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主动割开伤疤,再痛一次

今天,我们主动割开伤疤,再痛一次

今天,第五个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30多万死难同胞。

今天,我们主动割开伤疤,再痛一次

81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40多天时间里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兽行暴虐,旷世未闻。

今天,我们主动割开伤疤,再痛一次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那场惨案的见证者。

葛道荣,1926年生于南京,81年前的那个冬日,他的叔叔和两位舅舅被日寇杀害,他右腿被刺,躲在难民营侥幸活命。

老人说,一闭上眼就会想起当年,那满街的尸体、泛红的江水。

今天,我们主动割开伤疤,再痛一次

1937年12月13日,一队日本兵来到夏淑琴家杀死了她家七口人,她自己被日本兵刺了三刀。今年已经89岁的夏老说,“我等他们一句道歉等了81年”。

今天,我们主动割开伤疤,再痛一次

南京沦陷时,路洪才的家人在地窖避难,日本兵搜查发现后先用机枪扫射,又往洞里投进了手榴弹,7条生命惨遭屠杀。

今天,我们主动割开伤疤,再痛一次

日军1937年12月攻占南京时,年仅9岁的常志强,目睹父母和4个弟弟被日军残忍杀害,一家6口顷刻毙命,常志强从此便再没学会笑。

今天,我们主动割开伤疤,再痛一次

还有更多的人,在刻骨铭心的伤痛之后,用亲身经历为史留证。

今天,我们主动割开伤疤,再痛一次

2018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像实录。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李响、季春鹏 摄

11天前,94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赵金华去世,10天前,同样94岁的幸存者陈广顺也离开了人间。至此,2018年已有20位幸存者从“历史的见证者”成为了历史本身。随着老人们的相继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时间愈久,我们愈不能忘

《左传》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公祭日”古称“国祀”,是历朝历代华夏子孙精神生活中的大事,体现的是对民族历史记忆的忠诚。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对一段共同民族历史加以复原、对一段伤痛和耻辱加以剖析,乃至将其定格、升华为一个“公祭日”,有助于提醒现在的人们,记住身上的历史伤痕与民族烙印,复习伤痛、谨记教训。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今天的南京新街口热闹繁华,但这里也曾沦为人间炼狱;今天的中华民族走在伟大复兴之路上,但就是这同一片土地也曾经在异族的枪炮下遍地尸骨、满目疮痍。

抗战,是所有中国人的抗战,这场胜利背后,是十四年的漫长离乱岁月,是无数民族英雄、爱国志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才换来的人间!

今天,我们主动割开伤疤,再痛一次

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不再有诗。”当人类文明露出了兽性的獠牙,我们每个人都哑口无言。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作为最严重的战争暴行之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创伤,同时也应当被视为人类文明的耻辱。在反人类的疯狂之中,文明的最后一层遮羞布被粗暴扯下,丑恶的兽性不加掩饰地昭彰于世,基本的交战规则、最后的人伦底线被突破,

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南京大屠杀对整个人类有普遍的现实警示意义。

任何人的死亡都与我们自身有关,任何悲惨和邪恶都来自和我们一样的血肉之躯。永远没有孤立的和平,永远没有个人的安全。人类命运是休戚与共的,零和博弈没有出路,合作共赢才是时代的方向。

习主席指出:“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在人类历史上,血腥屠杀并不罕见,许多民族都和中华民族一样历经浩劫,再度复兴,这也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叙事。

今天,我们主动割开伤疤,再痛一次

硝烟从未散去,谨记忘战必危

日本右翼势力直到今天仍否认南京大屠杀,妄图洗脱加害罪责。

今天,我们主动割开伤疤,再痛一次

日本APA酒店老板元谷外志雄,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日军慰安妇的存在。

有些人忘了,我们不能忘。历史不会因亲历者的老去而终结,真相不会在施暴者的抵赖中消失。

揆端今日之世界,大国霸权主义仍然在产出不和谐因素,局部冲突战火不断,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日本所谓自卫力量的主力舰艇,如“雾岛”“鸟海”“妙高”“出云”等,仍沿用了军国主义时期的舰名,这些带着柔弱气质的诗意称谓下隐藏的是一股被压抑很久的暴戾意气和战争潜力。世界并非天下无事,形势并非一片祥和。

我们这代人必须肩负时代重任、直面现实挑战,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不是放大威胁,准备战争是为了遏制战争,我们绝不允许历史悲剧再次发生!

长歌当哭之后是要痛定思痛的。将历史伤痛转化为前进动力,以民族记忆呼唤人类共情。今天,为我们,也为他们,为过去,也为未来,再痛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