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和中国农业种植模式有什么区别?

天空飞来小灰熊


美国农业和中国农业种植模式有什么区别?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以为区别还是很大的,不管是从土地所有权还是农业种植过程来说,中美两国农业模式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整体来为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做一个对比的话,那么,可以这么说,

中国农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量来取胜。

而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则完全是靠技术和质来取胜!

中国农业,以量取胜!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农业活动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中,有多个都发源于中国,比如稻谷和大豆。

可是现在,中国农业还是延续几千年来的传统,以人数和规模来取胜,截至目前,中国还是再用超过3亿的人口总数来耕种20亿亩耕地,如果加上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村人口,我国的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3.5亩,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和美国这个bug一般存在的国家更是没法比。

美国农业,以质领先!

虽然美国建国时间比较晚,而且农业起步也不是太顺利,可是现在的美国农业则已经全面进入了现代化阶段,不管是机械化程度还是种植科技整体水平都是处于遥遥领先于中国的状态,现在,美国用200万农业人口种植着超过22亿亩的耕地。

在中国大多数农户还在以小农耕的方式来种植几亩薄田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农场主大多能够雇佣数人便可管理成千上万亩的耕地。

我一直认为,中美两国农业之间的差距要远比经济实力之间的差距要大,而事实也印证我的猜测,确实如此。


粮油市场报


中国农业要做出改变,好的传统要继承,世界上好的经验要学习,不同的国家农业都有他自身的强项,好的都要学习,实践,转化,可以在一些农业大省单一行业中先行先试,提升市场竞争力,完善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布局。

以上是广西新农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您对更多的新农业资讯有兴趣,欢迎关注「广西新农人」今日头条号。


广西新农人


以下只涉及农业种植,不涉及其它,不喜勿喷。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农业种植一直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乎数以万计人口,生存的口粮。自古代农业到现代农业,一直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提高,必不可少的基石。 目前的情况是,全球各国都在走可持续发发展的模式,也就是“循环种植模式”我国一直在探索新型农业发展道路,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说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国内最近几年在农业科技、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跟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多差距。 以下列举提问中说到的美国:

美国农业种植模式:高效农业

美国的辣椒采收机

美国是全球版图第四大国家(第一俄罗斯,第二加拿大,第三中国),在美国约40%的土地是农业用地。且人口较少,地广物博。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美国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草原、森林资源(较为出名的是美国十大国家森林,有超过17,000种本土植物及树种)拥有量居世界前列,包括我们说的淡水资源(境内的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淡水河流,同样也是世界第四长河。中国的长江是世界第三)。可以说美国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美国目前有200颗人造卫星24小时监控本土农业

我们不止一次在新闻中看到这样的一个画面,“美国一个农民可以耕作上万亩土地,用飞机喷洒农药,当时我们觉得,哇,美国人好厉害,既然用飞机打药,感觉好高科技。最近几年国内基本上大多数也用无人机取代农民打药,逐步实现科技化。但是依然不敌老美,说起来大家可能匪夷所思,美国用卫星种地,你没看错,美国用了卫星种地。美国目前有200颗人造卫星24小时监控本土农业,进行大数据分析,科学种植农业。

图为美国加州一处玉米、谷物和饲料作物产地,一片农田上燃起了火,卫星点位显示浓烟四起。

例如可以在卫星地图的操作平台,可以从农业图像中,识别出大范围的规律性模式。例如某农民曾用喷气发动机吹玉米地(类似授粉的操作),以弄清玉米地倒伏所呈现的样貌。他们知道当灌溉头发生堵塞时,农田会是什么样子。同样的当农田遭遇病虫害侵袭的时候,通过卫星地图可以清楚农田是何种样貌,进而进行科学研究。通过高空俯视图可以让他们对上述状况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总体来说是非常智能的,我国其实也实现了农田上空卫星监控,不过不是研究作物,而是监控秸秆焚烧。美国投入巨资发射卫星,而国内是投入巨资在每个田间地头安装监控探头,也是为了监控秸秆焚烧,真心是用心良苦啊。倒不是说监控秸秆焚烧不合理,应该合理利用,发挥监控或者卫星的最大的利用价值。

美国转基因农业技术解决病虫草害问题(全球争议较大)

当然美国还有用转基因技术解决病虫草害问题(这个争议非常大,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只是动物的饲料,人是不吃的)然后通过长途运输将所生产的农产品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这些都是美国农业种植的缩影。我国是最早进行进行水稻杂交的国家,袁隆平教授让数万亿人口吃饱了饭。杂交其实也算是转基因,只不过是同种类水稻杂交,使其达到高产和优质,并且抗虫害。那美国的转基因是跨种族(茄子和辣椒转基因,玉米和土豆转基因,棉花和芝麻转基因,后面的自己补哈)说的意思就是农作物的基因序列混乱,会出现不稳定的基因变异,人吃了后会出现癌症、不孕等一系列的问题。所有,美国农业的转基因技术,不被看好,全球都在质疑。

美国机械化种植程度非常高

在美国农业现代化起步过程中,机械技术占了主导地位。类似美国那样地广人稀、以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起步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农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操作离不开机械了,打药有无人植保机、收小麦有收割机、耕地有耕作机等等,总之,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农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再者,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中国正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奋斗!


美天怡乐


首先,美国农业种植产品主要集中在大豆、玉米、小麦和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已经经过了上百年的市场优化,产业带特征明显,总体看美国生产的农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中国农业除了粮棉油糖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外,还是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大国,产品种类繁多,至少有上千个产品。目前优势产区已初步形成,但还有很大优化空间。

其次,美国农场平均规模在3000亩左右,所以种植方式的机械化程度很高,而且一般只种一季,投入品主要是机械、燃油、种子、化肥和农药等,人工成本很少。相比之下,中国农业种植规模很小,一般种两季,户均不到10亩,即使规模生产者也就200亩左右,所以人工成本比较高。尽管近年来国内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可由于受户均规模限制,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所以出现一个怪现象,小麦等作物国内单产明显高于美国,但每吨小麦产品成本明显高于美国,因此缺乏国际竞争力。

最后,美国农业种养加销等产业环节衔接比较紧密,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美国农场主除了种植农产品,大多数还通过期货交易规避市场风险。农场主组成合作社经营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的能力比较强大,可以明显提高农民与公司企业的议价能力和地位。相比之下,中国农业种植环节主要是千千万万辛辛苦苦的普通农民,他们的组织化程度低,基本靠出售初级农产品获得农业收入,未来这种现状只能通过培育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来慢慢解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主要取决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韩一军


这么说吧,中美两国在农业种植模式上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几乎体现在农业结构,种植成本,生产效益等几乎所有方面。

比如,中国的农业种植以玉米,小麦和稻谷为主,而美国的农业种植则以玉米和大豆为主。造成这种情况的背后是两国之间农业先天禀赋,种植技术水平以及多方面的因素。

那么,中美这两个农业大国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异呢?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

中国是一个农业种植大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

而美国则是一个农业生产强国,粮食出口量世界第一。



中国,世界农业第一大国

美国,世界农业第一强国

一句话整体来说,我国的农业种植规模以量取胜,总产量要高于美国,诸如小麦稻谷这样的粮食作物产量也是如此。

2017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17亿吨以上,这是仅次于2015年6.2亿吨左右的历史第二高记录,其中,玉米,稻谷,小麦这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了5.5亿吨左右。

而与此同时,美国去年的粮食总产量则只有5亿吨左右,其中,玉米占据了大多数的份额,总量达到了3.5亿吨以上,大豆产量也达到了1亿吨以上。

虽然如此,但是美国的农业种植规模则是以效益为首,虽然有些农产品价格不高,但是国际竞争力遥遥领先于中国。

以美国小麦为例,虽然其亩产仅为450斤不到,甚至不及中国小麦单产的一半,可是由于其生产成本较低,它依旧是国际小麦贸易市场中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那一个。

此外,美国玉米,大豆也都是如此,虽然市场价格远低于中国,但是由于成本较低且种植规模较大,美国农民的农产品种植效益远高于中国。


钟情三农


美国农业和中国农业种植区别主要分两个方面:

第一:种植方法。美国土地面积和中国土地面积相差不大,但是美国人口数量去比我国人口数量少很多,这样他们农民分得的土地平均面积就会比我们大很多。同时美国又属于发达国家,务农人员占比非常,而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务农人员占比非常高,这样我们所分得的平均土地面积就更少了。其次美国又属于科技大国,在科技领域相比我国决胜一筹。同时美国土地多为平原,而我国属于平原、丘陵加山区。所以美国在种植这块主要以大型机械化种植为主,而我国则是中小型机械化和传统化种植(人工种植)相结合。

第二:多元化。美国农民不光种植农作物,同时也会兼并畜牧业,以及水果种植。而我基本会将其分开或者少量配比。所以为什么美国农民收入高,而我国农民收入低。就是因为美国农民产量多,涉及面广。而且美国的农产品基本做都生产销售一体化,他们和各大超市及饭店都有长期固定的合作。

这是我的个人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川渝小米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1.美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至少是高中水平。虽然他们从事农业耕种,但是他们或多或少掌握些科技,互联网,金融知识。

2.美国有些地方人烟稀少,农场主承包的土地高达数千亩。

3.因为农场主或者农民拥有很多的集中土地,所以他们从播种到收货机械化水平很高,真正用到劳动力的地方并不是很多。

4.美国是世界上贸易补贴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农业补贴。对于美国的农民而言,无论在田地里面种什么,他们都不用害怕卖不掉,因为在他们背后有美国的农业补贴。美国农业补贴的形式繁多,种类也各有不同。

美国农民的土地是私人所有,农民既有土地的所有权也有土地的使用权。政府根据宪法保障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也就是说美国农民的土地不能随便征用。

众所周知,中国的农业产量是世界上领先的,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过不了几年时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4亿,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历来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最基本的保障。

但不容忽略的是,我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倒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

近十几年来,随着东部平原地区工业的崛起,农耕用地面积被大幅度的征用,导致可耕种面积锐减。尽管中国的平原地区也有一些类似于发达国家的机械化农场,但是数量很少。

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去务工,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缺乏,耕地被大面积的荒芜的现象。而西部地区有较多难以发展种植业的山地、沙漠,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效率并不高。因此,就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一些粮食。

现阶段,在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上,农民最需要的是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资金的补贴和专业技术的指导。经济效益才是中国农民根本。


水稻种植达人


一,农业科技投入比较分析 农业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每年用于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总支出,主要包括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两方面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通常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研体制密切相关,也与本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有很大关系。这里仅就国家级独立的农业研究机构的经费来源情况作分类说明,科研经费来源大体上分为3种类型:一是国家和私人企业投资,二是国家拨款,三是通过国家拨款采用“科研合同制”。 1,中国的农业科技投入 中国的农业科技投入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农业研究体系在50年代还非常薄弱,经过短短几十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实验设备不断完善,科研能力不断充实,农业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八五”期间为34.8%,“九五”期间为41%,“十五”期间达到50%,这都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总体而言,虽然有所增长但却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落后于美国。 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的财政拨款,虽然从1985年的10.15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27.54亿元,但如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这11年平均增长率还是一个负数(-0.8%)。农业科研的非政府拨款1985—1996年年平均增长10%,但是从1993年开始基本上没有增长甚至还在下降。全国农业科研单位人均年事业费占有量1996年为1.02万元,远低于全国科研单位平均人均年事业费占有量2.53万元的水平。农业科研课题经费下降,1985—1996年下降了1/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据调查,1985—1996年由于经费和收入因素,科研人员的流动性达到50%。农业科技在财政中所占比例从1980年的12.4%,下降到1997年的8.9%,这个比例远低于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农业推广投资由1986年的11.4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47.6亿元,年均增长达到4.5%。然而,随着农业技术队伍的壮大,人均总经费在扣除物价上涨后则呈现负增长,由1986年的年人均7 729元下降到1995年的5 512元,下降近30%,表明在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下,增加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只是壮大了队伍,但并没有使推广技术得到显著的发展。 2.美国的农业科技投入 美国农业是美国研究与开发长期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属于国家和私人企业投资的第一种类型,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自1958年以来以8%的年增长率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尽管美国用于农业科研的私人投资比重在整个农业科研经费中超过50%,但其研究的重点在于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具有市场潜力和高额利润的开发性研究上。对于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但关系到未来科技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强大的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国家对农业科学研究和推广的投资是国家食物安全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保障。 美国的农业研究投入是按照法令和条例由联邦政府拨款。美国联邦政府农业研究的投入有四种方向:一是对农业部研究机构农业研究局等的直接投人,占农业部投入的51%;二是对各州的拨款投入按法律方案,占农业部投入的30%,根据各州农村和农业人口占全国的农村和农业人口的比例是获得这项经费的依据之一,主要用于各州农业(包括畜牧业和林业)研究、学院的研究和推广以及合作推广体系的重点项目;三是竞争项目拨款,主要为国家研究计划和小型独立项目,占农业部投入的12%;四是特别项目拨款,占农业部投入的7%。 美国农业研究的经费来源有3个途径:联邦政府预算拨款、州政府预算拨款和私人企业自筹。美国农业部系统科研经费主要按照法令或条例由联邦政府拨款,其中大部分拨给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用来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其次是联邦国家科学基金及其他政府机构向农业部农业研究局提供部分资金(约占2.6%),以支持尖端技术的研究。此外,还从私人企业及销售产品、技术服务等获得少量的资金(约占0.4%)。 国的州农业实验站经费来源于4个方面:一是美国农业部拨款,约占22%-25%;二是各州政府预算拨款,约占55%-60%;三是与私人企业签订的合同经费、赠款及其他来源,约占15%;四是其他联邦机构提供的研究经费,约占7%—8%。 美国农业科技体制具有投入主体多、组织形式活、成果转化快的特点。高科技在美国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得益于美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制。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的投入比例一直比较稳定,研究投入占农业部总预算的2%—4%。 二,农业科技体制比较 目前,世界各国现行的农业科技体制是随该国政治、经济、历史的发展逐步形成的,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的政治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尽管各国农业科研体系形式各异,但大体上均由政府独立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和民间的研究机构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政府独立农业科研机构分国家和地方两级;民间研究机构包括私人农业企业中的研究机构和民间非盈利性质的研究机构。 1.美国 美国实行政府领导、以州立大学农学院为主体的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的体系,并用法律、法规形式固定下来。美国的农业科研体系包括公共研究机构和私人研究机构。公共研究机构主要由美国农业部的农业研究局和56个州农业实验站组成;私人农业研究机构则主要是与农业有关的私人企业、家族基金会、协会等兴办的研究机构。政府的农业科研机构在美国农业科研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农业部的农业研究局设有四大研究中心和56个州农业试验站,构成美国农业科研体系的主体。美国农业局领导的科研机构负责全国公共研究任务的40%左右。 美国农业部既是农业的最高行政部门,又是美国最大的研究部门。其中农业研究局是美国农业部最大的机构,按照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设东北部、中北部、南部和西部4个研究中心(分布在全美150多个不同气候带和不同生态系统的主要农场和牧场)及科研管理委员会,分别承担国家重大的农业科研项目和科研经济管理工作。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发展农业上有分工又有合作,各自有自己的研究计划。凡是成功概率低、难度大而属于全国性的并带有紧迫性的项目,通常由联邦政府承担。 美国各州的农业实验站以州立农学院为主体,农学院在院一级设置行政管理部门——农业实验站,在州政府授权下,侧重本地区的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农业实验站同时接受美国农业部的拨款。在美国的私人研究机构中,与农业有关的一些公司拥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和实验站,这些研究机构同时通过与美国农业部、州立大学签订合同,承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术开发研究。 农业部下设推广服务局,是农业推广的管理和领导机构,不直接从事推广工作。州立大学和农学院的农业推广中心是中级管理机构,领导农业推广示范。县推广站是美国推广体系的基础,是联邦农业局和州推广中心在地方上的代理机构。县城设立农业技术推广委员会,负责当地农业项目的推广和协调工作。农民需要什么技术,谁能提供技术,由委员会负责人(站长)与有关大学专家及企业取得联系,进行协调。通过委员会这一中介环节将科技与生产紧密地联系起来。美国农业科技推广对农民进行无偿的技术推广服务,这也是美国农业科技得以快速推广的原因之一。 2.中国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农业科技体系,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全国有1 300多个农业科研机构,12万职工,15.5万个农业技术推广站,103万名在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然而,现有农业科技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是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条件的,其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与计划经济相适应。改革开放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过去的农业科技体系已不再适应现在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业科学研究及其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按生态区域和经济特点设置的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组成的中央级研究院是中国农业科学与技术开发的国家队。资料表明,1997年全国共有地区以上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1 369所,其中林业249所,种植业671所,畜牧业115所,渔业119所,农恳41所,农业机械化174所。按层次划分,国家级76所,省级463所,地市级830所;农业科技推广机构428所,其中省级30所,地级328所,县级2 070所,拥有专职推广人员30 000人,还有区乡镇林业工作站2.4万所,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国家和省市两级的农业科研体系。 改革开放20年来,虽然农业科技在改革中得到发展,但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步伐还远远落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从而暴露了农业科技以农业科技体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农业科研体系条块分割,研究结构重复建设;研究力量极为分散,研究项目低层次重复,科技决策、科技推广和农民技术相脱节,农业技术信息反馈不灵,科技队伍不稳定等因素,需要加以关注。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中国要建设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确保“科技兴农”战略和2015年农业发展远景规划的实施,要借鉴美国经验,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增加政府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比例,改革农业技术体系和运行机制是必要的选择


风靡世界的锦鲤


美国是发展国家,农业体系也相对完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体系还不太完善

主要区别在于美国都是机械化,省时省力,效益高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还是靠人工,效率低不说,成本高,

还有我国农民人口居多,人均分得土地很少,只能解决温饱,谈不上致富。和美国没法比较

因为美国人口少,又是发达国家,农民少,分得土地多,加上都是机械化作业,转化率比我们高很多。




乡村周波


首先我们了解下美国的地理环境大多数是平原地带,适合大型农用机械作业,美国个人或者农场主人都会有按公顷计算的土地,这些美国农民他们可不是简单的农民。每个美国农民家里都会有各种大小型用于农作物耕种的机械。这些机械通常来讲都是几万美元一台的设备,他们运用这些机械作业可以减少与中国对比的百分之90的人工作业。很多美国农场主人通常一家人大概五口人可以耕种约1000亩土地,他们大多数都以产量较高的马铃薯或者大豆来种植。所以在这种大面积耕种的环境下人力作业往往会增加更多的成本,他们用机械代替人工,效率是非常高的。

我国大部分是山区,平原较少,适合大型机械作业的地区也很少,很多田地都是梯田或者山丘等不利于机械作业的地方。所以两国农业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平缓的地区大多数都发展成了城市,留下大多数的便是山区丘陵,如果选择国内农业最好选择平原地区机械化作业,效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