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和李鸿章在剿杀太平天国之后,为何没有自己割据一方?

yunyaling1987


你说这个人会不会冒这个风险?曾国藩剿灭天平天国,已经达到人生巅峰,名利双收,湘军子弟也大发战争财,没有再打仗的欲望。

如果这时候曾国藩称帝,就是舍弃现有的利益,追求虚无的帝位。为什么说是虚无的?因为曾国藩是聪明人,对当时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清朝虽然风雨飘摇,但是气数未尽。

湘军内部不是铁板一块,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淮军和楚军不会跟随他造反。李鸿章当时的名望还不能和曾国藩相比,自立的可能性极小。左宗棠也类似,跟随曾国藩造反没有任何好处,还要冒极大的风险。

从后来的仕途发展看,李鸿章的成就已经超过了曾国藩。

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对清朝是很忠诚的,即使有一点想法,权衡之后也会放掉这想法的。

清朝对功臣的待遇是非常不错,只要没有异心,是不会被朝廷清算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左宗棠是知道这一点的。

从军事角度说,清朝对曾国藩已经有戒备,一旦曾国藩有所举动,突然性就没有了。一旦形成相持,清朝以举国之力不难消灭湘军。

还有重要的一点,当时的清朝和西方列强已经合作。如果需要,清朝可以跟列强借钱,组建新的军队。

如果曾国藩得不到列强的支持,就是死定了。从合作的角度来说,列强当然是愿意和朝廷合作的。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和各方势力都打过交道,见识是不凡的,所以不会做出不明智的事。


龙涛的海阔天空


曾国藩是在这方面纠结过的,当时太平天国被彻底消灭的消息传入京城后,慈禧不是喜,而是忧,这种忧比太平天国在的时候还要更甚。

太平天国虽然想推翻清政府,但慈禧起码知道太平天国不具备这个实力,而曾国藩的湘军却真的有实力,而且,直到清末汉人反清的情绪依然很高涨,所以慈禧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裁撤湘军。

消息传来后,曾国藩明白这是要卸磨杀驴了,一旦裁军,那自己的性命就完全交给清政府了,也很不忍心把这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遣散,正在犹豫的时候,弟弟曾国荃又劝曾国藩反了算了,对曾国藩说道,”哥哥你是两江总督,左宗棠是闽浙总督,李鸿章是江苏总督,全部都是湘军嫡系,我们凭借手里的三十万湘军精锐,只需要你振臂一挥,大军即可北上,攻破京师十拿九稳,恢复汉家江山,是所有汉人的意愿。

曾国藩也被说动了心,但权衡考虑,曾国藩还是觉得没有十足把握,李鸿章随是一手带出来的,但面对这种大是大非时他不一定跟我,左宗棠更是不会附和我的,情况并不是说的那么乐观。

就在曾国藩犹豫的时候慈禧也是对左李都进行升官加爵,很明显慈禧已经做好了曾国藩反的准备,已经开始拉拢人了。

慈禧也是抓住了曾国藩这种传统士大夫在乎名节的心里,亲手写了勋高柱石四个大字刻成匾送给曾国藩,果然曾国藩放弃了起兵的想法,安稳的做了一位青史留名的朝廷重臣,配合慈禧对湘军进行裁撤,之后又被慈禧调往京都做官,也是为了看管方便。


风的声音好吗


太平灭,天下督抚,半为湘人,左致信曾问鼎之轻重。曾不应,46年后,清帝逊位,共和始成,从此再无反复。曾之宏远深密,令人赞叹。


闲话道人


成功与否不一定,但是曾国藩知道,自己下场和赵匡胤一样,烛光斧影的悲剧!过了50知天命年纪,加上传统儒学思想,曾国藩不可能去冒险!太平天国动乱已经十室九空,国家已经无能力再战!所以曾国藩自裁湘军,解决了朝廷的后果之忧!


永不放弃1980031


清朝,整个清朝也不存在割据,朝鲜,西藏、越南…除外,能剿匪不一定能割据,比如吴三桂,曾国藩更不行,割据就会被围剿再消灭,曾国藩想割据,总得有个口号吧,“反清复明”是不可能的,也不会再有人响应!


先人性后理性


明。智。止。


原生态yao


人家是大公无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