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中,守門將軍為何叛變?

王者70713245


這個牽扯到唐朝一起著名的間諜案。

當年李世民常年在外出徵與威脅中原統治的少數民族武裝打過很多次仗,可以說李唐的建立李世民是出過大力氣的,但是等到李淵稱帝,按照那個時代的規矩,李建成是老大,立長不立賢是封建社會常見的套路,所以建成成了太子。李世民服氣嗎?打天下的武官勢力服氣嗎?當然不!站隊在任何時候都存在,武官集團自然希望自己的帶頭大哥李世民能坐上那把龍椅。

李世民自然也沒少安排,早早的在老大、老三的實力範圍內安插的都有眼線。

其實對於李世民一系的武力值,太子系自然早有準備,也是有一幫東宮士兵的,而且對於一些要職,譬如說常何,這個人是玄武門保安隊長啊。別看官不大,但是權力大啊,任何人上朝正常途徑就是玄武門,那過玄武門就要安檢,負責玄武門安檢的責任人就是常何。

這個職位太子沒少親近,一直都想方設法拉攏,而且表面看上去也被拉攏成功了,可是太子有一點沒想到,常何能獲得這個位置都是李世民安排的,常何起家靠的是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當天,李建成和李元吉帶著保鏢進宮,這剛到玄武門,就被常何給攔下啦:太子殿下,您帶兵進宮與規矩不和,別讓皇上有什麼想法了。李建成一想也對,畢竟老二一直在跟自己爭奪繼承權,不能給他落下把柄。就這樣,常何把太子的所有保鏢力量留在了玄武門外,但是李世民來的時候可不一樣,他帶著一幫心腹甲冑齊全的到了宮門口,一幫當年和常何在一個兵營裡攪勺的老兄弟,嘻嘻哈哈就過去了,一個個勾肩搭背噓寒問暖,你家妻兒老小秦王都安排的好好的,哈哈哈哈。

常何見了對他知根知底的老領導、老夥計,知道發揮自己作用的時間到了,於是一路放行,這才有了玄武門之變。


撫劍聽琴


李淵有四個兒子,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老四李元吉。在隋朝末年,民不聊生,豪傑並起。李淵時為隋朝的官員,手底下有些兵力,李世民洞察秋毫,預感逐鹿天下的機會到了,便力勸父親起兵反隋。李淵猶豫不決,不知進退,李世民再三遊說,最終才促成李淵舉兵。李淵起兵時說:

“今在此一搏,成則有千秋萬代的基業,敗則家人老小皆橫屍異處,大丈夫理應建功立業,何足畏懼?”


誓死之心已絕,李淵拉起了起義的大旗。但是整個起義的過程,幾乎都是李世民調兵遣將,衝鋒陷陣,帳下雲集了許多猛將與志士,實力越來越強。名義上李淵是最高的首領,實際上大多數士兵只聽李世民的調遣,成為了李世民的私家軍隊。

推翻隋朝,李淵稱帝,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天策將軍。李建成雖為太子,可是未有建功,實力遠不如李世民。為此他寢食難安,生怕李世民存有奪位之心,於是聯手老四李元吉,準備對李世民下手。然而事情敗露,李世民事先知道了太子的密謀,便將計就計。


首先李世民向父皇李淵哭訴,說大哥與四弟想要謀害自己。李淵一聽骨肉相殘,十分憤怒,打算第二日入朝時向太子問話。李淵的決定完全在李世民的預料之中,他搶先一步,在太子入朝的必經之路安排了一些精兵悍將,只等太子到來。

第二日清晨,太子與四弟走到玄武門,這時發現情況不對,想要從外頭調兵已經來不及了,便馬上調頭返還,可是也來不及了。李世民一箭射死了太子,程咬金一箭射死了李元吉。事後,李世民去見父皇,他說:

“兒臣不孝,害怕大哥與四弟謀害於我,情急之下誤殺了大哥與四弟,請父皇責罰。”


李淵見大勢已去,忍住喪子之痛,傳位於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自古帝王都是能者居之,殺死親兄弟可能過於殘忍,但是成大事者,就要有成大事的非常手段。大丈夫,死生無懼,何足慮?

守衛叛變的問題是不存在的,李世民事先已經換成自己的心腹去把守城門了。題主可能是電視看多了,要知道影視劇差不多都是歪曲歷史事實的,真實的歷史要比影視劇中的情節更加殘酷。


妖嬈夜話


玄武門政變中,背叛李建成的主要是常何和敬君弘。(張公謹和長孫無忌在政變時控制城門很給力,二人早就是李世民的心腹,談不上背叛)常何和敬君弘為何背叛太子李建成呢?關鍵是長孫無忌用金錢和“忽悠”的方法策反了二人,長孫無忌和張公謹親自參與了二人控制玄武門的全過程。

“玄武門政變”是李世民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發動的政變,地點在唐朝首都長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的地方。謀殺的對象是他的哥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

起因是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想借出兵突厥,把李世民手下的大將和軍隊調離,目的就是孤立李世民,使他成為光桿司令。



▲玄武門政變

這個內幕消息就是常何密告李世民的。他手下的謀士和將軍紛紛勸他先下手為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李世民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決定發動玄武門政變。以上是唐朝的官方資料記載。

其實我覺得李世民早就有心除掉太子李建成的想法。在政變之前他就讓長孫無忌策反了常何。

我們都知道,唐朝剛建立時,李建成主要負責宮中事務,李世民負責在外帶兵打仗,這樣就形成了武將圍繞在李世民身邊,比如尉遲恭、秦瓊、程咬金等,宮中的文官成了李建成的心腹,比如魏徵。

常何最初是李世民手下的部將,在後來,魏徵給李建成出了一個計謀,把常何拉攏成了“太子黨”心腹。官升“中郎將(各府衛的統領),負責京城保衛工作,當然也包括城門管理具體事宜。

李世民為了瞭解李建成的一舉一動,採用了諜戰片中慣用的間諜方法,讓長孫無忌用金錢買通了常何,常何成了雙面間諜,名譽上是李建成的心腹,實際只要李建成一有動靜,常何就通過長孫無忌告訴了李世民(親們腦補諜戰片)。李世民是最早成功運用間諜的人。



▲常何

常何和敬君弘為什麼要背叛李建成呢?

別說什麼高大上的理由,絕不是政治覺悟多麼好,無非就是為了功名利祿,這和賭博差不多,也許一戰成名,也許和李世民一起遺臭萬年。講真李世民也沒有想到這麼容易得手,只能說這是天意!

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關鍵的時候,常何和敬君弘在背後捅了太子李建成一刀,把緊急救援李建成的禁衛軍關在了門外,李建成和李元吉成了“甕中捉鱉”和“關門打狗”之勢,二人很快被殺。

尉遲恭提著二人人頭打開城門讓禁衛軍將士看,並說,“這是李家的家事,別在這圍觀了,趕緊滾!”大家一看太子死了,一下都散了。



▲政變前夕

宮中站隊的時候到了,誰也不想站錯隊。常何和敬君弘賭了一把,二人站在了李世民這一邊,只可惜敬君弘在隨後衝出宮門時被禁衛軍殺死了。

貞觀六年,常何被封為太中大夫,歷任涇州刺史、右屯衛將軍、右武衛將軍等職位,永徽四年五月十六日病逝,享年66歲。


秉燭讀春秋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的支持下,在長安唐宮的玄武門,斬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李世民英武神縱。唐朝的的創立,從初始起兵到建國,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策劃領導完成的。因此,當時的社會精英大都聚於他的麾下,他也掌握了大唐的軍權。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因此忌恨他,聯合起來陷害李世民。除了勾結李淵的妃嬪多次在李淵面前誣陷李世民以外,還多次直接加害李世民。李世民手下的文武大臣多次勸李世民採取行動,但李世民顧念手足之情,一再拒絕。最後,瀕臨絕境,被迫發功了玄武門事件。

此事件李世民的行為基本上已為後世所肯定。

在玄武門事件中,雙方的人馬發生交戰。尉遲恭向太子方人馬出示建成和元吉的人頭,太子方的人馬才散去。至於守門將軍叛變,確有其事。當時的玄武門執行禁衛總監常何,本是太子府的親信,卻早被李世民一方策反,因此宮中衛隊在事變時倒向秦王一方。這件事也反映了當時人心的向背,並非純屬偶然。

李世民登基以後,不負眾望,勵精圖治,成功“貞觀之治",名揚後世。不亦偉哉!

歡迎點評。


WM曉奇


客觀上,李世民是位英主,貞觀之治,開創了大唐盛世,值得肯定。但屬陰謀纂權。封建帝制,法定嫡長子繼位(大清除外),所以李建成沒有搞陰謀的必要。老三還隔著老二這座山,亦無陰謀的動機。老二想王位怎麼辦?搞陰謀?守城官何常原是李世民手下人,早年被李世民按排京城守城,所以何常讓李世民伏兵進城,不屬叛變,是李世民的預謀。


史照根


攏絡人心,以心換心,才有人心向背,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之間應該是嫡庶之分,秦王位居人下,但長期的掌握兵權,大唐一大半的天下,是李世民率兵打下的,根基穩固,民心軍心所歸。

因為功高蓋主,但因嫡庶之分,長幼之分,李建成因嫡系出身,而認為太子遲早會監國理政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那有李世民的政治智慧策略,秦王李世民早有奪位之心,深謀遠慮之策略,不然如何使守衛軍將能忠誠於自己。

但歷史往往是勝利者書寫的。


隨雨飄渺


玄武門的將軍叛變是因為他們覺得秦王李世民能在這場皇位爭奪戰中取得勝利。可以說他們看清了時代的走勢,李世民的舊部掌握了大量的軍隊,這一點是李建成的太子黨所沒有的。

在人才方面,李世民的天策府幾乎網絡了整個大唐的智庫。這一點是太子黨沒有的。

所以其實玄武門的將軍的叛變是可以預見的。


論道不可誅心


是皇家宮庭政變,衛士門那有權力干涉皇家內爭,李世明佔眾多優勢,智商高於李建成,李建成知情況先入宮找李世明對質,在李世明眾多壓力下只得讓位,也可看出李世明為皇權不那麼陽光的一面。


14885143955


我們基本上是宋明儒家社會的後人,實際上是很難理解唐代尤其是初唐時代的政治情況,因為那是一個半貴族化的社會,而我們則是一個完全的平民社會,所以初唐時代的很多事情,我們根本不能理解。我想讓日本人尤其是明治之前的日本人來研究這個事情,可能還比較好,因為他們還能夠理解初唐時代的很多事情!在這方面我想看一看日本人研究的東西比較好!


帝國曆史觀察者


李世民利用李淵允許兒子們自由進出皇宮的權利偷偷賄賂拉攏收買皇宮禁衛,為他以後的宮廷政變做準備。能如此煞費苦心謀劃良久殫精竭慮的對付骨肉家人,不成功還真對不起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