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韩寒指责爆文《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吗?

游戏人生帕尼酱


在这个事件之前,精英君没有关注过《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一篇文章。现在看了一下是跟美团收购摩拜单车有一定关联,在文中介绍了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因为收购案套现了15亿。此外,作者还列举了25岁的李叫兽运营的公众号和公司,被百度花费上亿元全资收购了等类似的信息,证明了这些在名和利方面有了重大举措的人,正远远抛弃了很多同龄人,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当然,作者的观念有点偏颇,因而遭受了作家韩寒等的指责。

在精英君看来,单纯地用名和利来概括一个人是否成功或者是是否在抛弃自己的同龄人,或许过于片面了,不过从这一事件里我们可以有以下结论。

1、在职业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时候,学历、外貌、知识、付出的努力等等都代表了职场竞争实力的一种,但有时候在人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你做出的职业选择。这个时代选择可以很多,精英君也不鼓吹大家都创业,但不可否认,胡玮炜、李叫兽等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走平常路,做出了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因此他们能比同龄人收获更多亦无可厚非。

这个时代,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2、平常人,走平凡路,亦是一种幸福

不可置疑,这个社会因为时代变化太快,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公平,也充斥着焦虑和浮躁。,胡玮炜、李叫兽的成功,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平常人很难加以复制。因此,我们需要拥有的就是一个甘于平淡的心。为工作而努力、为房子奋斗,为孩子加油,亦是一种乐趣。作为平常人,我们要学会的就是走平凡路,这亦是一种幸福,不是么?


无忧精英网


  在这个心灵鸡汤充斥的世界,《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一文还是引发了众人的声讨,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在稿件的作者看来,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成为了富豪,也是成功者的象征。事实果真如此吗?坦白说,摩拜卖身是共享单车行业的耻辱柱,也是摩拜失败的标志。

  从摩拜去年12月的财报可以看出,一个月营收仅1.1亿元人民币,最后净利润却是亏损6.81亿元人民币。试问,一个巨额亏损的企业卖掉,这很光荣吗?

  说白了,摩拜卖给美团,更多的是无奈。由于资本不愿意为持续亏损的共享单车提供资金支持,摩拜如果不卖,最终只能跟酷骑和小蓝单车一样,因为资金链断链而倒闭。从表面来看,美团收购了摩拜,这是强强联合。事实上,美团收购摩拜,不过是摩拜的投资人,把摩拜这个亏损的包袱甩给了美团,换了一波投资人而已

  把一家持续亏损的企业,卖给资本,创始人却套现15亿,这种成功说不上成功。严格来说,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就是一个资本投机的案例。所以,这种成功不值得学习,这是一种被扭曲的商业价值观。如果国内商业都这样玩资本游戏,谁还会去发展实业呢?

  上升到行业的角度来说,既便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算一种成功,但这种成功的机率也不多见。难道,我们忘记了被资本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只能自杀的茅侃侃吗?每年很多人创业,真正成功的却是少数。

  正因于此,《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一文向年青人贩卖焦虑的做法,有点哗众取宠的意味。更有慎者,作者有意蹭热点提高自己的关注度,这种可耻投机行为也应该打击


贾敬华


《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只传递了一个价值观:只有钱,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正如韩寒所指责的那样“不光光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制造恐慌”。

文章中,满眼的都是“抛弃”、“退步”、“忧虑”,认为成功的价值观是“买房”、“买车”、“创业”,如果你稍稍有松懈,你就会被落下了。就算你呆在原地,你缓慢成长,也是一种退步。

不单是这一个文章如此喧嚷,很多职场爆文都是制造焦虑,妄图这个世界只有一个评价标准:“财富”。没有钱,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归零了。千万不要在年轻时不爱钱,不爱努力和打拼,每天过得云淡风轻。

这本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有人跑的快,有人跑的慢,有人爱散步,但这类文章偏偏宣传一个标准:只能快,不能慢,更不能走。何不,制造出一个机器人的世界呢?



注视这视界


客观地说,没觉得爆款文《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有太大问题,也没觉得韩寒的指责有什么明显不妥。

说我抹稀泥?好吧,算是。

一篇文章,一篇发在自媒体的文章,一篇发在自媒体意外爆款的文章,当然反映的是写作者,以及写作者所跻身的圈子的看法,从作者的角度切入了这么一个视角,无可厚非。他要勉励的是自己,以及他自己的圈子同道。有问题吗?当然没问题。

韩寒作为另一个圈子的意见领袖,读到这篇文章感到不悦,不吐不快,提出批评,并在他的圈子里得到共鸣。有问题吗?当然没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一篇自媒体自勉的文章会爆款?为什么会令圈子外的读者戚戚然乃至不忿?

是焦虑,击中了现代人普遍的焦虑。作者王耳朵面对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圈子显然是觉得他们如果抓住机会,会与胡玮炜一样取得同样成绩,而他们圈子里的同龄人做到了,那么《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就是王耳朵们由衷的感喟,时不我予的焦虑。可是这种焦虑越过圈子传播了出去,激发和引起了更多80后读者的戚戚然和共鸣,更多的读者对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无感,但却有着同样或相似的焦虑感。

换言之,读者被击中的是“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而不是“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看吧,王耳朵因为特异性事件感喟的焦虑在传播中引发了普遍的焦虑共鸣,80后一代人普遍的焦虑。有些人感到被击中,因为他身边圈子里的同龄人已经儿女双全,他还孑然一身;有些人感到被击中,因为他同出师门的师妹已经成为博导,他还在纠结要不要考博;有些人被击中,因为他的高中同学已经晋升为正处,他还在副科级苦苦煎熬⋯⋯

甚至,连爆款文的作者王耳朵的格局也太小,同样80后,82年的胡玮炜被88年的王思聪抛弃久矣,为什么他不对王思聪感喟?不是一个圈子嘛。


在我看来,《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文章爆款,纯属误会。作者分明是对自己圈子的自勉(他与胡玮炜都曾是媒体人),其中的焦虑却点燃了对“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根本无感的圈外读者的焦虑,焦虑焦虑焦虑,我们大家都有焦虑,戚戚然戚戚然⋯⋯不对,我为什么要对胡玮炜套现15亿戚戚然?关我屁事嘛!

所以韩寒跳将了出来,告诉自己的读者,我们是情怀的圈子,有精神追求的文艺青年,怎么可以为庸俗的财富戚戚然呢?

当然,韩寒也没有错。


唐映红


这几天热文《摩拜创始人套现 15 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刷屏了朋友圈。里面提到一个词:焦虑。可是会因为千里之外一个陌生同龄人赚了大钱而焦虑的人,多半就不懂什么叫真的绝望

我从小到大就是被同龄人碾压过来的:幼儿园里最受欢迎的孩子不是我,小学班级里的孩子王不是我,高中班上最帅的男生不是我,泡到校花的不是我,高考时考得牛逼的也不是我,出来工作时城里有五套房的不是我,现在创业套现15个亿的人也不是我。你觉得我是不是被一路碾压过来的?

何止是碾压,简直就是天天被生活按在地上强X。我多惨啊,简直就是21世纪loser、low逼的代表人物。

可你肯定是不屑一顾的:社会上遍地都是我这种被生活艹翻在地的人,世人call他们叫“普通人”而已。

谁不想少年得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个普通人跟那些生下来就赢在起跑线上的人肯定没法比。基因好,会长得特别好看或者智商特别高;家境好的,生下来就等于身价千万甚至上亿,有的父母会给自己幼小的孩子买上一条街上所有的铺面,并且全署上他的名字。

你跟这些人同龄,然后时间过去二十年,发现彼此的阶级,却如同相隔银汉。

痛不痛?怕不怕?慌不慌?

人在这个时候是不慌的,因为隔太远了,没什么实感。

就像很多人看到范冰冰,绝不会有让她做女朋友的想法,如果你有,麻烦你正常一点。可你生活中出现个很漂亮姑娘,正常人晚上肯定偶尔会脑子臆想一下。

但这些破事发生在你身上,你要慌:

  1. 大学跟你一起是废人的中国好舍友李狗蛋,毕业后忽然买车买房,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你慌不慌?你脑子一定在想。日狗的,不带这样的,说好的一起做废人呢?说好的一起混日子的呢?怎么你忽然就变成人生赢家了,你受到了一万点暴击,最直观地刺伤了你的自尊心,最直观地加剧你的焦虑感,让你意识到:原来我和他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

  2. 跟你一起长大的发小李小花,本来跟你一样是普通土气的姑娘,你们曾经一起追星,一起沉迷于欧巴的美貌无法自拔。忽然有一天,她突发奇想要减肥,你开始是嘲笑她的,后来她一天天坚持下来,你开始慌了,也想跟着她,然后自己没坚持下来。最后,她瘦成了大美比,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叫她女神,她还找到了一个长得很像吴亦凡的男朋友。难不难受,心态爆不爆炸?

人都会攀比,妒忌。

所以你本来好好过着你的日子,却突然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失败了。

好像不能碾压所有人,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东西是不是你想要的?

这个生活是不是我想要的?

这个老婆是不是我想要的?

这个工作是不是我想要的?

妈的,鬼知道是不是你想要,这东西只有你知道答案。

别傻傻地听别人贩卖焦虑,放自己一马。

最后,祝你们幸福。

关注我,每天给你讲不一样的骚话。


渠道大佬


韩寒的说法是对的。这种对比没啥意思。

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1982年生,很年轻,所以被称为“你的同龄人”。 仅仅过了三年,她就把企业做成了当红的创业公司。这次美团收购摩拜,她可能从中套现15亿。于是乎,

“三年前还是普通记者的胡玮炜,已经不动声色的走到,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大学毕业后五年,你就会发现,'同龄人'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名词。”

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

就算你呆在原地,你缓慢成长,也是一种退步。

文章的类似这样的观点,源源不断。似乎胡玮炜成了年青人的新标杆。

正如韩寒所说的,“且不说连同部分债务的收购以及中后期进入的投资人需要优先结算的情况下,创始人团队还能分得多少(那是他人的合法应得)”,15亿当中,胡玮炜的所得,其实有限(当然肯定还是比我们普通人高得多)。

而且,作者为什么不写王兴,为什么不写美团CEO?美团八岁,估值已达300亿美元,动动手就敢拿27亿元砸下摩拜了。而且,王兴是1979年生的,只比胡玮炜大3岁。

大概因为胡玮炜的财富速成速度更快,加上她开始是记者,又是美女,给人的感觉是“我跟她差别不太大啊”“她的起步也没比我强多少啊”,这样,才是更好拿来做题目。

如果说王思聪又赚了多少亿,可能一般的中产或金领、技术人员不会跟她比;可一个三年前还是记者的女孩,套现了15亿,很多人就会有一个代入感了:为什么我不是她?

这也就是这篇刷屏的爆款想要达到的效果了:让每个人都充满焦虑。

人家也是普通人,人家三年赚了15亿,为啥我一年都赚不到15万?我如何才能赚到一个亿?大家都是三十来岁,可别人都在创业,我还在格子里写代码,他们套一下现就有了可以花几辈子的钱了;我还是每个月辛苦还月供,怎么办?怎么办?

大家不觉得这种比较很变态吗?难道不三年赚够15亿,就是被时代抛弃了吗?那美国中产们,看到扎克伯格二十岁出头就成为世界级商业领袖,是不是就得集体跳楼了?

这种虚假的焦虑感,是无中生有的。它诱导你不去看中自己的目标,无法聚焦于自己的方向,而去看那些顶尖级富豪或“成功人士”;也很有可能,在这种焦虑之下,你越发相信,认真工作是没有前途的,你想去当这个风口上的猪。

可是,没人告诉你,风口上曾摔死过多少猪。光是共享单车这个领域,血海撕杀过来,倒下过多少企业?到处都是成千上万的自行车废墟。这种成功,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且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你焉知你不是那个填平人家晋升之路的尸骸?

别东张西望了,做好自己的事吧。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那种三年赚15亿的梦的。时代不是胡玮炜代表的,而是每个扎实工作的人共同构成的。


侯虹斌


这次我挺韩寒,坚决挺他!

那个刷遍全网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弄得我杨角风心都痒痒的,可惜自己没有这命,还是安安稳稳工作,安安稳稳写文章吧!

关键在于,我有自知之明,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有自知之明!这篇文章太有魔性了,引人入胜,像一把刀一样,一刀一刀的割着你的自尊心,仿佛我当个小主管还错了?有个小肚子就丑的不能见人了?三四线城市都不能住人了?我一年挣十来万得死了?

就像韩寒说的那样,这类毒鸡汤:

不光是在贩卖焦虑,还在制造恐慌。

“焦虑”这个词是罗振宇教给我的,在他说书之前,我是不懂什么叫焦虑的,自从听了他的书,我突然就觉得自己本来很幸福的生活,被毁了……

看这个题目就非常耸人听闻,《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生活已经不易,干嘛还不放过我们这一批80后90后,我们招你惹你了,你平白无故的就给我们戴紧箍儿,给我们念紧箍咒?

本来,我生活的很幸福的,有车有房,有家人孩子,朝九晚五的上班,晚上还能写写作,聊聊天,生活也挺惬意的。

可是自从有了这类人,我们的生活就变得非常糟糕……

不是我们糟糕,是对比的糟糕……

就像韩寒所说的那样,你根本就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为什么非要给我扣上焦虑的帽子?

我怎么就被抛弃了?被你吗?

如果这就是所谓的抛弃,那么全中国还剩下多少人活着?马云吗?奶茶妹妹吗?

一个“抛弃”词语的使用,让人非常不舒服,我不知道他举例的胡玮炜敢不敢说抛弃二字?

请问她不吃饭吗?不需要饭店的大厨帮她做饭吗?她不购物吗?不需要超市营业员给她算账吗?即使她不出门购物,难道也不需要快递员吗?她不理发吗?她不坐车吗?她不旅游吗?……

这些给她服务的人,她敢抛弃吗?

对!她绝对不敢,正是千千万万这种普通人,才撑起了她十五亿的价值,没有千千万万个长着小肚腩的人、农民、工人、公务员去骑共享单车,何来的十五亿?

当然这不是她的话,而是这篇文章作者的话,就这样无情的把矛头对准了这个亿万富翁!

这种谬论就像阿里巴巴可以抛弃千千万万个网店主、快递员、商品工厂工人一样滑稽。

岗位没有贵贱之分,不要人为的再制造这种恐慌,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快乐,大人物也有大人物的烦恼,你永远不要评价一个人的工作到底有没有意义!

就像杨角风一样,当你不能像杨角风一样写胡说八道的文章的话,你又怎么评价人家就是胡说八道了呢?

想通了,自然就懂了!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杨角风发作


韩寒自从被方舟子敲打了一下和做了别人老爸及千万人的岳父还有导演之后,整个人都变了,变得柔软了许多,甚至给人一种温暖感,其实,这样的韩寒真的挺好的,真的。



不过,有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提出来,就是,韩寒反驳的这篇什么文《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其实他不就是反驳7前年的他自己吗?7年前,“代笔门”之前的韩寒,就是这么“激烈”的。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聪明的,他做的事情不过是往“都向名利看”这个全民价值观轻轻踹了一脚罢了,激发起了人们内心深处原本就有的恐惧,不甘,反抗的情绪。做了跟当初韩寒几乎一样的事情。



如果说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其问题就跟当初的韩寒是一样的,过于偏激,太想挑事,所以,在韩寒反驳的加持下,它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确实该打。


陆以外


摆明个人观点:这篇爆款文章在我看来是自媒体通过揣摩社会风气和大众心理所写的一篇鸡汤文。对金钱的崇拜,普遍的中年危机焦虑,以及自媒体推波助澜的加重职场恐慌。

先说什么是"鸡汤文",在我看来"鸡汤"区别于"干货",当你看到一篇文章,乍一看感觉意义深刻,感人肺腑,催人尿下,热血沸腾的吗想撸起袖子干大事。但当你真的着手去做的时候,发现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而"干货"则是你看了,你就知道怎么去做,而且能够获得成效。

为什么后来"鸡汤"都被说成"毒鸡汤"且被收嫌弃呢?其实就是只想着去"催人尿下"或"鼓吹斗志",却不去想着实事求是。

这篇文章首先无形中就输出了一种普世但不一定正确的价值观,"同龄的别人都套现多少亿了,而你们还领着你们的微薄的死工资,或者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着地",我认为这是一种金钱成功论。让我感觉牛X的人物都是挣大钱的,而那些穷人,可怜而卑微。关于金钱,成功的价值观,一般对整个社会来说,这二者紧密相关。但从来都是如此,便是对么?对于否定"平凡"和"普通"的价值,我个人并不怎么同意。

而且在读完之后,你或者热血沸腾,或者感叹人生,但真的能给你提供什么指导吗?反正我没get到很有用的点。最终除了让人焦虑和恐慌,没有什么用了。

人焦虑和恐慌后会怎么样?对于职场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人去消费知识来给自己充电,就是所谓的知识付费。所以,很多时候学校习并不是为了真心的去学习新知识,而是通过付费告诉自己,我学习了,我努力了,但除了付费是真的,你是真的学到了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自媒体少做些为了流量而煽动情绪的事情,多输出正确的价值理念,这样"鸡汤"才是有营养的。

最后,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自己也不是一个"好鸟",俗人一个,俗得很……哈哈哈……

以上纯属个人偏见,不喜勿喷,但欢迎和平的交流。



漫谈莫语


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该把成功的标准和金钱挂钩,煽动人们的焦虑。

这样的毒鸡汤文章,除了收割流量之外,我觉得一无是处。而韩寒的发声,让我们意识到,公民韩寒原来一直都在。

诚然美团收购摩拜确实是个大新闻,36岁的摩拜CEO胡炜炜奋斗10年月薪才过万,创业3年却套现15亿,这也是不错的“励志故事”,可是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这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有一些人跑得快,有一些人走得慢,走得慢的人不一定不开心,跑得快的人不一定快乐。《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样的文章却片面的否定了快乐,定义成功的标准是“钱多多”,恕我不敢苟同。

于是韩寒发声谴责,直指文章是在贩卖焦虑,制造恐慌。

我是赞同韩寒的看法的,成功的标准并不只有一套,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以金钱地位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真的太肤浅了。

我爸爸是个电焊工人,一辈子也没能挣到大钱,勉强养家糊口,但是每当他看到一块块铁皮、三角铁被他组合成漂亮的钢铁大门时、当他看到废弃的铁块安装在农机上得以使农机继续工作时,他脸上浮现的笑容告诉我,他是成功的。虽然没有多少钱财,一辈子这样平平淡淡的过着,却是幸福安康的。

我想这样简单的小平凡,健康而快乐,就是爸爸最大的成功之处。

而且,做什么干什么,过怎样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权利。

而《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却简单的把成功划分到向胡炜炜看齐,只有创业套现有钱才是成功。

无论小腹长出赘肉,还是因为房贷不敢辞职,亦或在小城市平凡的生活着,对于个人来说,都没有错,也没有不成功。

你喜欢挑战,你大可去向胡炜炜看齐,并不是我们没有达到胡炜炜的标准,就是失败的,被抛弃的。

这简直可笑的很。

人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使我们自己的,没有谁能说快乐健康是不成功的。

在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里,没有哦任何一个人,有资格将我们抛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