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為什麼叫八閩?

驗方流傳


福建有八閩、五語的別稱,可能是古代福建文化多元的結果。

所謂八閩,一般認為,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建州、興化、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為八府,所以有八閩之稱。八閩中間,福州作為首府,其文化教育發展的條件得天獨厚,其成就與效果也是首屆一指。

五語,閩語通常分為五片:閩東話、閩南語、閩北語、閩中話、莆仙話(興化話)。河洛語是閩南語的雅稱。河洛是“Hō-ló.”這個音的翻譯字。也有“福佬”、“鶴佬”、“歐駱”、“貉獠”的寫法。河洛語,即傳統上所說的閩南語,主要分佈在閩粵臺瓊四省。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以八閩大地、或八閩五語來形容福建的基本概貌或文化多元性。古時福建,史稱這個時期的越族人,傍水而居,習於水斗,善於用舟,盛行原始巫術。到了漢代,中原人士依然認為閩中及其居民為“方外之地,劗發紋身之民也。”

漢晉至五代,中原漢人開始不斷向東南沿海遷徙。隨著漢人大批入閩,漢文化在閩中由北向南迅速傳播,漢族的生產習俗、生活習俗、人生禮儀、歲時節慶、宗教信仰等民俗逐漸取代土著民俗而占主導地位。

宋代是福建社會經濟得以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閩南區域文化特徵的形成和演化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在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條件下,福建經濟在短時間內躋身於全國發達地區行列。經過唐宋時代的錘鍊,作為一種具有某些獨特性格的閩南區域文化已經基本形成。

元明時期,福建特別是閩南地區,經歷了海洋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強烈衝擊。明代中期以後,中國商品市場經濟繁榮,士農工商的界限漸趨模糊,傳統的農業經濟更加摻雜混合了多元的經濟成分。思想文化界醞釀著求新求變的思潮衝動,更是對於閩南區域文化特徵的走向成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也就是到了這一全盛時期,出現了八府,有了八閩之說。


朱錫北


閩是福建省的簡稱,根據《辭源》的說法是:“福建省在元朝時分福州、興化、延平、建寧、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朝時改為八府,建、延、邵、汀為上四府,福、興、漳、泉為下四府,故有八閩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