

焦思聰


1937年冬,小鬼子強渡黃河,進攻濟南,韓復榘幾乎不戰而退,一路南逃,不到半個月,山東大部分領土淪陷,徐州告急,抗日形勢越來越嚴峻。

有人說韓復榘畏敵如虎,擅自撤退,和漢奸沒什麼兩樣,這其實是冤枉他了,韓復榘作為山東的實力派,當小鬼子打到自己的地盤,怎會不拼死抵抗?1937年10月,韓復榘部被編為第三集團軍防守山東,他將自己的所有家底都拿了出來和鬼子在魯北血戰了一個多月,歷經大小戰鬥近十次,打擊了鬼子的囂張氣焰,但所部也傷亡慘重,所以被迫退守至黃河南岸。日本人還極力拉攏韓復榘,並承諾他日軍不進入山東,韓果斷拒絕了和日本人的合作,所以說,韓復榘並不是慫包,也不願當漢奸。

至於韓復榘放棄山東,完全是自己判斷失誤。他在與鬼子交戰中,部隊傷亡過半,12月鬼子兵分兩路進攻濟南,韓見勢不妙,請求支援又遭拒絕,所以果斷跑路。蔣先生一直對地方軍閥實現打壓政策,地方軍如果吃了敗仗,部隊損失嚴重,那麼部隊的番號都會被撤銷,韓復榘本來就這麼點家低,哪經得起折騰,他認為只要有部隊在,自己在哪都能當“土皇帝”,軍閥混戰時就是這樣,手裡沒有兵馬什麼都不是。而且當時上海、南京都丟了,國府向西搬遷,自己撤退也是為了保存實力,持久抗戰,最重要的是韓認為政府隨時可能“停戰和談”。

其實韓復榘撤退的直接原因是拜老蔣所賜。韓部早就做了戰前部署,誰料想關鍵時刻,蔣卻調走了一個原本屬於韓部指揮的重炮旅,沒了重火力,仗還怎麼打?韓復榘覺得這是老蔣借日本人之手除掉自己,所以一氣之下,乾脆帶著銀子和兵馬跑路了。

韓復榘獨霸山東多年,這些年沒少跟老蔣作對,這一跑可讓老蔣抓住了把柄,1938年1月老蔣在開封組織高級軍事會議時將韓復榘誘捕,1月24日韓復榘被槍斃。


兵說


韓復榘這個人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抗日戰爭期間著名的逃跑將軍,他也因此被蔣介石槍斃。那麼韓復榘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又為什麼要不戰而逃?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這個人。



韓復榘這個人很怪,他並不是那種殘暴的軍閥,在山東主政期間他也頗有政績。在山東,他厭惡貪官,重視教育,強制戒毒,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做出了不戰而逃的舉動,不禁讓人大跌眼鏡。那麼是因為他也屬於汪精衛一類的投降派麼?



事實上他並不是汪一類的投降派。“西安事變”爆發後,

韓復榘曾明確表示支持張學良的行動,併發出了支持張學良和派兵夾擊中央軍的“馬電”。張被蔣扣押後,韓復榘也曾去電要求釋張。那麼他到底是為什麼要不戰而逃呢?



我們先來看一件事,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日軍進攻山東之時,山東教育廳長何思源曾勸說韓復榘堅持抗日,不要再繼續逃跑。 韓卻反唇相譏道:

你知道蔣介石什麼時候跟日本人妥協嗎?我們就這麼幾萬人,拿去跟日本人拼,把這個家底犧牲完了,那時蔣忽然跟日本人來個什麼協定,那他倒是沒事了,日本人也佔了便宜,我就倒大黴了,華北就沒有我們的份了。



答案很明顯了,韓復榘不戰而逃完全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他擔心自己的家當會丟光,而自己什麼都剩不下。

除了這之外,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當時韓與蔣的關係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蔣也確實有借日本人消滅韓的打算,所以韓從這兩方面考慮才做出了不戰而逃的舉動。



對於韓復渠的所作所為,我只能說我從感情上理解他不願意被蔣當作棋子的心情,但從大是大非上來講,他的行為不可原諒!在國家大義面前,任何的自私自利都是不可原諒的,更何況他還是一個軍人!想想我們的川軍,在大義面前他們是如何抉擇的,他們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麼!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喜歡歷史和軍事史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


歷史文齋




韓復渠(1891--1938)曾經也是一員猛將,仗沒少打,功沒少立,絕對不是一個慫包。

但,1937年年底,在日軍全面進攻濟南時,韓復渠竟然放棄了抵抗,退到了山東西南面,給自己戴上了“逃跑將軍”的大帽子,這是為什麼呢?

判斷失誤



如果說韓復渠不想抗日,那一定是不對的。因為眾所周知,在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又叫雙十二事變),逼蔣抗日時,韓復渠特別支持張學良。

那為什麼韓復渠要棄城而逃呢?因為在韓復渠看來,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骨頭並不硬,已經遷都重慶,並且輸了淞滬戰役,也輸了南京保衛戰,如此下去,“

談和停戰”的概率很高



如果“停戰談和”,那麼自己的抵抗就沒有了任何意義,自己的部隊只會成為“白白送死的炮灰”。

於是,為了保存有生實力,韓復渠做了他所謂的“戰略撤退”。

但,沒有想到的是,蔣介石這次始終沒談和。於是,韓復渠的撤退破壞了整體大局,引起了中華各方的鄙視。

重炮旅被調走,剩餘戰鬥力實在有限



淞滬戰役時,韓復渠的重炮旅被調走,之後始終沒能回來。

沒有重炮旅的軍隊,面對日軍鐵騎,實在是打不過。

日本進攻山東前,李宗仁前來,告訴韓復渠要堅決抵抗,為臺兒莊的佈防爭取足夠的時間。



韓復渠本想答應,可想到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狡猾,再想到自己的實力實在不夠時,韓復渠堅決地搖了搖頭。

李宗仁無奈而去。

還好日本人進攻並不快,臺兒莊才匆匆佈防完畢,在臺兒莊和日軍對戰時,才重創了敵人。

重炮旅被調走,自己實力不濟,也是韓復渠不抵抗的重要原因。

對比實際情況,韓復渠做了逃跑



日本兵很厲害,武器很先進。

淞滬戰役,儘管中國軍隊做了十分的努力,還是敗給了日軍。

南京保衛戰,蔣介石進行了“戰略撤退”,唐生智帶人要“死守南京”,但還是快速落敗。

在韓復渠看來,東北可以不抵抗,全面撤退;在南京,蔣介石、李宗仁等也可以“戰略撤退”;那為什麼山東不可以全面撤退呢?況且自己軍隊的實力比上日軍差得很遠。



於是,韓復渠沒有聽從蔣介石的安排(死守山東);也沒有顧及李宗仁的請求(為李宗仁取得佈防的空間);更沒有聽從自己的幕僚何思源的建議(想法拖住日軍)。

韓復渠的想法只有一個:保住自己的實力,堅決不做炮灰。

由於韓復渠的不抵抗,日軍在山東境內,勢如破竹,毫無阻擋,一路高歌。

也正是因為韓復渠不抵抗,不聽從命令,為自己埋下了禍患。

在1938年的1月24日,被蔣介石安排人殺害了。



大是大非面前,不可站錯了隊,就如韓復渠。在外敵侵略時,可以正面抵抗,也可以通過游擊戰來拖住敵人,但直接的放棄,會讓其後悔終生。


藍風破曉


日軍侵華後,一路勢如破竹。上海和南京相繼淪陷。韓復渠認為抗戰中國必敗。在日軍的勸降之下,韓復渠有了做漢奸,投靠日本人之心。

但韓復渠又擔心萬一日本人敗了。自己這個漢奸,要被審判處死的。


韓復渠左右為難,一邊時日本人的勸降。一邊是李宗仁的苦口婆心。李宗仁對韓復渠詳細分析了抗日形式:日軍雖然強大,但我們可以節節抵抗,最終把日本拖死。

李宗仁顯然沒有說服韓復渠,日軍進攻山東,韓復渠不放一槍一炮,棄城而逃。

韓復渠被追究責任時,稱蔣介石丟了上海、南京,閻錫山丟了太原。為何不追究他們的責任。

韓復渠真實不知廉恥。上海、南京、太原都組織了抵抗。打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忻口會戰。

你韓復渠在山東沒有組織任何會戰,把山東拱手相讓給日本人的。

韓復渠為什麼放棄山東?他想做漢奸,但又有顧慮。先把山東送給日本人,作為大禮。為日後投降,打好基礎。


楊朱學派


一,說起這韓復榘,也算是個頂聰明的人。窮家出身,早年當兵。後投身馮玉祥麾下。因作戰機靈勇猛,一路提拔做到了軍長。中原大戰時,韓復榘見蔣介石事大,棄馮投蔣。蔣介石“收服”各路軍閥完成了形式上的國家統一後,就給了韓復榘一個民國山東省省政府主席的位置。

二,韓復榘在山東經營多年,儼然成了坐擁山東的土皇帝。據說他也辦了幾件實事,如辦學堂興教育,掃毒戒賭等。但他擁兵自重,跟中央政府搞陽奉陰違,如抗命不遵、截留稅收等。這使蔣介石早就對他心存不滿。

三,但韓復榘卻很自信。仗著自己有人有槍,上頭也奈何不了他。依然自行其是,我行我素。每天喝口小酒,謅首油詩,日子過得滋滋潤潤的。

四,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很快日軍開到了山東。韓復榘是一貫主張抗日的,也跟日本人交過幾次手,打過幾次還不錯的仗,但自己也損失不小。這時韓復渠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五,韓復榘認為,自己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而且跟蔣素有間隙,蔣介石部署作戰總讓韓的部隊在前沿打頭陣,而中央軍則安排在第二道防線。韓復榘因此推斷蔣是想借日本人吃掉自己。

六,山東戰事正在進行之時,南京失陷。韓復榘判斷蔣介石有可能以後會跟日本人和談。而如果自己的部隊這時都打完了,“家當”光光,到時候什麼也不是。蔣介石更不把他當回事。於是韓復榘要擁兵自保,一丟黃河,再丟濟南,又丟泰安,將整個山東拱手讓給日本人。更嚴重的是,打亂了當時對日作戰的戰略部署,險些造成徐州會戰全線失利,而且在國民黨軍隊中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韓復榘逃跑的根源還是在於舊軍閥思想嚴重,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喪失民族大義,不顧國家利益,只為自己打算,只求自保,自私自利。

1938年初,蔣介石借在開封召開軍事會議之機,將韓復榘拘捕。如果當時韓復榘能夠低頭認錯,也許老蔣不至於將他置之死地。可他竟對著蔣介石和與會軍政要員的面說:“山東丟了是我的責任,那南京丟了又是誰的責任?”。一句話把蔣介石氣的臉色鐵青。“娘希匹”!蔣介石這句罵詞一出口,也決定了韓復榘必死無疑。

韓復榘後被押解武漢經軍事法庭“會審”後執行槍決。

韓復榘臨陣脫逃,貽誤戰機,被嚴懲是咎由自取,死有餘辜。



誰憐一燈影


有人說韓復渠“一槍不放,放棄山東”。

韓復渠放棄山東也不是沒有原因的,之前看過《韓復渠傳》,裡面寫的還算詳細,接下來寫給大家,就當瞭解下韓復渠為何會放棄山東?

(韓復渠)

韓復渠的第三集團軍一開始是抵抗日軍侵略的,後來因為缺乏武器,所以為了將強黃河防線,決定向大本營請求調配重炮,以此抵擋日軍侵略,蔣介石也答應了。

後來炮兵調至濟南,在黃河南岸設防,可是就在日軍進攻黃河北岸的時候,大本營又將炮團全部調走。

(韓復渠)

如此韓復渠非常氣憤,接下來他說了一段話

“蔣讓我死守黃河,頂住日軍進攻,這個沒問題,可是派來的重炮,現如今又調走,這讓我們怎麼打?他們不死守南京,反倒讓我死守濟南,守可以!總不能拿步槍和日軍硬拼吧?”

1937年12月22日,日軍強渡黃河,分別從黃河東、北兩個方向進攻濟南,韓復渠帶領的第三集團軍可以說是腹背受敵。

但是也和日軍展開了激戰,尤其是在濼口、千佛山口和白馬山等地,為此傷亡1800餘人,韓復渠見形勢不好,於是電話求助,讓李宗仁調第五十一軍于學忠部支援濟南。

結果又遭到拒絕,韓復渠頓時火冒三丈,這下他心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因為自己曾多次與蔣發生矛盾,這肯定是蔣的陰謀,利用抗戰的名義消滅異己。

想到這裡,韓復渠為了避免全軍覆沒,於是決定引軍西撤。

韓復渠一撤,可想而知,濟南很快淪陷,但此時韓復渠又接到命令,就是要死守泰安。

韓復渠當場拒絕,聲稱“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就這樣韓復渠最後放棄了山東,沒有與日軍誓死抵抗。

(引兵撤退)

1938年1月24日,蔣介石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將韓復榘誘殺於武昌。

都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是韓復渠的公然拒絕,這是一種致命性的錯誤。

至於蔣為何要殺韓復渠,眾多史學家一致認定是消滅異己。

雖說韓復渠在很大程度上因為沒有支援,有沒有裝備,不得已放棄山東,但這些似乎都不能抵消他擅自撤退的理由。

要知道在民族戰爭中,且不說蔣的做法,即使知道蔣是針對自己,也不應該擅自撤退。韓復渠沒有將民族大義放在第一位,而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放棄了山東,讓日軍毫無阻礙,導致更多手無寸鐵的人被殺。

看看抗戰時期紅軍,都是小米加步槍,一步步走到勝利。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閻錫山為什麼放棄山西?宋哲元為什麼放棄平津?不說閻錫山、宋哲元、韓復榘們也曾英勇抵抗過,就連一槍未放的少帥張學良揮師入關時,心理也肯定眷戀故土,這是毋庸置疑的。

眷戀故土是真,眷戀權力更真,離開了東北的張學良領著東北軍到處流浪,無以為家,看到他的窘狀,後來的閻錫山、宋哲元、韓復榘們才引以為鑑,下定了抵抗決心,組織了頑強抵抗。

淞滬會戰打響後,正是看到蔣介石的嫡系中央軍幾十萬幾十萬的往戰場上填,地方軍閥們才摒棄前嫌,川軍、桂軍、晉軍、東北軍、才源源不斷的走向戰場,面臨生死存亡之爭、亡國滅族之痛,由不得把自己的小九九放在前頭。

抵抗得住當然最好,抵抗不住(不含張學良)怎麼辦?

這時候自己的小九九就開始出現了。

閻錫山,從堅決抗日,到邊抗日邊談判,從中央軍和日軍間隙裡求發展;宋哲元,誤判形勢,想以談判化解敵寇的全面進攻,將北平拱手讓於敵寇,毀掉了長城抗戰建立起來的十九路軍大刀隊的美名;韓復榘,上來猛打,拼掉了很多部隊,一看打不過,而中央軍說好的炮火支持呢?完全沒跟上。為了保全實力,決心後撤,拱讓山東大部地盤。

讓出地盤是很心疼,自己多年經略的地盤給日寇佔了,要論心疼,他韓復榘比誰都心疼,但比起命喪戰場,或命保住了,但軍隊拼光了(這也意味著再也拿不地盤來),結果還要好一些,至少底子還在,未來值得期待。

看起來區別也不大,但他們的結果截然不同。

閻錫山,家底厚,山西地形好,沒有被日寇和中央軍吃掉,堅持了下來。

宋哲元,敗退後再也沒有機會證實自己,1940年鬱郁病終。

韓復榘,被蔣介石設計擒拿,以不抵抗罪名槍決。

張學良有宋家小姐姐撐著,宋哲元有長城抗戰英雄的威名頂著,韓復榘?韓復榘只剩下了嘴硬,面對李宗仁對他棄守泰安的質疑,人家韓復榘回答的也在理:“南京不守,何守泰安?”你老蔣的中央軍把南京丟了,幹嘛非要我一定守得住泰安?

光是嘴硬,未必會死,但韓復榘上有前科(支持張、楊當年搞的事情),下有不軌(聯繫劉湘繼續反蔣),關鍵是後邊沒有給力的小姐姐頂著,尤其是在這種需要殺一儆百來穩定軍心的緊要關頭,不殺你,卻殺誰?

據說法庭上的韓復榘一句話也沒有辯解,零口供。他心裡明鏡一樣,說什麼都是死,本來自己就不很會說話而著稱於各個段子,事已至此,還說什麼!


歷來現實


韓復榘是因為和老蔣的矛盾激化才一氣之下出走山東。老蔣本來答應他只要他能參加抗日,就將泰州的一個重炮旅派來支援。但是當他一腔熱血發展當地經濟、修好工事打算和日本人大幹一場的時候,老蔣竟然言而無信把重炮旅給撤走了給了嫡系湯恩伯。韓復榘氣蔣介石的言而無信,也覺得自己的兄弟們沒了重炮旅的支援差不多就像一塊送到日軍嘴邊上的肉一樣,所以他為保存實力出走了。

實話說老蔣這種糟心事已經不是做一次兩次了,雜牌軍在他手下生存條件真的比較差,他們勝了就是老蔣領導的功勞,敗了就是他們不聽指揮。老蔣是有錯的,在當時的情況之下韓復榘哪怕留下來打幾槍都有資格去譴責老蔣,但是在民族大義之下,他為保存實力,坐視國土淪陷在侵略者的手上,就將歷史的黑鍋反而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韓復榘出身書香門第,可謂是文武雙全。他原本就是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地方軍閥本來就是老蔣的眼中釘,更何況韓復榘和張學良的關係又很好,在西安事變爆發之時,他曾經公開支持張學良,這些老蔣都記在了心理。

其實韓復榘其實並不是一個膽小怕事懦弱沒骨氣的人,在抗戰剛剛開始的時候,韓復榘也恥於和日本人同流合汙,和閻錫山等人一同拒絕日本人提出的北方自治。

他在山東的時候整治吏治、禁鴉片禁賭、剿匪、發展教育事業,將在張昌宗手下不成樣子的山東整頓得有模有樣。特別是在他的禁毒的鐵腕手段之下,山東近乎看不見鴉片,所以他在山東期間的建樹還是有的。

1937年,日軍在攻下南京之後,對濟南發起攻擊。在他們逼近黃河北岸之時,韓復榘手下的將領已經義憤填膺紛紛要求出戰。連日激戰讓兩軍同樣傷亡慘重。韓復榘最終從濟南突圍,但是面對日軍的步步逼近他最終選擇了保存兵力,在日軍僅有千餘人的情況之下向南調走了十萬大軍,讓日軍毫無阻礙地長驅直入,十天之內山東大半已經陷入敵手。

蔣介石在開封召開會議,本就是想要誘捕韓復榘。韓復榘不知是詐,還反嗆蔣介石:丟山東責任在我,丟南京責任在誰?對韓復榘審判後,老蔣命戴笠特務將其暗殺。


木劍溫不勝


我們的歷史書上評價某個歷史人物,通常都喜歡貼標籤,比如像韓復渠這種人,通常都喜歡直接打個臨陣脫逃,貪生怕死的表情就完了,這固然不能說錯,但未免太簡單了,能做到那個位子上的,都不是一般人。

韓復渠首先不是“一槍未放”,抗日戰爭爆發後,韓復榘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山東軍事,承擔黃河防務。日軍進攻山東時,韓復榘曾在德州曾抵抗日本的進攻,德州血戰韓部三個師損失過半。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大江口阻擊戰、配合臺兒莊的外圍戰、夜襲大汶口……韓抗日出了力的。

但是蔣介石就不怎麼地道,抽走了他的炮兵,這韓復渠就換了心思了,一方面蔣介石不信任他,一方面日本人又難打,為了保存實力,不戰而放棄濟南。韓復榘撤離前夕,下令焚燬省政府、進德會等,名曰“焦土抗戰”,實施堅壁清野。

而且這個時候韓竟然還有了反蔣的心思,暗中和四川劉湘聯絡,結果就被蔣介石做掉了。


國史拾遺




韓復榘有沒有能力呢?當然是有的。

什麼時候也不能忘記了韓復榘曾經是馮玉祥部下最能打的四個人(韓石二孫)之一,並且馮玉祥的手下基本上全是沒有文化的人,韓復榘是其中比較有文化的人。

在戰亂的民國時期,能一步一步升職到高級軍官的位置的人都不是等閒之輩。在軍閥混戰的年代,每一個軍閥都想吞併掉對方,不任命一些有些水準的將領,根本是沒有可能在強者林立的民國活到最後的。



當然因為跟了馮玉祥這樣的老大,自然也有很多馮玉祥身上的屬性,就是喜歡倒戈。一個隨意背叛別人的人信用很容易破產,也很難取得別人的信任,自己也很難相信別人。不管是馮玉祥還是韓復榘都是這樣的人。

當時的西北軍是民國時相當強大的一支武裝,當然並不是在武器裝備上,而是在戰鬥意志品質上。因此在中原大戰中,蔣介石為了減輕傷亡,就不惜重金收買了韓復榘。

最終西北軍全面瓦解,一個喜歡背叛別人的人,自己的部下也容不下他。馮玉祥從此就成了光桿司令和老憤青,再也無法在政治舞臺上呼風喚雨了。



韓復榘卻因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根據之前和蔣介石達成的協議,他得到了山東的地盤,當上了山東省政府主席的職務。

相對於山東的上一任大老闆張宗昌而言,韓復榘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的人,也是真心把山東當作自己的地盤來經營的人。

韓復榘任用了一批當時中國比較傑出的人才,比如鄉村管理和教育專家梁漱溟先生,讓他來規則山東山村建設和發展。梁漱溟也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的經費主要是靠中國的地方政府。在河南靠馮玉祥,在山東靠韓復榘。”



韓復榘在山東一直致力於整頓吏治,發展經濟,禁止吸毒,在抗戰爆發的前幾年,快速改變了山東的面貌,山東也成為了全國的模範省。

當然韓復榘這麼做也是為了爭取山東父老對他的支持,他也非常擔心蔣介石會聯合地方勢力把他從山東擠出去。只有得到山東鄉紳對他的支持,才能保證他在山東的長期統治權。

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復榘一面發展山東經濟,一面又和蔣介石做鬥爭,防止南京政府向山東滲透。

早在中原大戰結束沒多久,蔣介石就沒有兌現對韓復榘的承諾,他答應給山東的各項建設費用都沒有兌現。韓復榘不得不自己籌集資金用來,支援山東的建設和發展。

今天流傳了許多韓復榘的笑話:“今天是什麼天氣?今天是演講的天氣。開會的人來齊了沒有?看樣子大概有 個五分之八啦,沒來的舉手吧!

很好,都到齊了。你們來得很茂盛,敝人也實在很 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大家應該互相諒解,因此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們是文化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和留洋生,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是科學科的,化學化的都懂七、八國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連 中國的英文也不懂。……

你們是筆筒裡爬出來的,兄弟我是炮筒裡鑽出來的,今天 到這裡講話,真使我蓬蓖生輝,感恩戴德。其實我沒有資格給你們講話,講起來嘛 就象……就象……對了,就象對牛彈琴。



應該準確的說,山東不是韓復榘放棄的,單靠韓復榘是根本無法守住山東的。

張學良擁有當時中國最精良裝備的40萬東北軍,一槍不放放棄東三省。國民黨軍隊擁有幾十萬德械部隊也抵擋不住日本人的進攻。韓復榘的兵力相當他們而言,都是比較差的,自然是沒有抵擋的。

反過來應該說,在抗戰的最初,韓復榘抗日還是比較積極,也是比較勇敢的。因為對於軍閥來說,地盤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了地盤,就會變成乞丐。

但日本人的裝備和戰術素養太好,戰爭打了沒多久,韓復榘的軍隊就傷亡慘重。在最關鍵的時候,他的炮兵也被蔣介石調走了。

這時的韓復榘終於明白了,蔣介石是想借日本人的手消滅自己,同時也是希望借他的手消耗日本人,來保全中國的抗戰大業。

李宗仁希望韓復榘能夠堅持一陣子,不要這麼快就放棄山東。韓復榘卻諷刺了李宗仁:誰願意誰來,反正我不行。

從這時起,韓復榘就開始保全自己的實力,稍加抵抗就撤退,一直把自己的軍隊退到河南和江蘇附近。

用韓復榘的話說就是:如果山東丟失我要負責的話,那麼南京丟失了,誰又應該負責任呢。



到了這個時候,蔣介石還是沒有下定決心要幹掉韓復榘。

相反,韓復榘自己有了疑心病,他擔心蔣介石會藉機收拾自己。他明白僅僅靠自己的實力,根本沒有辦法和蔣介石對抗。

誰又會成為韓復榘的幫手呢?

韓復榘看了良久,才發現只有一個劉湘。劉湘依靠蔣介石的支持,佔領了四川的絕大部分地區,當上了四川省政府主席,但兩人卻打起了不同的算盤。

劉湘是想當四川的土皇帝,蔣介石卻想把四川變成中國抗戰的大後方,於是派出大量的軍政人才向四川滲透。

這時的韓復榘和劉湘快速達成一致,計劃把雙方的軍隊向湖南湖北一線集結,防止蔣介石軍隊進入四川,把四川建設自己的地盤和獨立王國。


然而他們只是地方上的土皇帝,通訊技術太落後,他們兩人的電報往來被戴笠的軍統給破譯了。

蔣介石聽到戴笠的報告後,一不做二不休,就下令把韓復榘騙到開封並處死了他。劉湘聽到這個消息後,本來身體就不太好,最後在憂懼中吐血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