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8年,十年間原油價格跌了一半,但國內油價卻漲了!

2008年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幅度是很大的,2008年3月國際原油價格一度高達142美元/桶,可是到了2008年12月原油價格已經暴跌至44美元/桶,當時的93號汽油價格是5.44元/升;如今到了2018年12月,國際油價也是經過一路暴跌,目前布油報61.99美元/桶,國內已經沒有93標號的汽油,92號汽油價格大概是6.8元/升。

2008年-2018年,十年間原油價格跌了一半,但國內油價卻漲了!

這些都是有數據可查的,單單對比同時間點的油價來說,2018年12月國際原油價格較2008年價格上漲38%,而對比國內成品油價價格上漲幅度大概是25%。對比這個月份的價格來說,不存在題目說的情況,如果往前放幾個月,確實存在國際油價同比下跌,國內油價同比上漲的情況。

2008年-2018年,十年間原油價格跌了一半,但國內油價卻漲了!

在過去的十年間確實存在很多,國際原油價格和國內成品油價格漲跌幅不同步的問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稅費改革

2008年開始,國家經歷了數次稅費調整,2009年1月開始徵收燃油消費稅,目前消費稅增值稅等各種稅費佔比成品油零售價已經高達48%,2018年的情況和2008年的情況相差非常多。

2.調價機制改變

從2008年到2018年,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先後進行了三次調整,分別是在2008年、2012年和2016年,經過三次調價機制改變,目前的調價機制成功規避掉了百分比調價機制的漏洞,基本完成了國內成品油和國際原油聯動的機制。

3.調價週期差異,以及定價機制缺陷

目前的國際原油價格和國內成品油調整幅度不同,一方面原因在於國際原油的季節性需求和國內成品油季節性需求不一致,並且因為國內10個工作日一個調價週期的原因,傳導時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會造成調整比例不同步的情況。同時定價機制中限定了當油價調整幅度不足50元/噸時,國內成品油價不調整的條款,擱淺次數越多,就會造成和原油偏差越大,形成調整幅度不同步的問題。

綜上,油價調價機制確實存在缺陷,但是我們都可以看到,國內油價正在向好的一個方向發展,至少現在已經是和原油聯動,距離完全的市場化僅僅只有一步之遙,還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