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解放军迷彩的祖师爷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时,我军仍然穿着至今许多人印象深刻的65式军服。(也包括在65式基础上微小改进而来的74式等军服)

它,是解放军迷彩的祖师爷

这种设计简单朴素、没有军衔、装饰极少的服装,是我军历史上装备时间最长、配发量最大的军服。一颗红星帽徽的解放帽、两面红旗的领章和“为人民服务”的毛主席语录就成了指战员身上的全部装饰。不过,随着实战考验的洗礼,这种军服很快就暴露出了其并不适合现代战争的一面。

它,是解放军迷彩的祖师爷

首先是颜色鲜红的领章和帽徽及其容易在西南丛林环境中暴露,在战争进行一段时间以后,不少官兵都在进入战区时摘下了领章和帽徽。同时,作为冬服的衣料闷热不透气,而作为夏服的的确良衣料因为强度不足,经常在战斗中不知不觉多了一身破洞,甚至有了“的确良,爹缺娘”的说法。此外,由于65式军服全身为单一绿色,人体轮廓被保留的较为完整,纵使在丛林中,其隐蔽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

它,是解放军迷彩的祖师爷

在对越惩罚性战征凯旋后,越军仍然认为自己尚有机会,于是不断在我西南边境调兵遣将、修筑工事,试图进行军事影响力挤压,漫长的两山拔点作战就此开始。到了80年代的两山作战时期,我军一方面广泛装备了头盔,显著降低了破片伤的致死概率,另外一方面,也开始向侦查部队配发迷彩伪装服作为技术伪装手段。这其中,就诞生著名的81式伪装衣,即通常所说的双面大五叶迷彩。

它,是解放军迷彩的祖师爷

这种伪装服两面印有两种不同的迷彩,背面是类似于美式猎鸭迷彩迷彩的图案,而正面就是著名的大五叶迷彩。

它,是解放军迷彩的祖师爷

大五叶迷彩的设计参考了英军的DPM丛林迷彩,同时也根据当时所面临的使用环境和国内的工业实现能力做了调整。由于当时国内的军工被服厂一直以来都在印染单色的被服和装具,并不具备印染迷彩面料的能力。所以81式伪装衣的诞生,是在民用工厂中实现的。(主要由无锡县印花厂和丹徒县石桥服装厂生产,此外成都军区还自行少量组织过生产和改进但是效果很差)

它,是解放军迷彩的祖师爷

由于这是我军第一代大量装备的迷彩(虽然是大量,但是很多参与过两山轮战的部队并没有拿到过大五叶迷彩,这一技术伪装装备还是优先供应侦察兵了),当时的工艺和设计并不完善,所以大五叶迷彩一直在不断进行着改进和调整,甚至出现了同一个工厂每个不同批次的布料都会出现一定的色差,而伪装衣的版型更是多达十余个。不过这样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大五叶迷彩在西南丛林环境中具有极其优越的伪装效果,后期甚至出现了部分能提供一定红外伪装功能的布料,在广大官兵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它,是解放军迷彩的祖师爷

我军捕俘组在两山轮战期间,多次凭借大五叶迷彩的伪装优势,在越军阵地附近甚至浅近纵深地带活动,捕捉俘虏、搜集情报、为主攻部队开辟攻击通道、对越军形成心里威慑。

它,是解放军迷彩的祖师爷

它,是解放军迷彩的祖师爷

由于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八十年代末两山轮战的结束,这种技术标准不完善、印染工艺过于复杂的迷彩终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我军也开始广泛装备经典的87式迷彩(87式迷彩形象最后一次传播巅峰大概是电视剧《士兵突击》热播期间)。但是库存的81式伪装衣仍然发挥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余热,在1992年的平远街扫毒行动中,仍然能看到武警战士身着大五叶迷彩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