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在众多风格中脱颖而出?

廖花花


日本“设计界奥斯卡”G-mark大奖刚在上个月落下帷幕……

在同一时间段里,东京街头一个叫《啊!》设计展览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展览的主角竟然是一档儿童设计节目《Designあ!》(念作‘啊’)。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当一颗便当里的梅子是什么滋味。

还可以看鸡蛋从最初到被制作成各种美食的样子。

这个《Designあ!》展览及节目制作人之一,日本著名设计大师佐藤卓解释名字由来。

“当我们脑海里闪过灵感时,总会不自觉地发出‘啊’的一声”

2011年,《Designあ!》在日本NHK电视台播出,每集短短15分钟,却是联合了全日本最顶尖的设计师一起打造,最开始是给小孩看的,可节目的制作精良程度却意外圈粉了无数大人。

它在日本火了7年,还把美国、德国的儿童影像奖都拿了个遍,豆瓣评分高达9.4,每个看过节目的人,都会不由感慨“难怪日本设计这么强”!

一起来看看《Designあ!》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风靡各地区,圈粉男女老少吧。

观察

作为老牌栏目之一,观察一直是“问题小少年”们的心头好,简单说就是一部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妈妈,水到底有什么用啊?为什么说我们离不开水?”

“水的用处可多了,可以用来画画、养花、煮饭,万一你调皮捣蛋发烧了,还能用来给你降温呢。”

为什么松开手倾斜水壶就能倒出水?为什么堵住小孔就倒不出水?

哦,原来手指隔绝了空气,当移开手时原本的液体就会被空气挤压出去。

就跟我们用吸管喝饮料,以及酱油瓶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呢。

为什么可乐瓶身会有这么“妖娆”的S曲线呢?

原来是模仿人的身体曲线来设计的,想想我们平时叉腰时候,确实挺舒服的。

哎呀,这一环扣一环究竟能有什么用啊?

啊!原来这样子就可以形成我们日常使用的魔术贴了,足够细密的缝隙就能勾住被贴住的物体,紧紧靠在一起。

没想到最最不起眼的旋转动作,也有被观察的价值:从擦盘子的方向,到用叉子吃意面,滑动ipod的习惯,这些通通都被列入考察范围,节目组真的好严格。

拆解

这栏目绝对是一个满足强迫症的福音,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一个设计师的“必经过程”,拆解后再重组,也许就能发现新的功能,争取成为新世纪“爱迪生”。

让扑克牌上的图案都“离家出走”,最后凑出一个庞大的图案集群。

口香糖也可以尝试一下没有被咀嚼就离开包装的滋味。

连关西大妈今天和昨天穿什么都要被狠狠剖析一番,细致到布料的构成,节目组真的太狠了,这位大妈穿着的竟然还是今年相当火的豹纹元素。

真没想到你们连草莓籽都不放过,还给它排了个这么强大的阵型。

天马行空

这环节看名字就一目了然了,就是大家随意发挥脑洞的时候到了。

为什么电话线总是卷卷的?跟麻花一样。

那让我们来做个情景测试吧,电话线太短的话,有时候想要做笔记却够不着笔记本。

太长的话,虽然方便我们走远,可是没电话时却很容易绊倒人而且很碍眼。

那不如……把它卷起来吧。

这样,真的就解决了问题呢。

还有艺术家柴田大平为节目设计的脑洞大片。

吹气球谁不会啊,但你能把气球吹得比自己大吗?这个小妹妹可以。

明明是在电视里给自行车打气,怎么是电视框先膨胀了。

电梯:人都走了,拉上拉链准备下班~

设计师分享

每一集的最后,节目组都会邀请来分量十足的设计师,给小朋友们分享自己的idea。

这些设计师可都是日本设计界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啊,MUJI的主设计师深泽直人以及艺术总监原研哉等,可面对镜头,大家好像都变成下一秒就要掏出小红花的“蜀黍阿姨”。

短短的15分钟里,《Designあ!》为观众们展现了生活中的平凡不起眼的小设计,从设计灵感、目的、意义一一剖析,还会在每个环节提出问题,和观众互动。

节目还发出邀请,大家可以向节目投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啊”,这也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回应,节目组还反映很多小朋友的设计甚至超出他们的预料。

佐藤卓说,《Designあ》的初衷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而是让他们知道原来设计也可以很好玩,通过有趣的日常观察和分析,让小孩乃至大人们都能感受到生活中每一个设计的厚度和温度。


关于日本,我们专业,赴日工作留学,加weixin:monsterxinzi


看日本


在这里我就不多说很多的专业名词了。我相信日本的设计的七大原则已经给在设计上越走越远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举几个我遇到的例子吧。

1 5年前,有幸跟被誉为开创日本建筑和工业设计新时代的代表性人物黑川雅之先生一起工作。因为当时任职于百盒子艺术馆,我们面临这改造,所以当时就跟黑川雅之先生一起对空间的设计进行探讨。在工作的点滴中我了解到了日本人的严谨和坚持。举个列子:我们当时的灯光是有流明数的要求,国内现有所有灯光完全不符合标准,在时间特别紧张的情况下黑川先生依然坚持原方案不动。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完美的空间。 这一设计理念也贯穿到了他的工业产品当中,在他众多的设计产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他皇冠形的铸铁茶壶。这个茶壶的曲线很完美。但是在铸铁加工中,这个曲线是很难完成的一个工艺。也是他的这份坚持引领他找到了记忆高超的大师,并同大师一起进行多次反复的实验,最终将这个茶壶完美的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2 目前艺滴合作的设计师叫广田达郎,他是日本品牌广田硝子的后代。他们的玻璃器具在日本非常出名。在与他不断的联系中,我经常能从他那听到一句“我很尊重我目前的行业,我享受在这个领域中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并对它保持感恩之心”。 所以尊重文化传承,感恩也很重要。


may一滴脑洞


当艺术作为一门通识教育在中国的中小学,高中,不再被语数英物化代替的时候,中国的设计也会变得跟日本一样好。一个人的设计好不好可能是天赋和努力,但是一个国家的设计好不好就是教育了。一群审美情操低下的人来决定设计最后的结果,还指望能好到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