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疑案:美國人惹怒李鴻章遭“慘死”,美國明知凶手卻無可奈何

19世紀中葉,清政府相繼與各國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條約中有一點重要協定:在中國觸犯刑律的外國人享有領事裁判權,清政府無權審理。

意思是說,在中國犯罪的外國人,只能交由外國領事館審理,清政府只負責抓捕,無權定罪。而外國領事又經常包庇本國罪犯,所以在中國犯罪的外國人很少得到相應處罰,自然而然,外國人的膽子就越來越大,罪狀越來越出格。

因條約限制,清政府對此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偏偏有一個美國人就惹到了擅長“痞子手段”的李鴻章,最後無故慘死。

這個人就是白齊文,很有來頭的一個美國人。1865年,李鴻章抓捕白齊文後走水路押送,船行浙江匯頭灘時“突遇風浪”,白齊文“舟覆溺死”。

白齊文死的非常蹊蹺,美國領事難道不知李鴻章是兇手嗎?

非也!

李鴻章這個案子做的可謂滴水不漏,美國領事即便知道幕後真兇,但苦無真憑實據,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最後不了了之。

事情究竟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這還要從李鴻章和白齊文的矛盾衝突說起。

晚清疑案:美國人惹怒李鴻章遭“慘死”,美國明知兇手卻無可奈何

白齊文生於1836年,具有美國人典型的冒險精神,成年後開始周遊世界。喜歡周遊世界的人都有野心,而白齊文最大的夢想就是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帝國。

而19世紀60年代的中國,被撬開國門之後,就成為了東方最大的冒險家樂園。白齊文跟著輪船漂洋數月,才到了這片遍地充滿黃金的城市。

白齊文來到上海後,無所事事的在街上閒逛,恰巧碰到招募“洋槍隊”的華爾(歷史書中所說“洋槍隊頭子華爾”)。

華爾早年來到上海,跟白齊文的想法一樣。生性愛冒險的華爾來到上海無惡不作,因當時清政府還留有一絲威嚴,所以被美國政府放逐。

後來湊巧趕上清政府為了阻止太平軍攻打上海,開始僱傭外籍亡命徒組成的“僱傭軍”對抗太平軍,後來逐漸升級成為“洋槍隊”。

升級為洋槍隊,在編制上啟用歐美人作為軍官,多招募中國士兵。所以華爾碰到年輕力壯且機智聰明的白齊文後,大加讚賞,並讓白齊文做起了自己的副手。沒過二年,華爾被太平軍打死,白齊文接任“洋槍隊”,也就是後來常說的“常勝軍”。

常勝軍雖然歸英法聯軍支配,但是主要任務是配合淮軍剿亂,所以也受上海紮根的李鴻章調遣。

李鴻章生性張揚,而白齊文性情暴躁。李鴻章仗著自己官大一級想控制常勝軍,但是白齊文這種有野心的小夥子怎能屈從?在白齊文心底,他是美國人,可以接受英法政府調配,但是不能接受中國人領導,尤其是一個趾高氣揚的人。

晚清疑案:美國人惹怒李鴻章遭“慘死”,美國明知兇手卻無可奈何

白齊文自恃常勝軍一把手,乃抗擊太平軍的不二力量,故時常與地方官員以及李鴻章爆發激烈衝突。

李鴻章年輕時期做事雷厲風行,在上海活動時結交不少外國人,針對外國人的“欺軟怕硬”性格更是總結出了一套痞子手段來應制,於是直接罷免了白齊文的職位。

白齊文嚐到了李鴻章的痞子手段,內心大挫,於是開始服軟以求官復原職。李鴻章是那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人,對於白齊文,他已經打心底放棄了,如再啟用白齊文,日後淮軍必遭掣肘。

野心,是一種可怕的精神力量,帶來的動力與反叛都是不可估量的。白齊文在李鴻章處感覺顏面盡失,忿忿不平,於是轉身趨馳百里,直接站到了李鴻章的對立面,蘇州“八王”中慕王譚紹光麾下。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既然你讓我顏面掃地,我一定讓你嘗夠苦頭,白齊文如此想。

事情發展至此,最多算白齊文叛變,李鴻章並無要殺他的理由,但是接下來白齊文辦的幾件事兒,就相當於給自己刨了個深坑,讓自己永不翻身。

晚清疑案:美國人惹怒李鴻章遭“慘死”,美國明知兇手卻無可奈何

白齊文做了六件事兒,讓李鴻章大受損失,誓殺此人。

1,賣情報。白齊文投奔蘇州譚紹光,正值李鴻章要大舉進攻蘇州之時。白齊文作為常勝軍頭子,對李鴻章的戰略部署可謂一清二楚。他投奔太平天國,對淮軍攻打蘇州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2,挖牆腳。白齊文到蘇州之時,只是孤身一人。譚紹光雖接受白齊文投誠,但不放心外國人領兵,所以並沒給他兵權。

白齊文為了爭這口氣,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一定要手握兵權,才有機會獲得話語權。於是夜奔上海,召集舊部一起反叛。白齊文在軍中威望很高,一下拽走了很多人,直接導致精英部隊力量銳減,無異於釜底抽薪。

3,買槍炮。兩軍交戰,攻城略地,武器是重中之重。淮軍之所以崛起迅速,全仰仗湘軍的錢和李鴻章與洋人買辦的關係,李鴻章從上海搞到了很多新式武器提高實力。

就在進攻蘇州的關鍵時刻,白齊文也開始為蘇州訂購槍炮。武器如有差距,李鴻章還有信心。但領差距武器攻城,大大降低了李鴻章的勝率。

4,戰略智囊。白齊文年紀輕輕就當上常勝軍頭子,肯定不乏聰明才智。投奔蘇州譚紹光後,又受到忠王李秀成栽培。白齊文在太平軍失勢時,勸告李秀成放棄蘇州天津,集中力量揮師北上。

這確實稱得上是非常明智的戰略,因湘淮楚軍都在南方,北方勢弱。如揮師北上,又可佔盡先機。李秀成深表贊同,只不過遭到洪秀全反對才作罷。這種聰明人活一時,李鴻章的危險就多一時。

5,賊心不死。兩個月後,白齊文因身有舊傷,被譚紹光送往上海醫治。而且譚紹光還給現任常勝軍頭子戈登寫信一封,讓戈登暗中護送白齊文安全進入上海,這件事完全是揹著李鴻章做的。

所以李鴻章不但痛恨白齊文,也開始懷恨戈登,所以接下來在“蘇州殺降”事件中就狠狠坑了戈登一把。

戈登做中間人擔保“八王”投降後的人身安全,最後李鴻章不顧協約直接殺掉了“八王”,暗中坑了戈登一把,也未後來解散常勝軍奠定基礎。

白齊文到上海之後因是滿清叛徒,所以受到美國政府保護,兩次送入日本療傷。但白齊文偷偷溜回來組織軍隊開始抗擊淮軍,這讓李鴻章大為惱怒。

6,心腹大患。上述五點,其實從白齊文叛變到從日本回上海抗擊淮軍,也僅僅才過了半年。這半年間白齊文做了太多牽制李鴻章的事兒。

即便太平天國覆滅後的1865年,白齊文還在找太平天國的“殘軍”兄弟。白齊文好比打不死的小強,為了自己的一口氣,誓死效忠太平軍。此人一日不除,李鴻章一日不得安眠。

就在1865年春,白齊文在投奔太平天國殘部的時候,被清朝海關抓獲。

白齊文被抓後,李鴻章犯了難。美國人犯罪,即便凌遲之罪,自己也無法直接過手審理,只能交給美國。但交給美國之後,肯定會受到美國的庇護,畢竟美國在明知白齊文背叛清軍之後還兩次把他送往日本避難。

美國人被抓,美國領事肯定會知曉,於是開始上演“表一套,裡一套”的官話。表面那套是對李鴻章的回覆“白齊文既已投賊,本不應庇護”,但是這句話剛說完,還沒做足面子,就迫不及待漏出底褲顏色“請押解回審”。

李鴻章怎麼做的呢?他對這件案子的中心思想就只有兩點。第一:白齊文絕不能落在美國領事手裡,他必須死。第二:不能死在自己手裡。

所以,白齊文之死就只剩兩個問題。

死在哪?

怎麼死?

福建八月天,正是酷暑時節,白齊文等三名囚犯從福建上船,一路被押解北上。期間歷經一個星期,路過三個縣。

到了第三個縣龍游縣之後,開始例行點驗囚犯,然後加派看守十名重新啟程。

點驗完畢之後要重新啟程,但是突然加了十個人,人數有點過多。於是以天氣炎熱人數眾多為由,又添了一艘船,分兩船前進。

至於囚犯在哪艘船,為何突然加十人,無人知曉。

可知曉的是二船並進25裡,到匯頭灘時遇上狂風,“犯船”被水掀翻,全舟覆沒。

兩船翻了一船,白齊文死了,三名囚犯都死了。

李鴻章笑了:該犯窮兇極惡,至伏冥誅,足見天道之不爽。

李鴻章把這一切歸結為“天道”報應,而非“人力”。早在捉拿白齊文時,李鴻章便想直接除掉白齊文,“可省葛藤”,奈何有其他洋人在場,“無法消弭”。而在給朝廷的奏書中,那種對白齊文的恨更是躍然紙上。

諸多因素,讓白齊文的死因變得顯而易見。但是美國政府對此事只能當做吃了啞巴虧,他們雖知道李鴻章為幕後主謀,但久久不能找到確鑿證據證明白齊文是李鴻章所殺。

美國政府一無證據,二顧忌與中國政府關係,只能草草結案,不了了之。

李鴻章也因此事暴露出性格中的狠辣一面,讓人膽顫。

晚清疑案:美國人惹怒李鴻章遭“慘死”,美國明知兇手卻無可奈何

如有喜歡點個關注

下方鏈接,李鴻章殺降八王坑戈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