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与四阿哥为何合谋举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

红雨说历史



老四和邬思道为什么达成一致,决定举荐对头八爷党中的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呢,说白了就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罢了。当然好处还是有的,就是老四的奴才年羹尧出任第二重要的陕甘总督一职。

这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职场道理呢,宋安之个人认为那就是做事要看最高领导的意思行事,然后顺着这个意思来,换一种方式最大可能的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一来,既得到了最高领导的赞赏,自己收获也不少,一举两得。

说完职场道理,宋安之再来深入说说竞选大将军王时,里面诸位阿哥所表现的勾心斗角。

腹黑的老四和邬先生的决策是猜透了康熙的意思,知道传尔丹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就是八爷党在背后搞的鬼,目的是为了夺取兵权。康熙为了战局肯定会选择八爷党中的老十四为大将军王的。所以老四干脆先发制人的举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赢得康熙赞赏,同时可以借此换取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以年羹尧来控制老十四大军的后勤,死死抓住老十四的命门。

同时老四此举还有分化八爷党的意思,老四竟然反常的支持老十四,老八他们不起疑心才怪。


老十四应该早有自立门户之意,但不得不依附于老八,还要拉拢好主管户部的老四。因此老十四的做法是当老四提出支持他为大将军王以后,主动提出保举年羹尧为陕甘总督,反正老四管户部负责后勤的,干脆顺水推舟的将具体负责自己后勤的陕甘总督一职给了老四的门人年羹尧。

拉拢好老四以后,老十四又开始挖老四的墙角,拉拢年羹尧,毕竟后勤命门抓老四手里可不是什么好事。在成为大将军王以后谁也不见,就见年羹尧,直接带着年羹尧去老八府上,对老八表示虽然我是大将军王了,但我还是听你的,老八自然高兴,这样又稳住了老八,使老八不至于在后方搞小动作为难他。

老八老九这边并非省油的灯,在举荐大将军王之时,康熙问老九的意思,老九说老十四掌管兵部,应当先听听老十四的见解。其实是想逼老十四表态支持老八,康熙已经默定老十四为大将军王人选,自然不会让老十四表态,所以就没有让老十四说。

在老十四成为大将军王后,老八利用八爷党庞大的势力,马上物色到军中的鄂伦岱来监视牵制老十四。


老四支持老十四为大将军王,换来年羹尧为陕甘总督,没想到老十四一边拉拢年羹尧,想挖他的墙角,一边跑去老八府上表忠心。自然是大怒,因此利用自己主管户部的权力,压下年羹尧的任命文书,让年羹尧看看谁才是他真正的主子,吓得年羹尧一个激灵,然后老老实实的听老四的话,算是扳回了一局,整体而言达成了目的。

接下来老四为了以防万一,又娶了年羹尧妹妹年秋月为侧福晋,这样一来年羹尧与他不再是主仆关系,还是姻亲关系,年家与老四是休戚与共,年羹尧彻底绑在了老四的夺嫡战车之上。

老十四也不甘受制于人,当年一废太子时,模仿太子手迹写出太子手谕,制造假兵变之事。担任大将军王以后故伎重演,模仿老八手迹成功反间了鄂伦岱,使鄂伦岱成为自己的心腹,不再受牵制,从而及时出兵镇压叛军,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之后狗急跳墙的老八将老十四的祝寿礼物调换为死鹰,就又是后话了。

通过竞选大将军王事件,可以看出几位阿哥是各怀鬼胎,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夹杂着背叛利用挖墙脚。人心如此险恶之下,老四能最后胜出,才是隐藏最深的人。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59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邬思道用谋,一切都以康熙为中心,要从心坎儿上附和康熙的心意。当然,同时还要符合四阿哥胤禛的利益——这里的利益,是指大利益,也就是夺嫡大业。

当时,西北战场遭遇大败。主要原因是主管兵部的十四阿哥胤禵在后勤上掣肘。对此,康熙也心知肚明。所以,在从阿哥们挑选领兵的大将军王时,十四阿哥胤禵肯定是康熙心中的第一人选。为什么呢?

第一,十四阿哥胤禵拥有这个能力;第二,会解决兵部掣肘的问题。

康熙的目的当然是以国事为重,希望西北打胜仗。邬思道就迎合了康熙的这个心态。他和四阿哥胤禛也以大局为重,举荐了十四阿哥胤禵。这让四阿哥胤禛在康熙心中的形象顿时光芒四射。相反,八阿哥胤禩虽然和老十四是一派的,可为了夺嫡,却让老九老十他们举荐自己。

四阿哥和八阿哥,一个不计较派系,以大局为重,一个自私自利,只在乎自己的切身利益,格局大小,高下立判——至少康熙是这么想的。

当然,邬先生不是傻白甜,他这么做,其实正是为了四阿哥胤禛的大利益。除了之前提到的在康熙心中的形象之外,他们举荐十四阿哥,至少还有以下三个好处:

第一,离间了八阿哥和十四阿哥。

邬思道看准了十四阿哥和八阿哥都想要这个大将军王。于是,他让四阿哥举荐了对其夺嫡威胁更小的十四阿哥,不但迎合了康熙的心意,还瓦解了八爷党的整体实力,让十四阿哥和八阿哥心生嫌隙。后来八阿哥利用死鹰事件陷害十四阿哥,就是二人心生嫌隙的证明。

第二,切断八阿哥的一条臂膀。

四阿哥胤禛有擅长带兵的十三阿哥胤祥辅佐,八阿哥胤禩同样有擅长带病的十四阿哥胤禵辅佐。可是,十三阿哥被圈禁着,这对四阿哥来说是不利的。于是,邬思道就把十四阿哥送到了千里之外。如此一来,老四和老八就平衡了。甚至,老四的情形要好于老八。因为圈禁中的老十三随时可以放出来,立即就能用上。但千里之外的老十四,却鞭长莫及。

第三,把四阿哥的心腹年羹尧推上陕甘总督的位子。

老四举荐老十四,老十四是心生感激的。但是,老十四也知道老四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必须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于是,老十四允诺,他若当上大将军王,就举荐老四的心腹门人年羹尧做陕甘总督,而这正是四阿哥胤禛想要的。

如此一来,不但增大了四阿哥胤禛的整体实力,还让年羹尧在西北死死地看住了老十四,可谓一石二鸟。

所以,表面看起来,四阿哥举荐老十四是以国事为重。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夺嫡大业。没办法,邬思道就是这么高明,他总能准确找到一件事情的风口,然后顺势而飞,这大概就是所谓的“

心正则谋正,谋正则事正”。


趣谈秘史


雍正王朝的书和电视剧也看过几遍,谈些愚见。

邬思道与四阿哥举荐老十四的动机和目的无非有以下几点

首要原因是分化老八的政治集团。一直以来四阿哥自诩为太子党,但是私底下与老十三也在积攒实力,不断的挖太子的墙角,但是八爷党的势力较大,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结成一体,八爷党以老八为核心,但是邬思道与四阿哥举荐老十四之后,让老十四也有了争储的想法,自然慢慢的就退出了八爷党,这种举措极大削弱了八爷党实力。

其次是在康熙心中树立公正的形象。康熙两度废立太子,可以说康熙皇帝对于太子是满怀期望的,所以胤禛和老八表现出坚决支持太子的假象,自是选择了和康熙站在一起的姿态,但是面对青海地区的与准格尔汗国的战争需要选择将领带兵的时候,老四胤禛表现出的向皇帝举荐政敌老十四胤禵的举动,无疑是向康熙皇帝展示了自己公正而不徇私情的正面形象,在康熙帝的心中为自己加了很多印象分。

第三是缓和与老十四的关系。邬思道与四阿哥合谋举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的时候,老十三因为忤逆老爹康熙正在被圈禁,否则的话老十三当然是胤禛心中最合适的人选,但是老十三被圈禁,而胤禛一党又无法掌握兵权的前提下,那么兵权还不如让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老十四胤禵来掌握,一方面胤禵虽然手握重兵,但是地处青海,势力无法直接影响到京城,二是这样可以极度缓和兄弟二人因为夺嫡之争而引起的深深的隔阂,《雍正王朝》中胤禵在获得大将军王后,还破天荒的上门向雍正拜谢,两人的关系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邬思道与四阿哥胤禛通过举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将自己得不到军权,借花献佛的送给老十四,自己没有损失分毫,却大大分化八爷党的实力,同时还弥合了自己与老十四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树立在老爹康熙心中的光辉正面形象,可谓是一举而多得。


大东北的小豆包


康熙五十七年,允禵被清圣祖(康熙)任命为大将军王,挥师西征。目前没有史料可以佐证,清圣祖对允禵的任用是由清世宗(雍正)举荐的。而且,个人觉得,事关军事作战、人事任免这类国家层面的事情,似乎清圣祖也太不可能让本就不是一条心的儿子们相互举荐。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讲清世宗举荐允禵出任大将军王,无非是为了显示雍正和邬思道的政治谋略。因为,这部戏本身侧重点就是政治斗争,而这样安排剧情更符合剧情的发展,也更能彰显人物个性。




实际上,对于允禵的任命,完全出于清圣祖,此事的决策与清世宗无关。康熙五十七年,清圣祖已经虚六十五岁,在那个时代已经是风烛残年了。加之康熙五十一年清圣祖第二次废黜皇太子允礽之后,诸子夺嫡愈演愈烈。到康熙五十七年时,这场夺嫡之争已经几近白热化。这个时候,清圣祖不论承不承认自己行将就木,也不管心中愿意不愿意,已经不得不为身后之事做准备了。而任命允禵为大将军王,把允禵支得远远的,就是其中的一项。那么,康熙为什么要任命允禵为大将军王呢?



首先是国家层面的原因。蒙古准噶尔部大汗策妄阿勒布坦率部入侵西藏,拉藏汗向清圣祖求援。清廷急需一位有地位、有能力的将领率师戡乱。而这个时候清圣祖已经时日无多,把一支庞大的军队交给外人,心中始终有些不放心。而且,短期内也找不出一个地位、能力都合乎清圣祖要求的将领。就在这个时候,允禵进去了清圣祖的视野。作为皇子,地位没有问题,绝对可以镇住场面。同时,在清圣祖众多儿子当中,除了康熙四十七年被圈禁的皇长子允禔,军事才能可堪大用的也就只剩允禵了。至于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提到的胤祥,实际上清圣祖从来没有考虑过。且不说彼时的胤祥正在养病,即便不在养病清圣祖也不太可能派出胤祥。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胤祥这个人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主要还是侧重于政治、行政方面,军事方面并不是强项,更没有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所谓的带兵阿哥一说。更何况,还有他和清世宗的这一层关系。



其次是政治层面的。主要是清圣祖在为身后之事作出安排。到康熙五十七年时,实际上清圣祖已经基本内定了清世宗为继承人,但没有公开。而清圣祖第八子允禩在康熙四十七年被父亲公开否决皇位继承资格之后,转而支持允禵,把允禵推向前台,想利用允禵翻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允禵留在北京,清世宗和允禵这对同胞兄弟的恶斗在所难免。这个时候把允禵支走,留下已经被公开否决皇位继承资格的允禩,无疑是对清世宗顺利即位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有允禵领兵在外。如果允禩想通过其他途径自己上位,不单是清世宗不答应,恐怕允禵也不会答应,这等于是变相用允禵来牵制允禩了。把允禵支走,即避免了允禩和允禵的串联,也给允禩套上了紧箍咒,对于清圣祖而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那么,手握重兵的允禵难道就不会学明成祖朱棣“靖难”?这就要说到清圣祖的第二手准备了。什么准备?军事指挥和后勤补给分离。这一手不单是为清世宗准备的,也是为自己准备的。作为皇帝,把一支庞大的军队交给他人,必然是要有所防备的,亲儿子也不例外。如果不对领兵将领予以制约,一旦其产生非分之想,后果是极其可怕的,更何况还是夺嫡之争几近白热化时期的儿子。一旦局势失控,清圣祖想保住自己的地位都很难,就更别说保住清世宗了。玄武门之变时的唐高祖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对亲儿子清圣祖也不得不留一手。 因此,清圣祖在将军队交于允禵的同时,把后勤补给交给了清世宗的大舅哥——时任川陕总督年羹尧。如此一来,允禵虽然手握重兵,但食堂却是别人家的。一旦有什么异动,肚子都填不饱,还打什么仗?更何况,清朝没有常备的野战部队,遇到战事都是从京畿或各地驻军中临时抽调整合。这样一支原本互不统属的拼凑队伍,在清圣祖的统筹和命令下用于国家层面的军事作战,允禵的确是指挥得动的。但是,如果允禵想用这支军队来走明成祖那条路,恐怕就未必能够调动得了了。



除此之外,不将这支军队交给清世宗还有一个原因。如果交给清世宗,那么年羹尧也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后来这家伙不是干得挺好的嘛。但是,清圣祖虽然内定了清世宗为继承人,但也不敢把军队指挥和后勤补给全都交给这个儿子呀。理由和上面一样,毕竟皇位的诱惑实在太大。如此一来,只要掌握后勤补给的儿子想要整倒清世宗,在后勤补给上做点手脚,大军兵败,清世宗难辞其咎。到时,清圣祖即便想袒护,也不得不作出一定的姿态。而且,国家层面的军事作战失利也是清圣祖不愿意看到的。



反之,清世宗控制了允禵大军的后勤补给,允禵已然是死老虎了,清世宗也就没有必要上演前面说到的那一出,给自己即位之后留下兵败这么一个不好收拾的烂摊子。那么,有人要说了,如果允禩集团掌握了后勤补给,照样可以控制清世宗的军队,又为什么要用兵败来整倒清世宗呢?很简单。彼时已经被父亲公开否决了皇位继承资格的允禩面对的实际上是两个对手,他把允禵推向前台绝对不是想为允禵做嫁衣,他为的是自己。如果允禩想上位,只面对允禵一个对手,要远比面对这一对同胞兄弟两个对手轻松得多。允禩和允禵虽然号称同盟,但面对皇位的巨大诱惑,这个同盟又有多坚固呢?允禵不是胤祥,这位爷的野心实际上也不小,这一点允禩是知道的,他不得不防。而清世宗不同,在允禵变成纸老虎之后,他实际上面对的只有一个没有兵权的允禩集团,压力要相对小得多。


不务正业歪医生


雍正与邬思道合谋举荐老十四为大将军,明着念及手足之情,让他一显身手。暗则调虎离山,瓦解打击八爷党的势力。


雍正与老十四虽为一奶同胞,但因为他从小过继给佟佳氏抚养,所以与生母、弟弟的感情并不深。老十四长大后,没和雍正站到一起,反而与老八走的很近,处处与雍正作对,成为八爷党铁杆分子。

这次雍正借西北作乱之时,推荐老十四做大将军,不仅缓解他们兄弟间积怨,还能让他对自己感恩戴德。从这点不难看出 ,雍正的确有帝王之才。如果老十四这次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那他雍正必然落个举贤不避亲的好名声,如果老十四输的一败涂地,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势必一落千丈,八爷党定会抛弃这个没有利用价值的棋子。总之,不管老十四是赢是输,雍正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老十四掌管军队后,能否对雍正构成威胁。雍正早就考虑到这一点,老十四这次带兵出征,军队并非完全控制他手里,还有富宁海、年羹尧等人与其分掌,老十四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事实证明,雍正这一步棋走的的确高,不仅大大削弱八爷党的力量,还提升了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尽管老十四平叛成功后得到了康熙的青睐,成了雍正最重要的一个竞争对手,但比起老谋深算老八来,容易对付了许多。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在康熙决定选一个大将军王主持西北战事的时候,其实众皇子是心动的,包括平时不熟悉军事的雍正也在家拉弓射箭,想弯弓射大雕,结果还是不行。按照正常道理来说,这个时候远老十三是最符合雍正心中所想,也是最符合四阿哥集团的政治利益,但是老十三一直被圈禁,没有机会。当时雍正的确心急如焚,如果军权被八阿哥掌握,则八阿哥羽翼就将丰满,别说是雍正,就是抗议,都容易控制不了老八。这个时候,雍正的谋士邬思道提出建议,举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堪称是雍正上位之路的奠基石。为什么说,这个举荐很妙?首先,这个大将军王的产生,是因为传尔丹在大西北大败所导致,邬先生直中这次失败的核心,就是钱粮所致,传尔丹之败在于后勤保障工作没有做足的缘故,也就是八爷党的使坏,最终陷入艰难之地。对自己对朝廷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其次想要打胜仗,只能选择八爷党的人,只有选择了八爷党的人,才没有人背后使坏,才能获得胜利,说到底,也就是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八九十是一条龙自不必说了,尤其是老十酒囊饭袋之徒,也就老八老十四能成事。思来想去,也只能选择老十四来出任大将军了,因为老十四最起码没有老八那么坏,并不是不顾国家利益于不顾的人,而且,老十四一直都是带兵之人,康熙也极为喜欢老十四,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夸奖,雍正要是这点都不明白,就不可能最后登基大位。推举出来老十四以后,实际上是将八爷党内部的联盟关系打破,让八九十和老十四产生隔阂。最主要的是,这样做以后,康熙对雍正的看法就会高看一眼,雍正并不是没有想到以退为进这一点,只不过,雍正为人处事,力求谨慎,不喜欢走险棋,经过邬先生的指点后,明白大将军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甘肃巡抚的人选,其实,邬先生出的这个主意的核心就在于甘肃巡抚。


好剧看看看


因为雍正举荐老十四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需要举荐大将军王。在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朝廷在西北兵败,传尔丹的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对于朝廷兵败的消息,康熙是非常担忧的。同时他也是非常无奈的,因为他已经老了,没有办法带兵亲征了。为了解决西北的问题,康熙让群臣推举一个皇子作为大将军王,让这个大将军王带着十万大军前去平叛。

对于这个大将军王,无论是四阿哥、八阿哥、还是十四阿哥都是想要争夺的。因为一方面是大将军王手里有兵权,位高权重;另一方面则是现在是夺嫡的紧要关头,谁要得到了这个大将军王,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得到的康熙的眷顾。

不得不说一下此时朝局的情况,胤礽两度被废,诸子争斗,这让康熙非常的为难。为此,康熙特意立有名诏,他不立太子,哪怕是群臣多次劝谏,康熙仍然不为所动。这让各个皇子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倘若趁着这次机会成为了大将军王,在西北建功立业,博得康熙的赏识,极有可能成为康熙的接班人。

为此,诸位皇子跃跃欲试。

首先来看一下八爷党。十四阿哥是八爷党中的一员,事实求是,这个大将军王无疑十四阿哥是最合适的。一方面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是目前皇子中懂得行军打仗的皇子,十三阿哥已经被康熙囚禁起来了,所以只剩下十四阿哥了。另一方面十四阿哥这个人现在正好管着兵部,熟悉西北的情况,同时他和管户部的四阿哥是同一个母亲,并且他还是八爷党中的一员。

不过,十四阿哥的劣势则在于他是八爷党中的一员,此时八爷并不想让他做这个大将军王。

八爷虽然有八贤王的美名,但是关键时候总是过于在意自己的利益。虽然他在朝中势力非常大,但是他犯了康熙的忌讳,这几年康熙都不太恩宠于他。最关键的还是他根本不懂军事,强行出去带兵风险极大。

在当时八爷心中,他认为谁得到了这个大将军王,谁就是将来的皇帝,所以八爷内心是不愿意让十四阿哥做大将军王的。他当时的打算便是让其他几个皇子推荐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再由十四阿哥做大将军王。

最后则是四阿哥雍正。雍正和八爷一样,心里都是想自己做大将军王的,实在不行,也要让和自己关系好的十三阿哥接下这个差事。

雍正为了做大将军王,甚至还特意去练习了射箭。不过,雍正的确不是带兵之人,根本射不中靶子。十三阿哥又囚禁起来,此时的雍正是心急如焚的,生怕被别的皇子抢下了这个大将军王,自己落了下风。

关键时候,雍正的幕僚邬先生指出了问题的关键:这个大将军王非十四阿哥莫属。因为十三阿哥的外公是蒙古大汗,容易遭到别人的反对。即使十三阿哥做上了大将军王,八爷这些人如果从中作梗,十三阿哥也是赢不了这仗的。

所以说这个大将军王并不好做,毕竟他关系这十万大军的生死,更关系到朝廷在西北的局势。康熙虽然年迈,但是他还是懂得其中的奥妙的。

所以邬思道已经分析出来康熙是要十四阿哥做这个大将军王的。为此雍正必须得举荐十四阿哥,这样能够在康熙面前树立自己顾大局的好形象,为夺嫡赢得筹码。不过大将军王还是位高权重,雍正还是有疑虑。

邬思道再次提醒了雍正,打仗打的是粮草。所以雍正立刻明白了自己争取到陕甘总督这个位子,毕竟大将军王的军队是由陕甘总督供应粮草。只要他控制了陕甘总督,大将军王的十万大军也是没有多大用的。

雍正有麻烦,十四阿哥也不例外。前面说过十四阿哥是八爷党的成员,八爷手底下这些人是要首先举荐八爷的。虽然十四阿哥表明上答应保举八爷,但是内心之中他是想做这个大将军王的。此时他非常需要一个有份量的人举荐自己做大将军王。于是,他想到了雍正,因而特意到雍正的府上去探探雍正的口风。

感情不好的兄弟二人此时利益空前一致,因此他们密切合作。雍正率先提出要保举十四阿哥做大将军王,而十四阿哥投桃报李,让雍正的门人年羹尧做陕甘总督。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63

举荐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

康熙五十七年,由于叛匪罗卜藏丹增与阿拉布坦的相互勾结,朝廷派去消灭叛匪的传尔丹六万大军被判匪罗卜藏丹增以诱敌深入的方式打个全军覆没,朝廷的主将传尔丹也未能幸免。
(邬思道的谋划)

朝廷计划再次派出一位阿哥带兵为抚远大将军王,剿灭叛匪罗布藏丹增,以绝后患。

可这位抚远大将军王究竟由谁来担任,这又成了成为了几位皇子角逐的焦点,平静一时的朝廷上下又开锅了,都在判断谁当上了这位抚远大将军王,谁就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已经自立门户的四阿哥胤祯,被这个抚远大将军王搞的无所适从。因为他既无人可选,因为十三阿哥胤祥被囚禁在宗人府。也无兵可用,自己又没带过兵,更谈不到带兵的经验。

所以这位已经晋封为雍亲王的四阿哥胤祯,在十分沮丧中有了消极因素,认为不如做个闲散王爷罢了,图个清闲。


(四阿哥胤祯的迷茫)

邬思道却不这么看,他对当前的形势作出了合理的分析;

朝廷派出的传尔丹带领的六万大军的兵败,完全是受制于八爷党而遭到惨败的,因为西北打仗看似打的军事,实质上打的是粮草!

即使是把在宗人府圈禁的十三阿哥胤祥放出来,去大西北当这个大将军王带兵,也照样兵败,原因是前方打仗的后勤补给掌握在八爷党的手里。

所以无论谁去当这位大将军王,只要控制他的后勤补给,就能控制住他十万大军的动向,所以后勤部给的这个差事非常重要,就看你如何安排。

(四阿哥胤祯似乎明白了)

不过邬思道判断康熙帝内心默认的这位大将军王,一定是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胤祯听着邬思道的一番话似乎有道理。

邬思道的分析让四阿哥胤祯思路豁然开朗,于是他想到了自己要积极主动的举荐自己的对手,并且是自己的亲弟弟的十四阿哥胤禵来担任这个抚远大将军王,康熙帝必定满意。

这不但对了康熙帝的心思,更可以利用十四阿哥胤禵看似自己举荐的诚意,由权利互换,为自己的心腹四川提督年羹尧换取川陕总督的职位,控制他后援。

(年羹尧就此当上川陕总督)

果不出邬思道所料,由于四阿哥胤祯的积极举荐,不但十四阿哥胤禵顺利的当上了抚远大将军王,年羹尧也把川陕总督这个位置弄到了手上,这一切都是按照邬思道与四阿哥胤祯的设计走的,这套路一环接一环也够深的。

后来实践证明:在康熙帝执政的第六十一年,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作为抚远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这才明白自己不但被控制了粮草,而且回北京的路被年羹尧卡死了,这才明白四阿哥胤祯套路太深,他的心真狠毒……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k古史


准确的说,雍正本意不是举荐十四阿哥,而是十三阿哥!也没有意识到这是康熙在考验他!

是邬先生领会到康熙的帝王心术,讲解提示后雍正才明白其中深意!

不是雍正没有大局意识,而是没有站在康熙的角度考虑问题!于是采纳邬先生的建议,果然,举荐马上得到康熙认同,同时康熙对雍正的信任进一步提升!


尚沃写给理想5555


第一,举荐十四儿哥做大将军王符合康熙的心意,这样雍正能进一步得到康熙的赏识,第二,毕竟十四儿哥有军事才能,他去对战事有利。第三,分化老八的力量,让他们也相互制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