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一手好字,是否要先练楷书或是直接练行书可以吗?

424210


不一定要先练楷书,直接练习行书也可。

行书,也称“押书”或“稿书”,是在篆,隶,草后兴起的一大书体。行书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古代书论中多有论述:“楷书工整,笔笔分开,书写速度不能争取,故往往用于碑刻榜书,或缮写于公函文卷上,所以有其局限性”。“草书难学,难认和难写限制了更多的人与之接近”。行书则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点画连绵又可独立。《书谱》中说:“趋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也未必是楷书的快写,楷书写的好,行书不一定写的好。其一:从史学角度来看,行书与楷书在同一时期形成并成熟的,它们属于齐头并进的两种不同的书体;其二:技法各具特色,楷书有楷书的法则,行书有行书的技巧,很难想象,颜真卿用楷书的快写会创作出怎样的《祭侄文稿》?

当然,楷书基础扎实,对学习行书会有帮助,不可否认。不论如何选择字体,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佳途径,一定要选择好的范本。


王慧志


进入正题前,要明白一个概念:楷书和行书无先后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拥有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共性的书法基础,个人所讲的楷书过渡到行书的思路,当然不只是速度的关系,这里面包含了楷书和行书体系间微妙的基本功、笔法架构、布局和行气等系统性问题,主要表现在8点思路,仅供大家参考。

一、用笔:行书诸锋兼用。

二、运笔:楷书静缓,行书缓急并用。

三、线条:行书以曲线为主。

四、笔意:行书明暗相宜。

五、笔顺:楷书严谨,行书灵活运用。

六、结构:楷书重法度,行书从简。

七、形态:楷书端庄,行书取势。

八、章法:楷书行列分明,行书有列无行。

学书法是一场漫长的修炼过程,坚持更能懂得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年的日积月累。只有将楷书写得最高级的时侯,人生才会得到第一次的升华。从楷书变行书时我们一定要根据楷书结构进行提速,笔画中微带点丝连,决不能失去楷书的结构美。这是学行书的进一步,同样是学书的第二次升华。随着行书的流畅,认识读写历史上名人字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前人好的东西转化为自已的东西,这是行书书写的又一次升华。也许我们写到最后虽没有得到一点光辉的礼物,但爱国之盛情一如继往;也许我们到不了那遥远的地方,但我们的旅程一样奋发激昂,更靠近我们最完整的人生。

谢谢你的分享!








吴林富167633947


请老师指导一下。


无际大师1


楷书的功夫是其他字体的基础和根本。楷书也叫正书真书,楷就是楷模,是标准字。楷书的特点是方正、端庄、笔画横平竖直,楷书里的提顿按收、藏锋露锋、方笔圆笔、字的间架结构、笔画安排等都是需要掌握的,这都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写其它字体就会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该直的直不了,该收的收不住。

先写好楷书,可以让你静心养气,磨平你的躁动。你心气不宁,写字肯定非常潦草,你躁动不安,楷书你就不能写的一板一眼。所谓楷法无欺,好的楷书,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好坏,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小孩,其他书体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自由性,比如草书,没有专业素养的人大部分都不认识谈何好坏呢?所以有的伪书法家就喜欢写那些潦草的书体欺名盗世,叫他写楷书,准露出马脚。甚至还有写丑书的,这种更可恶。

下面是我临写的字




13352866117


想写一手好字,我想你应该指的是硬笔。


硬笔书法不同于毛笔书法。毛笔书法开始时练习楷书,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毛笔书法的基础,毛笔是软的,练习楷书,利于熟悉毛笔的柔韧性。增强对毛笔的控制能力。硬笔书法大家都有写硬笔的经历,它的楷书和行书笔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如果你喜欢行书,直接练习完全可以。

硬笔书法的笔法强调节奏感,尤其在行书中有节奏的书写,字体便刚健有力。所谓的节奏,它的运笔要快慢有节,轻重有度。它与毛笔书法的区别在于结构。硬笔的笔迹较细,而且变化不大,结构上就应紧密一些。练习主要是在结构上。形态合理,笔法自然也就流畅。



不论是学习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都离不开临帖。一开始最好用硬笔书法字帖练习。从学习书法的角度来说,单纯的练习楷书,并不能提高行书的能力,反而会把字写的僵硬。如果不特别喜欢楷书的话,你喜欢什么字体就直接练习什么。没必要从楷书开始。


子衿书法


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想写一手好字的人的所谓“好”,到底要“好”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书法的“好”可以分为四种,即:1、自己认为好;2、一般的人认为好;3、内行认为好;4、内行外行都认为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雅俗共赏。想达到第一种和第二种“好”的习书者大多数是直接从行书入手,因为他们不会有好高的要求和好大的目标,不过这些人也有可能练过几天楷书的,只是害怕这条路过于漫长,自己又耐不住寂寞(或者说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没有多少空闲时间练字,但又想借此道装装门面)即使直接练行书也是难以持久,练得一段时间就认为可以了,写出作品来自我感觉良好之后,就以字示人了。当然这可以得到一般人的赞赏,因为他们毕竟练过。然而,拿给内行一看,就可以发现诸多问题:如字的结构、字的笔法等等。第三种,内行认为好,要想内行认为好的字,大都是认真练过楷书的,虽然其中有些人楷书练得不够深入,但起码有一定的楷书基础,只是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喜好不想以楷书见长(要把楷书练到一定的水平,确实也太不容易)因而就朝行书或隶书或草书等其它书体转向了。最终展示给世人的也就是他的主攻书体。要知道,如果没有一定的楷书基础,写出来的字,其作品即便是专家看了也不可能认可,因为楷书的基本功效可以渗透到各种书体。没有楷书基本功的其它书体也容易让人看出破绽。一般来说,真正的书法专家还是有一定的楷书基本功的,不然也不会走到专家那一步。(当然,这里不包括意欲将与你产生利益关系的“专家”)

再说第四种是外行和内行都认为好的字,习字者肯定是练过楷书,他们不啻有楷书基础,而且基础牢固,功底深厚。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看到某人写的楷书十分了得,立马就可以得到不少人的佩服和赞赏,很少有人去问这个人其它的书体写得如何;假如有人的行书或草书写得可以,也能够获得不少人的称赞,但与此同时,就会有人问他的楷书写得如何,甚至还会有人要他当场展示一下自己的楷书,倘若写得好,原先赞赏他的人就会对他更加佩服和敬重。反之,就会令人不以为然而掉身价。由此可见,书法人写好楷书是多么重要,这已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共识。再说,有了楷书功力深厚的先决条件,练其他任何书体都将容易上手,并且容易达到目的。试看从古到今扬名于世的书法名家、大师,除了有的直接以楷书扬名以外,那些擅长行书或隶书或草书的书家,都是写楷书的高手,大多都有很高造诣的楷书作品传世。

古代著名书法家张旭的草书及其楷书

他们的作品就是外行和内行都是认为好的,是雅俗共赏的,正因为其作品受众多,所以容易流传。当然,在楷书形成一种独特字体之前的书家,是如何写好诸如隶书篆书等字体的,是无从考究了。但是,自从楷书成为一种书体,被人们广泛认可,被历史有序传承下来之后,这就为后辈习书者开了方便之门,有了依附,并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学书法必先练楷书”的规矩。这一规矩已被沿用近两千年之久,成了学好书法的不二法门。正因如此,历代楷书高手数不胜数。至于那些流传下来的其他书体作品,或者以其他书体传世的书家,那只是书家在有了深厚的楷书功底之后,再延伸各自能力,发挥个人性情而有突出成就罢了。

我们知道,楷书是学好其他书体的基础,打好了楷书基础再去学行书、草书就会事半功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又何乐不为呢?我们还知道,要想写一手真正的好字,绝对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老老实实从楷书练起,有了扎实的功底之后,再用练楷书的劲头攻行书草书,就会不断的有惊喜出现,直到达成所愿,甚或登上书坛高峰,亦未可知。


书道游鸿


你想写一手好字,建议你从楷书开始练习。很多人说,可以略过楷书,直接从其他字体开始练习,我只能说欲速则不达。


磨刀不误砍柴工。楷书的功夫是其他字体的基础和根本。楷书也叫正书真书,楷就是楷模,是标准字。楷书的特点是方正、端庄、笔画横平竖直,楷书里的提顿按收、藏锋露锋、方笔圆笔、字的间架结构、笔画安排等都是需要掌握的,这都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写其它字体就会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该直的直不了,该收的收不住。

先写好楷书,可以让你静心养气,磨平你的躁动。你心气不宁,写字肯定非常潦草,你躁动不安,楷书你就不能写的一板一眼。所谓楷法无欺,好的楷书,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好坏,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小孩,其他书体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自由性,比如草书,没有专业素养的人大部分都不认识谈何好坏呢?所以有的伪书法家就喜欢写那些潦草的书体欺名盗世,叫他写楷书,准露出马脚。甚至还有写丑书的,这种更可恶。

说多了。总之楷书是一切的基础。先写好楷书,可以使你更容易掌握其他字体,比如行书说白了就是楷书的快写!

文中配图来自头条创作者 先生。


倔强的公爵


一代书法宗师沈尹默先生十分强调书法之法。他认为,书法入门应学楷书,楷书之法,首推“永字八法”,《翰林禁经》论永字八法说:“古人用笔之术,多于永字取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也。”沈尹默说:“字是由点画构成的,八法就是八种笔画的写法,前人总结字中最重要的点、横、竖、撇、捺、钩、挑、转、折八种笔画形式,唯有永字具备。这些传统书法理论和书学经验是至理名言,是学书法的不二法门。楷书之所以是书法入门之最佳选择,还源于它独特的结体特征,它从隶书演变而来,又发展了隶书的字体,方正的字体,横平竖直,点画分布均匀,极具规范化,故古人对楷书的字体结构研究颇深,有欧阳询36法、黄自元92法,还有在永字八法的基础上又细分为64法。这都是今人写好楷书的法宝。著名书法大家邓散木也认为:初学以正楷为宜。在掌握了正楷的基础上,写得流动些,就是行书;行书再草些,就是草书。正楷学好了,再学行、草书,就比较容易了。隶书在今天主要用于装饰艺术,日常用途并不很多,在学好楷书的基础上再学也非难事。清代康有为、梁启超等崇尚碑学,虽然提倡学魏碑楷书,但也是主张应从楷书入手。之所以让大家从六朝碑入手,是以为这些碑大都是新出土,真迹无疑,锋芒在,比起淳化阁、九成宫一类,翻版多,锋芒失,要好许多。由此可知,学书法还是从楷书入门为最佳选择。


陋石书艺


如果不是想走书法艺术之路,而单纯只是想一手好看的楷书字体或行书字体,楷书、行书,这两个书体先学哪个都可以,因为,目的不是为了参加比赛、获奖、入会、卖字……完全出于自娱自乐,自我感觉良好就行。

如果不但想把字写漂亮,还要有艺术性,则需要正规、系统的训练,可能要辛苦一些了,得必须按〈书法训练操作规〉一步一步的进行。那就要先好楷书,然后在楷书基础上练行书,这样是比较正统的作法,顺理成章。

假如,是零基础初学者,直接练行书也可以,但是,必须参照下列方法套路练,如图:

如图所示,首先了解书法常识,如: 如何选择适合的范本、训练用具使用方法,以及书写姿势、执笔法、运笔法、基本笔画、结字法、临摹法等,这些基本功技法,必需在正式进入临帖练习之前,逐一学好弄懂。否则,直接照着字帖写是绝对不行的!


以往,99%的初学者都没有这样正规的、系统的研习过程,都是随便选一个帖就练,从来没有考虑过该帖是否适合自己,也不琢磨琢磨原帖是怎么写出来的……以至于练了很久了,感觉遇到瓶颈不知所措时,才想起来四处求医问药讨良方,这时候,可能不良习惯已经养成了。

以上是我的建议,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信息,会有惊喜。谢谢支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书法入门,大多数书家,主张以楷书入门为宜,尤其是以唐楷。因为唐楷的法度,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都很讲究,初学者可以从中得到较为全面、较为严格的训练。

一、 学习书法像小孩学走路一样,先坐、后立、再行、最后就会跑。书法也应先楷、后行、再草。楷为坐、行为走、草为飞。当然也有主张先学隶书入门,因为隶书笔法变化较为单纯,有利于初学者掌握,也有道理。

二、楷书的法度明确,有利掌握,它的点画形态用笔的“轨迹",及各具形态的点画如何组合成一个字,初学者可以从它的“造型"中,去仔细捉摸、品味、摹仿。

三、楷书有一定基础后,再学行草临帖,即使面对的"似是而非",变化多端的用笔和结体,也能看出它的来龙去脉,不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至于篆隶书的学习,经过繁复的楷书用笔训练后,对篆隶那种相对单纯的用笔,就会有驾轻就熟之感了。

鹏誉轩笔庄(淘宝网)建议楷书的字帖,从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各名家中选择为好。因为唐人的楷书,法度严谨,临习时有法可循,有利于打牢基础。(见下图)

帖以原本为优,临本次之;帖以墨迹为优,刻本次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