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創手術安全嗎?

李冞嶸


腰椎微創手術概念:無確定意義,通常指經皮內鏡技術,尤其是指椎間孔鏡技術。

椎間孔鏡技術本質上是椎間盤有限切除技術,腰椎間盤突出症客觀上存在。根據大規模調查數據顯示,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效果與傳統手術類似,複發率約7%,稍高於傳統手術的5%,但無統計學差異。與此同時,椎間孔鏡技術手術切口約指甲蓋大小,對肌肉、脊柱穩定結構(包括韌帶和骨性結構)影響極少,對全身情況影響極小,即使對於有心臟病、糖尿病、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和體弱的老年患者,亦能順利施行手術;經皮直達椎管,對於肥胖患者具有獨特優勢;手術部位感染併發症發生率極低。鑑於椎間孔技術的可靠的臨床效果,微小的創傷和安全性,椎間孔已成為椎間盤突出症階梯治療不可或缺的一環。

但需要注意的是,椎間孔鏡技術始於20世紀80年代,成熟於20世紀90年代末,約10年前傳入我國並逐漸流行,全國範圍而言,椎間孔鏡技術尚處於發展期,部分醫生對椎間孔技術掌握欠佳,導致手術效果欠佳、術後易復發。這些可以都通過選擇技術成熟的醫院和醫生來避免。因恐懼而拒絕微創的椎間孔鏡未免有因噎廢食之嫌,大可不必。此外,術後通過避免吸菸、控制體重、腰背部肌肉鍛鍊、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避免長時間靜坐等方法來進一步改善手術效果和降低複發率。


南方微創脊柱外科


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骨科醫院副院長,脊柱微創中心主任葉曉健介紹:

手術治療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開放手術,是比較傳統的手術方法。另一種是微創手術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

傳統的開放手術,歷史悠久,醫生經驗比較豐富,也習慣於肉眼可見的傳統開放手術。缺點就是傷口大,對軟組織的損傷也比較嚴重,容易形成疤痕,恢復期慢。尤其是脊柱、頸椎腰椎的手術的肌肉負擔比較重,恢復不像骨骼的損傷那麼快,手術以後也容易出現腰痛。這些問題催生了微創手術的誕生。微創手術的也有很多的方法,包括通過內窺鏡,小的切口把管子伸進去,也可以做到和開放手術一樣的效果。在顯微鏡下做手術就更加精準了,現在還有計算機導航、機器人等新技術來更精準的進行手術。微創的缺點就是它對設備、醫生有更高的要求,並且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微創手術的。不過未來還是向著一個精細化、微創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的。

總結一下,先採取保守治療,對疾病沒有效果就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法也分為兩種,我們可以先做微創手術,不能解決問題的話,我們可以用開放手術來解決;微創手術解決的問題,將來再出現問題,最後還是可以用開放手術來解決。當然今後的開放手術的比例會越來越小,慢慢地被微創手術所替代,總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解除神經的壓迫,恢復穩定性,同時達到矯形的目的。


海上名醫


人體的脊柱,是由一塊塊的脊椎堆疊起來,就好像小朋友遊戲時的積木。我們都知道,積木堆得愈高就愈不穩,只要重心稍一偏斜,積木很容易垮下來。我們知道,脊柱的穩定性依賴於骨關節的咬合關係、韌帶的靜態穩定、還有肌肉的動力穩定作用,其中肌肉的動力穩定作用最為重要!

如何能讓我們的脊柱維持在一個適中、挺立的姿勢,並讓每個脊椎之間保持在一個理想的位置呢?

關鍵是喚醒並強化我們的核心肌群

脊柱的核心肌群主要指位於較深層的肌肉-腹橫肌和多裂肌。這些肌肉的特色是小的、短的、薄的,它們直接連接到脊椎上,以個別或整體收縮的方式來維持脊椎的穩定度。我們會有腰背痛的問題,多數和這些深層的核心肌群的功能障礙有很大的關係。

與傳統腰椎開放手術的區別

傳統的腰椎開放手術需要將肌肉從棘突、椎板等骨性結構上剝離下來,這種廣泛的剝離會嚴重影響核心肌群中的重要結構-多裂肌,導致肌肉缺血壞死、去神經化,影響病人的遠期脊柱功能,造成腰椎手術後失敗綜合徵。

總結如下

近15年來,歐美髮展出來的後路脊柱微創手術,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其關鍵不在於切口的大小,而在於通過特殊的通道、顯微器械等設備,儘可能地保護人體重要的核心肌群-多裂肌,從而在原有的開放脊柱手術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臨床手術的優良率。


醫數


腰背疼痛很多時候都要做脊柱手術,但是一定安全嗎

讓我們來看看脊柱手術,以及如何確定它是否適合您......

什麼是脊柱手術?

脊柱操縱是一個或多個關節的快速推力運動技術。它主要用於減輕脊椎疼痛並增加運動範圍。

當脊椎被操縱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那麼,我們知道一些,但我們不知道在脊椎手術過程中發生的所有事情,以及為什麼它經常導致緩解。

我們知道這種技術會導致關節囊短暫或暫時性伸展。

我們也知道,脊柱手法對中樞神經系統有直接影響,甚至刺激腦中的疼痛中心8。

也很難忽視這種治療可能產生的安慰劑效應......


脊柱手術安全嗎?

嚴重的脊柱手術併發症是罕見的,特別是當涉及到腰椎。根據公佈的病例報告和病例系列對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的估計,每1到2百萬次治療約有1次不良事件。從這個角度來看,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抗炎藥)15會使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增加100-400倍。

這就是說,這裡是脊椎操作的併發症:

  • 骨弱化(骨質疏鬆症)

  • 線壓縮

  • 馬尾壓縮

  • 神經根壓縮與神經功能缺損增加

  • 主動脈瘤

  • 關節出血

  • 能夠減少症狀持續時間少於16天

  • 膝蓋感覺受損程度低

  • 腰椎活動受限

  • 至少有一個臀部有良好的流動性

  • 內旋至少35度

  • 恐懼程度低

  • FABQ-W得分低於19

重點放在提高力量和運動能力的缺陷,並鼓勵追求積極的生活方式。

鍛鍊提高腰部活動能力

脊柱手法可能有助於減輕疼痛和殘疾,但如果您的腰椎和胸椎繼續缺乏活動能力,還可以進行其他動員練習。這裡有幾個簡單的建議:

鉤腰旋轉

四足動物向後


康復匯


從你的配圖看,你應該是問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微創手術,一定要記住,微創只是相對於開放手術而言,創傷和破壞從來都不是微小!舉幾個例子吧!

膠原酶注射



酶的化學性神經損害是不可逆的,一旦穿刺不當,硬膜損傷髓核溶解酶漏入或者注入蛛網膜下腔可引起腦或蛛網膜下腔出血,蛛網膜炎,膀胱功能障礙等問題。

顯微腰椎間盤切除術

可出現出血、定位錯誤、硬膜損傷、神經損傷,術後感染等問題。



以後外側入路切吸介紹,可引起椎間盤炎、神經根損傷、腰大肌血腫、術後背部肌肉痙攣,血管腸管損傷!前兩者最多見!

科技進步不是醫術進步



西醫對於椎間盤突出治療的進步,都是源於科技水平的進步,微創淘汰一代又一代,每次出新技術,醫院都會大力的推廣,然後開始提以前微創的併發症。

這幾天剛處理一個患者3年前做的微創手術,近期椎間盤突出又發作了,雖然和以前症狀不同,但也充分說明微創後脊柱穩定性更差,很容易退變損傷!

微創手術也要謹慎,併發症出現幾率雖然不是很高,但是一旦出現在這個人身上就是100%,痛苦的程度不存在概率!


健康新語


脊柱微創技術近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以往的MED椎間盤鏡,間盤射頻臭氧等等技術,現在已經發展到以椎間孔鏡為領導的各種微創技術共存的生態環境。不得不說,脊柱微創技術某種程度上達到了傳統開放手術同樣的療效,加上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為廣大骨科醫生和脊柱病患所接受,在這裡我介紹一些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下脊柱微創手術的利弊。

一、低溫等離子頸椎間盤射頻成型術。這個手術不同於傳統的射頻手術,它工作時刀頭的溫度低不到70℃,對神經刺激小,這個手術是通過穿刺(跟家裡的針粗細差不多)操作的,X線透視確認穿刺部位準確以後進行等離子射頻消融,使局部的間盤氣化收縮,這樣神經受壓減輕,緩解症狀,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對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也有一定的療效,對脊髓型頸椎病療效差。

二、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什麼叫經皮?就是不開刀,直接在皮膚打個眼把釘棒穿到脊柱上,同樣也是需要在X線下操作,對胸腰椎骨折脊髓無壓迫的年輕患者作為首選,可以恢復脊柱的穩定性。

三、椎體成型術,這個手術主要適用於老年骨質疏鬆性胸腰椎壓縮骨折,且壓縮程度超過椎體高度的1/3,這個手術更加微創也是穿刺到椎體以後撐開復位,然後打骨水泥強化治療,術後腰痛當即緩解,術後第二天就可下地行走,避免了長期臥床的併發症。

四,椎間孔鏡技術,我把這個放在最後說,也是著重說,這個技術的出現為廣大腰脫的患者帶來福音,以往腰脫要麼保守治療,要麼開刀手術。老百姓對開刀又很抗拒,害怕癱瘓,現在好了,1cm不到的切口就能把突出的間盤組織拿出來,手術療效跟傳統手術一樣,創傷卻小的多!而且手術還是局麻,一邊跟醫生聊天一邊手術就做完了,術後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動(傳統開刀手術需要臥床1個月),複發率沒有比傳統手術增加,我覺得這個技術是真正意義上的脊柱微創技術的革新。還有的醫生技術高超,通過椎間孔鏡可以做胸椎間盤突出(我科獨立完成過),胸椎黃人帶骨化,甚至頸椎病都可以做,正可謂藝高人膽大。


說了這麼多,不學醫的可能一頭霧水,其實你只要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適合哪種脊柱微創技術,我就達到目標啦😄


透明醫學骨科任醫生


什麼是脊柱微創手術?

脊柱微創手術是相對於傳統開放手術而言的,簡言之,就是在達到傳統手術目的的前提下,採用創傷更小的手術方式來治療疾病的一類方法。目的旨在減少手術相關創傷,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手術的耐受性和舒適度,加快術後康復。

“微創”從字眼上看特別有吸引力,大眾對脊柱微創手術可能有一定的誤解。大家可能認為,既然是“微創手術”,那麼手術創傷應該很小,相應的手術風險應該很小。事實是不是這樣呢?要了解脊柱微創手術的風險和安全性,我們先要了解脊柱微創手術的種類以及它適合治療哪些疾病,也就是脊柱微創手術的適應徵。

脊柱微創手術的種類和適應範圍

常見的脊柱微創手術方式有以下幾種:


  • 脊柱內窺鏡技術,包括腰椎後路內鏡技術、腰椎側路椎間孔入路技術、頸椎後路內鏡技術等,通過局部麻醉(或全麻)、側方入路在內窺鏡監視下操作,以一個小於1釐米的切口就可以完成手術。局部麻醉使得許多伴有老年性疾病的原本不能耐受全麻手術的患者也能接受手術;而且,手術中病人是清醒的,碰到神經時病人會有反應,這樣使得手術的風險大大降低;手術為內窺鏡監視(接近於直視)下操作,使得手術的安全性較好,適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頸椎間盤突出症等。
  • 小切口通道輔助技術,通過運用小切口經肌肉間隙入路或者管狀的通道來輔助顯示手術視野,達到去除病灶、穩定脊柱的目的,通過這種方法可減少對肌肉、韌帶等周圍軟組織的損傷。

  • 脊柱顯微外科技術,就是在顯微鏡下進行手術操作,通過將手術視野放大,從而清晰顯示脊髓、神經根、椎間盤等結構,實現手術的微創化、精準化,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

  • 脊柱經皮介入手術,可用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包括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吸術,經皮激光椎間盤氣化術,臭氧髓核消融術,低溫等離子髓核成形術等,就是在透視引導下將注射針頭置入病變的椎間盤,通過激光/臭氧或者射頻低溫等離子等方法,去除椎間盤內的部分髓核,降低椎間盤內的壓力,緩解突出椎間盤對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還有
    治療老年人脊柱骨質疏鬆壓縮性骨折的,包括經皮椎體成形術,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就是在X光機引導下,將一定大小的套管針刺入椎體,將一種像氣球一樣可膨脹的填塞物通過套管針植入椎體,再進行加壓膨脹撐開壓縮的椎體,最後將骨水泥注入椎體內以恢復椎體的高度。

  • 精準醫學技術,如脊柱手術機器人、導航技術,通過術中精確定位,減少手術創傷,達到微創治療的目的。一般大家所認識的脊柱微創手術多指脊柱內窺鏡技術。

影響脊柱微創手術安全性的因素

影響脊柱安全性的因素應該兩方面考慮,包括醫生和患者兩個主體

。從醫生角度來講,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非常重要。何為合適?一要適合治療這種疾病,二是自己擅長的手術方式,當然這是醫生需要考慮的。從患者角度來講,本身病情、選擇的醫生和治療手段都影響手術的安全性。疾病的嚴重程度決定了病情能夠通過微創手術的方式解決。一些嚴重的脊柱疾病,如嚴重的脊柱退變性側彎可能就不適合微創手術,目前脊柱微創手術更適合處理一些病變不是很嚴重的情況。患者對手術方式選擇有知情權,同一種疾病可能能夠通過不同的微創手術方式去處理,不同的術式可能發生的併發症有所區別。如果患病真要做手術了,那麼肯定要考慮去哪個醫院做,找哪位醫生做?這是需要事先做功課的,可以通過網絡、醫院專科聲譽、術者聲譽等方面瞭解,知曉哪些醫生適合處理自己的疾病。一般來說,多方打聽、多家醫院、多名術者比較可能有利於做出正確的選擇。只有選擇了合適的醫生、水平高的醫生,選擇了其擅長的手術方式,才更有可能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這需要患者和醫生雙方充分的溝通和信任。只有雙方對病情、手術方式選擇的利弊、療效和安全性有充分的瞭解和權衡,才更可能選擇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法。


我是MarkSpine,跟您分享有關脊柱外科常見病預防和治療的相關知識。若有問題,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我會抽空回覆!若您覺得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和點贊!


脊樑修理工


脊椎微創手術安全嗎?我認為醫生已經創新的手術方法,一定是安全的,但是醫生不一定是每次順利和能力水平,因為醫生也疲勞過度的時候,容易出的問題來,和手術後的養生恢復是最重要的事情,不管你醫生水平特別好,如果保養休息不好,永遠是個後遺症的人身,所以不管你做手術也好,沒有做手術,的治療方法也好,都要靠著自我的感覺和自治氣感神經的自我調節和治療,靠著自己的自治氣感強大,才能慢慢地恢復起來,所以需要的是自愈力,也就是自治氣感神經,如果已經失去了自治能力,就永遠也不會好了,所以要靠古老中醫說的陰陽平衡的作用,來調節平衡,所以要靠穴位反射按摩,穴位反射按摩能把跑掉的自治氣感神經,返回過去到脊椎疼痛的部位,才能從新自我治療,也可以保證完全治好,不帶後遺。所以脊椎手術,要靠自我保養的休息好壞,才能決定脊椎手術的最後好壞。


用戶61893757853


這個成功率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