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初期,納粹德國打勝了那麼多戰役,為何一場斯大林格勒會戰就元氣大傷?

專打屁兒蟲


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其實德軍還是組織了庫爾斯克會戰,這場戰役也是德軍主動發起的進攻,之所以德軍要在短短數個月之後再次發起大規模會戰,就是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的損失太大,而蘇軍損失則同樣很大。然而蘇軍的恢復能力超過德軍,所以德軍才會迫不及待的發起庫爾斯克會戰。

整個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德軍整整被消滅了一百多萬人,而且最精銳的裝甲力量也受到了毀滅性打擊,尤其是第六集團軍的覆滅,更是德軍的巨大損失之一,因為失去的是德軍的主攻力量。正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巨大戰果,所以這場戰役才會被譽為是二戰的轉折點,事實上斯大林格勒戰役意味著蘇德力量態勢徹底發生改變。

德軍初期的進攻雖然是攻城略地,短短几個月時間裡便攻取了蘇軍大片國土,但是問題也是十分明顯,首先就是戰線越拉越長,還有就是沒能摧毀蘇聯的後方工業。並且蘇軍的裝甲力量一直沒有實實在在的被摧毀,也就說蘇軍的裝甲力量一直處於擴充狀態,而德國的工業顯然支持不了這麼廣大的戰場。

二戰這麼多次戰役中,斯大林格勒是最慘烈、也是最卓越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真正做到了扭轉戰局的作用。若不是蘇聯軍民死守住了斯大林格勒,恐怕戰局的發展還真是難料,總而言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沉重的打擊了德軍。加快了二戰結束的步伐,也間接的推動了當時的盟軍反攻節奏。


小司馬遷論史


這就是兩個國家的實力差異。

二戰前,德國國土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人口6500萬。蘇聯國土面積2200萬平方公里,人口1.95億。蘇聯國土面積是德國的55倍,人口是德國的3倍。工業生產方面,兩國旗鼓相當,德國更先進,蘇聯產值更高。

所以,德國跟蘇聯比,既是強國也是小國。550萬大軍勢如破竹的攻入蘇聯腹地,攻城拔寨,好不威風。但很快的,德軍就發現兵力不足的問題凸顯出來了。蘇聯太大了……

其實,在德軍攻到莫斯科城下時,斯大林和朱可夫都已經準確預感到對方發起的閃電戰已是強弩之末。區別只在於,部分紅軍領導人認為應該放棄莫斯科,繼續誘敵深入,然後斬去蛇頭。但是,斯大林認為莫斯科不能丟,也完全可以做到不用丟棄。在斯大林看來,只要稍作堅持,等待蘇聯後備軍團抵達戰場,完全可以在莫斯科扭轉戰局,甚至是一舉吃下德國中央集團軍群。

事實證明,斯大林的判斷是正確的,而給與斯大林堅實底氣的是蘇聯龐大的後方支持。在當時,蘇聯雖然在德軍閃電戰之下損失慘重,但仍然擁有五分之四的龐大國土和一億三千多萬的國民,而希特勒的錯誤民族政策,也讓大量少數民族無可奈何的再次加入到與蘇聯的同盟中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即使是丟失了莫斯科,蘇聯當局也不會投降。莫斯科之後,還有喀山,還有烏拉爾,還有西伯利亞……

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在我看來應該是莫斯科保衛戰,而不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因為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蘇聯打破了德軍閃電戰的圖謀,而這也是德軍唯一擊敗龐大蘇聯的可能。


熬小魚123


首先,在斯大林格勒損失掉的5個軍部,20個德國師的28萬軍隊是德國陸軍的精華部分。另外第6集團軍上級的頓河集團軍群的主力,赫特集群、霍利德特集群兩大裝甲集群,也遭到了嚴重損失。

其中,赫特集群是以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部為基礎組建的。它下轄基希納的第57裝甲軍等部隊,這都是德國發動閃電戰的精華部分。三個月後,德軍又遭到第二個失敗:5月,25萬德意聯軍在突尼斯被殲滅。

現在,喪失了大量精銳力量的德軍,已經喪失了全面進攻能力。開始轉入防禦階段。要想重新建立起這樣高素質的軍團,需要大量時間,而德國已經沒有這樣的時間了。只能把一個又一個訓練不完全的師,緊急投入戰場,填補窟窿。

過去1個精銳集團軍可以完成的任務,現在需要23個新兵組成的集團軍來補窟窿,而且新兵集團軍損失速度更快。就變成了不斷填窟窿的過程。

另外就是,德軍的信心遭到了嚴重打擊,這麼多精銳部隊遭到重創,嚴重打擊了德軍的自信心。就如同,孟良崮戰役全殲整編第74師,一戰以後完全打掉了敵軍的信心,從此心膽俱落。

另外就是,德軍的重型武器,特別是重炮在斯大林格勒損失太大。一時半會,無法補充完畢。可以臨時徵招新兵,但是這些重炮生產,需要大量時間。等德國恢復這些重武器以後,蘇聯的重武器生產也提升了。


深度軍事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關係人類命遠和世界前途的一次決戰。這次會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結束,歷時六個半月。在戰役某些階段,雙方投入兵力二百多萬,坦克兩千輛,飛機兩千三百多架,大炮和迫擊炮兩萬五千門,在廣大地域展開激烈戰鬥,反覆拼殺。這是一場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空前血戰。結果蘇軍大獲全勝,希特勒遭到空前慘敗。

蘇聯紅軍充分利用巷戰的有利條件,僅用一個集團軍,大約六、七個師的兵力就牽制和消耗著德國最精銳的第六集團軍和第四坦克集團軍。在1943年9月和10月兩個月中,蘇軍只有五個步兵師渡河增援,而德軍卻投入了不少於二十七個步兵師和十九個裝甲旅的增援部隊。其第一線師,常常傷亡達到百分之七十,一個連隊只剩下三、四十人。德軍的有生力量和機動部隊幾乎消耗殆盡。許多德國官兵紛紛哀嘆,通向斯大林格勒的道路是“死亡之路”。
大力提高蘇軍現代化程度並完善紅軍的軍事學術是斯大林格勒會戰獲勝的另一個顯著特點。1942年1月19日一20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發起反攻。在進攻的當天中午,便將各坦克軍和坦克集團軍投入作戰。由坦克兵少將羅金指揮的坦克第二十六軍,五天推進了一百四十多公里,攻佔卡拉奇市,並和坦克第四軍一起,與從南面進攻的坦克兵少將沃利斯基指揮的機械化第四軍會師,完成了對德國鮑羅斯重兵集團的合圍。

斯大林格勒會戰的戰鬥經驗證明:只有當各坦克兵團進行密集作戰並實行同一編制時,蘇軍才能順利地戰勝敵人。這些坦克集團軍由坦克軍和機械化軍組成,並配有加強兵器,但不能編入步兵兵團,因為步兵兵團只會束縛坦克部隊的機動。蘇軍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和軍事學術的完善對以後打敗德國法西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這次戰役中,德軍被殲三十三萬人,其中被俘九萬一千人;以鮑羅斯為首的二十四名將軍全被活捉;加上整個頓河、伏爾加河地域的戰鬥,德軍總共損失一百五十萬人,三千五百輛坦克,一萬二千門火炮,三千架飛機,是對希特勒的致命打擊!希特勒不僅丟光了夏季攻勢中用巨大血本換得的一點成果,而且在蘇軍趁勢發動的全面冬季攻勢中又遭到巨大失敗。蘇軍解放了三百四十八萬平方公里的大片國土;打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圍困;削平了德軍伸向莫斯科的爾熱夫—維亞茲馬突角;在庫爾斯克一帶,則打出一個威脅德軍中部和南部戰線的突出陣地。從此,德軍的戰略主動權永遠丟掉了。

通過這次打擊,德國損失瞭如此之多的兵力兵器,使得希特勒的整個戰略地位和戰爭機器徹底動搖。一個戰鬥力很強的重兵集團,上自元帥下至士兵全部覆滅。如此空前的慘敗事實,大大動搖了法西斯侵略國的士氣民心。德軍師長斯列米爾被俘後哀嘆白己的命運說:“我快六十歲了。我在德國軍隊裡服務了四十年,但這種失敗卻沒有見到過。”德國將軍韋斯特法爾心有餘悸地回憶道:“斯大林格勒的災難對德國人民和軍隊的震動不小,使他們感到害怕。在德國曆史上還從未有過這麼大的部隊落得這般可怕的下場。”

通過這次打擊,徹底震撼與動搖了法西斯陣營,加深了這個陣營內部的軍事危機與政治危機。希特勒的幫兇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的對蘇參戰,原是想從勝利中分吃甜頭的,而現在卻把最精銳的師團和最好的裝備丟失在斯大林格勒。他們眼見希特勒大勢已去,開始自尋出路。總之,斯大林格勒一戰,使第三帝國從其軍事侵略的頂峰上急轉直下,一落千丈,再也無力舉行大規模的戰略進攻了,由此被迫轉入戰略防禦。

諍聞軍事


“梭哈一時爽,輸光火葬場”,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德國在二戰中的表現,特別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慘敗,直接斷送了德國在1941-1942年在蘇德戰場上的戰果,德國的潰敗就此開始,這場慘敗更是產生了三個對德國極為不利的影響。最主要的影響是德國從此失去了歐洲戰場上的主動權,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使德國不僅沒有掠奪到蘇聯的資源,還損失了上百萬最精銳的軍隊,拉開了德國東線潰敗的序幕,而蘇聯在東線轉守為攻又牽制了德國防範西線盟軍的兵力,至此陷入焦頭爛額的困局。

其次,慘敗動搖了德軍和德國民眾的必勝信念,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德國建國以來遭遇的最大失敗,希特勒的聲望受到打擊,蘇軍卻通過反敗為勝而士氣大漲,此消彼長,德國戰敗初露端倪。1944年,部分德國軍官在一次會議上發動了對希特勒的暗殺,雖然希特勒最終逃過一劫,但接連而來的失利令希特勒逐漸失去了德國貴族軍官的支持,德國內部矛盾加劇。

最終,由於閃電戰失敗,德國並沒有如計劃中那樣獲得蘇聯龐大的鐵礦、石油等戰爭資源,以戰養戰、打垮蘇聯後集中力量對付英美盟軍的戰略落空了,而德國本土的資源不足以支持德軍的作戰。閃擊蘇聯本質上就是一場豪賭,希特勒想讓蘇聯猝死,最終卻在冰天雪地裡把自己給拖死了。


利刃巨透社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場超級大戰。這場戰役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告終,德國遭到了東線戰場中的最大失敗。

這場戰役之後,蘇聯軍隊進入了東線的戰略反攻階段。斯大林格勒戰役,也被歷史學家稱為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

(斯大林格勒戰役)

那麼,納粹德國打贏了那麼多場戰役,為什麼一場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就讓德國元氣大傷,被迫轉入防禦階段呢?

第一,德國損失比蘇聯大。

這場戰役是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雙方的參戰總參戰人數超過了300萬,各種飛機坦克火炮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德軍先後投入100多萬兵力,而蘇聯方面則是投入了近260萬軍隊。從人數來看,雙方都是擺出了一副大決戰的架勢。

從結果來看,這場戰役可以說是近代史上最血腥的戰役。雙方的死傷人數共超過了200萬人,其中德國損失近90萬,蘇聯方面損失120萬。

也許只看數字的話,不少人會覺得德軍厲害。竟然比對方少損失30多萬人嘛!可實際上,德國是有苦說不出,因為這損失的,可大部分是精英啊。

由保盧斯率領的第6集團軍,被蘇聯殲滅。除此之外,德國還有20多個師團遭到了嚴重打擊,精英損失嚴重。

這裡的精英,主要是指戰場上攜帶大量先進裝備,並且訓練有素的戰場老兵。隨著這些老兵的大量傷亡,德國不得不調用一些新兵上戰場。在如此血腥的戰場上,德國新兵的倉促登場,只會導致更大的傷亡。

反觀蘇聯方面,雖然武器裝備稍遜,但在人數上卻佔據了優勢。

最重要的是,哪怕是蘇聯新兵上了戰場,但凡在這場戰役中存活了下來,他就已經算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了。而蘇聯依靠人數優勢,培養出的大量老兵,也在後來的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保盧斯舊照)

第二,德軍賭博失敗。

斯大林格勒是一個戰略重鎮,假如德軍佔領斯大林格勒,他們就可以輕鬆地掠奪高加索地區的石油、鐵礦、糧食等戰爭資源。這樣一來,不僅能改變自身戰線過長補給不力的窘境,同時還能讓蘇聯軍隊的補給出現問題。

因此,德國才會在斯大林格勒籌備如此多的兵馬,其目的,就是要一舉掐住蘇聯命脈,讓其快速死亡。

這是一場非常大的賭博,可惜的是,德國人賭輸了。

這一賭,直接讓德國損失掉大量精英,還葬送了1941-1942年以來,兩年取得的勝利。同時,讓自身戰線過長的問題,暴露在了蘇聯面前,將戰場主動權交給了對方。

(希特勒舊照)

第三,失敗帶來了消極影響。

德軍向來在戰場中所向披靡,很少吃敗仗。但斯大林格勒戰役,卻使得德軍在東線遭遇了最大敗仗。這一點,嚴重地打擊了德國士兵的信心,一部分精英軍團在戰役失敗後沒有了往日的銳氣,開始逐漸走向平庸。

可怕的是,不僅士兵失去了信心,整個德國對元首希特勒的信心也產生了動搖。德國第一次露出了戰敗跡象,國內的高層貴族開始對元首產生懷疑。

而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軍方高層中有越來越多質疑元首的聲音,因而才引發了1944年著名的刺殺元首案,包括隆美爾在內的大批優秀將軍被處決。

德國國內出現了嚴重矛盾,失敗已經是在所難免了,而這一切的直接起因,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是“麻辣戰爭”頭條號主編龍舞風行,從1941年六月蘇德戰爭爆發,在半年時間裡,德軍一路攻城掠地,勢如破竹,殲滅蘇軍幾百萬,按照戰前制訂的作戰計劃,德軍將計劃中要消滅的蘇軍全部消滅,已經很好地完成了計劃。

但是,蘇軍不僅沒有任何減少,反而比開戰時更多了。

原因很簡單,德軍嚴重錯算了蘇軍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和物資補充能力。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很快進行了戰爭總動員,國家所有的物資和工農業生產力全部優先用於國防,加上蘇聯豐富的人力資源,兵源源源不絕,大批武器裝備被生產出來。

而德國最大的戰略失誤,是戰爭總動員的太晚。

希特勒畢竟是靠選舉上臺的國家元首,為了不降低普通德國人的生活水平,以保證自己在國內的支持度,他遲遲沒有進行戰爭總動員,一直到1943年,戰爭形勢明顯不利的時候,德國才進行戰爭總動員,但是為時已晚。

蘇聯依靠廣闊的國土,龐大的資源,眾多的人口,完全不怕和德國打消耗戰,而德軍的兵源物資補充能力遠遠不如蘇軍。

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第六集團軍被全殲,總計傷亡約25萬,加上僕從國軍隊,總計傷亡約85萬。

而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傷亡約113萬,損失遠遠超過德軍。

不僅如此,就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的同時,在莫斯科方向,朱可夫指揮蘇軍發起勒熱夫-維亞茲馬戰役,蘇軍先後參戰兵力達190萬,以絕對優勢的兵力進攻德軍。德軍在防禦大師莫德爾的指揮下,以劣勢兵力大敗蘇軍,將近一年的戰役,蘇軍傷亡超過百萬,朱可夫收穫其軍事生涯最大敗仗。

但是就是這樣的兩場戰役,就使得德軍元氣大傷,而蘇軍損失是德軍數倍,卻奪得了戰爭主動權。

這就是蘇聯戰爭潛力的巨大優勢,也是德國未能及時進行戰爭總動員的最大惡果。

關注“麻辣戰爭”頭條號,關注世界軍事分析。


麻辣戰爭


蘇德戰爭初期,德國人取得了大量的勝利,這些勝利並不是輕鬆得到的,蘇聯紅軍的抵抗一直很頑強,被包圍的軍隊不斷努力戰鬥,突破包圍,在包圍圈內的部隊一直打到彈盡糧絕才投降,德國人的損失也很大,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用意大利部隊保護側翼,證明其兵力已經出現不足的情況。德國人抱怨說冬天阻止了他們攻佔莫斯科,其實就是從側面反映出,戰爭激烈到只能運輸必須的武器彈藥,連必須的冬裝都送不過去。德國人總是說損失很小而蘇聯紅軍損失慘重,很可疑,有人說德國人嚴謹,我想提一個問題,美國人說大量援助了蘇聯,可是在德國人的各種回憶錄中沒有發現大量擊毀蘇聯美式裝備的記錄,那麼,是誰在撒謊?


傻客氣


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其他戰役不太一樣,其他戰役僅僅是攻城略地,並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但斯大林格勒戰役可以說是一場大決戰,故而也被稱為整個二戰的轉折點。

蘇聯和德國在這場戰役中的投入可以說都是傾國之兵,戰爭規模達到了200萬人以上,飛機、坦克、裝甲車等重型武器都是以萬計的。這場決定雙方命運的戰爭,對彼此來說意義重大,如果德軍勝利,蘇聯將會完全打垮,德軍就可以集中力量攻擊英國,進而佔領整個歐洲,和美國一決雌雄。

但是蘇聯和斯大林在這個關鍵時刻,展現出“北極熊”彪悍的作風,紅場閱兵大大激發了蘇聯人的血性,軍事改革使得蘇聯適應了閃電戰的作戰規律,尤其是層次幫助俄國打敗拿破崙的西伯利亞惡劣天氣,助了斯大林一臂之力。

德軍在這次戰役中損失了百萬軍隊,數十位優秀的高級軍官,數以萬計的先進武器。最關鍵的是信心動搖,這種多米羅骨牌的影響對德軍來說是最為致命的。


青年史學家


德國的閃電戰是一把快刀,但並非真的銳不可當。

看看法國吧,在1939年是紙面上歐洲第一陸軍,論裝備和戰力還真是有兩把刷子的。


德國呢,3個月就把法國幹掉了,可以這麼說,如果你玩過許多遊戲的話,國家間的戰力劃分可以有刺客,坦克,戰士。

法國本來以為,德國會和一戰一樣,正面一寸寸土地和自己爭奪,這是戰士與戰士的對決,何況法國還有諸多盟友。


但是德國有了閃電戰,總參謀部分析出了法國軍事部署的弱點,裝甲部隊用最快的方式切入法國本土,空軍不停擾亂法國的部隊增援。

法國被一刀捅死,刺客信條.閃電戰。

法雞沒有蘇聯那麼大的國土,巴黎和邊境離不了多遠,不能像蘇聯一樣空間換時間,血薄被秒,

德國也想用這樣的刀去捅蘇聯,皮太厚了,沒捅死,蘇聯可以說是這個副本里最皮糙肉厚的坦克。


龐大的國土提供的戰略縱深,社會制度提供的戰時經濟,兩倍於德國的人口。

一旦和蘇聯耗上還沒有一擊必殺,失敗就成了必然。

斯大林格勒,就是這把快刀折斷的地方,不論之前德國失誤多少,在大局面下,德國仍然是壓制蘇聯一方的,暫時。


但是在斯大林格勒賭上的可是數十萬德國精銳部隊,損失了這些,德國的士氣跌落,要重新補充這些人員空額和裝備空額需要近1年的時間,但是補上的軍隊也不會有那些身經百戰的飛行員,狙擊手,坦克手更強悍了,而蘇聯人,本土作戰並且擁有更多的兵源,補充更快。

突然有幾十萬主力的傷亡使得德國停下了攻勢,而停下了意味著閃電戰破產,就像鯊魚無法遊動。


本來斯大林格勒之後德國就可以單方面捱打了,但是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神來一筆把冒進的蘇軍幹掉了大半,給庫爾斯克戰役創造了機會,但是這場戰鬥也不過是德國紙面的勝利。

剩下的都是士兵用生命在為他們的第三帝國續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