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军队的支队拥有多少官兵?

用户5547770233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日本军队的编制情况。在19世纪后期,日本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从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学习西方国家。日本军队先后学习了法国德国军队的先进经验,日本陆军借鉴了西方军队的编制,但是又没有完全沿用。日本军队的编制分为: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等等。在抗战爆发之前,师团是日本军队最高的军事单位。

按照日本陆军的编制要求,一个陆军甲级师团拥有27000多官兵,下辖了4个步兵联队和独立的炮兵、骑兵、运输、工兵联队。两个步兵联队能够组成一个旅团,一个旅团的兵力在7000/8000左右。至于一个步兵联队,兵力有3000多人,其他兵种的联队明显少于步兵联队。联队的编制比其他参战国的团要大一些,但小于其他参加国的旅。

至于支队,日本军队确实存在支队,但这是一种临时性的军事单位。在一次战役中,日本军队为了指挥上的方便,可以抽调一些部队,组成一个混合型的支队。支队没有兵力上的限制,在抗战期间,出现过7000多人的支队和不到1000人的支队。由于支队的兵力上下差距很大,因此支队的指挥官也都是临时抽调的。日本军队的少将可能出任指挥官,少佐也可以。对于支队,只能通过组成部分来判断兵力数量。


繁华万里


日军没有支队这个正式编制吧?支队只是日军根据临时作战任务混编的一个暂时军事单位,人数和规模都很难确定,在二战中日本的编制从小到大主要分为:班、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了解一波!

班:日军每班大约13人,包括一名班长、4名机枪手、8名步枪手,加强版有时候会加配一具50毫米掷弹筒。

↑↑日军班配置兵力图

小队:一般配置三个常规班和一个装备三具掷弹筒的掷弹筒班,这也是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基层火力比较猛的主要原因,那时候掷弹筒就相当于小型火炮的作用,常常能将国军压的抬不起头。

中队:一般标准满编为180人,其中设置一个19人中队部,3个常规小队。

大队:满编为1100人,一个30人大队部,4个普通步兵中队、一个专门的机枪中队、少部分加强部队配属一个55人炮兵排,极少数精锐还会配置一个122人的炮兵连(92式步兵炮),在太平洋战场和对苏作战中,有些大队还配属一个反坦克排,武器为20毫米反坦克枪。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部通过土工作业方式用3600枚手榴弹团灭的就是日军一个山崎大队。 

↑↑山崎大队被全歼

联队:(分为步兵联队、骑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联队、侦查联队)满编为3800人,包括三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122人),一个运输中队、一个通信中队,火力和通信运输都没问题,但是卫生条件极差,四千人的部队总共只有两名医生和两名卫生员,这也是与日军信奉武士道精神,不重视士兵生命很有关系。平型关大捷打的主要部队就是日军的一只辎重联队,当时缴获了大量的后勤补给物资。

平型关大捷缴获物资

旅团:(分为步兵旅团、混成旅团、独立警备队、骑兵旅团、炮兵旅团)人数在5000人—8000人之间不等,主要配属五个步兵大队与炮兵大队、通信大队、辎重大队、工兵大队, 二战后期,经过扩编后的旅团步兵中队缩减为四个,增配一个机枪大队和炮兵大队,形成了具备相当作战能力的单位。

师团:日军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不同,每个师团的配属均不同,一般甲种师团配属两个步兵旅团,和工兵,骑兵,炮兵、辎重联队各一部,人数能达到24000人以上,在长沙会战中,日军某些师团的配置调动人数达到了4万人以上,其拥有战马7600匹步枪15000支,轻机枪280挺,重机枪55挺,山炮野战炮数量达到上百门,多兵种配置比较合理,是具有强大作战能力的单位,日军师团比当时国军的师人数多的多,所以千万不要用师团去比较师!

↑↑日军师团兵力配置


  


军史吐槽君


1938年的武汉会战,由驻台湾清一色日军混成旅组成的波田支队,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在支队长波田重一少将的率领下,参与冈村宁次指挥的第十一军主攻汉口。波田支队夜袭驻守在安庆的川军第26集团军杨森部,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了蒋介石寄予厚望的江防马当要塞,打开了通往武汉的门户。

日军台湾混成旅团

参加武汉会战的这支波田支队是由日本统治台湾时的一支守备部队组建,最初是为了镇压台湾人民起义。七七事变爆发后,为了加快对华侵略进程,驻台日军也抽调部队参加了侵华战争,淞沪会战率先组建了重藤支队,由重藤千秋少将任支队长,下辖两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两个为生队、一个汽车临时队和两个输送监视队组成的支队,总兵力约14000余人,相当于日军甲种师团满编时半个师团的兵力。

淞沪会战后,重藤支队加入上海派系军战斗序列,后回台湾休整。1938年初,重藤支队加入到华中派遣军中冈村宁次的第11军,准备参加武汉会战,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总兵力约10000余人,由波田重一少将接替重藤少将任支队长,改名为波田支队。由于波田重一打开了武汉大门、战功卓著,晋升为中将并任第19师团长。1939年为了配合部队攻打海南岛,台湾日军又重建了波田支队,去掉原来重藤支队的两个输送监视队,加入了一个台湾工兵联队,总兵力13000多人,由饭田祥二任支队长,也叫饭田支队或者台湾混成旅团,隶属台湾第10方面军序列。

由上可见,二战日军支队只是一种临时性编制,没有固定编制,官兵可大可小,是根据战场的特定任务的需要而临时组建的,类似于日军的混成旅团是独立的战役级兵种,支队都以指挥官名字命名,支队长一般由少将担任或者编制更小的中佐担任

1939年的昆仑关会战,饭田支队改称为台湾混成旅团,由盐田定一少将接任旅团长,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总兵力约11000人,支援被杜聿明第五军围困的日军第五师团辖下的第21旅团中村正雄少将等部。

台湾混成旅团支援南宁

旅团长中村正雄被第五军辖下的戴安澜200机械化师击毙后,为解围被困的21旅下的第42步兵联队,台湾混成旅团发扬日本“武士道”精神,派出一个步兵联队充当敢死队主动突入第五阵地为第42步兵联队解围,随着日军近卫师团、第18师团等部的快速支援,杜聿明第五军错过了围歼第21旅团的机会。

1941年后,台湾混成旅团(之前叫XX支队)进行了改编,改编后番号为第48师团,总兵力约14000人,隶属台湾军部司令指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加入日军南方军第14军,投入到东南亚战场。



赛门军略


日军的支队是一种临时性的特殊编制,由执行特定的作战任务而组建,主要从野战师团中抽出其编制中的一个旅团或联队级别的部队作为独立的部队配属给其它部队进行战役。日军的支队由于是临时编制,任务完成后必须归建所属的部队。

日军的支队名称通常以指挥官的名字命名,如台儿庄战役中日军有“濑谷支队”,这支部队的支队长为濑谷启少将(步兵第33旅团旅团长),所以这支支队就被称为“濑谷支队”。

日军支队的编制规模,最少为一两个步兵大队,最多为一个旅团。支队长的军衔最低为少佐,最高为少将。


历史军魂


支队不是倭军正式编制,而通常是临时编组的机动作战部队,任务结束就解散归建。

编制大的支队,是以步兵联队配属炮兵等技术兵种大队组成,人数可达7000人,逼近正规旅团的7900兵员,通常都是由大佐联队长担任支队长,甚至可以是少将。

编制小的支队,也就是半个步兵大队配属技术兵种中队组成,人数少到千人,接近一个步兵大队标准的1100人,可以是少佐或者中佐来担任支队长。


四川達州


比较难说。

日本陆军的支队都属于临时性质部队。所拥有的官兵数量,只能看分组单位的情况。像一些支队,都是由师团一部分分组的,比如濑谷支队,坂本支队,不是简单的说日军的师团是支队的组成部分。

如果看支队所辖的兵力,因为支队是临时性编成。所以很难说清到底有多少军队的。比如台儿庄会战的濑谷支队,很明显,濑谷支队的所辖兵力甚至超过万人,不然不可能会有后来的伤亡数字。类似情况的坂本支队也是如此。会有人认为是第十师团全体南下了,但第十师团还有一部驻扎济南,所以,还是以濑谷支队为主的。

到了后来,各种支队可谓是层出不穷。不仅是师团可以组成支队,日本军一级也会组成支队参战。例如早渊支队,平野支队。这些部队的成分,一些就是由师团分离组成的。但直接上级是军一级的单位指挥。

因为是临时性编组,所以最高长官的军衔也就不一定了,从大佐到少将级别的人,来担任支队的支队长。

至于说官兵数量,没有一个肯定的标准,来定型支队的官兵人数。

比如早期的日本支队是以旅团为主,加上其他辅助部队组成的,所以支队的少将旅团长就是支队最高长官,以濑谷支队为例,这个支队人员在一万五千人左右,等于大半个师团了。后期,日军的支队是由步兵联队或者步兵几个大队编组,虽然还会加上炮兵和装甲兵,但最高指挥官是联队长。所拥有的人数也是不等的,例如在瓜岛被击毙的一木清直,一木支队人数是2400人左右。再比如侵华日军的波田支队,是由台湾步兵的第一,第二和台湾山炮兵联队组成。其人数在五千人以上。这个支队后来改编为台湾混成旅团,甚至升格为第48师团。可见这个支队的常备兵力和战斗力是不亚于日军其他师团的。

还要说明的是,日军支队的命名原则,一般来说,日军都是以最高长官的姓氏来做代号的,比如濑谷支队,取自濑谷启少将的名字。在比如波田支队,其支队长叫波田重一。另外还有地名代号的支队,比如南海支队和承德支队。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日军没支队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