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国演义》由司马懿写,诸葛亮还会这么厉害吗?

二小书法


由“司马懿写《三国演义》”这种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生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诸葛武侯的尊崇,基本上都和司马懿的评价有些关系。

司马懿是诸葛武侯晚年的劲敌,但他对诸葛武侯的评价却是“天下奇才”。对此,晚明的另一位史学奇才刘献廷在诗中如是说:

治国与治军,卧龙岂两事。陈寿亦何知,还问司马懿。”

说的就是这个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在星落秋风五丈原之后,汉军撤退,司马懿立刻带兵追击,到了汉军空营之后见到诸葛武侯的安排布置“皆有法”,不由得感叹对方为:“天下奇才”。这绝对不是司马懿的故作大度,而是作为一个沙场老将的心里话。在三国后期,司马懿用兵之狠、速度之快是有了名的。无论是之前八日行军千里平定上庸太守孟达还是之后以不到一年的时间灭亡了“朝鲜国王”公孙渊,都是又准又狠,速战速决。但唯独在和诸葛武侯对阵时司马懿只能咬着牙的耗着,而且为了安抚军心还得拜托魏明帝曹叡和辛毗两人出面和他演双簧。所以这句“天下奇才”,确实是司马懿对诸葛武侯的最终定位,而不是浮夸的虚美之词。

韩东君版司马懿,鹰视狼顾

历史上,汉昭烈帝在世时诸葛武侯一直是以战略家的身份存在于季汉阵营。而大多数战场上的厮杀都是昭烈帝亲自上阵指挥,所以昭烈帝才有了一个“老革(兵痞)”的外号。对此《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是:

成都平,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也就是说长期以来诸葛武侯扮演的是楚汉相争时丞相萧何的角色。之后的攻打汉中之役也是由昭烈帝安排兵布阵和以法正为“谋主”的操作。所以曾陈寿评诸葛武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也是后世有人质疑诸葛武侯军事才能的论据之一。但认为诸葛武侯不懂军事,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不符合事实,首先自夷陵之战以后汉军便兵微将少,真要是打硬仗实在是消耗不起,所以诸葛武侯用兵时首先是要保存实力,往往避免攻坚战,而且在没有十足把握时决不远离后方。故诸葛武侯一生就战术而言似乎总是攻而不克,反而常在撤军时反戈一击,取得胜利。比如魏国名将王双与张郃皆是死于“拖刀计”。

因此对深谙兵法奥义的司马懿每次在汉军撤退时,都不主张追击。至于之前对魏明帝曹叡等人说: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那也只是自古以来“战略上蔑视敌人”的老套路,任何人带兵都不会先灭自己的威风,长旁人的志气。

五丈原遗址。

最后说一下司马懿可能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志》修撰于西晋,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照顾西晋王朝的官方立场,所以书中对诸葛武侯的评价首先要参考西晋王朝的老祖宗,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的意见。而《三国演义》本于《三国志》(最初就叫《三国志通俗演义》,而且还有“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的副标题。),所以不管后人认为罗贯中或是毛宗岗如何的“尊刘贬曹”,其根本立场是不会脱离《三国志》的框架。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中对诸葛武侯的尊崇,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司马懿的那句:“天下奇才”。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陳大舍


一个人在什么位置或档次,只要看他对手在什么位置或档次,那么他就基本就会在什么位置和档次上,所以真正想评价一个人,只要看他对手如何就可以知其大慨了。

如果司马懿来写《三国演义》,首先肯定会更具体,更生动,会有更多精彩的对局和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在的精神、心理活动,战争的规划、策略和斗争都会更丰富,更汹涌澎湃。

诸葛亮也自然会更高智慧,更优秀,更历害,更难斗。司马先生会遇到更多困难、挫折和失败。但结局会和《三国演义》一样,不管诸葛先生如何通天彻地,都不能真正打败司马老先生,都只能越发衬托司马老先生英武神明和伟绩丰功。司马老先生自然会在斗争和挫败中茁壮成长,最终赢得人生及事业的辉煌和最终胜利。

所以这个问题联想丰富,问得相当不错!麻烦提问题的人去把司马老爷子从地下请出来,让他奋笔疾书,叙叙当年往事,这确实很期待哟。愿提此问题人早去请,至于去请的人能不能回来,却是我不愿关心的了。

自古人心太离奇,

想让司马写《演义》。

司马地下若有知,

一定请你喝酒去。






龙腾凤祥123456


这样的假设不存在,《三国演义》是由1000余年后的人写成的,是在元末明初的特定时代下完成,有一定的政治寄托和明显的情感倾向,可以当做历史参考,但不可将其视为客观公正的历史文献,其只是文学作品而已,只是一部历史小说,不可和真正的历史划等号。

司马懿不会写《三国演义》,也不可能写。因为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作品,罗贯中是在三国结束后一千余年中后人对那段历史的种种描述和刻画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史料,结合个人的思考写成的,不是单单的叙述历史。司马懿生前事身后事都是司本人看不到的,他只能看到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特定一部分东西,而且司马懿的一生不等于三国历史的一生,因此无法跳出历史的局限性去描述那段历史。

《三国演义》应该说是综合前人的种种研究来完成的,其宏观及浩大的境界远非三国时期的当世人所能理解和描述,因此也就不存在这种可能。

如果大家对这段历史感兴趣,还是建议提一些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


王子不忧伤


说二句,"三国"时期,就是一个群雄奋起,谋士辈出的年代。如果《三国演义》让司马懿来写,我认为要比罗贯中写的好。对诸葛亮的评价更能进一步的, 实事求是的,把诸葛亮写的更好。因为高手对决,只有把对方写好,描述好,自已才能突显高艺。司马懿,何许人也?在《三国演义》里,虽然说司马懿艺不如诸葛亮,其实司马懿在整个《三国演义》里,艺已落高诸葛亮。更高于其他谋士。才使司马家族获得成功。才使"三国"晋统一。浅谈司马懿写《三国演义》只能使《三国演义》更精彩。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指正。





手机用户乌龙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不对,因为三国演义也并不是由诸葛亮写的。而是由后代人完成的,只不过立场上较为倾向刘关张!

所以应该说如果作者立场上较为倾向曹魏,诸葛亮还会不会有这么厉害?

答案是会的!首先一个,显示一个人厉害的方法,最好的就是给他塑造一个吊炸天厉害的一批的对手,但是再怎么厉害的对手最终都会输在主角的身上!对手反派越厉害,越能展现出主角的强大,所谓红花衬绿叶,不外如是!这是故事里的常用套路!

试想一下,如果曹魏是主角,那么可能原本就是虚构的温酒斩华雄,就会被安排到曹魏的某一武将中,而原本刘皇叔收法正、孙乾、糜竺糜芳等人的故事就会被一笔带过,曹操收乐进李典等人可能就会有一个个故事了。可能我们就能知道曹操与那“鬼才”郭嘉、“毒士”贾诩、王佐之才荀文若等人之间的各种故事了,还有那三顾茅庐可能就是会在一个个小故事里作为一段节选(其实这个可能比较小,只要有《隆中对》在,三顾茅庐永远是一段佳话。),而司马懿从据不为官到为曹操诸子出谋划策,可能就是一段名流千古的往事也说不一定。

或许我们就看不到忠义无双关二爷过五关斩六将,还有张三爷在当阳桥头的那一声吼,也未必会有三兄弟桃园之情流传千古了。或许就是“古之恶来”典韦忠心救主,情义无双!“虎痴”许褚的耿耿。

先说明,我并没有别的意思啊,确实是之前看过的。

看过一部穿越小说,当时主角的立场其实就不怎么对刘关张很感冒,傲慢自负的关羽,暴虐凶残的张飞,摘人果实的诸葛亮。

我说这个到不是说要替曹魏洗白(就算有人要,也轮不到我不是),也不是抹黑刘关张,只是就这个提问就事论事,有什么不对,望指正。



我小时候也很白



月夜箫声414


有两种可能:会和不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说会,假如司马懿是个忠于历史,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后人评说的敢于亮短,公正无私的人,他一定会如实记载,虽然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并非如此神机妙算,空城吓退司马懿百万大军,但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却是诸葛亮智谋过人,每战必胜。

如果司马懿怕给子孙丢脸,怕后人评说胆小如鼠,死诸葛都能吓死活司马。那他就不会在由他编写的“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写得如此历害。毕竟这部书里有不少他被诸葛亮退败的历史,谁写关乎自己的书或说和人较量的话不说自己怎么怎么了不起,把对方贬低?所以,如果司马懿编三国,他会突出自己,不会让诸葛亮出奇。


真水无香82335


【三国演义】司马懿应该是个人物,有些地方可能比诸葛亮更胜一筹,诸葛亮还有发脾气的时候,司马懿就没见他发过火。一个人你找不到他的软肋,是最可怕的。“空城计”太有名了,司马懿会犯那样低级错误吗?不管怎么说,诸葛亮没有死在司马懿手里,也许诸葛亮活着是司马懿对付曹操的最好一张牌。司马懿和曹操的关系很微妙,即是主臣,又是亦敌亦友。为什么这样说,我觉得曹操对司马氏家族一直有防范心理,又不得不用,如没有诸葛亮,必除之,以防后患,后事态发展,曹魏还是完在了司马氏家族。司马懿也窥见到曹操对自己的防心,安全系数并不是很高,他为什么不反呢?也许觉得没有绝对的把握,顶峰的对决,一剑决胜负。不管怎么说,他熬死了诸葛亮,熬死了曹操,所以说有的时候,等待和耐心也是可以取胜的。


三木宝宝1


谁写也没有那么厉害,他扶持的是刘姓的天下,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就已经占据一定的优势了,要说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他是没得说的,不过人应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在加之古人对名节看的要超过生命,身为人臣一般都是死守臣子的本分,动荡的年代能坚守这种人臣之礼其实也是非常不易的,总之他俩应该是都差不多,俩人谁也没有不忠于自己的君主,至于司马懿为了生存剪除曹魏家的人应该不算不忠吧,毕竟你不弄死他他就弄死你,搁谁为了生存应该不会坐以待毙,当然这都是自己的观点,至于那段真实的历史只有当事者知道,历史历来就是各家长短吧,史书只是参考意见真假度没人敢说都是真事,更别说演绎了。


耶律阿宝机


不让司马懿老先生亲自执笔创作巜三国演义》,而让司马懿派人把罗贯中老先生请到皇宫之中,封个虚职,赏赐许多钱财,再找几个貌美如花的侍女侍侯着罗贯中老先生,让他从新创作《三国演义》,那么新巜三国演义》中将会呈现出,司马懿父子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南征北战,消灭蜀汉、孙吴,一统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立下了齐天大功,曹氐政权在建立后,昏庸无道,只图享乐,苛捐杂税繁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全国各地纷纷揭杆起义,司马家族不得已,废曹自立,天意如此,民心所向,正大光明地夺得曹氏天下。至于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及众多人物的描写将会有所逊色,着重体现司马家族的风彩,道出众英雄豪杰,没认清形势,跟错了人,站错了队,司马懿将比诸葛亮更加有名,享受着后世源源不断的香火和传颂,现代许多地方,为发展旅游事业,为本地经济发展而争司马懿的出生地,躬耕地,上学地的所属权,而没有诸葛亮的份了。😂😂😂😂😂😂😂关注本人,给你带去认真的,搞笑的歪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