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自然不如法制,法制不如民情!

01

民主社會的悍將——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

托克維爾:自然不如法制,法制不如民情!

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1805年—1859年),法國曆史學家、政治家,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的奠基人。出身貴族世家,經歷過五個“朝代”(法蘭西第一帝國、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前期熱心於政治,1838年出任眾議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參與制訂第二共和國憲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長。

1851年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國,托克維爾因反對他稱帝而被捕,獲釋後對政治日益失望,從政治舞臺上逐漸淡出,之後主要從事歷史研究,直至1859年病逝。主要代表作有《論美國的民主》、《舊制度與大革命》。

02

托克維爾的兩幅社會藍圖

托克維爾:自然不如法制,法制不如民情!

作為一位民主觀察家,托克維爾描繪了兩幅面貌迥異的民主圖景。一幅是《論美國的民主》呈現的風格較為明快的美國民主的圖景:平等與自由攜手並行,個體自由聯合,社會洋溢著自治精神與活力;另一幅是《舊制度與大革命》呈現的帶有悲愴色彩的法國民主的圖景:平等化的進程伴隨著中央行政集權的擴張,個體相互疏離,社會機體羸弱被動,缺乏自組織能力。

這兩幅看似截然不同的圖景,托克維爾都稱之為“民主”,這不免令人驚訝。

托克維爾心目中的“民主”,其核心內涵是“平等”,他用“民主革命”一詞來指稱自中世紀後期以來普遍發生於基督教世界的平等化進程。十九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民主與法國民主都被托克維爾視為這場漫長的民主革命的結果。

03

對美國社會民主根源的深度剖析

托克維爾:自然不如法制,法制不如民情!

托克維爾認為,19世紀美國的民主政治能夠保證政治自由的原因有很多,它的政治成果就是美國的聯邦憲法、共和制度,它的原因有自然、法制、民情諸多方面。但總的來說,托克維爾認為自然不如法制,法制不如民情:

因此,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對民主制度的壽命的影響,在歐洲被人誇大了。另外,他們對法制的重要性也評價得過高,而對民情的重要性又評價得過低。毫無疑問,這三大原因都對調整和指導美國的民主制度有所貢獻。但是,應當按貢獻對它們分級。依我看,自然環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我確信,最佳的地理位置和最好的法制,沒有民情的支持也不能維護一個政體;但民情卻能減緩最不利的地理環境和最壞的法制的影響。民情的這種重要性,是研究和經驗不斷提醒我們注意的一項普遍真理。我覺得應當把它視為我的觀察的焦點,我也把它看做我的全部想法的終點。

19世紀美國社會的中堅是新英格蘭地區的英裔美國人,他們既繼承了許多歐洲大陸的優良政治傳統,又能跳出其舊窠,是以在當時非常成功。在北方的英裔美國人剛在新英格蘭安居樂業時,通過像中國的改革派董仲舒的推恩令一般的繼承法,將貴族制度扼殺在搖籃裡,逐漸加強了平等。隨後,與他們一同到達美國的鄉鎮精神,便幫助這些獲得了平等的人們創造了自由。

04

美國人的名言:個人是本身利益的最好的和唯一的裁判者。

托克維爾注意到,在美國,民主原則同時在社會領域和政治領域得到了實踐。也就是說,美國不僅不存在世襲的身份差別,而且將人人平等參政奉為一個基本的政治原則。他指出,人民主權原則主宰著整個美國社會,因而,“要想討論美國的政治制度,總得從人民主權學說開始。”

托克維爾:自然不如法制,法制不如民情!

那麼,美國人是如何理解人民主權原則的呢?歸結起來,它有兩重涵義:第一重涵義是平等,即每個人都被認為擁有一份同等的權力,平等地參與政治。主權的來源因而只有一個:人民。人民在美國沒有被虛捧和架空,而是享有真正的權威。另一重涵義是自治,即在同公民相互應負的義務有關的一切事務上,個人必須服從;而在僅與他本身有關的一切事務上,他卻是自主的,亦即他是自由的,其行為只對上帝負責。由此產生了美國人的名言:個人是本身利益的最好的和唯一的裁判者。

05

民主的本質——體察民情!

從托克維爾那裡,我們可以看出,民主到了最後其實就是一種帶有同情和義務責任的體察民情之心。

如果有人反對這樣將民情放在第一位的看法,不妨從司馬遷的《史記》和賈誼的《過秦論》中找到一些啟示: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為戮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托克維爾:自然不如法制,法制不如民情!

這一句“秦俗多忌諱之禁”實際上就已經暗含了秦傳二世而亡的原因了。周平王給秦的封地在犬戎所佔的西陲邊境,這雖然給秦國後來征伐六國帶來了很大便利,但封閉擁塞,也給民風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和山東諸國大不相同。《秦本紀》中寫道,武公從死六十六人,以繆公之賢,還從死七十七人,甚至包括良臣名將。這些都是夏商時代的特徵,因為三秦之地相對閉塞,所以也遺留了下來。這樣的民情之下孕育的大一統王朝走向暴政也就情有可原了,是以賈誼評論道:先王知雍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徵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內畔矣。故週五序得其道,而千餘歲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

從這些文字記載中,可以說已經把民情的重要說的很明確了。由此足見,我們要在中國施行民主政治的關鍵就在於民情。讓我們的民情變得適合民主,這條道路耗時巨久,而且有華將不華,夏將不夏的隱憂;改造民主,讓它適應我們的國情,只怕改革者一個手抖,將民主切得七零八落。總之這兩條道路我們都在走,它們的甘與苦只有通過實際的政治運用才能真正品嚐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