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人工耳蝸手術前後的點滴——一位寶媽自身經歷

女兒人工耳蝸手術前後的點滴

前言

一直想著靜下來的時候,好好的把女兒人工耳蝸前後的點點滴滴寫下來,只是一直都好像沒有這樣的狀態和情緒。

今天,在我女兒已經人工耳蝸兩年多的這個下午,打開了發現曾經我還是在2014年在這個聾人在線論壇上發帖求助過。截圖可能有點不清楚,當時是女兒4個半月的時候,從上海耳鼻喉科醫院回來。時隔快3年,感觸良深。

01

極重度耳聾確診前後

順產生下女兒後,就帶著她住進了月子會所。在這之前,醫院新生兒聽力初篩沒過,月子中心的阿姨說沒關係的,一般在產後42天覆查的時候,就過了,因為可能羊水塞住耳朵了什麼。

在月子裡並沒有把這個聽力當回事,產後42天去醫院複查,當時聽力還是沒過,醫生說三個月後去做腦幹電位測試(已經有點忘記是不是這個名稱),這之後雖然還是在產假裡每天週而復始的照顧她,可內心常常隱隱的有一絲擔憂,心想著懷孕也很注意,也沒什麼孕期問題,出月子後經常會大喊大叫的測試她,有時候也發現她會有對聲音的條件反射,爸媽一直說我多慮了,家族裡沒有耳聾問題,孩子怎麼可能聽力不好呢?!

女兒滿三個月的那一天,至今想來,都刻骨銘心,和老公婆婆一起帶著她在當地最好的醫院檢查,是我陪著她進入那個密封的隔音室的,吃過藥後孩子睡的很熟,在那個密閉的空間裡,安靜到我感覺呼吸聲都變得十分的刺耳。我一直在默默的祈禱老天保佑孩子,聽力沒問題。

知道結果的時候,我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測聽的醫生說,極重度耳聾,106分貝才能引出聽力,當時腦海裡非常混亂,聽到了醫生說現在這樣的情況還蠻多的,聽到了醫生提到人工耳蝸。我曾經對於這個孩子所有美好的幻想,在那一瞬間都崩潰了,我想著未來我是不是要去學手語,我要怎麼樣陪著她長大。醫生說孩子大一點再測聽一下結果會更準確。

抱著孩子上了車,媽媽打來了電話,我對媽媽說“人善良有什麼用,老天根本沒有眼睛”。

02

痛苦和迷惘期

知道結果後的兩天就是女兒的百日宴,不知道這一天是怎麼下來的。

在這之後,我開始了一段被我稱為非正常人的生活,因為這段生活,也導致現在的身體不好,可也因為當初自己的執著,才能造就孩子目前這麼好的表現。

1、不停的上網查各種各樣的資料

2、內心總是帶著一點點的僥倖,希望是誤診

3、開始去看百度百科介紹的那些耳聾的孩子長大後優秀的,會說話的,很出名的。留有一絲絲希望。

相信和所有深愛孩子的父母一樣,在知道孩子耳聾後,吃不下睡不著,睡著了會醒過來,就睡不著了,那個冬天,只要有任何空閒的時光,我都抱著IPAD百度查耳聾的資料,也把孩子ABR等的檢查單上傳到網上,尋找在線朋友和線上醫生的建議。白天我一個人在家的時候,除了燒飯做菜,除了哭的時間,也還是在上網,把菜燒的味道都讓人難以下嚥,重感冒也根本不覺得自己身體有那麼難受,完全忽略自己的麻木狀態,也有特別好的朋友一直電話安慰和疏導。可我總是會哭,哭了停,停了哭,想想為什麼這種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看著熟睡中的孩子的臉,內心的那種感覺就是“媽媽為什麼要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受苦”。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工耳蝸孩子康復後錄製的視頻,都是美國AB耳蝸的大賽裡,好多的孩子,戴著耳蝸都會開口說話。跟下班回家的老公說,給老公看,即使最壞的打算,如果做了人工耳蝸,我們也可以說話對不對。

03再次檢查

想著要去更加好的醫院給孩子做一次檢查,看了很多的介紹,當時覺得比較好的醫院是北京的301還有上海的耳鼻喉科附屬醫院,上海離我所在的城市很近,所以就開始打算掛上海的號。也有託了去北京的醫生朋友是否能把我們的報告帶到北京301給專家看看。朋友後來的回覆是結果不準確,讓我們複查。

在查網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提到南方去上海手術的都找耳鼻喉醫院的遲放魯院長,又因為機緣巧合,當時在網上看到有個做了人工耳蝸手術的家長有留下QQ號,嘗試著加了一下,號碼是真實的,和對方聊天,對方給我看了她兒子耳蝸後開口說話的視頻,當時我淚流滿面,這個母親叫芳芳,她的孩子做的是奧地利的國家項目,張道行做的守護,她給我鼓勵,說“將來我們的孩子一樣上大學,和普通孩子一樣優秀”。芳芳也給我提到了遲放魯,說上海離我比較近,讓我可以去掛他的號。

一號難求!我不記得是多少次半夜守著掛號網,想掛遲院長的號,可是一次都沒成功(據說號都在黃牛手裡,想想我們這些老百姓真可憐)後來想著既然反正只是去檢查下,就掛個別的特需專家吧,凌晨5點在醫院門口,就排起了長隊。還是等了很久,輪到我們進醫生辦公室,我想前後就診不超過3分鐘。 該專家醫生拍拍手,說孩子聽不見,隨後就說10個月大時候來手術吧。這就是我們花了幾百塊特需專家掛號費,那麼辛苦,帶著孩子過來檢查的結果!!!

回家後,爸爸說不行我陪著你們去北京檢查吧,這樣的醫生太不負責任了。不能輕易就這樣下判斷。

當時的我們並不像現在知道那麼多,總覺得孩子是要做人工耳蝸手術了,如果要她開口說話的話,而且越早做越好,我甚至看到6個月就有做耳蝸的孩子,我真是恨不得立刻給她做耳蝸,能讓她聽到這個世界的聲音。

04 冥冥之中讓我接觸到的杭州惠耳聽力

我不知道是多麼的輾轉,聯繫到了我們當地一個做人工耳蝸的孩子家長,她是幾年前自費找的遲院長做的耳蝸手術。她給了我一個群號,讓我加進去,其他並沒有和我多說什麼。

這個群讓我又認識到了無錫惠耳聽力的一個人,她是群主,她的兒子也是很早前在上海接受的人工耳蝸手術,現在在惠耳工作,當時她提到了 陳光超。說起來可能讓大家笑了,我不知道怎麼大腦裡想到了陳光標,還去百度查陳光標,後來想這個好人陳光標和耳蝸有什麼關係。

到後來(省略很多)才知道陳光超是個臺灣人,人工耳蝸的醫生,也是在我女兒1歲時候幫我們手術的醫生。

群主跟我說可以去找陳光超手術,問我有沒有這方便的想法。我百度了陳主任的資料,當時看到的也差不多就是這樣的介紹。

女兒人工耳蝸手術前後的點滴——一位寶媽自身經歷

05

和惠耳的進一步接觸

很清楚的記得是在一個傍晚的時候,我第一次接到顧志文的電話,他從杭州惠耳打來的電話,問了孩子的情況,也在電話裡說了陳主任,以及帶孩子去杭州惠耳測聽的事,說實話,當時我並不是很相信對方,我不知道,內心提醒自己不要被騙了。

後來上網查了很多陳光超的資料,包括陳主任在哪些城市參加論壇或者什麼的所有會話記錄,逐字逐句的看,到開始有點覺得這個醫生技術不錯,當然國內的醫生也瞭解了很多,北京301的某些專家,海南301的專家,就不一一點名,都去看網上的評價,介紹。

接下來也是我一個非常要感激的人------甜爸。我已經忘記是怎麼互相加的QQ還是什麼。甜爸在我女兒手術前後給予了我非常多的耐心的諮詢和幫助,他自己也是一個耳聾孩子的父親,他女兒也是陳主任做的耳蝸手術。

6個月的時候,我們全家帶著女兒去杭州惠耳做測聽,瞭解到杭州本地醫院也都是推薦病人去惠耳測聽,這家位於杭州環城東路的惠耳,不知道在那一兩年跑了多少次。

女兒人工耳蝸手術前後的點滴——一位寶媽自身經歷

(有一次買錯了票,在凌晨只能坐著像綠皮火車一樣的慢車回家)

女兒人工耳蝸手術前後的點滴——一位寶媽自身經歷

(有一次帶著女兒在杭州某酒店有感而發)

當時測聽出來的結果是90分貝,惠耳建議可以佩戴助聽器,我們自己購買了唯聽的一款適合她分貝數的助聽器,又在惠耳借了一隻瑞聲達還是什麼牌子的,因為如果未來有一隻耳蝸面臨做人工耳蝸手術,另外的助聽器可以還給惠耳,也不浪費錢。

我也永遠無法忘記女兒在6個月大時候戴上助聽器時候第一次聽到這個世界上聲音的表情,沒有被嚇到,也沒有哭,只是面部呆住了,像發現了從來沒有發現過的新鮮事物。我們很欣慰。

所以我們回想當時帶她去上海,醫生拍拍手說聽不見,不管我們是不是一定要做人工耳蝸手術,你這個隨意的一句聽不見,10個月來手術吧,就是可能耽誤孩子在未來的很多。據我瞭解,很多的醫院根本就不跟家長提助聽器,而助聽器的重要作用,也是體現在耳蝸手術後,女兒反應特別快,才意識到佩戴助聽器的重要性,這點也是曾經甜爸和顧志文跟我說了很多的一點。因為先要讓孩子聽見聲音,只要還殘餘有聽神經,有些極重度聽力的孩子,我並不清楚是否佩戴對後期還有用,只是我覺得只要戴上助聽器是能聽見聲音在,在某個還留有殘餘聲音的頻率,就該讓孩子早點聽到聲音,不要帶著反正我們要做耳蝸了就不用戴助聽器這樣的想法,甜爸告訴我,在國際上,建議植入人工耳蝸的歲數也是在一歲左右,助聽器補償沒有作用的情況下考慮植入人工耳蝸。

06 佩戴小耳朵的日子開始了

應該也是所有帶助聽器的孩子也都經歷過耳朵破掉,或許症狀並不嚴重,捂紅等的情況。

當然還有孩子總是去拉助聽器,把助聽器機器和耳模拉的分開......戴著難受,拉是本能,家長需要做到的就是有耐心,一次一次的戴上,總有一天孩子養成習慣了,就會戴著了,當時買了蘆薈膠,塗到耳膜上,再戴進耳朵,孩子會舒服好多。

我買了很多的樂器,三角鐵,琴,響板,沙錘,等等等等的東西,去給女兒聽各種各樣的聲音,看她是否回頭去找,生活中也是,給她聽聲音也和她多講話,管她聽的是什麼樣子,還是聽不聽的懂。因為要去刺激她聽神經,也內心底有些希望,希望她戴著助聽器能補償的好,這樣我們就不用去做人工耳蝸手術了。

07開始瞭解國項和自費耳蝸

自費的人工耳蝸手術,不是一筆小費用。

我想著當時很多的日子裡,我拿著孩子的戶口本,聽力檢查報告,輾轉在社區,殘聯,好多的地方,一次又一次的諮詢,電話,當聽到有國家免費項目的時候,內心也有些歡喜。

每個地區對於國項和自費的耳蝸都有一些補貼政策,國項的免費手術,還是自費報銷一半等等,我們當地對於去外地自費的手術沒有任何補貼,當然我們也在後來聽到有些人走了關係拿到了些費用,還有也聽到國項的手術因為大家要排隊,總是輪不上就得去送錢,呵呵,這個社會~做個國項還那麼困難,很多家長為了等國項也是在耽誤孩子最佳植入時間,我們不去判斷家長的初衷,只是我也在後來接觸過,本身家庭有這個條件給孩子去自費植入的,偏偏等啊等就是要去擠國項,有些是真的家庭困難,當然砸鍋賣鐵,賣房的也不在少數。

我們想過是否聘請上海的遲院長到無錫來手術,還是我們帶著孩子去北京,又或者是香港,種種的到後來選擇赴臺去振興醫院找陳主任,這都不是因為純粹的衝動,還是相信網上的誇大,當然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主見,決定和意見,我也不是託,只是任何的決定我相信都是為了孩子,也請不要耽誤孩子。

人工耳蝸的手術,不單單是植入耳蝸讓孩子聽見,作為未來的保障,我相信如果有更加好的技術,孩子或許面臨著第二次手術,第一次手術的通路保存如何對於第二次手術也是關鍵,植入體的位置,後期的恢復,我們也是能考慮的都考慮了。

既然是自費手術,既然要花那麼多錢,自然要考慮周全。

08赴臺做人工耳蝸

1、當時定下來的是澳大利亞的植入體和外機,外機選擇的是N5。

雖然那段在網上看到的耳蝸康復視頻,都是植入的美國耳蝸,或許很多家長會問,什麼品牌的好,我想每個品牌都有優勢和欠缺,每個品牌都有康復的好的孩子。最關鍵的是手術成功保障聽,至於孩子後期的語言能力,這並不是耳蝸這單一元素決定的,最重要的就是家長的付出!!!

2、赴臺前就將費用轉去了臺北,公公去銀行辦理,當時家裡總歸還是有些小擔心,人還沒去,錢就辦了匯款,萬一。。。。。當然現在來想,當時也是多慮了。每個人都會擔心的吧

3、和婆婆兩個人帶著女兒赴臺手術,目的地是臺北的振興醫院(現在陳主任已經不在振興醫院)。振興醫院在臺北當地也是比較好的私立醫院

題外話:當時因為有個臺北的朋友,在去臺北前,也通過該臺北朋友去振興醫院做過了解。

4、手術前的最後一次測聽,當時顧志文說如果測聽出來雙耳聽力在70分貝,你們就別手術了,回來吧(內心總還是帶點小希望,試問哪個父母想給孩子做這個手術)。測聽結果是雙耳80分貝,陳主任說,還是要手術,曾經我們也是質疑,我相信也有些家長覺得你們80分貝為什麼還要做手術,可以戴助聽器補償啊,我們身邊就有.......怎麼怎麼的,可是我始終記得陳主任說的話,聽的好,其餘各個方面才能發展的好,才能跟得上。我是希望孩子將來要和普通孩子一模一樣,我要她說的和普通孩子一樣好,我不要有口音(沒有任何意見,就個人對孩子的要求)。

我可以說,到現在,當看到我家女兒說話能力超過的中等孩子的時候,我才能理解陳主任當時為什麼說還是要手術。

5、臺灣的醫療水平真的優秀內地很多,我記憶深刻的一幕是,手術後因為要給孩子拍背,我和婆婆輪流抱著孩子,女兒在掛著點滴,我們兩個都睡著了,可護士小姐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進來,將掛完的點滴換好,不聲不響的,我們竟然也不知道。從頭到尾不需要排隊去做項目都是預約好的,也有專人帶領,為此省了我們不少精力。

6、女兒手術沒有剃頭,婆婆抱她進去做的麻醉,我一個人在手術室外面哭的稀里嘩啦的,像個神經病。當時我記得自己發了個朋友圈(剛在微信裡找了一圈,2年多前的,翻的手指頭都酸了)

女兒人工耳蝸手術前後的點滴——一位寶媽自身經歷

手術出來很成功,陳主任說22個電極運行正常。

7、因為現在去回憶起來,可能我描述的比較混亂,不以時間順序在說手術了,希望大家能看懂。

1)手術前有開視頻會議,要做手術的家長、醫生大家坐在一起,陳主任把手術的弊端,怎麼做手術,都說的很清楚,錄製的光盤有給到每個家長。

2)手術的整個過程也是有錄製視頻,手術後,有醫生放視頻給我們看,告訴我們是怎麼樣的一個手術。

3)手術的一個刀,那是什麼東西我有點忘記了,據說內地是重複使用,臺灣是手術結束後的一堆手術使用到的管子都給了我們,那把刀我現在還保存著。

忘記說一點,手術第二天我們就開機了~~~~真的是非常高興!當時在內地手術都是要1個月才能開機,也有些醫生不服,說是為了什麼什麼,其實陳主任就是有這個把握(賤賤的),現在內地發展成什麼樣我不知道了,我不加以評判,反正第二天寶貝已經生龍活虎的了。

8、手術的醫生,測聽的博士,調試的博士,等等等等,感激在臺灣的醫療團隊,以及惠耳提供的幫助,讓我在臺北度過很難忘的時光,我還記得,當時婆婆陪著女兒,我還自己一個人坐地鐵去了101幫老公看東西,還去了藥妝店買了很多面膜,也看到了很多7-11的帥哥。在臺北振興醫院的那幾天,飯菜特別可口。

9、直到現在,我們也並沒有調試過幾次,我看到很多孩子一直在調試,據說還總是找不到好的調試的專家,我家開機調試,換N6的時候調試,後期調試了一次,總共三次。

09

關於女兒的康復

1、我先來說一下她目前的語言狀態。

出去只要我們不說耳朵聽不見,光聽她說話,沒有不說她說的好多,而且發音很清楚,個別年齡階段的字發的不準忽略不計,別人根本看不出這個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唱歌也不錯,當時上網看都說做了人工耳蝸的孩子只能聽節奏,唱歌不好,我感覺我們唱的很好。後期那些流行歌曲不敢現在下定論,反正本來之前也對唱歌不報以希望。

英語發音也很好,或許是聽力不好,其餘的感官的優秀,記憶力特別的好,英語教過一遍,過兩個月都還記得怎麼回答我。

2、關於當時康復時候的迷茫

曾經以為要帶她去上海,去上那個小小虎康復。或者要在當地找一個特別好的康復老師(還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雖然知道並不是做了耳蝸就好了,孩子就能聽見說話沒問題了,意識到康復的重要性,也是源於惠耳、顧志文,還有甜爸一直以來的關心。

對康復錯誤的認為必須要去專業的地方,才能達到一定的成績。歸根結底,最好的康復老師,就是家長和家庭。

教育耳聾的孩子其實和普通孩子一樣,甚至正因為孩子耳聾,反而更重視教育的方式方法,我買了很多很多的書,窗邊的小豆豆,看中國第一聾人大學生周婷婷的成長之路,愛和自由等等等等,孩子的優秀都離不開父母的付出。

3、甜爸、臺灣婦聯聽語中心管美玲的引導

理解是第一步,而不是先是說,我們不要一個鸚鵡學舌的孩子,我們要孩子有正確的思維能力。

我想我女兒到今天能說的這麼好,其實也是一個積累,積累到一定階段,成果出乎意料。

我也沒有辭職,家裡就婆婆教。給她看繪本,教她所感興趣的東西。比如她看著蘋果,你教她這是蘋果,讓她吃,給她聞,多方面的去幫助她理解和感受。

不要用卡片,去教那些看不到摸不著,甚至生活中接觸不到的東西。從身邊她能接觸的東西教起。

現在3歲多,每天看20分鐘的巧虎,不玩手機和IPAD(偶爾看一會兒歌)。喜歡閱讀,會自己講故事。助聽器和耳蝸同時佩戴。耳蝸沒電會和我們說。每天睡覺前也會說“媽媽。把耳蝸拿下來”(偶爾我也會有偷懶的時候,出去玩沒給她戴助聽器)

為什麼助聽器還要堅持戴,因為不斷刺激聽神經,希望未來有更好的技術,還能受用!!!

總結

ZongJie

當初在臺灣婦聯聽語中心的管美玲那裡,她給我還有別的家長聽了耳蝸的能聽見的聲音,我聽到的時候,心裡很難過,因為這是和我們正常人聽到的不是一個世界,我家女兒因為是有助聽器的幫助,所以還是能聽到真實的聲音,反正,聽到耳蝸裡孩子的哭聲,那種機械的電子的聲音,心裡真的很難過。

如果只佩戴助聽器,女兒的反應就會慢很多,耳蝸的聲音總是聽的比較清楚。發生了這樣的事,別再去怨天尤人,只有我們堅強了,孩子才會堅強,任何的得與失都終將是平衡的,既然時光不能倒轉,我們就得朝前看,我們想著怎麼樣努力可以讓孩子越來越好。未來我們面臨的困難還有很多,但是前車之鑑,既然有那麼多人都是這樣走過,我們也一樣可以。

我在淘寶上買了一些絲帶,髮夾的配件,自己給女兒做了好幾個耳蝸套,她的頭髮長了,可以盤個糰子頭,把耳蝸別上去,有時候隱藏的好,一點都看不出來。耳蝸的孩子一樣可以很漂亮,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別想著為什麼,要想著怎麼辦。

女兒人工耳蝸手術前後的點滴——一位寶媽自身經歷

最後,我再次感激那個在我很絕望時候聯繫上的陌生的QQ號,芳芳,是你在我最絕望的時候,告訴我耳蝸的孩子同樣可以,感謝惠耳的陳惠蘭,顧志文,感謝甜爸,還有感謝陳主任這麼高超的醫療技術。也希望本文也幫到一些正在迷茫無助時候的耳聾孩子家長。

——唐嘉卿(本文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