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县之争!房企下沉三四线楼市,厮杀多于展望!

撰文=徐三刀

百强县之争!房企下沉三四线楼市,厮杀多于展望!


全国百强县排名看似红火,却暴露了一个真实问题,房地产企业进驻西北市场,进而向四五线城市下沉,厮杀多于展望。

12月4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发布,报告在全国近2000个县域经济单元中遴选出400强样本县(市),原则上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公企业三项标准进行分析研究比较。


百强县之争!房企下沉三四线楼市,厮杀多于展望!


《报告》中包括两个榜单,即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和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排名。

从百强县数量上,陕西与安徽、河北、内蒙、广州一致,都是上榜两城,城市群分化明显,西北城市极为突出,百强县普遍稀少,甘肃、宁夏、新疆、青海一个都没有!

百强县之争!房企下沉三四线楼市,厮杀多于展望!


县域经济总体增速是回升的,但分裂比较明显,一些区域经济特别堪忧,西北算是比较明显。作为现代城市化基础,也是“城乡二元化”的粘合地带,如果低速增长或者不增长、负增长,都会降低整体经济的增速。


百强县之争!房企下沉三四线楼市,厮杀多于展望!


在报告样本之中,中西部地消费区略有回升,但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回落,由于公共财政收入“营改增”的影响,局部财政收入负增长。报告所述部分如果概括西北城市,那情况就比较微妙了......

新一线城市抢人大战,直接造成了人口“虹吸效应”出现,仅2018年西安就出现了速增七十万人口,这一现象可以说极为反常。过去西安一年人口流入四五万,现在一年几十万,真的全部是从北上广深迷途知返的中青年么,不一定!

西安不管经济总量如何,它的国家占位和交通枢纽条件是毋庸置疑的,作为西北五省的桥头堡,西安可以说是西北五省执行棚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如果大家仔细了解一下西北五省棚改导致的人口流失的现状,就会清楚,不少家庭棚改安置货币赔偿之后,都进入了西安。

可以说,棚改货币化安置给了人们提升居住条件和城市生活环境的基础,西安的户口政策又给了很多家庭一个更好的选择。换而言之,西安对于西北五省地市级、县级城市有很强的诱惑力!除此之外,还有乡村投资泛滥,都成为渴望进城的“进城人群”资金推手。

但西安的这种强势与房企规模化扩张是相违背的,房企70%的增长量都在三四线城市,但三四线城市人口向“强省会”策略之下的西安流入,全靠五六线城市补给,农村人口普遍离散,人口转移出现布局“空洞”。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大型房企还在向陕西四五线城市涌入,即便没有踩空,也是踩在薄冰上。

这种发展是不均衡的,因为在整体上全国城市化处于末端,尽管东西南北不均衡,房地产发展的空间已经压缩了。随着开发量的再次增长及销售量的进一步回落,三四线将是国内楼市最大的赌局。

人口填补不到位,出现“空洞”,又无节制供地推盘,新一轮的库存情况可能会再次诞生,又一次重回老路。县域经济的脆弱决定了房地产市场只能边走边看,政策风险影响重大。

目前,棚改政策收紧,虽然没有取消,但分区域调控已经出现,如果真按照官方数据公布,现在全国房地产库存处于历史低位,那么货币化安置或将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收紧导致市场没有资金,没有资金无法刺激购买,没有购买导致新房需求缺口变小,没有新房销售刺激,土地市场势必要流拍刹不住车。

在这一系列的逻辑之下,想要实现“六稳”,陕西县域经济发力一定是在扩张就业岗位,唯有扭转总体经济劣势,才能够长治久安。开放资本进入县域、村镇,做活市场供需,通过“土地三权分离”,吸引培育产业,才是新的增长点。

一味纠缠于土地出让、新地开发,只能让城市人居负债越来越重,导致整体消费下滑。如果城市就业和薪资无法满足,人流出逃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新一线城市“抢人大战”之后要紧急留人,三四五六线城市更要制定留人之策。

在这种背景之下,房企不断向五六线城市下沉,推高了小县城的地价和房价,又无法迎来快速去化,只会出现一个现象“作茧自缚”!即便是拆分小县城需求,实现精准打击,又能如何?即将枯竭的空井里面究竟还有多少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