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墓的出土給了我們哪些新史料?

小方說歷史1990


664年,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兒就經歷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從宰相之孫女淪落到掖庭為奴,這一變故從此改變了上官婉兒的人生軌跡,從一眼望到死的內宅生活中解脫出來,在權力之海中遨遊,最終被大海吞沒。

改變婉兒一生的人就是武則天。彼時武則天還是皇后,李治因為身體的原因,常常處理不了政務,就由武則天暫代國政,武則天迅速上手,逐漸有了野心,這讓李治很不舒服。664年,宮中出現厭勝之術,李治很是生氣,他找到了當時的宰相上官儀商量解決的辦法,上官儀就建議李治廢后,兩人就這麼愉快的定了下來,然後李治讓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另一邊,武則天已經得到了消息,然後找李治哭訴,最終的結果就是在兩個月以後上官儀和兒子被關進了監獄處死,上官家被抄家,婉兒和母親鄭氏沒入宮中為奴。

鄭氏在掖庭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更加努力的教育婉兒,677年,十四歲的婉兒被武則天相中,武則天當場出題,婉兒思索片刻即文思泉湧,所作文章讓武則天歎服,於是,婉兒成為武則天的私人秘書,開始掌宮中制誥。

關於婉兒最開始的身份,根據墓誌銘的記載,是李治的才人,而且這個才人是在676年封的,當時李治已經49歲,纏綿病榻多年,而婉兒13歲,正是青春逼人的時候,武則天不太可能讓她做李治真正的妃子,最可能的就是給她一個身份,脫離奴籍,並有一定的權力為武則天做事,所以婉兒這個才人只是有名無實的,和李治並沒有什麼關係,一如後來的婉兒又成為唐中宗的昭容和婕妤。

初入官場的上官婉兒太過年輕,難免犯錯,有一次,在武則天和李治與宰相議事的時候,負責記錄的婉兒就看其中一個宰相看痴了,讓李治很不高興,在宰相離去之後,李治拔出甲刀就插進了婉兒的額頭,婉兒急忙做了一首詩才讓李治氣消將刀子拔出來。自此,婉兒就發明了梅花妝來掩蓋傷痕,沒想到竟引領了當時的時尚。當然關於婉兒受黥刑的原因,有很多種,四姑娘就挑了自認最可能的一種,其他的都太離譜,要麼和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有關,要麼和武則天的第一個男寵薛懷義有關等等。

受了黥刑之後的婉兒做事更加盡心,成為武則天的心腹,有“巾幗宰相”之稱。705年,神龍政變後,武則天退位,中宗李顯繼位,婉兒成了李顯的昭容,同樣的有名無實,但是能方便婉兒處理政務。婉兒做的仍舊是執掌宮中制誥之事,只是權力比之前更大。上官婉兒依附於韋后,在處理政務的時候總是向著韋后而排擠李唐王室,並勸說韋后行武則天之事。婉兒當時和武三思私通,並將武三思介紹給了韋后,之後又有男寵崔湜,崔湜靠著婉兒的關係步步高昇。

707年,當時的太子李重俊發動景龍政變,誅殺武三思父子及其黨羽十餘人,當李重俊準備去殺上官婉兒的時候,婉兒引來了帝后,李重俊兵敗。之後婉兒更是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引薦天下詞學達人,品評詩文,當時傳為美談。

710年,李顯去世,韋后欲獨掌朝政,婉兒又開始依附於太平公主,和太平公主一起起草了一份詔書,用來平衡各方勢力,但是韋后不為所動,開始為稱帝做準備。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將韋后集團一網打盡,後來李隆基也想殺掉婉兒,婉兒拿出詔書請劉幽求代為求情,但是李隆基還是執意殺死了上官婉兒。

一代才女香消玉殞。其實,關於上官婉兒在中宗一朝的表現,其墓誌銘的記載和史書的記載是有很大差別的。

墓誌銘記載,婉兒並沒有依附於韋后,相反的,她一直是太平公主的人,很可能在神龍政變之前就已經是太平公主的人,成為神龍政變的內應,神龍政變之後,她靠著太平公主的關係成為李顯的昭容,繼續掌宮中誥命,並站在了韋后等人的對立面(將武三思引薦給韋后的說法更是經不起推敲)。安樂公主曾被駙馬武崇訓攛掇著要求李顯封自己為皇太女,李顯向來很寵愛這個女兒,差點就答應了。當時婉兒極力阻止這件事。

婉兒先是檢舉揭發安樂公主和武崇訓的密謀,李顯不以為意,婉兒又辭官不做來阻止,李顯還是不肯答應,後來婉兒又要求削髮為尼,最終竟喝下毒藥來死諫,如果不是救治及時,婉兒很可能就此香消玉殞了。當然安樂公主最終還是沒有做成皇太女。不久之後,婉兒請求將自己的品級降為婕妤,710年,在唐隆政變中為李隆基所殺。太平公主為此很是悲痛。

李隆基為何要殺婉兒,其實原因很簡單,並不是因為婉兒是韋后的人,而是婉兒一介女流卻干涉朝政,這在男權社會是不被允許的,尤其是李隆基這樣有作為的人, 哪能容得下女人干政。正是李隆基一手結束了大唐女人干政的歷史。

比較婉兒的墓誌銘和兩唐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婉兒的形象是很不相同的,在史書上,婉兒確實有才華,但是更多的是玩弄權術,一直處在權力的漩渦中,誰強就依附誰,私生活更是亂的可以,這種負面形象甚至都掩蓋了婉兒在文學上的成就。但根據墓誌銘的記載,婉兒則是一位具有出色的政治能力的人,並且一直心向李唐,不惜死諫也要粉碎安樂公主的陰謀,但到底身為女子,太過耀眼,為李隆基所不容,而在政變中一併被殺死。


蕭曉四姑娘


在唐代墓葬級別越高,墓道就越長,天井數量就越多。上官婉兒墓出土時被發現有五個天井,符合她正二品昭容的身份。上官婉兒墓有壁龕和陶俑,這也是等級較高的墓葬才有的。

上官婉兒墓葬內棺床被人為破壞,她的棺槨也不翼而飛(或者說她的下葬極其簡陋沒有使用棺槨)。上官婉兒墓也沒有發現盜洞,證明棺床毀壞是官方所為而不是盜墓賊所為,也就是李隆基差人乾的。她的墓穴很可能是生前建好,所在地也是唐朝的風水寶地,附近也都葬著達官顯貴,其中還包括太平公主的女兒。

上官婉兒下葬時是罪人之身,是政變的失敗者。出了零星的陪葬俑,墓裡什麼金銀珠寶也沒有。墓室的毀壞也代表著政治上的否定。

上官婉兒墓葬內發現殘缺骨塊,但沒有盛裝動物祭品的容器碎片,因此骨塊可視為人骨。但是它朽壞得很厲害,沒有什麼研究價值。上官婉兒的墓誌志蓋上寫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志文開頭卻是“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誌銘並序”,昭容高於婕妤,前後並不相合。其實上官婉兒死士身份是婕妤(原本是昭容,因故降為婕妤)。後來唐政府追封其為昭容並安葬。估計墓誌昭儀刻於追封前,等追封的詔敕下來後來不及修改正文,於是在志蓋上做個補救,刻上“昭容”二字。

墓誌兩邊的牆壁原本有壁畫,但由於此處是農田,千百年來用水澆地,水順著土壤的孔洞慢慢滲下去,將上官婉兒墓的壁畫都給泡壞了。按照唐墓的一般規律,妃嬪壁畫應該是宮中生活的再現。但是上官婉兒墓壁畫只能依靠想象了。



參考書目《巾幗宰相上官婉兒》


小方說歷史1990


上官婉兒墓出土了上官婉兒的墓誌銘,墓誌銘讓我們對上官婉兒有不少和以前不同的認識。

墓誌銘有一些之前史料未記載和與之前史料記載不同的地方。

(上官婉兒墓誌銘)

首先墓誌銘記載了上官婉兒十三歲成為唐高宗李治的才人,這是之前史料從未記載的。才人是後宮妃嬪的一種品級,位列皇后之下的第五等級正五品。武則天被唐太宗李世民選入宮中後,品級就是才人,一直到李世民去世,武則天做了12年才人。

之前的說法是上官婉兒14歲被武則天發現後使用,沒有上官婉兒成為李治才人的記載。這個才人可能是武則天為方便使用上官婉兒給的一種名義,上官婉兒未必履行過作為李治妃嬪的義務。把自己親信送到丈夫床上也不像武則天這個強勢女人的作風。

上官婉兒之前是後宮奴婢,13歲就成為才人,說明武則天一開始就給予了上官婉兒很高的地位,而不是賞識一個奴婢逐步提拔的模式。

(上官婉兒)

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誅殺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退位,唐中宗李顯復位,41歲的上官婉兒被封為李顯的昭容(後宮中皇后之下的第二等級正二品)。

雖然上官婉兒武則天時代和李顯時代實際做的都是高級皇家秘書的工作,但名義上,上官婉兒就和武則天一樣,同時成為父子兩代皇帝的妃嬪。

之前史料都記載,唐中宗李顯時代,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私通,是韋后和安樂公主一黨。但墓誌銘記載上官婉兒極其激烈的反對李顯欲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繼承皇位的行為,甚至險些飲毒藥而死,與傳統說法完全不同。

從墓誌看,上官婉兒應是太平公主的黨羽而不是韋后黨羽。

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的勢力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46歲的上官婉兒也在此次政變中被殺。之後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繼位,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上官婉兒被殺,可能是政變中被亂軍無意所殺,也可能是李隆基乘機清洗一個太平公主的人。死在這次政變中,後來李隆基繼位後輿論口徑要把上官婉兒算作韋后一黨,也算順理成章之事。


仁勇校尉


2013年9月,考古學家在西安咸陽機場附近發現一座唐朝古墓,據墓誌銘墓主人身份記載,判斷當為唐代才女、政治家上官婉兒墓無疑。

(墓誌銘原圖)

上官婉兒為一介女流卻是攪弄了唐高宗、武則天、中宗三朝風雲的大政治家,於武則天時期被冠以“巾幗女相”之稱。

此外,唐朝因其倡行詩文而引領了一代詩文盛世,死時唐玄宗留其有詩三十六首為後人時代傳頌,以下我們引史記載與下圖墓誌銘記載區別分析。

墓誌銘譯文

上官婉兒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爺爺便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頭可斷,血可流,朝綱不能亂!”於麟德元年(1664年)死諫高宗李治廢除武后的宰相上官儀。到底是有血氣之人,開弓不走回頭路,上官儀最後被專權的武氏以“離間二聖”為名,與其子上官廷芝一起被削官罷爵參遭誅殺,連帶一家老小受難。當時上官婉兒剛出生就與其母親鄭氏一起被髮入掖庭為奴。

但是鄭氏為人遠略智慧,雖身掖廷而仍懷長遠之志,打小便事婉兒以大家閨秀,琴棋書畫詩詞賦皆盡傳之。婉兒生就靈氣美麗,天資聰穎,不到十歲便能口吐蓮花,文章更是信手拈來、妙筆生花、詞藻豔麗不俗,頗具超凡之氣。鄭氏又將朝政宮闈之事教之,久而久之,婉兒金鱗之氣漸顯。

懷才一如懷孕,婉兒之才氣漸顯,鳳儀二年婉兒十四歲,武則天因聞婉兒才情召見親自出題考之,婉兒應之遊刃有餘而才情畢顯,武氏大喜,特赦其罪奴身份,留用宮中司掌詔命,即內舍人(替皇帝起草詔書、聖旨之職),至此飲冰十年,一飛沖天。


至此得新史料之一。據墓誌銘記載,婉兒十三歲即為才人與史書記載十四歲入宮有差異,或是武則天為赦其罪而加之另其行走後宮奔走效勞的身份。

上官婉兒於通天元年期間曾獲忤逆罪當死,但武氏深惜其才僅以刺面小懲大誡特赦之,此後婉兒一心忠僕武氏,幾度問政於朝野,足見其榮寵、才情。

神龍元年,宰相張諫之與太平公主等聯合一般朝臣發動神龍政變,逼武則天退位,扶中宗李顯上位,復李唐神器。

上官婉兒因為太平公主宮中內應政變有功,唐中宗李顯上位,仍命其司掌詔命,拜其為二品昭容(有名無實,為其出入後宮圖個方便)。然而中宗李顯懦弱,朝政為皇后韋氏所掌。史傳婉兒與韋氏、安樂公主私交甚厚並屢次建議韋氏效武則天之故事登基為王。婉兒與重新起用的武三思等人私通,枉殺李唐忠良張諫之、敬暉等五王。太子李重郡自五王之事後恐李唐天下再落他姓而於景龍元年與左羽林將軍李多怍草草起兵謀反,奈何謀事不周兵敗被誅。



至此得新史料之二。據墓誌銘記載,婉兒曾前後四次諫議中宗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可登基為女皇),先後經歷了辭官、削髮、服毒的死諫過程。可見,婉兒與安樂公主並不交好,自然不存在與韋氏狼狽為奸,禍害李唐江山忠良的可能。足見盡信書,不如無書。婉兒墓重新將一位才情卓著的才女展現在我們眼前。

上官婉兒於中宗年間因其深受中宗、韋氏榮寵而替其平祖父上官儀之案。此後,婉兒便倡導詩文天下,設昭文館飽攬天下才子,時吟詩作畫之文人騷客於京都往來行走絡繹不絕,一時之間詩氣滿長安全賴婉兒之功。

然而,好景不長。景龍四年六月,唐中宗李顯無端駕崩,太平公主因不滿韋氏弄權而與內應婉兒起草遺詔立李重茂為太子,李旦輔政治,韋氏攝政。韋氏親信宰相宗楚客私自更改詔書欲韋氏做武則天第二。得到消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率先發難於七月二十一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氏與其黨羽,扶睿宗李旦上位。

也是在此次政變中,李隆基因不滿上官婉兒之前弄權亂政、枉殺忠良的所作所為,不顧劉幽求求情,一併誅殺。至此,唐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於景龍四年七月二十一日(710年)成為政變犧牲品,香消玉殞。景雲二年七月復詔其為昭容。


至此得新史料之三。據墓誌銘記載,婉兒葬於景雲元年八月,墓誌銘上身份是昭容而不是史書記載景雲二年七月過了一年才復其昭容身份。

後又有傳,婉兒因為太平公主內應藏身太深為亂軍誤殺,又有李隆基以藉口婉兒為韋氏餘孽黨羽罪不容誅殺之葬於咸陽縣。但據理分析,加上後來李隆基再殺太平公主,其應知婉兒為內應,因懼婉兒才智殺之,以除後患。

後又有史書如《後唐書》最早記載婉兒私通武三思等,將婉兒形象描繪地淫穢不堪。而我翻閱資料,唐本代正史卻無相關具體記載,僅《景文龍館記》倒記載“而晚年頗外通朋黨,輕弄權勢,朝廷畏之矣。” 按照中文翻譯,通可做私通(有染)或者交接往來,卻並不一定是私通。 我們設想婉兒作為太平公主宮中內應,樣子還是要做足,不過是朝政相互利用罷了,否則作白蓮花狀恐難自保。因此,《後唐書》有先入為主而致後代記載以訛傳訛,汙枉婉兒形象之嫌。


由以上可知,歷史並非非此即彼,年代久遠,誤傳的可能性很大,求學得知盡信書不如無書,關於歷史,文物才是硬道理。


不書公子


說到女皇帝,一定有很多的人都會提起媚娘,確實媚娘是那個時候少見的女帝,而且她也是嫁給了兩代皇帝,並且這兩代皇帝還是父子關係。她先是嫁給了唐太宗,但是唐太宗對她又沒有那麼的喜愛,反而是看到石碑上刻的字之後,對她多有忌憚。因此,在唐太宗死了之後,把她貶到了感業寺。

後來,唐太宗的兒子李治把她接了回來,並且把她封為了昭儀,後來又封為了皇后。最後,她才變成了一代女帝,在她成為女皇帝之後,她特別重用的是一個女官,那麼就是婉兒。如果從一些普通的資料上來查看的話,我們會發現婉兒的父親被武媚娘給殺了,她成為女官的時候是14歲。

後來,她的地位幾乎是相當於朝中的宰相,但在武媚娘退位之後,她嫁給了另外的一位皇帝,因為,武媚娘退位,把江山還給了李家,所以她也是又嫁給了李家的一位帝王。可是從婉兒挖掘出來的墳墓當中能夠發現,她似乎也嫁給了兩代帝王,而且這兩代帝王也是父子關係。

事情是這樣的,從墓誌銘上能夠發現,婉兒在13歲的時候就嫁給了李治,也就是當時武媚孃的老公。由此可見,李治不僅娶了武媚娘,而且還娶了婉兒,並且封婉兒為才人。可是有人卻說,婉兒是到14歲的時候才成為武媚娘女官的,這與墓誌銘上面所記載的內容並不相同。

後來有專家指出,可能是想要刻意這樣記載,讓婉兒成為李治的才人,才會方便武則天來使用婉兒吧。之後,婉兒嫁給了唐中宗,也就是武媚孃的兒子,在她嫁給唐中宗之後,還和其他的男人鬼混。就好像武媚娘一樣,她在嫁給唐宗之前也有過一些男寵,她把這些男寵養在宮外的一座宅子裡。

但她後來並沒有和任何的一個男寵在一起,反而是和唐中宗結婚,並且成為了唐中宗的昭容。所以,墓誌銘上面記載她是先後嫁了兩次,一次嫁給了李治,而另外一次則是嫁給了唐中宗,先是以才人的身份,後來又以昭容的身份存在。但她最終卻是以有罪之身死的很慘,不僅沒有得到全屍,而且在她死的時候,名聲也不是特別的好。畢竟這樣的一個女人,誰又會去關照她的名聲呢?


大俠暴走歷史


作為在文學和影視劇裡常出現的角色,上官婉兒墓的出土確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專家們經過考古發掘和研究得出的史料有:

一、上官婉兒的墓葬並不豪華,應該是匆匆下葬。雖然有符合她正二品昭容身份的五個天井。但是墓道的東、西壁面上都只有極薄的白灰漿水,一般這個時代這個身份的墓都應該有精美的壁畫,但是考古未曾發現。所出土的陶俑170餘件體積不大、種類也很少,並且沒有彩繪。墓誌中也說到:“遽冒銛峰,亡身於倉卒之際。”

二、曾遭官方毀墓。墓室內沒有棺槨和墓主人遺骸,墓室中有兩個天井被破壞,牆壁和頂部也被破壞,墁地磚被全部揭掉,原本墓室西部應該有的棺床位置被徹底剷平,墓室裡沒有隨葬品。在唐代,出於政治目的官方毀墓很常見,而上官婉兒的墓種種跡象符合“官方毀墓”所造成的破壞。

三、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關係密切,很有可能是政治同盟。墓誌上寫到:“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弔祭,詞旨綢繆。”上官婉兒下葬時間是大唐景雲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李隆基發動政變是當年的六月二十日。司馬光《資治通鑑》裡記載上官婉兒是於李隆基政變當晚被殺。按時間來說是合理的。上官婉兒在武則天身邊多年,有與太平公主密切交往額機會。大興文學之時也提拔了一大批有才能的文人。睿宗寵信太平公主,所以應該是受太平公主的影響同意為上官婉兒舉行葬禮。

參考文獻:《來自大唐的秘密——上官婉兒墓考古解讀》/李明


考古系大師姐


2013年,咸陽出土了一個墓葬,按照構造,初步判斷是唐朝妃子的陵墓。墓葬是按照唐朝二品昭容的規格修建的,這麼多年並未被盜竊過,卻沒有發現墓主人的棺槨,只有零星的屍骨。從墓誌銘中看出,這就是唐朝名聲在外的政治家——上官婉兒的墓。

上官婉兒墓並不豪華,甚至可以說是匆匆下葬的。墓室之中人為破壞嚴重,也沒有什麼陪葬的珠寶。專家猜猜這是上官婉兒在下葬之後,李隆基為了洩憤專門找人破壞的。上官婉兒死時是罪人之身,是政治鬥爭之中的失敗者,她死後棺槨都被重新挖出來不知所終,可見她的對手是多麼憎惡她。

史料之中記載著上官婉兒是韋后的黨羽,在後來李隆基登基之後自然不會給她高規格的墓葬。而在上官婉兒的墓誌銘之中我們可以看出,史書上對於上官婉兒的記載很多是錯誤的。最大的相悖之處在於,上官婉兒一直就是太平公主的黨羽。作為太平公主的同黨,她也參加李隆基的政變,但是卻在政變當日莫名其妙死亡。現在想來,上官婉兒應該是死在了政變混亂之時,成為了這場政變的犧牲品。而為何史書會這般篡改,只能說是當時李隆基為了清洗太平公主找的一個藉口罷了。

上官婉兒的墓誌銘封面明明寫著昭儀二字,志文開頭卻稱上官婉兒是婕妤。由此可見上官婉兒死後,品階也被降低。上官婉兒13歲的時候是李治的才人,按照武則天在後宮的霸權,上官婉兒的才人應該是有名無實的,只是武則天給她的通行證罷了。

史料上記載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私通,想要扶持韋后做下一個武則天。但是在墓誌銘上的記載之中我們可以看出,上官婉兒為了阻止李顯立安樂公主為下一任儲君做了很大的努力,甚至喝毒藥相逼,所以上官婉兒肯定不會是韋后的人。另外一個能說明史書記載不實的證據在於,墓誌銘中記載了上官婉兒死的時候,太平公主十分傷懷,贈送了五百匹絹,並且還派了人來弔唁。

上官婉兒墓中本有壁畫可以考證,但是墓葬的上方就是農田,長期澆灌之下,墓葬的壁畫被摧毀,現在只能看見模糊的顏料。上官婉兒的墓葬出土,雖然沒有很多的陪葬品給考古專家們研究考證。但是墓誌銘之中的記載對當時的歷史還原有著很大的幫助,而為何上官婉兒的生平會被史書曲解,應該還是李隆基在其中所動的手腳吧。


以上


木劍溫不勝


不熟悉其墓誌銘及出土文物,給不了你想要的。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她跟隨太平公主是跟錯了的,因為無論如何她是得不到皇位的,何況隨著韋后臨朝,太平的權勢越來越小!

所以,她跟隨韋后有其必然性,前面有武則天的例子!一個犯官之後,她若看不清形勢不會掌握權柄那麼多年;一個女流之輩,除了韋后她已經沒有什麼靠山!追逐權力已經成為其天性,所以,李隆基殺她有十分的必要性,因為她前面跟隨武則天,後面叛歸韋后和安樂公主,立場不堅定,所以才更有清除的必要!

上述淺見,僅作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