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鄔思道與四阿哥為何合謀舉薦老十四為大將軍王?

紅雨說歷史



老四和鄔思道為什麼達成一致,決定舉薦對頭八爺黨中的老十四擔任大將軍王呢,說白了就是審時度勢,順勢而為罷了。當然好處還是有的,就是老四的奴才年羹堯出任第二重要的陝甘總督一職。

這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職場道理呢,宋安之個人認為那就是做事要看最高領導的意思行事,然後順著這個意思來,換一種方式最大可能的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一來,既得到了最高領導的讚賞,自己收穫也不少,一舉兩得。

說完職場道理,宋安之再來深入說說競選大將軍王時,裡面諸位阿哥所表現的勾心鬥角。

腹黑的老四和鄔先生的決策是猜透了康熙的意思,知道傳爾丹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就是八爺黨在背後搞的鬼,目的是為了奪取兵權。康熙為了戰局肯定會選擇八爺黨中的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的。所以老四乾脆先發制人的舉薦老十四為大將軍王,贏得康熙讚賞,同時可以藉此換取年羹堯擔任陝甘總督,以年羹堯來控制老十四大軍的後勤,死死抓住老十四的命門。

同時老四此舉還有分化八爺黨的意思,老四竟然反常的支持老十四,老八他們不起疑心才怪。


老十四應該早有自立門戶之意,但不得不依附於老八,還要拉攏好主管戶部的老四。因此老十四的做法是當老四提出支持他為大將軍王以後,主動提出保舉年羹堯為陝甘總督,反正老四管戶部負責後勤的,乾脆順水推舟的將具體負責自己後勤的陝甘總督一職給了老四的門人年羹堯。

拉攏好老四以後,老十四又開始挖老四的牆角,拉攏年羹堯,畢竟後勤命門抓老四手裡可不是什麼好事。在成為大將軍王以後誰也不見,就見年羹堯,直接帶著年羹堯去老八府上,對老八表示雖然我是大將軍王了,但我還是聽你的,老八自然高興,這樣又穩住了老八,使老八不至於在後方搞小動作為難他。

老八老九這邊並非省油的燈,在舉薦大將軍王之時,康熙問老九的意思,老九說老十四掌管兵部,應當先聽聽老十四的見解。其實是想逼老十四表態支持老八,康熙已經默定老十四為大將軍王人選,自然不會讓老十四表態,所以就沒有讓老十四說。

在老十四成為大將軍王后,老八利用八爺黨龐大的勢力,馬上物色到軍中的鄂倫岱來監視牽制老十四。


老四支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換來年羹堯為陝甘總督,沒想到老十四一邊拉攏年羹堯,想挖他的牆角,一邊跑去老八府上表忠心。自然是大怒,因此利用自己主管戶部的權力,壓下年羹堯的任命文書,讓年羹堯看看誰才是他真正的主子,嚇得年羹堯一個激靈,然後老老實實的聽老四的話,算是扳回了一局,整體而言達成了目的。

接下來老四為了以防萬一,又娶了年羹堯妹妹年秋月為側福晉,這樣一來年羹堯與他不再是主僕關係,還是姻親關係,年家與老四是休慼與共,年羹堯徹底綁在了老四的奪嫡戰車之上。

老十四也不甘受制於人,當年一廢太子時,模仿太子手跡寫出太子手諭,製造假兵變之事。擔任大將軍王以後故伎重演,模仿老八手跡成功反間了鄂倫岱,使鄂倫岱成為自己的心腹,不再受牽制,從而及時出兵鎮壓叛軍,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

之後狗急跳牆的老八將老十四的祝壽禮物調換為死鷹,就又是後話了。

通過競選大將軍王事件,可以看出幾位阿哥是各懷鬼胎,表面的風平浪靜之下,夾雜著背叛利用挖牆腳。人心如此險惡之下,老四能最後勝出,才是隱藏最深的人。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159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鄔思道用謀,一切都以康熙為中心,要從心坎兒上附和康熙的心意。當然,同時還要符合四阿哥胤禛的利益——這裡的利益,是指大利益,也就是奪嫡大業。

當時,西北戰場遭遇大敗。主要原因是主管兵部的十四阿哥胤禵在後勤上掣肘。對此,康熙也心知肚明。所以,在從阿哥們挑選領兵的大將軍王時,十四阿哥胤禵肯定是康熙心中的第一人選。為什麼呢?

第一,十四阿哥胤禵擁有這個能力;第二,會解決兵部掣肘的問題。

康熙的目的當然是以國事為重,希望西北打勝仗。鄔思道就迎合了康熙的這個心態。他和四阿哥胤禛也以大局為重,舉薦了十四阿哥胤禵。這讓四阿哥胤禛在康熙心中的形象頓時光芒四射。相反,八阿哥胤禩雖然和老十四是一派的,可為了奪嫡,卻讓老九老十他們舉薦自己。

四阿哥和八阿哥,一個不計較派系,以大局為重,一個自私自利,只在乎自己的切身利益,格局大小,高下立判——至少康熙是這麼想的。

當然,鄔先生不是傻白甜,他這麼做,其實正是為了四阿哥胤禛的大利益。除了之前提到的在康熙心中的形象之外,他們舉薦十四阿哥,至少還有以下三個好處:

第一,離間了八阿哥和十四阿哥。

鄔思道看準了十四阿哥和八阿哥都想要這個大將軍王。於是,他讓四阿哥舉薦了對其奪嫡威脅更小的十四阿哥,不但迎合了康熙的心意,還瓦解了八爺黨的整體實力,讓十四阿哥和八阿哥心生嫌隙。後來八阿哥利用死鷹事件陷害十四阿哥,就是二人心生嫌隙的證明。

第二,切斷八阿哥的一條臂膀。

四阿哥胤禛有擅長帶兵的十三阿哥胤祥輔佐,八阿哥胤禩同樣有擅長帶病的十四阿哥胤禵輔佐。可是,十三阿哥被圈禁著,這對四阿哥來說是不利的。於是,鄔思道就把十四阿哥送到了千里之外。如此一來,老四和老八就平衡了。甚至,老四的情形要好於老八。因為圈禁中的老十三隨時可以放出來,立即就能用上。但千里之外的老十四,卻鞭長莫及。

第三,把四阿哥的心腹年羹堯推上陝甘總督的位子。

老四舉薦老十四,老十四是心生感激的。但是,老十四也知道老四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必須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於是,老十四允諾,他若當上大將軍王,就舉薦老四的心腹門人年羹堯做陝甘總督,而這正是四阿哥胤禛想要的。

如此一來,不但增大了四阿哥胤禛的整體實力,還讓年羹堯在西北死死地看住了老十四,可謂一石二鳥。

所以,表面看起來,四阿哥舉薦老十四是以國事為重。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自己的奪嫡大業。沒辦法,鄔思道就是這麼高明,他總能準確找到一件事情的風口,然後順勢而飛,這大概就是所謂的“

心正則謀正,謀正則事正”。


趣談秘史


雍正王朝的書和電視劇也看過幾遍,談些愚見。

鄔思道與四阿哥舉薦老十四的動機和目的無非有以下幾點

首要原因是分化老八的政治集團。一直以來四阿哥自詡為太子黨,但是私底下與老十三也在積攢實力,不斷的挖太子的牆角,但是八爺黨的勢力較大,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結成一體,八爺黨以老八為核心,但是鄔思道與四阿哥舉薦老十四之後,讓老十四也有了爭儲的想法,自然慢慢的就退出了八爺黨,這種舉措極大削弱了八爺黨實力。

其次是在康熙心中樹立公正的形象。康熙兩度廢立太子,可以說康熙皇帝對於太子是滿懷期望的,所以胤禛和老八表現出堅決支持太子的假象,自是選擇了和康熙站在一起的姿態,但是面對青海地區的與準格爾汗國的戰爭需要選擇將領帶兵的時候,老四胤禛表現出的向皇帝舉薦政敵老十四胤禵的舉動,無疑是向康熙皇帝展示了自己公正而不徇私情的正面形象,在康熙帝的心中為自己加了很多印象分。

第三是緩和與老十四的關係。鄔思道與四阿哥合謀舉薦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的時候,老十三因為忤逆老爹康熙正在被圈禁,否則的話老十三當然是胤禛心中最合適的人選,但是老十三被圈禁,而胤禛一黨又無法掌握兵權的前提下,那麼兵權還不如讓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老十四胤禵來掌握,一方面胤禵雖然手握重兵,但是地處青海,勢力無法直接影響到京城,二是這樣可以極度緩和兄弟二人因為奪嫡之爭而引起的深深的隔閡,《雍正王朝》中胤禵在獲得大將軍王后,還破天荒的上門向雍正拜謝,兩人的關係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

鄔思道與四阿哥胤禛通過舉薦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將自己得不到軍權,借花獻佛的送給老十四,自己沒有損失分毫,卻大大分化八爺黨的實力,同時還彌合了自己與老十四之間的關係,並進一步樹立在老爹康熙心中的光輝正面形象,可謂是一舉而多得。


大東北的小豆包


康熙五十七年,允禵被清聖祖(康熙)任命為大將軍王,揮師西征。目前沒有史料可以佐證,清聖祖對允禵的任用是由清世宗(雍正)舉薦的。而且,個人覺得,事關軍事作戰、人事任免這類國家層面的事情,似乎清聖祖也太不可能讓本就不是一條心的兒子們相互舉薦。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講清世宗舉薦允禵出任大將軍王,無非是為了顯示雍正和鄔思道的政治謀略。因為,這部戲本身側重點就是政治鬥爭,而這樣安排劇情更符合劇情的發展,也更能彰顯人物個性。




實際上,對於允禵的任命,完全出於清聖祖,此事的決策與清世宗無關。康熙五十七年,清聖祖已經虛六十五歲,在那個時代已經是風燭殘年了。加之康熙五十一年清聖祖第二次廢黜皇太子允礽之後,諸子奪嫡愈演愈烈。到康熙五十七年時,這場奪嫡之爭已經幾近白熱化。這個時候,清聖祖不論承不承認自己行將就木,也不管心中願意不願意,已經不得不為身後之事做準備了。而任命允禵為大將軍王,把允禵支得遠遠的,就是其中的一項。那麼,康熙為什麼要任命允禵為大將軍王呢?



首先是國家層面的原因。蒙古準噶爾部大汗策妄阿勒布坦率部入侵西藏,拉藏汗向清聖祖求援。清廷急需一位有地位、有能力的將領率師戡亂。而這個時候清聖祖已經時日無多,把一支龐大的軍隊交給外人,心中始終有些不放心。而且,短期內也找不出一個地位、能力都合乎清聖祖要求的將領。就在這個時候,允禵進去了清聖祖的視野。作為皇子,地位沒有問題,絕對可以鎮住場面。同時,在清聖祖眾多兒子當中,除了康熙四十七年被圈禁的皇長子允禔,軍事才能可堪大用的也就只剩允禵了。至於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提到的胤祥,實際上清聖祖從來沒有考慮過。且不說彼時的胤祥正在養病,即便不在養病清聖祖也不太可能派出胤祥。從後來的歷史來看,胤祥這個人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主要還是側重於政治、行政方面,軍事方面並不是強項,更沒有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所謂的帶兵阿哥一說。更何況,還有他和清世宗的這一層關係。



其次是政治層面的。主要是清聖祖在為身後之事作出安排。到康熙五十七年時,實際上清聖祖已經基本內定了清世宗為繼承人,但沒有公開。而清聖祖第八子允禩在康熙四十七年被父親公開否決皇位繼承資格之後,轉而支持允禵,把允禵推向前臺,想利用允禵翻盤。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允禵留在北京,清世宗和允禵這對同胞兄弟的惡鬥在所難免。這個時候把允禵支走,留下已經被公開否決皇位繼承資格的允禩,無疑是對清世宗順利即位最大的幫助和支持。 同時,有允禵領兵在外。如果允禩想通過其他途徑自己上位,不單是清世宗不答應,恐怕允禵也不會答應,這等於是變相用允禵來牽制允禩了。把允禵支走,即避免了允禩和允禵的串聯,也給允禩套上了緊箍咒,對於清聖祖而言,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那麼,手握重兵的允禵難道就不會學明成祖朱棣“靖難”?這就要說到清聖祖的第二手準備了。什麼準備?軍事指揮和後勤補給分離。這一手不單是為清世宗準備的,也是為自己準備的。作為皇帝,把一支龐大的軍隊交給他人,必然是要有所防備的,親兒子也不例外。如果不對領兵將領予以制約,一旦其產生非分之想,後果是極其可怕的,更何況還是奪嫡之爭幾近白熱化時期的兒子。一旦局勢失控,清聖祖想保住自己的地位都很難,就更別說保住清世宗了。玄武門之變時的唐高祖不就是最好的例證嗎?對親兒子清聖祖也不得不留一手。 因此,清聖祖在將軍隊交於允禵的同時,把後勤補給交給了清世宗的大舅哥——時任川陝總督年羹堯。如此一來,允禵雖然手握重兵,但食堂卻是別人家的。一旦有什麼異動,肚子都填不飽,還打什麼仗?更何況,清朝沒有常備的野戰部隊,遇到戰事都是從京畿或各地駐軍中臨時抽調整合。這樣一支原本互不統屬的拼湊隊伍,在清聖祖的統籌和命令下用於國家層面的軍事作戰,允禵的確是指揮得動的。但是,如果允禵想用這支軍隊來走明成祖那條路,恐怕就未必能夠調動得了了。



除此之外,不將這支軍隊交給清世宗還有一個原因。如果交給清世宗,那麼年羹堯也的確是個不錯的人選,後來這傢伙不是幹得挺好的嘛。但是,清聖祖雖然內定了清世宗為繼承人,但也不敢把軍隊指揮和後勤補給全都交給這個兒子呀。理由和上面一樣,畢竟皇位的誘惑實在太大。如此一來,只要掌握後勤補給的兒子想要整倒清世宗,在後勤補給上做點手腳,大軍兵敗,清世宗難辭其咎。到時,清聖祖即便想袒護,也不得不作出一定的姿態。而且,國家層面的軍事作戰失利也是清聖祖不願意看到的。



反之,清世宗控制了允禵大軍的後勤補給,允禵已然是死老虎了,清世宗也就沒有必要上演前面說到的那一出,給自己即位之後留下兵敗這麼一個不好收拾的爛攤子。那麼,有人要說了,如果允禩集團掌握了後勤補給,照樣可以控制清世宗的軍隊,又為什麼要用兵敗來整倒清世宗呢?很簡單。彼時已經被父親公開否決了皇位繼承資格的允禩面對的實際上是兩個對手,他把允禵推向前臺絕對不是想為允禵做嫁衣,他為的是自己。如果允禩想上位,只面對允禵一個對手,要遠比面對這一對同胞兄弟兩個對手輕鬆得多。允禩和允禵雖然號稱同盟,但面對皇位的巨大誘惑,這個同盟又有多堅固呢?允禵不是胤祥,這位爺的野心實際上也不小,這一點允禩是知道的,他不得不防。而清世宗不同,在允禵變成紙老虎之後,他實際上面對的只有一個沒有兵權的允禩集團,壓力要相對小得多。


不務正業歪醫生


雍正與鄔思道合謀舉薦老十四為大將軍,明著念及手足之情,讓他一顯身手。暗則調虎離山,瓦解打擊八爺黨的勢力。


雍正與老十四雖為一奶同胞,但因為他從小過繼給佟佳氏撫養,所以與生母、弟弟的感情並不深。老十四長大後,沒和雍正站到一起,反而與老八走的很近,處處與雍正作對,成為八爺黨鐵桿分子。

這次雍正借西北作亂之時,推薦老十四做大將軍,不僅緩解他們兄弟間積怨,還能讓他對自己感恩戴德。從這點不難看出 ,雍正的確有帝王之才。如果老十四這次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那他雍正必然落個舉賢不避親的好名聲,如果老十四輸的一敗塗地,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勢必一落千丈,八爺黨定會拋棄這個沒有利用價值的棋子。總之,不管老十四是贏是輸,雍正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至於老十四掌管軍隊後,能否對雍正構成威脅。雍正早就考慮到這一點,老十四這次帶兵出征,軍隊並非完全控制他手裡,還有富寧海、年羹堯等人與其分掌,老十四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

事實證明,雍正這一步棋走的的確高,不僅大大削弱八爺黨的力量,還提升了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儘管老十四平叛成功後得到了康熙的青睞,成了雍正最重要的一個競爭對手,但比起老謀深算老八來,容易對付了許多。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在康熙決定選一個大將軍王主持西北戰事的時候,其實眾皇子是心動的,包括平時不熟悉軍事的雍正也在家拉弓射箭,想彎弓射大雕,結果還是不行。按照正常道理來說,這個時候遠老十三是最符合雍正心中所想,也是最符合四阿哥集團的政治利益,但是老十三一直被圈禁,沒有機會。當時雍正的確心急如焚,如果軍權被八阿哥掌握,則八阿哥羽翼就將豐滿,別說是雍正,就是抗議,都容易控制不了老八。這個時候,雍正的謀士鄔思道提出建議,舉薦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堪稱是雍正上位之路的奠基石。為什麼說,這個舉薦很妙?首先,這個大將軍王的產生,是因為傳爾丹在大西北大敗所導致,鄔先生直中這次失敗的核心,就是錢糧所致,傳爾丹之敗在於後勤保障工作沒有做足的緣故,也就是八爺黨的使壞,最終陷入艱難之地。對自己對朝廷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其次想要打勝仗,只能選擇八爺黨的人,只有選擇了八爺黨的人,才沒有人背後使壞,才能獲得勝利,說到底,也就是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八九十是一條龍自不必說了,尤其是老十酒囊飯袋之徒,也就老八老十四能成事。思來想去,也只能選擇老十四來出任大將軍了,因為老十四最起碼沒有老八那麼壞,並不是不顧國家利益於不顧的人,而且,老十四一直都是帶兵之人,康熙也極為喜歡老十四,多次在公開場合進行誇獎,雍正要是這點都不明白,就不可能最後登基大位。推舉出來老十四以後,實際上是將八爺黨內部的聯盟關係打破,讓八九十和老十四產生隔閡。最主要的是,這樣做以後,康熙對雍正的看法就會高看一眼,雍正並不是沒有想到以退為進這一點,只不過,雍正為人處事,力求謹慎,不喜歡走險棋,經過鄔先生的指點後,明白大將軍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甘肅巡撫的人選,其實,鄔先生出的這個主意的核心就在於甘肅巡撫。


好劇看看看


因為雍正舉薦老十四是自己最好的選擇。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需要舉薦大將軍王。在康熙五十六年的時候,朝廷在西北兵敗,傳爾丹的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對於朝廷兵敗的消息,康熙是非常擔憂的。同時他也是非常無奈的,因為他已經老了,沒有辦法帶兵親征了。為了解決西北的問題,康熙讓群臣推舉一個皇子作為大將軍王,讓這個大將軍王帶著十萬大軍前去平叛。

對於這個大將軍王,無論是四阿哥、八阿哥、還是十四阿哥都是想要爭奪的。因為一方面是大將軍王手裡有兵權,位高權重;另一方面則是現在是奪嫡的緊要關頭,誰要得到了這個大將軍王,那麼就意味著這個人得到的康熙的眷顧。

不得不說一下此時朝局的情況,胤礽兩度被廢,諸子爭鬥,這讓康熙非常的為難。為此,康熙特意立有名詔,他不立太子,哪怕是群臣多次勸諫,康熙仍然不為所動。這讓各個皇子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倘若趁著這次機會成為了大將軍王,在西北建功立業,博得康熙的賞識,極有可能成為康熙的接班人。

為此,諸位皇子躍躍欲試。

首先來看一下八爺黨。十四阿哥是八爺黨中的一員,事實求是,這個大將軍王無疑十四阿哥是最合適的。一方面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是目前皇子中懂得行軍打仗的皇子,十三阿哥已經被康熙囚禁起來了,所以只剩下十四阿哥了。另一方面十四阿哥這個人現在正好管著兵部,熟悉西北的情況,同時他和管戶部的四阿哥是同一個母親,並且他還是八爺黨中的一員。

不過,十四阿哥的劣勢則在於他是八爺黨中的一員,此時八爺並不想讓他做這個大將軍王。

八爺雖然有八賢王的美名,但是關鍵時候總是過於在意自己的利益。雖然他在朝中勢力非常大,但是他犯了康熙的忌諱,這幾年康熙都不太恩寵於他。最關鍵的還是他根本不懂軍事,強行出去帶兵風險極大。

在當時八爺心中,他認為誰得到了這個大將軍王,誰就是將來的皇帝,所以八爺內心是不願意讓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的。他當時的打算便是讓其他幾個皇子推薦自己,實在沒有辦法再由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

最後則是四阿哥雍正。雍正和八爺一樣,心裡都是想自己做大將軍王的,實在不行,也要讓和自己關係好的十三阿哥接下這個差事。

雍正為了做大將軍王,甚至還特意去練習了射箭。不過,雍正的確不是帶兵之人,根本射不中靶子。十三阿哥又囚禁起來,此時的雍正是心急如焚的,生怕被別的皇子搶下了這個大將軍王,自己落了下風。

關鍵時候,雍正的幕僚鄔先生指出了問題的關鍵:這個大將軍王非十四阿哥莫屬。因為十三阿哥的外公是蒙古大汗,容易遭到別人的反對。即使十三阿哥做上了大將軍王,八爺這些人如果從中作梗,十三阿哥也是贏不了這仗的。

所以說這個大將軍王並不好做,畢竟他關係這十萬大軍的生死,更關係到朝廷在西北的局勢。康熙雖然年邁,但是他還是懂得其中的奧妙的。

所以鄔思道已經分析出來康熙是要十四阿哥做這個大將軍王的。為此雍正必須得舉薦十四阿哥,這樣能夠在康熙面前樹立自己顧大局的好形象,為奪嫡贏得籌碼。不過大將軍王還是位高權重,雍正還是有疑慮。

鄔思道再次提醒了雍正,打仗打的是糧草。所以雍正立刻明白了自己爭取到陝甘總督這個位子,畢竟大將軍王的軍隊是由陝甘總督供應糧草。只要他控制了陝甘總督,大將軍王的十萬大軍也是沒有多大用的。

雍正有麻煩,十四阿哥也不例外。前面說過十四阿哥是八爺黨的成員,八爺手底下這些人是要首先舉薦八爺的。雖然十四阿哥表明上答應保舉八爺,但是內心之中他是想做這個大將軍王的。此時他非常需要一個有份量的人舉薦自己做大將軍王。於是,他想到了雍正,因而特意到雍正的府上去探探雍正的口風。

感情不好的兄弟二人此時利益空前一致,因此他們密切合作。雍正率先提出要保舉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而十四阿哥投桃報李,讓雍正的門人年羹堯做陝甘總督。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日堯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無限猜想200——063

舉薦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

康熙五十七年,由於叛匪羅卜藏丹增與阿拉布坦的相互勾結,朝廷派去消滅叛匪的傳爾丹六萬大軍被判匪羅卜藏丹增以誘敵深入的方式打個全軍覆沒,朝廷的主將傳爾丹也未能倖免。
(鄔思道的謀劃)

朝廷計劃再次派出一位阿哥帶兵為撫遠大將軍王,剿滅叛匪羅布藏丹增,以絕後患。

可這位撫遠大將軍王究竟由誰來擔任,這又成了成為了幾位皇子角逐的焦點,平靜一時的朝廷上下又開鍋了,都在判斷誰當上了這位撫遠大將軍王,誰就有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最佳人選。

已經自立門戶的四阿哥胤禎,被這個撫遠大將軍王搞的無所適從。因為他既無人可選,因為十三阿哥胤祥被囚禁在宗人府。也無兵可用,自己又沒帶過兵,更談不到帶兵的經驗。

所以這位已經晉封為雍親王的四阿哥胤禎,在十分沮喪中有了消極因素,認為不如做個閒散王爺罷了,圖個清閒。


(四阿哥胤禎的迷茫)

鄔思道卻不這麼看,他對當前的形勢作出了合理的分析;

朝廷派出的傳爾丹帶領的六萬大軍的兵敗,完全是受制於八爺黨而遭到慘敗的,因為西北打仗看似打的軍事,實質上打的是糧草!

即使是把在宗人府圈禁的十三阿哥胤祥放出來,去大西北當這個大將軍王帶兵,也照樣兵敗,原因是前方打仗的後勤補給掌握在八爺黨的手裡。

所以無論誰去當這位大將軍王,只要控制他的後勤補給,就能控制住他十萬大軍的動向,所以後勤部給的這個差事非常重要,就看你如何安排。

(四阿哥胤禎似乎明白了)

不過鄔思道判斷康熙帝內心默認的這位大將軍王,一定是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胤禎聽著鄔思道的一番話似乎有道理。

鄔思道的分析讓四阿哥胤禎思路豁然開朗,於是他想到了自己要積極主動的舉薦自己的對手,並且是自己的親弟弟的十四阿哥胤禵來擔任這個撫遠大將軍王,康熙帝必定滿意。

這不但對了康熙帝的心思,更可以利用十四阿哥胤禵看似自己舉薦的誠意,由權利互換,為自己的心腹四川提督年羹堯換取川陝總督的職位,控制他後援。

(年羹堯就此當上川陝總督)

果不出鄔思道所料,由於四阿哥胤禎的積極舉薦,不但十四阿哥胤禵順利的當上了撫遠大將軍王,年羹堯也把川陝總督這個位置弄到了手上,這一切都是按照鄔思道與四阿哥胤禎的設計走的,這套路一環接一環也夠深的。

後來實踐證明:在康熙帝執政的第六十一年,康熙帝在暢春園駕崩,作為撫遠大將軍王的十四阿哥胤禵這才明白自己不但被控制了糧草,而且回北京的路被年羹堯卡死了,這才明白四阿哥胤禎套路太深,他的心真狠毒……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k古史


準確的說,雍正本意不是舉薦十四阿哥,而是十三阿哥!也沒有意識到這是康熙在考驗他!

是鄔先生領會到康熙的帝王心術,講解提示後雍正才明白其中深意!

不是雍正沒有大局意識,而是沒有站在康熙的角度考慮問題!於是採納鄔先生的建議,果然,舉薦馬上得到康熙認同,同時康熙對雍正的信任進一步提升!


尚沃寫給理想5555


第一,舉薦十四兒哥做大將軍王符合康熙的心意,這樣雍正能進一步得到康熙的賞識,第二,畢竟十四兒哥有軍事才能,他去對戰事有利。第三,分化老八的力量,讓他們也相互制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