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少林寺基本都是建国后重建的,那少林的武功还正宗吗?怎么传承过来的?

村上老树


武术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而自古又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美誉,少林功夫在中国武术界的尊崇地位是无可置疑的。

少林寺武僧是少林武术的奠定者与传播者,少林武僧自古就有弘扬佛法武德、匡扶正义、爱国卫民的传统。历史上多次选拔组织武艺高强的僧兵,远赴抵御外辱的战场的先例。

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明代嘉靖时期派出武僧团远赴东南沿海,协助官军扫灭倭寇的史迹。但是要注意,实际上少林寺的武功在明代就已经不正宗了,当年抗倭名将俞大猷考察过少林寺之后说:予昔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长剑技。嘉靖辛巳岁,自北云中奉命南征,取道至寺。僧负其技之精者,皆出见呈之,予告其住持小山上人曰:‘此寺以剑技名天下,乃传久而讹,真诀皆失矣。’复着芒鞋,扶竹杖,游本山大小庵场,历达摩面壁石洞,遍览金乘珠藏、龙步虎音之区。见寺前一山地,其形势更奇,又告小山上人曰:‘此地可建一小院,以增此寺之胜。’小山而慨然曰:‘建院之责,愚僧任之,即平治其基以经始也。剑诀失传,示以真诀,是有望于名公。’予谓:‘是,非旦夕可授而使悟也。’”俞大猷在《诗送少林寺僧宗擎有序》中也说:“予昔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击剑之技,后自云中回,取道至寺。僧自负精其技者千余人,咸出见呈之。予视其技已失古人真诀,明告众僧,皆曰:‘愿受指教。’予曰:‘此必积之岁月而后得也。’”也就是说少林寺的武功在明朝嘉靖时代就已经不正宗,还要俞大猷向少林寺传授正宗的剑技。

那么在中国全民族结成统一战线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宗教团体和佛寺道观都响应时代号召投身抗战之际,自古武功天下无双的少林寺武僧有没有参加呢?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

首先要破除一个错误想法,就是如果少林寺武僧投身抗战,还是会以神奇的武功战斗杀敌,这就是“抗战神剧”看多了,少林武术只不过是冷兵器时代诞生的拳术与兵器武艺的代表,早在火器流行的清代就已经不可能作为战争的主体战术技能了。到了现代化战争时代,妄图以武功作战更是痴人说梦。

事实上,即便少林寺具有千年历史的护寺武僧团,民国时期也是长枪短炮、现代军服装扮的准军事化武装 ,远远看上去还以为是哪一个军阀的部队呢。

由于少林寺盛名远扬,所以民国乱世格局下,各种军阀纷纷拉拢少林寺僧兵,少林寺处于夹缝中,只能虚与委蛇。结果得罪军阀石友三,酿出历史上著名的“火烧少林寺”惨案,千年古刹一夕化为废墟,大批僧人流落他乡,少林寺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1930年代的少林武僧,像不像军阀军队】

残余的僧众几乎成了惊弓之鸟,对一切军队武装都惶恐畏惧。所以,抗战时期,尽管八路军也曾想发展少林武僧抗战,可是无奈少林寺已经今非昔比。

在豫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皮定均将军,就曾经慕名前往少林寺,希望能动员拥有百十条枪的武僧团。

【少林寺被烧以后几近名存实亡】

可是他一进入少林寺就觉得气氛不对,少林寺主持表面上恭恭敬敬礼茶待客,但暗中却到处安排手持武器的武僧,仿佛摆的鸿门宴一般。

皮定军将军当时就生气了:我为民族大义而来,久仰少林寺历史上的威名,你们怎么这般?莫非摆的鸿门宴不成?!搞得和尚们尴尬不已。

【抗日时期五台山的寺院广泛捐钱捐物,派人组织僧众抗日队伍,和“寺以武扬”的少林寺形成鲜明对比】

抗战时期,少林寺并没有像五台山的僧众一样积极捐款,组织僧人抗日队伍,而是始终置身事外一般,也许是还未能从石友三的大火中恢复元气吧。

【抗日战争时期少林寺倒是培养出一个真实身份有争议的日本弟子宗道臣】

所以抗战时期少林寺没有参加抗战,倒是培养了一个后来十分著名的日本弟子,这个日本人叫做宗道臣,真实身份其实是一个日本特务,由于喜好武功,所以多次来少林寺学艺。至于宗道臣是怎样学艺的,是依靠自己侵略者的身份强迫少林寺传艺,还是少林寺主动巴结,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宗道臣战后回日本后,以其在少林寺学到的少林武术,结合日本传统武技,创立了“少林寺拳法联盟”,在日本很是有名,后来中日邦交后,宗道臣率领弟子“归山朝拜”,还是一段“佳话”。据说,风靡世界的新中国第一部功夫片《少林寺》就是宗道臣投资(部分)的。参考文章:抗战时期的少林寺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争史


你这个说法其实是正确的,少林寺确实是在建国后重建了一大部分。因为在少林寺经过了战争的年代,其实已经破烂不堪,真的是里面一个和尚都没有。后来政府准备重建少林寺,那怎么办呢?然后就有人提议,从民间去收集和找人。

收集是收集什么呢?当然是收集各种武林秘籍和佛经,因为在民间有很多人可能会保留的书籍比在少林寺保存的还要好,但是有了书籍还不行,还需要有人呀,那么人也得从民间去找,而且必须要会功夫的,愿意来当和尚的,像现在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父亲的那一辈就是这样来的少林寺



至于少林功夫正宗不正宗要看大家怎么去定义,如果非要说原滋原味的少林寺才是正宗的话是不对的,我认为只要是原来的地方,中国的和尚就算是正宗的,因为以前的和尚不可能一直活着,总要有新的和尚,以前房子也不可能不倒,总要盖新的房子,以前功夫也不可能一层不变,所以少林寺是传承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这个传承下来了就是最正宗的


大家好,我是一名武术爱好者,路过的朋友请点点关注,您的一个支持就是我的最大的动力,本文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多多留言指点,万分感谢


奥辉搏击


少林寺于魏孝文帝时建寺(495年),其时仅为传经道场,与武学无涉。后数十年达摩挂锡少林,弘扬禅宗,甚少有典籍明确记载其精于武学。

少林寺用武,隋末唐初始有较为可靠的资料,也就是广为人知的十三僧助唐王。由此少林寺颇受封赏,赐予良田,准许训练僧兵,声名遂噪于天下。

宋、元期间,虽历经王朝更替,屡有兵燹,然而少林寺并不纯以武学著称于世,其声名威望应该还是基于禅宗开源之地的宗教地位。但值得思考的是,动乱之际,虽清净之地也难瓦全,而少林寺岿然不动,虽有政治和宗教因素,其武学传承恐怕也未曾间断。

明代倭寇常年骚扰沿海,甚至敢深入中原,少林寺用武也出现了又一次高潮。除自行组织抗倭外,朝廷也数次征调僧兵,与倭寇在战场上正面作战,有效地检验且丰富了少林武技的实战效能。从实战角度看,这一时期应该是少林功夫的巅峰,此后少林寺再无大规模作战的信息见于正史。到了清末、民国,火器大行其道,冷兵器、肉搏渐渐退化成辅助作战手段。

建国之初,不管是兵器还是拳术,可能尚有部分少林传人在坚持习练、传授本门功夫,或在军警,或在民间。但由于肉搏和冷兵器技能的使用范围日益狭窄,实战能力还是大幅度退化了。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分人先后逝去,从他们手中流传下来的东西渐渐不成系统,甚至变形、混杂,加之现代生活方式无法提供足够的训练时间,沽名钓誉之徒肆意删减、篡改甚至编造,还有几次‘运动’的冲击,有价值的搏击技能已成为凤毛麟角。倒是少林寺内部,由于始终保持了一定规模的习练人群,有条件进行必需的对抗训练,且寺院环境封闭,较少受到外界干扰,有可能传下来一部分实战和训练的精髓(但眼下少林寺商业色彩浓厚,宗教形象已严重受损,或许武学也难逃影响)。至于后来曾风靡一时的套路表演,我觉得在此无需浪费唇舌了。

由此看来,少林功夫在其发源地应该还有一定的传承。然而少林功夫本身就在不断演变,究竟哪一个时代、哪一个技法才是正宗?是十三僧武功正宗,还是抗倭僧兵的武功更正宗?是与时俱进的新锐武功正宗,还是原汁原味的古代武功正宗?个人认为,只要存在于少林、有实战价值的功夫就是少林正宗。试想如果两年前有少林门人吸收了泰拳和拳击的技法,结合本门武功,发展出了综合搏击效能有所超越的新技法,又怎能不算正宗少林功夫呢?

武学一道非我所长,适逢邀请,却之不恭。多多指点,多多包涵。


沐清风27


比较正宗,因为明末清初少林被毁,众僧四散,少林玏夫散落民间,后来重归的建,但许多拳种,功夫没再回少林,民国期间,又一次遭军阀烧毁,少林几乎全毁,上世纪七十年代,多亏海灯法师及嵩山周边民间艺士,隐士,在政府倡导下重建少林,四海之内仁人之士,武林人士和武术热血青少年纷纷奔赴少林,才有了现在少林寺,释永信方丈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热血青少年的杰出代表。


观音159956217


少林寺基本就是那部电影《少林寺》之后,已经被束缚很久的人们,忽然被久不见的视觉暴力所释放!少林寺成了这种释放的导火索。汹涌澎湃的“追星潮”。让河南省登峰成了一个消费热点。嗅觉敏锐的人抓住了这股热潮。少林寺周边围绕少林寺的产业链突飞猛进,各种传授“少林真功夫”的机构风起云涌,喷薄而出!而做为这种文化的母体,少林寺自不会袖手旁观。勇信大师的出现让少林寺锦上添花,迅速的抓住了这个机会。让少林寺成了佛教界的首富。


还算正常人


建筑被国民党室友仨烧了,都是后来重建的,但武功无非就是拳术,传统武术都是已套路的形式传承的,这一点没有所谓失传一说,只不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莫测,就是拳术套路,那些神功绝技,都是虚构出来的,很多都是强身健体的东西,像易筋经等,谁敢说他练易筋经洗髓经练出神功了


吃肉的修行者


强调少林和武当是少林寺电影公演的事,其实在民国我们这里都称北派和南派武术,自古至今都有把功夫神密化的事情。练者自吹,外人帮吹不足为怪。如果一个人经常进行力量训练和一些对抗性训练,对付一般的人是不成问题。但擂台赛,须进行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无需一定要证明谁的功夫强,一个人你学几种派别的功夫不一定有用,关键看你在这方面是否有天赋。


山野65559819


中国传统,我爸爸很厉害,我爷爷更历害,爷爷的爷爷不可思议的历害。只要有人相信,就可以生活。


练江泊客


肯定正宗啊,只要藏经阁还是以前的藏经阁


用户1849527354563


有一位武术学院的研究者用,庙是神非,貌合神离。来形容,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