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MG42機槍威力巨大,聽說美國當時也進行了防止,為什麼沒見裝備?

寰球新觀察


其實,我國也曾經引進了一批MG42通用機槍,但是也沒有成為主流,只是給了防空兵。其他國家也沒有裝備這種機槍。

MG42通用機槍極高的射速和恐怖的殺傷力成名,這種機槍被淘汰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就是過熱太快,無法在炎熱地區使用,更換槍管過於頻繁。只能在天氣相對寒冷的地區使用。第二,就是射速過高,對於後勤來說壓力比較大。

第三,MG42通用機槍的射速太高,就導致了很難進行長時間大範圍的火力覆蓋。重機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持續的火力壓制。如果想自如操作MG42通用機槍,對於射手的訓練程度,要求就比較高。

這個射手必須自如的將射速控制在每分鐘500-650發的區間。第四就是,戰後7.9毫米子彈,已經幾乎全球下線,找不到合適的子彈。其實,美國也生產了自己的通用機槍,就採用了MG42的理念,那就是M60通用機槍。

只不過,改成了理論射速550發,戰鬥射速200發子彈,極大降低了機槍射速。同時,改為7.62毫米子彈。但是,M60機槍的射擊精度很好,從1958年一直到現在,已經70年,還在裝備美軍。

MG42機槍擁有1200發子彈的超強射速,可以依靠密集的點射,形成彈幕封鎖對手。而美軍的M60機槍則因為射速相對很低,在點射上精度更高,特別是在長點射和連發掃射的時候精度都高於MG42機槍。


深度軍事


T24機槍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仿製過德軍的MG42通用機槍。這款機槍就是T24通用機槍,使用.30-06(7.62毫米)春田步槍子彈。

T24機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盟軍對於德國人手中的MG42通用機槍的強大火力(速射高達每分鐘1200發),是又憎恨又恐懼。後來美軍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仿製一款與MG42相同的機槍,用與德軍類似的武器,來對付德國的MG42通用機槍。

於是就讓薩吉諾轉向機有限公司,負責仿造MG42,製造了一挺原型槍。這挺原型槍,口徑改為7.62毫米,以搭配使用美軍的.30-06春田步槍彈。這樣就創造出威力比MG42通用機槍還強大的機槍,並且暫定命名為T24通用機槍(原型武器以T作為代號,正式服役之後才改為M)。這款槍除了使用兩腳架以外,也可以裝在M2重機槍的三腳架上,作為重機槍來使用。

原來的計劃是,將這款機槍來取代步兵班內的勃朗寧自動步槍和M1919A4中型機槍,但是在隨後的測試中,暴露出的問題使得美軍不得不放棄這一計劃。

T24機槍

由於MG42通用機槍的整體設計,各方面都是按照發射7.92×57mm毛瑟子彈的情況下進行。而美軍所使用的.30-06春田步槍彈,其裝藥量要比毛瑟彈多出0.34立方厘米。因為裝藥量過多,超過了原來的MG42的結構。所以原型槍在全自動射擊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控制。最後美軍沒辦法,將這個計劃束之高閣並且當作從來沒有發生過來結束。


鼎盛軍事


美軍在二戰中主力機槍,是勃朗寧M19191,發射7.62X63毫米機槍子彈,跟其他採用馬克辛設計的機槍不一樣,其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冷卻水筒,在二戰中的表現,在太平洋上足以對抗日軍的92式重機槍,但在歐洲和北非遇到德軍的MG-34/42,射速上的巨大差距,完全就是被壓制的結果。

美軍在實戰中跟MG-34/42機槍交火後,就對這種“希特勒的鏈鋸”大為傾倒,當然,尤其是MG-42,其性能和設計領先自己的M1919一個時代,前線需求很快反饋回後方,最終也仿製了出來,但改為發射7.62X63毫米機槍子彈,在試射的時候出現了巨大問題,7.62X 63毫米子彈的威力,比德軍的7.92X57毫米毛瑟子彈威力大多了,這也造成了強大的後坐力,美軍射手在射擊的時候,根本沒辦法操控其準確射擊。

另外,美軍感到MG-42的射速太快,只能點射,但缺乏持續掃射能力,彈鏈很快就能打光,美軍需要射速稍微低一點的機槍。從深層次原因上說,二戰美軍和德軍步兵班的準備思想完全不一樣:

德軍步兵班,不管是衝鋒槍射手還是步槍射手,其戰鬥中的核心,都是保護機槍組,更多的時候是為MG-42機槍搬運彈藥,這玩意兒太能消耗子彈了,機槍是德軍步兵班的火力輸出核心;但美軍步兵班可不是這樣,美軍步兵班雖然裝備的勃然寧自動步槍充當班用機槍,但其只是起到火力支援作用,美軍步兵班主要的火力,還是在於那八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相比同時代栓動步槍具備更高的射速,同時還能準確射殺對手。

這種步兵班武器配置思路在戰後延續了很長時間,但隨著時代的變化,美軍也開始轉變思想,為步兵班配備兩挺機槍,包括小口徑的M249,以及提供中距離壓制的M240,如今,馬潤又換裝了M27,也就是HK416,這種槍械在設計上極其先進,原因在於,在既能夠閉膛單發精確射擊,又能開膛連續射擊,而不至於由於連續射擊導致槍管迅速過熱。


鷹眼防務觀察


簡單的認為美軍因為技術原因沒有裝備仿製MG42的槍支是不正確的, 一般堅持技術通用性原因導致美軍仿製的T24通用機槍不能大批量裝備的理由也很充分,二戰中的蘇聯、德國、美國的制式步槍、輕機槍子彈雖然都是7.62mm子彈,但是子彈的裝藥並不一樣,也就是說子彈的炸藥容量體積並不一樣。

MG42機槍在設計時很多指標都是圍繞德式7.62X57mm子彈的需要進行,包括槍支的後坐力和結構強度計算等;但是蘇聯的莫辛納甘和SVT-40步槍彈都是7.62x54mm 標準、美國的加蘭德步槍彈是和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彈一樣的7.62×63mm子彈,很明顯這三種子彈炸藥裝量是不一樣的,因此直接仿製出來的翻版槍支不能使用。但是這顯然不是主要原因。

美軍完全有實力再建立幾條專用子彈生產線,在仿製MG42的同時也仿製他的專用子彈。當然這種方式會讓前線美軍同時裝備三中子彈,M2重機槍和M1加蘭德以及湯姆遜衝鋒槍要是用兩種子彈,如果再出現一種和德軍子彈通用的通用機槍後勤部門會不堪重負,這對整個部隊體系來說是得不償失的選擇,但是對T24通用機槍做出簡單的適應性改進還是可行的。

傳說中德國的MG42通用機槍也是繳獲的波蘭軍工廠圖紙改進而來的,這說明MG42的設計用彈也不是德國的毛瑟制式槍彈,而是波蘭的步槍用彈,既然德國人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改進生產,美國人的技術沒有理由辦不到。真正讓美軍不願意堅持發展T24通用機槍的原因是戰爭模式問題。電影里美國大兵和德國軍隊巷戰、塹壕戰、野戰對射的鏡頭在二戰中是不會經常出現的。

要知道早在日本侵華期間遠程火炮和技術兵器就已經成為左右戰爭的主要因素,輕武器並不是那麼重要。舉例說明:德國率先在熱澤夫-勒熱夫卡戰役期間年就裝備了MG-44突擊步槍、小日本的38式使用6.5mm子彈威力遠不如中正式的7.62mm子彈,德國已就一敗塗地、日本一樣所向無敵,這說明影響戰爭的是飛機坦克而不是輕武器,美軍自然不會花費巨大的換裝經費裝備T24通用機槍,這才是他沒有最終成軍的原因。


利刃軍事


不請自來!

美國人仿製了MG42機槍,並且推出了實驗用的樣槍!這就是T-24型重機槍!


之所以沒有繼續深入的開發和提升及正式的量產和裝備有幾個因素:

第一、首先就是考慮到一個美國的面子問題!

1、美國在參與一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出現的嚴重的經濟大蕭條,那十年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的國力嚴重受損。在軍費支出上美軍已經是捉襟見肘了!在參加二戰前美軍基本上沒有參加任何的戰爭,軍隊完全處於渙散期,軍事裝備沒有得到及時的哪怕是後趕似的發展!美軍的連排級重火力支援武器和班用輕機槍就沒有得到及時的換代。型號還有個M1步槍能說得過去!

3、在開始太平洋戰爭時,美軍的裝備整體式不太好的,幸好遇到的對手是裝備更差的日軍。

4、根據戰場的實踐經驗,美國軍方緊急將自己裝備的水冷式的重機槍勃朗寧M1917A1式7.62mm機槍進行了兩次突擊式的改裝,才有了那笨重難看的M1919A4式和M1919A6重機槍,

5、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美國就是再窮也不可能沒有錢研製和更新自己國家的新武器啊!美國高層始終固執的這樣認為!寧可降低一點戰場效率也不能用別的國家的。如果要仿製別國的武器,那就要仿製很多了除了M2重機槍和M1加蘭德步槍以外別的都要提升,難道都要仿製麼?太丟人了!這麼強大的美國怎麼能這麼做啊!再說回來了就是仿製也得要錢啊!

第二、開始仿製。

1、在部分美軍高層聽說了德軍的真實的武器裝備的先進性以後,他們抓緊獲得了一部分繳獲的德軍武器,從中選擇了他們軟肋武器的對照物MG42.在真正的看到MG42的威力後,他們立即決定仿製,基於美國的雄厚的資源和設備儲備,很快一支樣槍就仿製出來了!

2、1942年10月在試驗場中T-24型重機槍進行了實彈測試,但是實驗結果非常的令人失望,各項數據均不能滿足裝備要求!

第三,嚴重不合格

1、因為美軍當時裝備的單兵武器的彈藥基本都是7.62X63mm槍彈,MG42原型槍用的是7.92X57mm彈藥,正是因為彈藥的問題才結束了T-24的研製。

2、7.62X63mm彈藥的發射藥裝填比7.92X57mm彈藥要多一些,因此威力方面7.62X63mm彈藥要大很多。這不只是因為轉藥量,也是因為7.62口徑彈藥設計的更合理彈丸重量更有利於發射時的初速!

3、彈藥威力大就造成了後坐力嚴重的增加,射擊目標的散佈點太大,根本起不到準確壓制的效果!整體的槍身結構不能承受長時間的射擊產生的衝撞力,使用壽命嚴重下降!而且沒有那個士兵能自如操控這挺機槍,本身士兵也是難以承受槍身的抖動!舉個例子:把V8的5.0排量的發動機放在為改裝的捷達車上,你就想想吧,踩腳油門啥結果?車不散才怪!

4、還有就是由於子彈裝藥多,燃燒後剩餘能量使槍管熱的更快,原槍持續20秒的連射幾乎不可能!

第四、必須放棄

1、仿製的槍絕對是按原型弄得,而且材料還更好,就是彈藥不匹配,好槍邊爛槍了。

2、解決方法就兩個:

(1)槍不變、子彈變,這是個不能做到的解決方法,美軍當時裝備的步兵槍械的彈藥主要都是7.62mm的彈藥,而且國內的生產線也都是統一在這個口徑下生產的。要增加或改造生產線可不簡單,即便就是改了生產線,生產的彈藥在步兵使用中怎麼實現通用,運輸和補給帶來的困難更大!

(2)子彈不變,槍變,這個倒是可以行得通,這和研製一把新槍有啥區別啊?研發一支好槍沒有幾年的攻關是出不來的!

第五、最後美國政府決定立即停止仿製,馬上對現有的M1919A4進行合理改造提升,再笨再難用好歹用能湊合著用啊。再有就是充分利舊裝備軍隊,如勃朗寧1918式自動步槍就成了班用機槍,黑幫專用的湯姆遜衝鋒槍換下握把馬上裝備等!還有就是那支粗糙卻實用的M3衝鋒槍

第六、英美聯軍為啥要改變初衷,寧可多犧牲一些人也要進攻柏林呢!其中除了政治原因以外,他們不想讓蘇聯人全部獲得德國留下來的那些科學基礎儲備和圖紙。德國儲備的技術和圖紙確實幫助了英美和前蘇聯!

第七、雖然整槍仿製沒有成功,但是美國利用得到的圖紙和技術,在重機槍研製方面得到了很多的好處。後來美軍裝備的那支“通用機槍”M60,也是裝備至今了!M60的原理基本都是MG42的!

第八、MG42的神話並沒有至滅,現在的德國軍隊裝備的M3就是他的後代子孫!

第九、我國也曾經裝備和仿製過MG42,只是局部短時間裝備。至於仿製就不太清楚了(去年在四川德陽遇到一個老軍工,他說他打過MG42,而且他們單位確實成立過課題小組)





杜陵閒人


美軍後來的M60機槍就是仿製的結果,期間走了點彎路,最早用加蘭德步槍的7.62*63彈,威力太大難以控制,後來換成7.62*51後解決了,但是即使財大氣粗的美軍也耗不起MG42的射速,後來就把M60射速調低,後續又改了下變成M2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