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韓寒指責爆文《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篇文章有什麼問題嗎?

遊戲人生帕尼醬


在這個事件之前,精英君沒有關注過《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一篇文章。現在看了一下是跟美團收購摩拜單車有一定關聯,在文中介紹了摩拜單車的創始人胡瑋煒因為收購案套現了15億。此外,作者還列舉了25歲的李叫獸運營的公眾號和公司,被百度花費上億元全資收購了等類似的信息,證明了這些在名和利方面有了重大舉措的人,正遠遠拋棄了很多同齡人,達到了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度。當然,作者的觀念有點偏頗,因而遭受了作家韓寒等的指責。

在精英君看來,單純地用名和利來概括一個人是否成功或者是是否在拋棄自己的同齡人,或許過於片面了,不過從這一事件裡我們可以有以下結論。

1、在職業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時候,學歷、外貌、知識、付出的努力等等都代表了職場競爭實力的一種,但有時候在人生中起關鍵作用的是你做出的職業選擇。這個時代選擇可以很多,精英君也不鼓吹大家都創業,但不可否認,胡瑋煒、李叫獸等能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不走平常路,做出了適合自己的職業選擇,因此他們能比同齡人收穫更多亦無可厚非。

這個時代,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2、平常人,走平凡路,亦是一種幸福

不可置疑,這個社會因為時代變化太快,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公平,也充斥著焦慮和浮躁。,胡瑋煒、李叫獸的成功,有他們的過人之處。平常人很難加以複製。因此,我們需要擁有的就是一個甘於平淡的心。為工作而努力、為房子奮鬥,為孩子加油,亦是一種樂趣。作為平常人,我們要學會的就是走平凡路,這亦是一種幸福,不是麼?


無憂精英網


  在這個心靈雞湯充斥的世界,《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一文還是引發了眾人的聲討,這一現象值得關注

  在稿件的作者看來,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成為了富豪,也是成功者的象徵。事實果真如此嗎?坦白說,摩拜賣身是共享單車行業的恥辱柱,也是摩拜失敗的標誌。

  從摩拜去年12月的財報可以看出,一個月營收僅1.1億元人民幣,最後淨利潤卻是虧損6.81億元人民幣。試問,一個鉅額虧損的企業賣掉,這很光榮嗎?

  說白了,摩拜賣給美團,更多的是無奈。由於資本不願意為持續虧損的共享單車提供資金支持,摩拜如果不賣,最終只能跟酷騎和小藍單車一樣,因為資金鍊斷鏈而倒閉。從表面來看,美團收購了摩拜,這是強強聯合。事實上,美團收購摩拜,不過是摩拜的投資人,把摩拜這個虧損的包袱甩給了美團,換了一波投資人而已

  把一家持續虧損的企業,賣給資本,創始人卻套現15億,這種成功說不上成功。嚴格來說,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就是一個資本投機的案例。所以,這種成功不值得學習,這是一種被扭曲的商業價值觀。如果國內商業都這樣玩資本遊戲,誰還會去發展實業呢?

  上升到行業的角度來說,既便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算一種成功,但這種成功的機率也不多見。難道,我們忘記了被資本逼得走投無路,最後只能自殺的茅侃侃嗎?每年很多人創業,真正成功的卻是少數。

  正因於此,《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一文向年青人販賣焦慮的做法,有點譁眾取寵的意味。更有慎者,作者有意蹭熱點提高自己的關注度,這種可恥投機行為也應該打擊


賈敬華


《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只傳遞了一個價值觀:只有錢,才能體現一個人的價值。正如韓寒所指責的那樣“不光光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在製造恐慌”。

文章中,滿眼的都是“拋棄”、“退步”、“憂慮”,認為成功的價值觀是“買房”、“買車”、“創業”,如果你稍稍有鬆懈,你就會被落下了。就算你呆在原地,你緩慢成長,也是一種退步。

不單是這一個文章如此喧嚷,很多職場爆文都是製造焦慮,妄圖這個世界只有一個評價標準:“財富”。沒有錢,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歸零了。千萬不要在年輕時不愛錢,不愛努力和打拼,每天過得雲淡風輕。

這本是一個多元的世界,有人跑的快,有人跑的慢,有人愛散步,但這類文章偏偏宣傳一個標準:只能快,不能慢,更不能走。何不,製造出一個機器人的世界呢?



注視這視界


客觀地說,沒覺得爆款文《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有太大問題,也沒覺得韓寒的指責有什麼明顯不妥。

說我抹稀泥?好吧,算是。

一篇文章,一篇發在自媒體的文章,一篇發在自媒體意外爆款的文章,當然反映的是寫作者,以及寫作者所躋身的圈子的看法,從作者的角度切入了這麼一個視角,無可厚非。他要勉勵的是自己,以及他自己的圈子同道。有問題嗎?當然沒問題。

韓寒作為另一個圈子的意見領袖,讀到這篇文章感到不悅,不吐不快,提出批評,並在他的圈子裡得到共鳴。有問題嗎?當然沒問題。

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一篇自媒體自勉的文章會爆款?為什麼會令圈子外的讀者慼慼然乃至不忿?

是焦慮,擊中了現代人普遍的焦慮。作者王耳朵面對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圈子顯然是覺得他們如果抓住機會,會與胡瑋煒一樣取得同樣成績,而他們圈子裡的同齡人做到了,那麼《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就是王耳朵們由衷的感喟,時不我予的焦慮。可是這種焦慮越過圈子傳播了出去,激發和引起了更多80後讀者的慼慼然和共鳴,更多的讀者對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無感,但卻有著同樣或相似的焦慮感。

換言之,讀者被擊中的是“同齡人正在拋棄你”,而不是“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看吧,王耳朵因為特異性事件感喟的焦慮在傳播中引發了普遍的焦慮共鳴,80後一代人普遍的焦慮。有些人感到被擊中,因為他身邊圈子裡的同齡人已經兒女雙全,他還孑然一身;有些人感到被擊中,因為他同出師門的師妹已經成為博導,他還在糾結要不要考博;有些人被擊中,因為他的高中同學已經晉升為正處,他還在副科級苦苦煎熬⋯⋯

甚至,連爆款文的作者王耳朵的格局也太小,同樣80後,82年的胡瑋煒被88年的王思聰拋棄久矣,為什麼他不對王思聰感喟?不是一個圈子嘛。


在我看來,《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文章爆款,純屬誤會。作者分明是對自己圈子的自勉(他與胡瑋煒都曾是媒體人),其中的焦慮卻點燃了對“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根本無感的圈外讀者的焦慮,焦慮焦慮焦慮,我們大家都有焦慮,慼慼然慼慼然⋯⋯不對,我為什麼要對胡瑋煒套現15億慼慼然?關我屁事嘛!

所以韓寒跳將了出來,告訴自己的讀者,我們是情懷的圈子,有精神追求的文藝青年,怎麼可以為庸俗的財富慼慼然呢?

當然,韓寒也沒有錯。


唐映紅


這幾天熱文《摩拜創始人套現 15 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刷屏了朋友圈。裡面提到一個詞:焦慮。可是會因為千里之外一個陌生同齡人賺了大錢而焦慮的人,多半就不懂什麼叫真的絕望

我從小到大就是被同齡人碾壓過來的:幼兒園裡最受歡迎的孩子不是我,小學班級裡的孩子王不是我,高中班上最帥的男生不是我,泡到校花的不是我,高考時考得牛逼的也不是我,出來工作時城裡有五套房的不是我,現在創業套現15個億的人也不是我。你覺得我是不是被一路碾壓過來的?

何止是碾壓,簡直就是天天被生活按在地上強X。我多慘啊,簡直就是21世紀loser、low逼的代表人物。

可你肯定是不屑一顧的:社會上遍地都是我這種被生活艹翻在地的人,世人call他們叫“普通人”而已。

誰不想少年得意,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一個普通人跟那些生下來就贏在起跑線上的人肯定沒法比。基因好,會長得特別好看或者智商特別高;家境好的,生下來就等於身價千萬甚至上億,有的父母會給自己幼小的孩子買上一條街上所有的鋪面,並且全署上他的名字。

你跟這些人同齡,然後時間過去二十年,發現彼此的階級,卻如同相隔銀漢。

痛不痛?怕不怕?慌不慌?

人在這個時候是不慌的,因為隔太遠了,沒什麼實感。

就像很多人看到范冰冰,絕不會有讓她做女朋友的想法,如果你有,麻煩你正常一點。可你生活中出現個很漂亮姑娘,正常人晚上肯定偶爾會腦子臆想一下。

但這些破事發生在你身上,你要慌:

  1. 大學跟你一起是廢人的中國好舍友李狗蛋,畢業後忽然買車買房,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你慌不慌?你腦子一定在想。日狗的,不帶這樣的,說好的一起做廢人呢?說好的一起混日子的呢?怎麼你忽然就變成人生贏家了,你受到了一萬點暴擊,最直觀地刺傷了你的自尊心,最直觀地加劇你的焦慮感,讓你意識到:原來我和他之間有這麼大的差距

  2. 跟你一起長大的發小李小花,本來跟你一樣是普通土氣的姑娘,你們曾經一起追星,一起沉迷於歐巴的美貌無法自拔。忽然有一天,她突發奇想要減肥,你開始是嘲笑她的,後來她一天天堅持下來,你開始慌了,也想跟著她,然後自己沒堅持下來。最後,她瘦成了大美比,周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叫她女神,她還找到了一個長得很像吳亦凡的男朋友。難不難受,心態爆不爆炸?

人都會攀比,妒忌。

所以你本來好好過著你的日子,卻突然因為別人的成功而失敗了。

好像不能碾壓所有人,這日子就沒法過了。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東西是不是你想要的?

這個生活是不是我想要的?

這個老婆是不是我想要的?

這個工作是不是我想要的?

媽的,鬼知道是不是你想要,這東西只有你知道答案。

別傻傻地聽別人販賣焦慮,放自己一馬。

最後,祝你們幸福。

關注我,每天給你講不一樣的騷話。


渠道大佬


韓寒的說法是對的。這種對比沒啥意思。

摩拜的創始人胡瑋煒,1982年生,很年輕,所以被稱為“你的同齡人”。 僅僅過了三年,她就把企業做成了當紅的創業公司。這次美團收購摩拜,她可能從中套現15億。於是乎,

“三年前還是普通記者的胡瑋煒,已經不動聲色的走到,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大學畢業後五年,你就會發現,'同齡人'是一個經不起推敲的名詞。”

不會再有勻速前進的同齡人,你要麼一騎絕塵,要麼被遠遠拋下。

就算你呆在原地,你緩慢成長,也是一種退步。

文章的類似這樣的觀點,源源不斷。似乎胡瑋煒成了年青人的新標杆。

正如韓寒所說的,“且不說連同部分債務的收購以及中後期進入的投資人需要優先結算的情況下,創始人團隊還能分得多少(那是他人的合法應得)”,15億當中,胡瑋煒的所得,其實有限(當然肯定還是比我們普通人高得多)。

而且,作者為什麼不寫王興,為什麼不寫美團CEO?美團八歲,估值已達300億美元,動動手就敢拿27億元砸下摩拜了。而且,王興是1979年生的,只比胡瑋煒大3歲。

大概因為胡瑋煒的財富速成速度更快,加上她開始是記者,又是美女,給人的感覺是“我跟她差別不太大啊”“她的起步也沒比我強多少啊”,這樣,才是更好拿來做題目。

如果說王思聰又賺了多少億,可能一般的中產或金領、技術人員不會跟她比;可一個三年前還是記者的女孩,套現了15億,很多人就會有一個代入感了:為什麼我不是她?

這也就是這篇刷屏的爆款想要達到的效果了:讓每個人都充滿焦慮。

人家也是普通人,人家三年賺了15億,為啥我一年都賺不到15萬?我如何才能賺到一個億?大家都是三十來歲,可別人都在創業,我還在格子裡寫代碼,他們套一下現就有了可以花幾輩子的錢了;我還是每個月辛苦還月供,怎麼辦?怎麼辦?

大家不覺得這種比較很變態嗎?難道不三年賺夠15億,就是被時代拋棄了嗎?那美國中產們,看到扎克伯格二十歲出頭就成為世界級商業領袖,是不是就得集體跳樓了?

這種虛假的焦慮感,是無中生有的。它誘導你不去看中自己的目標,無法聚焦於自己的方向,而去看那些頂尖級富豪或“成功人士”;也很有可能,在這種焦慮之下,你越發相信,認真工作是沒有前途的,你想去當這個風口上的豬。

可是,沒人告訴你,風口上曾摔死過多少豬。光是共享單車這個領域,血海撕殺過來,倒下過多少企業?到處都是成千上萬的自行車廢墟。這種成功,一將功成萬骨枯,而且帶有很大的偶然性,你焉知你不是那個填平人家晉升之路的屍骸?

別東張西望了,做好自己的事吧。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那種三年賺15億的夢的。時代不是胡瑋煒代表的,而是每個紮實工作的人共同構成的。


侯虹斌


這次我挺韓寒,堅決挺他!

那個刷遍全網的文章,鋪天蓋地而來,弄得我楊角風心都癢癢的,可惜自己沒有這命,還是安安穩穩工作,安安穩穩寫文章吧!

關鍵在於,我有自知之明,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有自知之明!這篇文章太有魔性了,引人入勝,像一把刀一樣,一刀一刀的割著你的自尊心,彷彿我當個小主管還錯了?有個小肚子就醜的不能見人了?三四線城市都不能住人了?我一年掙十來萬得死了?

就像韓寒說的那樣,這類毒雞湯:

不光是在販賣焦慮,還在製造恐慌。

“焦慮”這個詞是羅振宇教給我的,在他說書之前,我是不懂什麼叫焦慮的,自從聽了他的書,我突然就覺得自己本來很幸福的生活,被毀了……

看這個題目就非常聳人聽聞,《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生活已經不易,幹嘛還不放過我們這一批80後90後,我們招你惹你了,你平白無故的就給我們戴緊箍兒,給我們念緊箍咒?

本來,我生活的很幸福的,有車有房,有家人孩子,朝九晚五的上班,晚上還能寫寫作,聊聊天,生活也挺愜意的。

可是自從有了這類人,我們的生活就變得非常糟糕……

不是我們糟糕,是對比的糟糕……

就像韓寒所說的那樣,你根本就不知道我想要什麼,為什麼非要給我扣上焦慮的帽子?

我怎麼就被拋棄了?被你嗎?

如果這就是所謂的拋棄,那麼全中國還剩下多少人活著?馬雲嗎?奶茶妹妹嗎?

一個“拋棄”詞語的使用,讓人非常不舒服,我不知道他舉例的胡瑋煒敢不敢說拋棄二字?

請問她不吃飯嗎?不需要飯店的大廚幫她做飯嗎?她不購物嗎?不需要超市營業員給她算賬嗎?即使她不出門購物,難道也不需要快遞員嗎?她不理髮嗎?她不坐車嗎?她不旅遊嗎?……

這些給她服務的人,她敢拋棄嗎?

對!她絕對不敢,正是千千萬萬這種普通人,才撐起了她十五億的價值,沒有千千萬萬個長著小肚腩的人、農民、工人、公務員去騎共享單車,何來的十五億?

當然這不是她的話,而是這篇文章作者的話,就這樣無情的把矛頭對準了這個億萬富翁!

這種謬論就像阿里巴巴可以拋棄千千萬萬個網店主、快遞員、商品工廠工人一樣滑稽。

崗位沒有貴賤之分,不要人為的再製造這種恐慌,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快樂,大人物也有大人物的煩惱,你永遠不要評價一個人的工作到底有沒有意義!

就像楊角風一樣,當你不能像楊角風一樣寫胡說八道的文章的話,你又怎麼評價人家就是胡說八道了呢?

想通了,自然就懂了!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韓寒自從被方舟子敲打了一下和做了別人老爸及千萬人的岳父還有導演之後,整個人都變了,變得柔軟了許多,甚至給人一種溫暖感,其實,這樣的韓寒真的挺好的,真的。



不過,有一個很奇妙的現象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提出來,就是,韓寒反駁的這篇什麼文《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其實他不就是反駁7前年的他自己嗎?7年前,“代筆門”之前的韓寒,就是這麼“激烈”的。



《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聰明的,他做的事情不過是往“都向名利看”這個全民價值觀輕輕踹了一腳罷了,激發起了人們內心深處原本就有的恐懼,不甘,反抗的情緒。做了跟當初韓寒幾乎一樣的事情。



如果說這篇文章有什麼問題,其問題就跟當初的韓寒是一樣的,過於偏激,太想挑事,所以,在韓寒反駁的加持下,它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確實該打。


陸以外


擺明個人觀點:這篇爆款文章在我看來是自媒體通過揣摩社會風氣和大眾心理所寫的一篇雞湯文。對金錢的崇拜,普遍的中年危機焦慮,以及自媒體推波助瀾的加重職場恐慌。

先說什麼是"雞湯文",在我看來"雞湯"區別於"乾貨",當你看到一篇文章,乍一看感覺意義深刻,感人肺腑,催人尿下,熱血沸騰的嗎想擼起袖子幹大事。但當你真的著手去做的時候,發現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回事。而"乾貨"則是你看了,你就知道怎麼去做,而且能夠獲得成效。

為什麼後來"雞湯"都被說成"毒雞湯"且被收嫌棄呢?其實就是隻想著去"催人尿下"或"鼓吹鬥志",卻不去想著實事求是。

這篇文章首先無形中就輸出了一種普世但不一定正確的價值觀,"同齡的別人都套現多少億了,而你們還領著你們的微薄的死工資,或者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著地",我認為這是一種金錢成功論。讓我感覺牛X的人物都是掙大錢的,而那些窮人,可憐而卑微。關於金錢,成功的價值觀,一般對整個社會來說,這二者緊密相關。但從來都是如此,便是對麼?對於否定"平凡"和"普通"的價值,我個人並不怎麼同意。

而且在讀完之後,你或者熱血沸騰,或者感嘆人生,但真的能給你提供什麼指導嗎?反正我沒get到很有用的點。最終除了讓人焦慮和恐慌,沒有什麼用了。

人焦慮和恐慌後會怎麼樣?對於職場的人來說,可能會有人去消費知識來給自己充電,就是所謂的知識付費。所以,很多時候學校習並不是為了真心的去學習新知識,而是通過付費告訴自己,我學習了,我努力了,但除了付費是真的,你是真的學到了嗎?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自媒體少做些為了流量而煽動情緒的事情,多輸出正確的價值理念,這樣"雞湯"才是有營養的。

最後,說了這麼多,其實我自己也不是一個"好鳥",俗人一個,俗得很……哈哈哈……

以上純屬個人偏見,不喜勿噴,但歡迎和平的交流。



漫談莫語


最大的問題在於,不該把成功的標準和金錢掛鉤,煽動人們的焦慮。

這樣的毒雞湯文章,除了收割流量之外,我覺得一無是處。而韓寒的發聲,讓我們意識到,公民韓寒原來一直都在。

誠然美團收購摩拜確實是個大新聞,36歲的摩拜CEO胡煒煒奮鬥10年月薪才過萬,創業3年卻套現15億,這也是不錯的“勵志故事”,可是能帶給我們什麼呢。

這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有一些人跑得快,有一些人走得慢,走得慢的人不一定不開心,跑得快的人不一定快樂。《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樣的文章卻片面的否定了快樂,定義成功的標準是“錢多多”,恕我不敢苟同。

於是韓寒發聲譴責,直指文章是在販賣焦慮,製造恐慌。

我是贊同韓寒的看法的,成功的標準並不只有一套,人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以金錢地位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真的太膚淺了。

我爸爸是個電焊工人,一輩子也沒能掙到大錢,勉強養家餬口,但是每當他看到一塊塊鐵皮、三角鐵被他組合成漂亮的鋼鐵大門時、當他看到廢棄的鐵塊安裝在農機上得以使農機繼續工作時,他臉上浮現的笑容告訴我,他是成功的。雖然沒有多少錢財,一輩子這樣平平淡淡的過著,卻是幸福安康的。

我想這樣簡單的小平凡,健康而快樂,就是爸爸最大的成功之處。

而且,做什麼幹什麼,過怎樣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的權利。

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卻簡單的把成功劃分到向胡煒煒看齊,只有創業套現有錢才是成功。

無論小腹長出贅肉,還是因為房貸不敢辭職,亦或在小城市平凡的生活著,對於個人來說,都沒有錯,也沒有不成功。

你喜歡挑戰,你大可去向胡煒煒看齊,並不是我們沒有達到胡煒煒的標準,就是失敗的,被拋棄的。

這簡直可笑的很。

人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什麼樣的生活使我們自己的,沒有誰能說快樂健康是不成功的。

在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裡,沒有哦任何一個人,有資格將我們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