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是誰在出使的時候除掉新王,再扶原王即位的?具體是怎麼一回事?

雨中山0001


“出使時除掉新王”倒是有,就是

王玄策單騎滅一國,但他最後並沒有“再扶原王即位”,因為原王已死,而且史書中也並沒有記載最終是誰登上了那個王位。

但回到這個問題,最接近的答案也只能是王玄策了。

在具體說王玄策的事蹟之前,先來談談王玄策這個人。

王玄策是初唐時候的人,在新、舊《唐書》中均沒有傳記,連生卒年都不詳。正史中只在《舊唐書·西戎列傳》中的天竺部分,以及《新唐書·西域列傳上》中的天竺部分,對他有一點簡略的記載。二者所記的事蹟大抵一樣,也就是下文談到的單騎滅國。

此外,在《新唐書·藝文志》中,曾提到過王玄策撰寫了一本書:十卷本的《中天竺國行記》,只是在後來散逸掉了,太可惜了。目前只能在一部佛教書籍《法苑珠林》裡獲得關於這本書的一些零碎的只鱗片爪。

再來看看當時的背景。

公元六世紀,統一了印度兩百多年的笈多王朝(約320年~約540年)崩潰,印度再次進入列國紛爭的局面,分成了東、南、西、北、中五天竺這五個大國,各國都有數百個城邑。

(天竺國)居蔥嶺南,幅圓三萬裡,分東、西、南、北、中五天竺,皆城邑數百。

此後,中天竺崛起,國王屍羅逸多東征西討,臣服了另外四個天竺,號“戒日王”,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據說有有象軍六萬,馬軍十萬,國勢極其強盛。

就在這時,遠從崇山峻嶺之外的中土,來了一個拜訪者,受到了戒日王的熱情接待。戒日王在詳細詢問了這位遠來者有關中土的情況後,大為傾倒,立即決定派出使節前去朝見。

此時的中土剛剛結束戰亂不久,一個蒸蒸日上的王朝正在步入強盛,臺上在位的皇帝正是史上著名的明君——大唐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而這個受到戒日王接待的遠來拜訪者是一個和尚,和王玄策一樣,他的法號裡也有一個“玄”字,名喚玄奘,後來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大家應該已經知道了,這個和尚就是中國人都很熟悉的那位西遊取經的“唐僧”。

經過玄奘法師的介紹,戒日王以摩伽陀王的稱號,派遣使者奔赴唐朝奉上國書。

貞觀十五年,(屍羅逸多)自稱摩伽陀王,遣使者上書。

使者到達長安後,受到了唐太宗的歡迎,他隨之也派遣了使者持節前往天竺慰問,隨後又派出了正式的使節團陪同天竺來使一同前往天竺。

王玄策便在這個使節團中,擔任副使。這也是王玄策四次天竺之行中的第一次。(也有學者認為王玄策只有過三次天竺之行,與此文要討論的無干,不再贅述。)

王玄策此次的天竺之行非常和平,按照《法苑珠林》中零星的記載,使節團跟隨著天竺來的使者一起返國,到達天竺後受到了戒日王的熱烈歡迎:

大臣郊迎,傾都邑縱觀,道上焚香,屍羅逸多率群臣東面受詔書,復獻火珠、鬱金、菩提樹。

此後,王玄策所在的使節團在天竺到處遊山玩水,參訪各處佛教遺蹟,還在中天竺的摩訶菩提寺的菩提樹下立了一塊碑:

因即巡省佛鄉,覽觀遺蹟、聖蹟神化,在處感徵……至王舍城,遂登省闍崛山,流目縱 觀,傍眺周極……

此漢使奉勃往摩伽陀國摩訶菩提寺立碑。至貞觀十九年二月十一日,於菩提樹下塔西建立。

順利完成這次出使任務後,使節團大概在貞觀十九年年底回到了大唐。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再次派使節團前去天竺。此次王玄策成為了正使,隨行人馬大約三十人。就是在此次出使中,王玄策完成了單騎滅一國的壯舉。

此次出使,本來是大唐對屍羅逸多上次“獻火珠、鬱金、菩提樹”進行的一次回禮,同時也是為了前去聘請天竺會製糖技術的工匠,所以隊伍中帶了許多回贈的寶物以及各小國對天竺的貢品。

敕王玄策等二十餘人,隨往大夏,並贈綾帛千有餘段,王及僧等數各有差。並就菩提寺召石蜜(糖)匠……

但是就在使節團還沒有到達天竺的時候,屍羅逸多卻意外地在恆河溺水而亡了,天竺隨後便發生了內亂,內亂中大臣

阿羅那順趁機篡奪了王位。

未至,屍羅逸多死,國人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自立。

這位阿羅那順大概是個自大狂兼沒見識的蠢貨,面對正在路上遠途而來的唐朝使節,不說前去結交,好言相告,反而覬覦隊伍的貢物,縱兵前去,搶了禮物,殺了使者,惟有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逃走。

發兵拒玄策,時從騎才數十,戰不勝,皆沒,遂剽諸國貢物。

身為天朝上國的使節,從來只有老子欺負人,沒想到今天被個不長眼的欺負了,這如何能忍?

要說王玄策也是硬氣,受了如此大的欺辱驚嚇,並沒有直接逃回唐朝,反倒馬頭一轉,徑直奔去了吐蕃。

為什麼會去吐蕃呢?不要忘記這時是什麼時候,這一年是貞觀二十二年,距離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聯姻才過去幾年而已,正是唐朝與吐蕃兩國如膠似漆的蜜月時期。

吐蕃娶了唐朝的公主,自認為是唐朝的外甥,如今舅舅家的人受了欺負,那還有什麼二話呢,立刻出兵,揍他丫的!

吐蕃軍旗一豎,依附於吐蕃的泥婆羅國(即尼泊爾)也派軍前來。

玄策挺身奔吐蕃西鄙,檄召鄰國兵。吐蕃以兵千人來,泥婆羅以七千騎來。

要說印度這個國家,軍事方面真是從古至今都沒有什麼出彩的時候。王玄策領著這八千騎兵,居然就橫掃了天竺:

玄策部分進戰茶鎛和羅城,三日破之,斬首三千級,溺水死萬人。阿羅那順委國走,合散兵復陣,師仁禽之,俘斬千計。餘眾奉王妻息阻乾陀衛江,師仁擊之,大潰,獲其妃、王子,虜男女萬二千人,雜畜三萬,降城邑五百八十所。

看看這些數字,“三日”破城,“斬首三千”,淹死在水裡的都有“萬人”,俘獲人口“一萬二千人”、各類牲畜“三萬”,攻克了“五百八十所”城邑。

天竺的戰鬥力真是差到令人瞠目結舌,說好的“象軍六萬,馬軍十萬,國勢極盛”呢?

最後的結局,那位篡位的阿羅那順被王玄策綁回了長安,“獻俘闕下”,阿羅那順還被唐太宗一通嘲諷。

玄策執阿羅那順獻闕下。……帝曰:"夫人耳目玩聲色,口鼻耽臭味,此敗德之原也。婆羅門不劫吾使者,寧至俘虜邪?"

“你丫要是不搶劫殺害老子的使者,哪兒會變成俘虜呢?以後記得不要沉湎於耳目口舌的慾望,多多修身養性。”

當然史書並未記載阿羅那順最終是否還有機會修身養性,沒有寫到他的最終結局。他最後的出場是被刻成石像給唐太宗守陵去了,也就是昭陵前的那十四個番君石像之一。

至於王玄策,他因此功被唐太宗擢封為朝散大夫,並在此後又有過兩次輕車熟路的天竺之行。

能培養出王玄策這樣有勇有謀的猛人,大唐真不愧“盛唐”之號,唐太宗也著實不負“天可汗”之號,真正的武威赫赫。


耳食記


要說到這個人,就必須提一個廣大王者榮耀玩家都非常熟悉的人的名字——百里玄策。百里玄策歷史上的原型,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王玄策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朝派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印度),四天竺國王多派使者帶著財物來,準備與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貢。

恰逢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死,國中大亂,其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於是發動所有軍隊以拒王玄策。跟隨王玄策的30騎兵與敵人交戰,失敗被擒獲,敵人趁機劫掠諸國貢獻的財物。

被俘的王玄策越想越氣,越想越虧,一怒之下便越了獄,還逃到了吐蕃。在文成公主的國家,王玄策發檄文徵召軍隊,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

隨後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吐蕃、泥婆羅的軍隊進攻到中天竺的茶鎛和羅城,作戰三天,攻破茶鎛和羅城,斬首三千餘級,敵人被溺死的約1萬人。阿羅那順逃走,收攏散兵再次交戰,蔣師仁擒獲阿羅那順,俘斬敵人數以千計。餘眾跟隨國王的妻子在乾陀衛江抵抗,蔣師仁擊敗他們,俘獲其妃、王子,又俘虜男女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

貞觀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把俘獲的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俘虜的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送到長安獻俘。

這一場以一人借兵滅一國的壯舉,不僅之前聞所未聞,在之後也罕有人匹敵。而即使做到了這樣的壯舉,王玄策本人在唐朝史料中卻連單獨列傳的資格都沒有。讓人不得不感嘆,大唐,真的是一個牛人輩出的時代。



青言論史



梅里一了



傻的有點壞


只怪李建成和李元吉欲殺李世民爭奪天下兄弟互相互殺啊李建成變王爺就好啊何必慘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