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喜歡獨處,這是為什麼?

修行者日記


我是螢火蟲老師,華大應用心理諮詢師

一個人要有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這樣的能力就是獨處。

一個連與自己都不能相處好的人。

如何能與他人相處?

越來越喜歡獨處,這是為什麼?

這代表你比任何人都更瞭解你自己。

當人在獨處時,更能瞭解自己的需要,更會思考一些問題,更容易觀察一些情況。

你比在群體中更會思考。


喜歡獨處的人,有一種自我整合的能力,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到內在記憶中的某個恰當的位置上,唯有經過整合,自我才能成為一個既獨立又成長的系統,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係到一個人是否能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我滿足的內心世界,進而影響他與外界世界的關係。

獨處的好處:

1. 強健大腦,預防痴呆。

美國匹斯堡大學研究發現,每週進行3次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散步,可以增強大腦記憶中心的海馬體,海馬體是老年痴呆症的最先摧毀的大腦區域。

2. 激發靈感。

當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沉靜下來做一些深呼吸和冥想,很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一些不良情緒也會緩解。

3. 提高效率。

當適當的獨處之後,什麼都不做,反而能幫助人擺脫困境。

也許這些就是喜歡獨處的人感受到的益處。

然而有另一批人,喜歡獨處的原因需要甄別。


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焦慮症,約佔恐怖症病人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 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感,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他們總是處於焦慮狀態,害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別人觀察,與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場合出現,都是一種恐懼的事情。

這樣的獨處是有傷害的。

兩類人群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在群體中有不適應的狀態。

無社交恐懼症的人群:進入群體時,反應良好。

有社交恐懼症的人群:進入群體時,出現口乾,出汗,心跳劇烈,呼吸急促,手腳冰涼。


獨處有好處,也有壞處。

關鍵在於,你是否能隨時抽離那個獨處狀態,既可以享受獨處時的思考,又能有融入群體時社交能力。

越來越喜歡獨處的人,內心有一份更重視自己的力量。

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我都知道我是誰。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獨處:是一種處世的態度,是一種身心的自我調整。更是一種獨立人格的體現,並不是孤僻不是孤獨,獨處可以是一種愛好,獨處時可以思考,可以迴歸本真,可以使身心得到應有的調節。獨處更是一種藝術。

原因一、性格太過老實,心理純真。

原因二、朋友看似很多,遇事卻無人幫。

原因三、喜歡一個人的自由自在。

原因四、你的智商情商很高。

原因五、遠離世俗的煩擾,

原因六、人情世故、人與人、社會的勾心鬥角。

原因七、有自己的個性,不願隨波逐流,來附和他人。

原因八、追求精神、追求強大內心的自己。


天下文化在行走


當一個人開始喜歡獨處,說明開始走向成熟了!

能夠獨處而不無聊,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修養!因為這個時候你明白了,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我不需要去交際,不需要去攀附,我就是我!

我覺得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場獨自的心靈之旅!獨處的時候就是心靈旅行的過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向自己的內心,去探索我們許多困惑已久的答案,那個感覺是非常美妙的。

獨處容易生智慧,所謂靜極生慧。常常獨處的人,生出的智慧可以滋養我們的心靈,慢慢會養出從容淡定的氣質!

獨處可以提升我們的心靈境界。而更高的境界可以養出大氣而慈悲的心❤!


生活百家講壇


我就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

周國平在《人與永恆》中寫道“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恰當的表述出了我的心聲。


我從小性格內向,不善交際。長大後,依然不喜歡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人際交往上面,總是喜歡宅在家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是一個人靜靜地待著,也不喜歡出去找人玩。

我對人一向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的作風。“道不同不相為謀”,凡事都不喜歡勉強自己去附和別人,覺得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討好別人、與不感興趣的人的敷衍交談上真是太為難自己了。與其浪費表情和精力去和別人交談,還不如一人獨處來得自在。

年紀越大越喜歡獨處,隨性而為,寧靜以致遠。無需裝模作樣,輕鬆自在,無拘無束,豈不快哉!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九月九284972767


獨處是自由

第一次感受到獨處的自由像是少年時代, 父母給江南暮煙收拾了一個房間, 媽媽幫忙選擇了自己喜歡圖案的床單, 爸爸幫忙購買了木製原色的寫字檯 ,一盞簡單的嫩綠色的檯燈,當時不知道哪裡搞來了一張大海的畫報。

吃過飯稍作休息就一頭扎進那間自由的小屋,那個時候的孩子作業沒有那麼多。 閱讀,寫作, 比較分析題目,清晨可以大聲朗讀你喜歡古詩文,可以隨身聽英語音樂,快樂的時候手足舞蹈,痛苦的時候捶胸頓足, 一個人就是整個世界啊


獨處是與自己同一頻率的他人對話

長大後直到現在記憶深刻的一段話是在灑滿陽關的午後圖書館閱覽室讀到關於獨處時刻那種喜悅與享受。 讀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穆斯林的葬禮,讀周國平,蔣勳,龍應臺,讀 黑格爾,蘇格拉底, 梵高,都是在自己獨處的時候完成了與之對話。

宇宙蒼茫,蒼茫。風雨蒼茫,蒼茫。歷史蒼茫,未來蒼茫。天地蒼茫,蒼茫。

  人類從蒼茫的遠古水域走來,向蒼茫的彼岸划動小舟。與生俱來的孤獨之感,永遠尾隨鮮活的,寰宇中孤掌難鳴,但不屈的精靈還是高昂起手臂,彷彿沒有旗幟的旗杆指向蒼穹……

  痛苦的,沒有權利悲哀。

  蒼茫的,沒有權利渺小。

獨處是擁抱自我

工作後獨處的時間就更多了,是一種主動的選擇,當所有的訊息和資源都在喧囂中彌散的時候, 我們選擇獨處,塵埃落定,辨別選取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個人旅行,看看世界豐富多彩的風景。一個人吃飯,嘗試心心念的那種特別的口味, 一個人讀書,全身心的而投入到作者帶給你的文字世界,一個人電影,牽動所有情緒給導演綜合故事去喝彩,讓自己哭,讓自己笑。 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沒有再多的主體需要顧及。


江南暮煙YogaLife


老了,疲憊了,看淡了,沉澱了……



Amy146603985


獨處身心皆放鬆,理順人情醜態中。天人合一生智慧,冥想蓮花不言中!七言絕句獨處,山東楊哲原創。



楊哲夜話


人本孤獨,青年孤獨,中年孤獨,老年亦孤獨。成長的過程是孤獨之最。因此有人說,長大,孤獨的連偏旁都沒有。這個過程,會隨著人從忍受孤獨逐漸過渡到享受孤獨而告終。

獨處是一種能力,是內心成長壯大的一種標誌。人際關係中最難處理的不是與他人的關係,不是伴侶關係,也不是親子關係,而是與自我的關係。獨處,讓我們可以真實的面對自己,瞭解自己,進而更好的面對自己以外的世界。

孤獨,在我眼中,是一棵越長越大的樹。懂得享受它,滋養它,它就會生根發芽逐漸壯大,並且開出絢爛的花朵芬芳你的人生。


閒時舞文忙時弄墨


因為不想去了解別人不想去費力溝通不想心累


想我嗎13


因為經歷了一些事情以後漸漸明白朋友遠遠沒有預期想的那麼重要,有些朋友真的只是所謂的酒肉朋友,真正需要的時候都避而遠之不聞不問,所以久而久之習慣了沒有依靠習慣獨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