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人均住宅面積40到60平,免徵房地產稅”,你怎麼看?

抽屜醬


房地產稅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但如何徵收,具體怎樣配套,卻一直備受爭議。實際上,對於專家建議的方案,實際上還是存在很大的可操作空間,例如業主可能通過戶口本增添家庭成員姓名換取更大的免徵面積空間。又如,中介機構或其餘的機構,可能會通過一些手段與方式避免人均住宅面積超標的問題。總而言之,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總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方法。不過,對於房地產稅的徵收,目前尚且處於討論研究的階段,暫時未能夠達到一致共識。不過,對於現有的方案,可操作的空間較大,套利風險不少,關鍵所在還是在於如何降低套利空間、達到真正意義上抑制房地產投機、調節貧富差距的功能作用。從本質上分析,對於房地產稅的徵收,歸根到底還是需要回歸房住不炒的本性。


郭施亮


專家不太瞭解實際情況,這樣的政策並不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


專家可能是為了讓住房體現更多的公平性:住房面積小的是中低收入者,免稅;有錢的人買大房子,交稅。但這樣簡單的理解會出問題。


1,大戶型不代表收入高,小戶型不代表收入低。在一線城市,收入高的人也只能買得起小戶型;而在小城市,很多人收入很低,但由於以前買得早,房價便宜面積大。不同城市間會導致的問題是:收入高的人免稅,收入低的人卻在交稅。


2,按面積免稅只會加劇套利行為。一個可能的景象是:如果真的按平均面積徵收,那會迎來一波房產證加名字的高潮,比如將在農村的親人(沒有房產)加到房產證當中,那平均面積就下去了,不用交了;或者在北京有房的人,將老家的父母名字加到房產證當中,即便老家父母的房子要交更多稅,但由於老家房子便宜,交稅肯定很少,北京的房子免稅肯定更多,一來一去還是可以達到避 稅的效果。


3,樓上一位答主的說法也很有意思:兩口子原不繳稅,其中一個去逝,本在痛苦中,稅務部門找上門來講要繳稅。這如何處理?


4,平均面積的定義也存在問題,是按建築面積算還是套內面積算?我們的公攤太嚇人了,按照建築面積算肯定是不合理的,因為大家並沒有用到那麼多。按照套內面積來徵收,那標準又該定到多少?


5,70年產權到期後,土地怎麼續期?是不是還要交錢?在產權都還不確定的情況下,先別談收稅,先想想怎麼解決產權這個根本性的問題。


6,現在收入不錯,將來收入下降了怎麼辦,房產稅會不會 逼 得業主只能賣房?每個人的收入不是固定的,很可能現在收入很好但是將來收入很低——比如失業了,吃低保;或者退休了,收入肯定也會減少;孩子上大學了,支出龐大;生重病了,收入下降且醫療費很貴等等,這些問題怎麼解決?


總之,專家還是應該多調研,多去基層走走,多聽聽普通民眾的意見,不然只會閉門造車,提供的政策建議建議會害了大家。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這個建議比較可行,有一定的道理。

首先,房地產稅應當會有適當的減免。

在已有房地產稅制度的國家,在這個稅進行一些稅收優惠是普遍而沒有例外的。目前中國的房地產稅正在立法階段,官方的相關表述中,進行適當優惠與減免基本上是會有的,關鍵是用什麼方式來減免。

其次,怎麼減免,基本有兩種思路,按面積免稅與按套數免稅。

在已進行房產稅試點改革的重慶與上海,就是在分別驗證兩種思路。其中,上海按面積減免,按建築面積計,人均免稅面積為60平方米;重慶按套數計,一個家庭只能對一套住房進行減免,且在減免設計上不僅有套數限制,而且有面積限制,在試點前購的房子免稅面積為180平方米,試點後購的房子,免稅面積為100平方米。

上海與重慶對房產稅的試點改革,其操作政策層面雖有不同,但在一個家庭的人均免稅面積上(按一家三口計),其實最大面積是一致,也就是60平方米。60平方米都是建築面積,落實到使用面積,一般也就是40多平方米。

個人認為上海的方式比較人性化,現在住房有較好的投資性是一個現實,一個家庭不僅要規劃現在的居住條件,而且也要考慮到未來養老所需,因為光靠養老金是不夠的,有點病就需要更多的另外來源,房子在這方面,還真是個最佳的保值品種。

在減免面積上適當寬鬆,也就是給更多人的老年生活留下一點小本錢。

第三,從目前中國人的人均居住面積上看,專家的這個建議也比較合理。

專家也指出了,2016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6.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5.8平方米。要徵房地產稅,確實要以現有居住平均標準為參照,不能因為徵稅而減低居住水平。

房地產稅之所以廣受關注,是因為普遍認為房地產稅能增加購房持有成本,這對打擊投機減弱投資有實際意義。在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房地產稅也確實是個重頭戲,跟租購併舉一樣具有份量。不過在已有的官方表述中,房地產稅主要作用就是調節收入分配、籌集財政收入。


波士財經


專家的話很可笑的,

專家不太瞭解實際情況,這樣的政策並不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

專家可能是為了讓住房體現更多的公平性:住房面積小的是中低收入者,免稅;有錢的人買大房子,交稅。但這樣簡單的理解會出問題。

1,大戶型不代表收入高,小戶型不代表收入低。在一線城市,收入高的人也只能買得起小戶型;而在小城市,很多人收入很低,但由於以前買得早,房價便宜面積大。不同城市間會導致的問題是:收入高的人免稅,收入低的人卻在交稅。

2,按面積免稅只會加劇套利行為。一個可能的景象是:如果真的按平均面積徵收,那會迎來一波房產證加名字的高潮,比如將在農村的親人(沒有房產)加到房產證當中,那平均面積就下去了,不用交了;或者在北京有房的人,將老家的父母名字加到房產證當中,即便老家父母的房子要交更多稅,但由於老家房子便宜,交稅肯定很少,北京的房子免稅肯定更多,一來一去還是可以達到避 稅的效果。

3,樓上一位答主的說法也很有意思:兩口子原不繳稅,其中一個去逝,本在痛苦中,稅務部門找上門來講要繳稅。這如何處理?

4,平均面積的定義也存在問題,是按建築面積算還是套內面積算?我們的公攤太嚇人了,按照建築面積算肯定是不合理的,因為大家並沒有用到那麼多。按照套內面積來徵收,那標準又該定到多少?

5,70年產權到期後,土地怎麼續期?是不是還要交錢?在產權都還不確定的情況下,先別談收稅,先想想怎麼解決產權這個根本性的問題。

6,現在收入不錯,將來收入下降了怎麼辦,房產稅會不會 逼 得業主只能賣房?每個人的收入不是固定的,很可能現在收入很好但是將來收入很低——比如失業了,吃低保;或者退休了,收入肯定也會減少;孩子上大學了,支出龐大;生重病了,收入下降且醫療費很貴等等,這些問題怎麼解決?

總之,專家還是應該多調研,多去基層走走,多聽聽普通民眾的意見,不然只會閉門造車,提供的政策建議建議會害了大家。

,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杭州一二手


先別忙著研究怎樣收稅,先解決兩件事咱們再討論房產稅。一,土地使用權的問題,我租來的土地憑什麼讓我納稅?納稅也是土地上的房子。二,公攤面積,磚家們告訴我西方國家收房產稅時是按照公攤面積還是建築面積?來來來,磚家們先回答這兩個問題。


陳偉284199516


個人覺得40-60首套免徵面積比較合理,但是二套的不論首套大小就必須徵稅,這樣就更好, 有人說是二套屬於改善的,既然改善了又不想交稅就把首套老破小出售了,新進入社會的青年可以選擇這類房子,有條件了再改善,,實現流動性的同時盡最大可能的資源利用率,實現住有所居社會和諧穩定, 哈哈,個人是個理想主義者,事實上很難,房地產和經濟就業綁架太深了,要實現房子的居住屬性必須先祛除其投資屬性,只要買房子不能賺錢,不能短期內賺大錢,各路資金自然會退去, 近年來國人被所謂財務自由,投資理財等各類營銷毒害太深, 都等著幹幾年或投機幾把,然後就自由了就可以享受人生了,


愚人念


房產稅的出臺是大環境的趨勢所向

房產稅問題,近幾年鬧的可謂是滿城風雨,更有甚者喊出了“房產稅一出,房子如蔥”的口號,其實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穩房價和穩民生是息息相關的;中國人自古以來對“家”的觀念非常強烈,近十幾年國人到處買房子搶房子大戰輪番上演,“家”對於國人來說就是安全感,就是在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成家立業,家在前,立業在後,所以,房價的穩定關乎民生大計;房價良性循環,最終才是國家調整方向的主基調,大跌或者大漲,都是國家和大眾老百姓都不願看到的事情,所以就房產稅的設計和徵稅方式的設計,從大環境方面來看,也都是在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的規劃背景下產生和執行的。

人均住宅面積40到60平,免徵房地產稅

從專家的建議中可以看出,免徵的房產稅是有限定範圍的,為人均住宅面積的40到60平,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家庭還是需要繳納多出來的部分,而免徵稅面積只是像在做商場促銷,在實際的執行情況下,既難以界定免徵面積範圍,又不能大刀闊斧一刀切;如果蛋糕分不好,還容易造成階級矛盾,帶來負面影響;

有的群體或許還在考慮房價的趨勢問題、有些還在考慮房子大小問題、而有些群體或許根本不會考慮房價高低房子大小,只是考慮在哪裡買房子風水好,景觀好;而房產稅的免徵面積只是片面的反映出現實的另一種情況;例如現在房子只有40平米,那當然不在需要考慮房產稅的問題,但是這40平的面積似乎並不符合國人對“家”的觀念,而隨著家庭的建立,40平到60平的面積一定是滿足不了日常家庭所需,結論,在免徵面積下,大部分還是要繳納多出的部分面積的稅額,這無關乎繳稅多少問題而已;反而對於房產稅多出面積並不多,本來為了購房就早已掏空兩代人家底的群體來說,這無形當中又是增加了一大筆的負擔;

其實專家的意思,是想通過徵收房產稅的方式,無形中來打擊那些靠囤積房產來悶聲發大財的投資客,以此達到穩房價的目的,當然這種想法的背後也是顧忌到了大眾老百姓的死活,所以乾脆就來個免徵稅的面積範圍,但是真實情況真的如專家當初設想的一樣麼?怕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也是很難掌控和預料的。

房產稅的出臺對於房價的影響

綜上所述,房產稅的出臺或者房產稅的免徵收面積其實都是一個概念,只不過後者更像是做了個促銷優惠,換湯不換藥罷了;對於實際的房價過程中,並不一定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相反還會增加基層大眾人民的生活成本和負擔;或許對於中國穩房價的問題我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只有不斷的摸索實踐,房地產市場才能更加健全平穩的發展,真真正正讓大眾老百姓都能住得起房,買得起房!

結論:某一項的政策出臺或許能夠治標,但是能不能治本我們還是拭目以待!

如果喜歡我們,歡迎各位關注 頭條號@石心房產

石心房產


這個提議首先出發點是好的,人均40―60平方,如果在規定範圍內不用繳納房地產稅,超出規定面積就需繳納房地產稅,感覺挺公平合理的。實際操作起來可能還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考慮。 一,人均面積是建築面積還是室內面積? 二,假如原來是四口之家買了130平米的房子,後來因離婚只剩下兩人,這時人均面積超標,怎麼辦?收不收稅? 三,單身想買房,又不想加上其他人的名,如果只40―60平米感覺太小。怎麼辦?


RXY985


這是個比較好的提議!!!不知道底下為什麼這麼多噴的,可能是被問題中的專家兩個字給誤導了。我是個搞金融的,不是房地產方面的人士,那麼就由我這非專家來簡單叨叨兩句吧。

首先,這是一個很好的提議,對於那些人均面積超標的土豪們有多收稅的傾向,有利於在某種程度上縮小貧富差距。

但是,這個提議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比如:

一、家庭人口的離世,必然導致家庭人均住宅面積的突然升高,那麼很大一部分之前不用交房產稅的人群會忽然需要繳納,那麼就會出現一種狀況就是家人隱匿親人離世的消息不上報。

二、現在很多房地產是預售制,而且預售時間有的還很長。現在有的小青年本身就是由於房價壓力跟著父母一起住,而且現在獨身子女這麼多,尤其是女孩,要是出價了咋辦,男方是不是在現在已經高的離譜的彩禮上,再加一份房產稅?

三、上面提到的,男方結婚之後,如果不搬出去還是跟父母一起住,那麼家庭人口就至少增多了一個,原來的人均面積是60,那麼等女孩嫁過來之後是不是就有可能變成40了。40平的人均對於普通人已經是比較富裕的了,但你架得住土豪搞事?

四、如果是新房收,舊房不收,那麼這可以解決上面提到的人口意外減少的問題。但這也會造成一種類似於“假結婚”的社會風氣來導致家庭人口的短暫增加。

所以這個專家的提議出發點和立據點都非常好,但是實施起來,會出現一系列的現實問題。而且現在基尼係數這麼大,主要原因是以前分配出的問題,目前全球都在呼籲給企業減稅,說白了也是一種變相的給土豪減稅,我國的房產稅實施起來,任重道遠。

最後補充一句,土豪有的辦法和能力,永遠比普通百姓多。就看上面想怎麼收土豪的稅,以及收稅的力度。力度太大一樣會導致一系列的經濟問題的。


大師兄觀市


在國內很多所謂的"專家‘’都是用來搞笑的,人均40-60平方這個區間,對於一般家庭來說確實也是夠的,但這個面積是套內面積還是建築面積?要是按建築面積算面積就要打8折了,不管怎麼說這個人均面積都少了,在城市一般家庭都有兩套房,二胎才放開沒多久,很多家庭還是一家三口的,或者改善型住房的家庭都會觸發上線,這就意味著在有80%以上的家庭都要被徵稅,炒房的人是少數,這少數人卻佔有大部分的房子,感覺又是劫貧濟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