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资格战车生产国-意大利

今晚我们来聊一些“坦克小国”的战车发展史。尽管这些国家生产的坦克名气不算大,但它们同样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下了不灭的足迹。

老资格战车生产国-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奉行对外扩张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先中立,后对德国宣战,成为战胜国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墨索里尼成了德国法西斯的帮凶。二战后,意大利于1949年加入北约。意大利的工业比较发达,汽车工业尤其小有名气,著名的菲亚特公司便是意大利的历史悠久的汽车制造厂商。这使得意大利在装甲车辆的研制上,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

老资格战车生产国-意大利

意大利

令意大利人感到骄傲的是,世界上首次参加战斗的装甲战车,便是意大利的“菲亚特”装甲车。1912年,这种装甲战车用于意土战争中。这次战争发生在利比亚的的黎波里塔尼亚地区,意大利军队用“菲亚特”装甲车运送士兵投入战斗,成为机械化部队的先驱。不过,这次战斗中动用的装甲车只有几辆,发挥的作用有限。其后不久,意大利又生产出“比安奇”装甲车。这种装甲车重3.1t,乘员3人-4人,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0hp(22kW)。

老资格战车生产国-意大利

菲亚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真正装备意大利军队的战车是“兰西”1ZM装甲车。“兰西”装甲车于1915年装备意军,初期型共生产了20辆,车重约4,乘员6人,车上装有3挺6.5mm机枪:主炮塔上安装挺,主炮塔顶上的小塔上安装1挺。

大量生产的型号为“兰西"12M装甲车, 1917年制成,共生产了110辆。主要武器改为法国制造的2挺“圣埃廷诺”8mm机枪,最大俯仰角为-150~ +359,携弹15600发。此外,还可装1挺-2挺机枪,利用车内的7个射击孔进行射击。看来,“兰西”IZM装甲车已经体现了步兵乘车作战的某些思想。

“兰西” 1ZM装甲车的底盘为“兰西”轻型卡车底盘,车体四周用6mm钢板铆接而成。车体两侧各有3个射击孔,车体两侧各有一个车门,车体尾部有一个射击孔。由轻型卡车改装成装甲车的工作,由意大利的安索尔公司负责。其动力装置为4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70hp,最大速度67km/h,最大行程435km。

有趣的是,“兰西"1ZM装甲车的车体前部有一对角钢桁架,是用来清除铁丝网的,它和一战中出现的法国“施纳德”坦克上的铁丝网切割器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6军队组建了第一支装甲部队,全装备的是“兰西” IZM装甲车,这支装甲部队曾参加了对奥地利军队的战斗。一战结束后,一部分“兰西” 1ZM装甲车转给意大利警察部队,意军在利比亚和西班牙等地,也曾使用过这种装甲车。这种装甲车一直使用到1941年。

意大利研制的最初的坦克是“菲亚特” 2000重型坦克和“菲亚特"3000轻型坦克。

“菲亚特"2000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早在1916年就开始了。这说明意大利军方是较早认识到坦克重要性的国家之一。第一批2辆样车于1918年底完成, 1920年又生产出4辆“菲亚特"2000重型坦克。这些坦克虽然装备了意大利军队,但从未在实战中使用过。

老资格战车生产国-意大利

菲亚特

“菲亚特”2000重型坦克的设计思想明显受到英国1型坦克和德国ATV坦克的影响。其战斗全重为401,

乘员10人,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其动力通过一根传动轴传递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再传给主动轮,主动轮位于车体前部。由于大部分机械传动件布置在车体底板之下,使得车体内部显得比较宽敞。但是,这样一来,使车体高度增大到3.8m、比英国的1划坦克和德国的A7V坦克都要高、其主要武器是1门65mm火饱、安装在能360旋转的炮塔内、这一点比起英国的1型和N型坦克及德国的ATV坦克要先进得多。可以认为,“菲亚特"2000坦克是第一种在旋转炮塔内安装重型火炮的坦克。这使得它的火炮有很好的方向射界和火力机动性。辅助武器为7挺“菲亚特"6.Sm机枪,每侧有3挺,车尾部有1挺。车体侧面最前部的一挺机枪有100的方向射界。

其动力装置为“菲亚特"A12型6缸汽油机,最大功率240hp(176.5kW),行动部分每侧有10个小直径的负重轮,中间8个分为4组,安装在轮轴架上,前后另外有1个单独的负重轮。最大速度只有6km/h。看来,“菲亚特"2000。克的越野机动性不如英国的NV型坦克,但比法国的“圣沙蒙”和“施纳德”坦克要强。

老资格战车生产国-意大利

菲亚特

其车体和炮塔均为钢装甲板铆接结构,装甲厚度15mm~20mm。整个看来,在1918年~1920年间,“菲亚特"2000坦克算得上是一种优秀的坦克。但是,由于它的生产数量太少,又没有参加实战,并没有给人们留下多深的印象。

“菲亚特” 3000轻型坦克“菲亚特"3000轻型坦克,堪称是“雷诺" FT-17轻型坦克的仿制产品。不过,意大利方面并不是照搬照, 而是 FT-17坦克为蓝本,设计了一种类似FT-7的坦克,由菲亚特公司研制,安索多公司和布莱达公司协助。1918年开始设计, 1920年完成第一辆样车。意大利军方原来订购1400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结束,订购总数锐减到100辆,到1923年才开始装备意大利军队。“菲亚特" 3000在意军中一直服役到1943年,另有少量卖给阿尔巴尼亚、埃塞我比亚和拉脱维亚。

“菲亚特"3000轻型坦克,和"雷诺" FT-17轻型坦克相比重量轻,速度更快,战斗全重为5.5t,乘员2人,从外观上看,和“雷诺"T-17坦克非常相象,但大部分部件都是意大利本国制造的。主要武器为6.5m双机枪,这一点和“雷诺”FT-17坦克明显不同。两挺机枪装在机枪塔上,机枪塔可360旋转,机枪的最大俯仰角为-17-+24,弹药基数为200发。动力装置为“菲亚特”4缸汽油机,最大功率50hp(36.8kW)。悬挂装置和"雷诺"FT-17坦克的一样,为轮轴架式悬挂装置,诱导轮在前,直径较大,主动轮比“雷诺"FT-17的要大一些。最大速度达到24km/h,在20年代的坦克中名列前茅。最大行程为95km。

老资格战车生产国-意大利

意大利半人马座装甲车

1929年时,一部分“菲亚特”3000坦克换装了37mm火炮,称为“菲亚特” 3000B轻型坦克,火炮的俯仰角为-10~+20,弹药基数68发。部分车型还换装了最大功率为68hp(50kW)的发动机,有的车上还装上了用于指挥的无线电台,是世界上最早将无线电台装到坦克上的车型之一。另一种最早装无线电台的坦克是英国的“维克斯” 1型轻型坦克,也是1929年问世的坦克。在1929年英国的“卡登·洛伊德”V型坦克装备意大利军队之前,“菲亚特” 3000轻型坦克是意大利大量装备的唯一坦克。意军曾在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利比亚和意大利本土使用过这种坦克。1943年,意军最后使用这种坦克,与西西里岛登陆的盟军部队作过钱,以失败而告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