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科學雜誌都不允許挑戰已有理論?

曲昭偉


如果愛因斯坦是中國人,當時在中國投稿估計是沒有戲的。憑良心說:在牛頓力學主宰科學的情況下,當你第一次看到“狹義相對論原理”或“廣義相對論原理”時,難道你會認為愛因斯坦是正確的?難道你不噴愛因斯坦是民科、在瞎搞?若你不承認這點,只能說明你為人不厚道。現實中總有些人喜歡借吹捧愛因斯坦來佐證自己就是科學的衛道士。真是表演拙劣、扮相難看。

原則上,科學從來就允許你挑戰而且鼓勵你嚴重地挑戰。由於中國的科學體制太死板太僵固,中國的科學階層太官僚太教條,所以在中國會出現“不容挑戰現有科學”的現象。中國到底是現有科學的維持者和守護神,還是促進科學發展的開拓者和源動力?

事實上,所有的科學雜誌都在“投稿須知”中明文規定:內容必須前沿、原創、新穎。但是當你真的提出個新東西時,“專家”又會指責你離經判道。在中國,如果把投稿人比作孫悟空,那麼審稿人就可視為如來佛(注:不是“伯樂”)。


att李瓊超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位網絡紅人——郭英森。郭英森大神號稱有幾個有實力爭奪諾貝爾獎的發現,還能夠讓人的生命無限延長。可是這位大神的大論卻無處發表,只好通過電視節目或網絡刷存在感。

郭英森是初中畢業,可能不會寫論文也不知道怎麼投稿。我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吉林大學交通學院有一位曲教授,那位曲教授就是一位要把量子力學推倒重建的大神,包括相對論在他看來也是錯誤的。一位大學教授應該是懂得怎麼發表英文論文的,不過這位曲大神重新構建量子力學的大論也被大名鼎鼎的《科學》雜誌直接拒絕,連找審稿人都免了。曲大神被很多雜誌拒絕後,也混到和郭英森一樣的地步,跑到網絡上宣揚他推翻量子力學的大論,並對學術期刊不發推翻之前理論的論文極度不滿。

是科學雜誌“不允許挑戰已有理論”嗎?覺得“不允許挑戰已有理論”的,往往是號稱打倒了愛因斯坦、推翻了相對論的民科大神。連相對論在這種大神的眼中都是錯誤的,全世界所有的學術期刊合起夥來拒絕他又有什麼不可能的?

還有需要說明的是,像相對論、牛頓力學是不可能被推翻的。就像相對論的出現並沒有推翻牛頓力學一樣,後來的理論只能是給其界定適用範圍。量子力學為什麼是這個樣子雖然不清楚,但是量子力學是目前最精確的描述微觀世界的理論。量子力學的建立經歷了理論和實驗的分析檢驗,那些要推翻量子力學的大神往往是跳不出經典力學的思維,從日常經驗去否定量子力學。《科學》雜誌遇到了這樣的要推翻相對論、量子力學的大神,當然不會搭理他。


刁博


不是現在的科學雜誌都不允許挑戰已有理論,而是要在科學研究的規範體系內進行質疑和挑戰!

每一個科學雜誌,對待它接收到的稿件,都要通過同行從科學性、原創性、真實性等方面進行嚴格的審核。比如不會發表毫無科學基礎的論文;不會發表毫無原創性的、只是重複前人研究成果的論文;不會發表實驗數據造假或者偽造實驗結果的論文等等。當然,關於第三點有時候同行專家也不一定能夠對實驗數據造假或者偽造實驗結果的論文都能審核出來。但是,科學雜誌保留任何時候一旦發現實驗數據造假或者偽造實驗結果的論文,就將已發表稿件撤換的權力,並保留追究投稿人責任的權力!

題主說的可能是很多所謂科學愛好者,無休止的去科學雜誌投稿。但是投的都是一些要麼就是一些早已被科學家發現的定理的闡述,要麼就是依靠拳打愛因斯坦,腳踢牛頓的所謂理論。而這些理論實際上都是這些所謂的科學愛好者的臆想,在物理上完全站不住腳。所以人家科學雜誌社拒絕接受稿件,就是一個科學問題。這些所謂的科學愛好者千萬不要把科學問題變成一個碰瓷兒式的過程,一旦自己的理論不被認可,就說人家科學雜誌不允許質疑和挑戰。比如如上圖所示的《萬有引力新論》,其實就是一本毫無意義的所謂著作。不是說會喊牛頓理論不對,就是創新了!


地震博士


不知道題主為何會有這種看法,莫不成你曾經挑戰過已有的理論而被否決了嗎?

實際上,現有的科學雜誌並沒有不允許挑戰已有理論,換句話說,它們應該是十分歡迎這種做法的,因為只有這樣才算是創新吧,這樣也才能推動科學的發展。而且有資料顯示,科學共同體和科學雜誌也十分關注創新的東西,而對於循規蹈矩的內容可能不會太關注。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對已有理論的挑戰雖然受到歡迎,但是這種挑戰也必須能夠經得起實踐的考驗,而不是隨便提出一個想法就可以,或者憑空捏造的某些東西。

舉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就在昨天,河北科大公佈了韓春雨論文的調查結果,這個事情到頭來可謂一地雞毛。

回想一下,當初他的成果可是挑戰了已有理論的,而且是發表在了頂級期刊上,雜誌的評審和眾多頂尖科學家都對這個成果讚賞有加,這不正說明科學期刊是歡迎挑戰已有理論的嗎。

而今調查結果最終公佈了,雖然結論是他沒有主觀故意造假,但是這也說明他對已有理論的挑戰並未經受住考驗,最終敗下陣來。

所以,答主給出的結論是科學期刊歡迎挑戰已有理論的研究成果,只不過這種挑戰必須要能夠經受住考驗,否則就是瞎挑戰。


WANG論科普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科學永遠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些過去被廣泛認可的理論會被顛覆,包括牛頓定律等。但科學的發展已經從開展轉向了高度的專業化的角度,分工更為精細和明確,所以變得越來越隔行如隔山,普通人很難深入到專業角度去了解科學的專業知識。


作為科技記者來說,我們接觸到科研層面的工作,也只能從其應用角度去理解和解釋科技成果,做一些科學普及工作,但是說實話我們無法深入理解科技成果形成的實現過程,各種公式看不懂,因為實在是太高深了。


很多民科對於科學有很大的熱情,但是無奈的是他們的學術功底實在是比較差。並不是科學雜誌不接納他們的論文,而是他們提出的很多設想和想法比較幼稚,這些錯誤思想很多年來已經被認定為不可更改的科學事實,無法在學術共同體和科學共同體中被同行業的專家學者所認同。比如前赴後繼的永動機發明,不用看就是無法實現的。


科壇春秋精選


已有的理論一般都是科學界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且都是在世界各實驗室可重複的,要直接否定除非你有非常可靠的有說服力的證據和數據,不是不可以

比如我知道的一個實例是生長素結合蛋白中的超級明星 ABP1,在過去十來年利用其突變體研究數據發了一大堆大的paper,各種nature,science,cell研究結果顯示它多麼多麼重要,有各種功能。但是自從基因編輯技術crisper cas9成熟出現後,有人重新用crisper cas9技術對該基因編輯敲除,敲除後沒有造成任何影響,直接否定了之前那麼多大牛的研究結果。文章就直接發表在PNAS上


科學閏土


是的,當然不允許,至少中國科學家不允許。

但話雖這麼說,明面上科學共同體還是允許的,對於西方,在這方面的態度是隻做不說。

但為什麼有的國家只做不說呢?象中國只能是不做不說呢?這要回到鄧公一句名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回到當今現實,科技領域的成果科研方向相關人員培養以及圍繞此間諜活動滲透反滲透是決定國力盛哀的重要原因。如果從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出發,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無不希望別人不知道不理解,不會傻到告訴別人這是什麼原理的突破,什麼新材料新工藝的改善,什麼配方的結果,不誤導你巳屬有良知。

所以有些東西,比如類永動機項目論文,在國內會是過街老鼠,你沒辦法張口,清華教授一聽扭頭就走,屬於中國科學非審即退的稿件,但在國外就不一樣,你國內找豐田公司說有個項目可以使汽車循環行駛,你看它感不感興趣?國外被授權的具有能量放大效應的專利早就不是一個二個。國內即使你的論文在編審處沒有發現任何問題,絕對的創新,能改變地緣政治現狀,能迅速扭轉中國環境惡化,遠離霧霾,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的新發現,也依然無人理睬,在學術上指出教科書錯誤,證偽貝茨理論,當然也否定能量守恆,但是還是不會登你,這就是中國科學的現狀。而且論文的依據就是一種自然現象,對此現象進行建模力學分析得出的結論。

能量守恆早在84年初三第一次接觸到就非常疑惑,這是一個邏輯不自洽的定律,一個相對物理量是不可能廣義守恆的,而且能量無中生有是常態。如有人說能量是絕對的有多遠滾多遠。

自牛頓以後,牛頓力學巳被後世科學家糟蹋得不堪入目,質點力學之後剛體力學自轉十轉動力學沒發展起來,再被能量守恆這個絞屎棍一絞,爛透了。再舉個例子來自我佐證一下,剛體轉動有M=Jx(M:扭矩 J:轉動慣量 x:角加速度)根據這個公式,如力作用在力臂半徑大的地方,角加速度大,反之則小,但實驗的情況完全相反。對此解釋是,雖是繞定點剛體轉定,但力作用在切向上,依然可看作直線運動,同-瞬間,走的距離相等,半徑小的角速度角加速度變化大。

補充

看了跟貼的,就知道中國理工科學校出來科學素養之差不是一點兩點,或許很多人一看到質疑能量守恆就火冒三丈了。

14年還是13年人教版的中學物理教師參考書已將國際上對能量守恆的質疑寫入教材參考書中,K12物理論壇也有教師物理愛好者討論過,其激烈程度遠甚於跟貼,但更文明。

以前有維基百科能量守恆條款有兩點與國內不同的一是動能是相對的,二是能量守恆在當代是有爭議的,國內是一片祥和,容不得半點質疑。

我說了這麼多,只要有人在任一處指出我的錯,我就承認全錯,而不是不爭辯直接定性。

歷史上一類永動機不成功的解釋沒有一家回答到點子上,都是重力在做功,轉一圈,位置不變做功為零,何況還有阻力的存在,因此知道保守力做功特點即可得知,與能量守恆一毛錢關係沒有。

相對來講,不承認汽車裝上風力發電機會增程的人還是值得可敬,因為他的出發點是從能量守恆出發,只要這個定律在,永不會增程。遺憾的是,增程是被很多團隊個人重複實驗出,也有第三方驗證,所以還是承認這個事實,20多年前就被認可。

有人要實驗,上面的就是實驗,就是證偽能量守恆的實驗,別人的實驗,不過我能用數學語言來證偽。

最後想告訴一些人,你們想法太極端。我寫的論文無論是最早的還是現在,從來都得到科學共同體的認可。

14年雖被物理學力學天文學退稿,好歹給了"反應所在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有一定科學意義",18年完全研究明白了反而"不審即退"

給力學實踐退稿,但女編講你寫得象教科書,我看不出錯誤來。

給中國能源投稿也退叫轉投中國電力,說原理沒錯。

謝天謝地,論文總算被某雜誌錄用了,只要一登出來,歷史進程將改寫,畢竟任何理工科生都看得懂,總有識貨人和我一起引領社會進步。

我氣憤的是為什麼這個技術成熟製造成本低廉創新發現這麼多人認可它但還是無動於衷,這完全是將石油煤炭變成石化原料,燒火坯的節秦,而且中間還見過一個退休自然科學基金會的主任,他也是認可此力學模型。


擁抱吉祥952


這話也不全對,當然也是要看誰挑戰了,外國人的挑戰還是不少,具體的我也不說了大家也明白。

只要是外國人,隨便胡謅一個什麼狗屁理論,就是高大上。你中國人當然不行了,因為你沒有這個權利。

就是在不久以前,不是有一個老外,還要挑戰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嗎。這樣的事老外能做,你中國人是不允許做的,你要是做了國人都不允許,大家就要群起罵人 你這個不要臉的民科。他們可不管你有沒有真理,你是中國人就不行。

楊春華先生做的,不是挑戰牛頓力學,而是捍衛牛頓力學,發展牛頓力學,把牛頓力學推向了新的高峰。這也不對活該你是中國人。中國人要講規距,外國人可以不講規矩。

楊春華先生非常自信,牛頓楊春華理論體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超級科學大師


"科學"雜誌"都″不允許挑戰?此說,至少是以偏概全了,不能說沒有不允許的,也似不能說罕有,但肯定少有,一定不是"都″,姓"科學″的雜誌主流是尊奉、恪守、弘揚、寵愛、力護科學和科學精神的。

談談、只談談那少有。真有不被允許或沒予通過的,儘管是絕對少數,這是1種客觀現實,至少由下述的4點原因導致。

沒敢發貨。在4因中,此因佔比極小,所投學術論文挑戰且戰勝了已有理論,是既新又好的貨,多表現為點以至面的糾偏、補正、彌補、加深、提升、前瞻,假設大膽、求證小心,雜誌還真看出了,並且認同了、推崇了、驚喜了,但還是沒予刊發,由於不敢,不敢則基於擔心,擔心的是雜誌所在的科技業界內部,而對未刊發,事中與事後卻也遺憾、自責、至歉,尤其痛心,那可是新東西、高端貨,若發出去,且不說那作者本身,雜誌自身的知名度與權威性同樣會提升啊,作者群、讀者群,尤其其中的高端、前衛的群員會增大、跟緊、貼牢,特別是會持續吸引更多的新東西、高端貨,似乎,這樣的貨沒發,也成了非這樣的貨長期充斥雜誌的主因之一。

沒能提貨。此因與前因同為佔比極小,雜誌內部倒是想刊發,一路放行、綠燈至終,但最後的兩關出了問題,專家同行評審關和主管領導關,爭議與異議兼有,甚至可能有"離經叛道″、留庫禁出之結論、之指令,雜誌本身自然無可奈何,甚至據理力爭也未得到提貨、出貨之果。

沒細驗貨。此因與前2因相比似可能為佔比大了不少,來稿審核不細,第一關就失守了,一目十行、走馬觀花,閱頭丟尾,有瀏覽無琢磨,連上下文聯繫都沒做到,便暗道或明叱其異想天開,隨手棄置,哪知扔掉的是新東西、拒絕的是高端貨,過後也就忘了,一直想不起來,直到別家雜誌刊發、與論爆出、責難加身。

沒達識貨。此因與"沒細驗貨″差不多佔比一般大,雖然是科技域或本業界的既新又好的貨,編輯、專家也沒懂得了、評得了,這種情況不是可能有,而是一定有,向來"隔行如隔山″與同山不知山2者是同在的,後者是因未盡覽或未登頂或未越過,編輯和專家只可能是專才而非全才,不會是樣樣精通,並且編輯和專家的全部不可能覆蓋雜誌所在業界之領域、學科和專業的全部,何況,那既新又好的貨首要特徵是新,包括借鑑、應用了撰稿時國際和國內新興的理論及技術、工具、方法,反正是前所未有,也就是編輯和專家的前所未見,世界頂級的科學雜誌似乎也難以倖免,至少是害怕有此遭遇。


肇俊武


不是不允許挑戰現有理論,而是那些挑戰現有理論的人水平太低。

動不動就什麼推翻相對論,推翻牛頓三定律,推翻量子力學,推翻進化論。

其實,估計他們連一道高中數學或者物理題目都不會做。

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覺得自己很有想象力,科學家沒有想象力。

比如他覺得進化論是錯的,然後說是上帝造的,或者外星人造成的,但是又沒有嚴密的論證。

其實,就他們這點可憐的想象力,根本連網絡小說作者都比不過好不,邏輯嚴密性也比不過網絡小說作者,看看現在的網絡小說,各種平行宇宙,光怪陸離天馬行空的想象,還能邏輯自洽,這民科連網絡小說作者都比不上,還嚷嚷自己跟科學家比。

可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