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銘體檢集團董事長鬍波:偶爾出國體檢不如定期國內體檢 檢後管理更有價值

慈铭体检集团董事长胡波:偶尔出国体检不如定期国内体检 检后管理更有价值

2018年12月6日,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舉辦的“健康中國-產業領袖高級培訓”項目在京正式啟動。慈銘體檢集團董事長胡波胡波也是此項目的學生之一。該項目作為清華大學校內跨院系合作的模板項目,覆蓋大健康領域的醫療、科技、政策以及金融等,以期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幹能力的複合型領導人才。

慈铭体检集团董事长胡波:偶尔出国体检不如定期国内体检 检后管理更有价值

圖為胡波

胡波醫療健康民營體檢

約3400字

這個清華大學校內跨院系合作的模板項目,獲得了上述兩院及清華大學的充分支持,在合作模式、項目規劃、課程框架、師資配置及運營創新方面均有不少亮點。該項目共有十大模塊,由兩院數十位資深教授輪流授課,覆蓋大健康領域的醫療、科技、政策以及金融等,以期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幹能力的複合型領導人才。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處處長鄧麗曼表示:“這次健康產業領袖項目既是學科交叉的創新探索,也是培養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創新嘗試。”

公眾健康意識的日益提高給體檢行業帶來了“春天”,行業發展良莠不齊的問題該如何解決?民營體檢機構該如何提升公眾的信任感,在與市場份額更高的公立醫院體檢中心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目前體檢後普遍存在的“檢而不管”的情況又該如何改善?帶著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簡稱“NBD”)記者對慈銘體檢集團董事長

胡波進行了專訪。

民營體檢機構倒逼公立體檢中心提升服務

NBD:目前公立體檢機構市場份額佔比較大。有數據顯示,市場上超七成是公立醫院體檢機構,剩餘為民營或其他提供體檢服務的醫療機構。民營體檢機構和公立醫院之間有怎樣的競爭關係?

胡波:中國老百姓有一個固有的概念,到公立醫院體檢如果發現了問題可以直接就醫去解決。公立醫院擁有國家資源,節約了一些設備成本,並且擁有優質的醫生資源也是他們的優勢。但不可忽視的是,過去公立醫院體檢更易出現交叉感染情況。而民營體檢機構作為相對獨立的專業體檢機構,則在避免交叉感染上更具優勢。

民營體檢機構也更加註重服務。近些年,民營體檢機構異軍突起,實際上也倒逼了公立醫院體檢服務能力的提升,很多三甲醫院拿出了公共醫療資源和民營體檢機構PK,例如專門拿出一塊地方做體檢中心,實行醫檢分離;再如體檢後也開始提供早餐等,這都與社會資本競爭的倒逼作用有關。

並且,民營機構承擔更多的體檢服務,也可以讓公立醫院有限的醫療資源更多的集中在治療領域。民營體檢機構還能夠節約醫保基金,過去一個人到三甲醫院走十個科室,就相當於是做了體檢,最終等於是在公立醫院做體檢變相“吃”醫保。

NBD:如何看待目前一些公眾對民營體檢機構的不信任感?近期,有民營體檢機構被爆出“假醫生”事件。愛康集團高管也爆料體檢行業存在血液不檢查就出結果等情況,此事是否為真?該如何改變民營體檢行業良莠不齊的情況?

胡波:對於體檢行業存在的亂象,實際上由來已久。上世紀90年代,我國體檢大多數是通過流動體檢隊來進行,那時就已經有人內部舉報過體檢存在諸多問題。當時的流動體檢隊既有國家的也有私人的,基本上是一些離退休的醫生和護士去相應的合作單位做體檢,那時候在醫生、護士資質、醫療器械、血樣檢查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有些問題還十分嚴重。比如,血樣存在按比例不做檢行為,100個血樣可能只做30%。

當時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沒有明確的規範去約束。為了規範行業發展,在2005年的時候,原衛生部委託醫師健康管理與醫師健康保險專業委員會,開展關於體檢醫療機構服務准入與管理工作的調研,並開始著手為體檢市場制定相關的標準,從體檢機構的設置、人員等多方面提出要求。此後,2009年發佈《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對體檢行業進行了規範。

目前,大量的民營體檢機構還是規範的。因為在現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沒有人願意冒大風險去做違規的事情,因為一旦有違規行為出現被查出,企業“必死無疑”。大企業特別是上市企業是不敢去做違規的事的,這對企業的傷害非常大。

有些人認為體檢機構設立門檻低,但實際上他們存在誤解。體檢機構的審批十分嚴格,必須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都是正兒八經的醫療機構。並且,從北京地區來說,監管的要求十分嚴格。作為行業組織,北京健康管理協會肩有監督管理職能,協會定期組織交流、互動和培訓,從而加強機構的規範性。除此,北京設有專門的質控中心,即北京市體檢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設在北京體檢中心,對體檢工作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包括血樣的抽檢、醫生資質審查等,必須符合要求。加之北京衛生健康委員會,協會、專業質控和行政部門的三層管理,體檢機構更加規範化。

企業有步驟的快速擴張利於更大效益的產生

NBD:對體檢企業來說,很多企業擴張的步伐都很快,甚至有盲目擴張的嫌疑。一些上市公司年報也顯示,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增長很快,但是研發領域就受到擠壓。目前已經是民營體檢行業的這些頭部企業,大舉擴張是出於怎樣的目的和考量?這是否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包括過度檢查、企業體檢項目價格戰等?

胡波:在政府的嚴格監管下,這種擴張有其合理性。中國健康服務業處於起步階段,上市公司的擴張行為是正常的。因為如果不快速發展就必然會被別人趕超,只有先達到了一定規模,才能夠產生更大的效益,沒有規模就談不上效益。

我國不同區域健康服務水平發展是不平衡的,特別是西部地區缺醫少藥,體檢機構加快進入中西部地區,也能夠提升老百姓的健康意識。定期體檢對重大疾病能夠起到預防作用,對於早期癌症篩查也具有重大意義。所以我認為這種合理的、有步驟的、有節奏的擴張,還是很有道理的。

企業間的價格戰是市場化進程中必然存在的一個過程,價格戰打到一定程度就會停下來,因為還有成本因素要考慮。

NBD:體檢項目對醫生資質和經驗也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彩超的判斷,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醫生的經驗。請問缺少相關醫療人才是否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胡波:的確,目前專業的醫生和專業的管理人才還是很稀缺,但是體檢行業既靠醫生也靠設備,所以可以說不完全靠人。慈銘也是靠設備、靠流程、靠管理的模式。

NBD:如何看待現在一些人出國體檢的行為?

胡波:有一些人願意去美國、日本體檢,花費三五萬元甚至更多,但實際上有些可能不如在國內花三五千元意義更大。因為做體檢,各項指標近幾年的對比與分析是最有價值的。偶爾一次的國外體檢,如果沒有相應的對比與分析的話,實際上意義不是特別大。

民營機構做檢後服務更具優勢

NBD:從目前來看,很多健康體檢都是單位組織的,存在“檢而不管、等於沒查”的情況,即只有健康體檢而沒有健康管理。這種現象該如何解決,民營體檢機構在推進健康管理上是否更有優勢?

胡波:這是目前體檢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三甲醫院體檢中心這種情況更加突出。因為三甲醫院醫療資源的緊缺,使得他們沒有更多精力去做檢後服務。

相比而言,民營機構做檢後服務更具優勢。現在,AI、大數據等新技術發展很快,民營資本相對更加靈活的機制能夠更好地與新技術相結合,做好健康管理。

以慈銘體檢為例,我們的質量管理控制體系中,有重大陽性告知機制。即對於體檢報告中的重大異常指標,馬上就會以電話、短信等形式告知。並且,後續還有重大陽性報備制度,當發現早期癌後,還會向北京市體檢質控中心報備,便於監管。

但在慢病管理與服務上,無論是三甲醫院還是大多數的民營體檢中心,都還存在空白。儘管目前提倡社區醫院進行慢病管理,但還存在不完善以及醫療服務能力有待提高的情況。

我們正在做“慢病異動互聯網服務平臺”,過去10年、8年的體檢報告全部能夠自動對比、自動分析、自動干預,以對慢病進行更好管理。

NBD: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裡,發展健康產業已是重要組成部分,你此次來學習的動因是什麼?在未來的學習中,你希望得到何種收穫?

胡波:我的目的在於“再學習、再交流,再出發”。中國整個大健康服務產業實際上還處於起步階段,有太多的痛點與需求,所以我們還希望能夠跨行業做一些事情,比如醫療金融服務業。但是我發現,在涉足相關領域時,目前的知識儲備還不夠,尤其是醫療金融方面,所以希望能夠提升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而我本人希望利用現有的資源多支持我們的股東、合作伙伴幹大事,多支持年輕人創業解決醫療服務痛點,完成我們的心願吧。

同時,我希望能夠和同行業的夥伴進行交流。參與這次學習的同學有八成左右是投資醫療和醫療相關領域的人士,我也希望和他們多合作多交流,大家共同成長,未來真正打造出一些健康中國產業的領袖。也希望能夠在我們中間成功的創造幾個甚至更多的健康醫療獨角獸企業,而做這些事都需要學習更新更多的知識。

慈铭体检集团董事长胡波:偶尔出国体检不如定期国内体检 检后管理更有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