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一手好字,是否要先練楷書或是直接練行書可以嗎?

424210


不一定要先練楷書,直接練習行書也可。

行書,也稱“押書”或“稿書”,是在篆,隸,草後興起的一大書體。行書非常具有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古代書論中多有論述:“楷書工整,筆筆分開,書寫速度不能爭取,故往往用於碑刻榜書,或繕寫於公函文捲上,所以有其侷限性”。“草書難學,難認和難寫限制了更多的人與之接近”。行書則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書體,點畫連綿又可獨立。《書譜》中說:“趨變適時,行書為要。

行書也未必是楷書的快寫,楷書寫的好,行書不一定寫的好。其一:從史學角度來看,行書與楷書在同一時期形成併成熟的,它們屬於齊頭並進的兩種不同的書體;其二:技法各具特色,楷書有楷書的法則,行書有行書的技巧,很難想象,顏真卿用楷書的快寫會創作出怎樣的《祭侄文稿》?

當然,楷書基礎紮實,對學習行書會有幫助,不可否認。不論如何選擇字體,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最佳途徑,一定要選擇好的範本。


王慧志


進入正題前,要明白一個概念:楷書和行書無先後關係,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學術體系,擁有相對獨立而又有一定共性的書法基礎,個人所講的楷書過渡到行書的思路,當然不只是速度的關係,這裡麵包含了楷書和行書體系間微妙的基本功、筆法架構、佈局和行氣等系統性問題,主要表現在8點思路,僅供大家參考。

一、用筆:行書諸鋒兼用。

二、運筆:楷書靜緩,行書緩急並用。

三、線條:行書以曲線為主。

四、筆意:行書明暗相宜。

五、筆順:楷書嚴謹,行書靈活運用。

六、結構:楷書重法度,行書從簡。

七、形態:楷書端莊,行書取勢。

八、章法:楷書行列分明,行書有列無行。

學書法是一場漫長的修煉過程,堅持更能懂得成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長年的日積月累。只有將楷書寫得最高級的時侯,人生才會得到第一次的昇華。從楷書變行書時我們一定要根據楷書結構進行提速,筆畫中微帶點絲連,決不能失去楷書的結構美。這是學行書的進一步,同樣是學書的第二次昇華。隨著行書的流暢,認識讀寫歷史上名人字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前人好的東西轉化為自已的東西,這是行書書寫的又一次昇華。也許我們寫到最後雖沒有得到一點光輝的禮物,但愛國之盛情一如繼往;也許我們到不了那遙遠的地方,但我們的旅程一樣奮發激昂,更靠近我們最完整的人生。

謝謝你的分享!








吳林富167633947


請老師指導一下。


無際大師1


楷書的功夫是其他字體的基礎和根本。楷書也叫正書真書,楷就是楷模,是標準字。楷書的特點是方正、端莊、筆畫橫平豎直,楷書裡的提頓按收、藏鋒露鋒、方筆圓筆、字的間架結構、筆畫安排等都是需要掌握的,這都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寫其它字體就會力不從心,心有餘而力不足,該直的直不了,該收的收不住。

先寫好楷書,可以讓你靜心養氣,磨平你的躁動。你心氣不寧,寫字肯定非常潦草,你躁動不安,楷書你就不能寫的一板一眼。所謂楷法無欺,好的楷書,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好壞,無論你是老人還是小孩,其他書體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自由性,比如草書,沒有專業素養的人大部分都不認識談何好壞呢?所以有的偽書法家就喜歡寫那些潦草的書體欺名盜世,叫他寫楷書,準露出馬腳。甚至還有寫醜書的,這種更可惡。

下面是我臨寫的字




13352866117


想寫一手好字,我想你應該指的是硬筆。


硬筆書法不同於毛筆書法。毛筆書法開始時練習楷書,是因為大家都沒有毛筆書法的基礎,毛筆是軟的,練習楷書,利於熟悉毛筆的柔韌性。增強對毛筆的控制能力。硬筆書法大家都有寫硬筆的經歷,它的楷書和行書筆法是完全不一樣的方式,如果你喜歡行書,直接練習完全可以。

硬筆書法的筆法強調節奏感,尤其在行書中有節奏的書寫,字體便剛健有力。所謂的節奏,它的運筆要快慢有節,輕重有度。它與毛筆書法的區別在於結構。硬筆的筆跡較細,而且變化不大,結構上就應緊密一些。練習主要是在結構上。形態合理,筆法自然也就流暢。



不論是學習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都離不開臨帖。一開始最好用硬筆書法字帖練習。從學習書法的角度來說,單純的練習楷書,並不能提高行書的能力,反而會把字寫的僵硬。如果不特別喜歡楷書的話,你喜歡什麼字體就直接練習什麼。沒必要從楷書開始。


子衿書法


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想寫一手好字的人的所謂“好”,到底要“好”到什麼程度。一般來說,書法的“好”可以分為四種,即:1、自己認為好;2、一般的人認為好;3、內行認為好;4、內行外行都認為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雅俗共賞。想達到第一種和第二種“好”的習書者大多數是直接從行書入手,因為他們不會有好高的要求和好大的目標,不過這些人也有可能練過幾天楷書的,只是害怕這條路過於漫長,自己又耐不住寂寞(或者說工作忙,生活壓力大,沒有多少空閒時間練字,但又想借此道裝裝門面)即使直接練行書也是難以持久,練得一段時間就認為可以了,寫出作品來自我感覺良好之後,就以字示人了。當然這可以得到一般人的讚賞,因為他們畢竟練過。然而,拿給內行一看,就可以發現諸多問題:如字的結構、字的筆法等等。第三種,內行認為好,要想內行認為好的字,大都是認真練過楷書的,雖然其中有些人楷書練得不夠深入,但起碼有一定的楷書基礎,只是根據自己的性格和喜好不想以楷書見長(要把楷書練到一定的水平,確實也太不容易)因而就朝行書或隸書或草書等其它書體轉向了。最終展示給世人的也就是他的主攻書體。要知道,如果沒有一定的楷書基礎,寫出來的字,其作品即便是專家看了也不可能認可,因為楷書的基本功效可以滲透到各種書體。沒有楷書基本功的其它書體也容易讓人看出破綻。一般來說,真正的書法專家還是有一定的楷書基本功的,不然也不會走到專家那一步。(當然,這裡不包括意欲將與你產生利益關係的“專家”)

再說第四種是外行和內行都認為好的字,習字者肯定是練過楷書,他們不啻有楷書基礎,而且基礎牢固,功底深厚。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如果看到某人寫的楷書十分了得,立馬就可以得到不少人的佩服和讚賞,很少有人去問這個人其它的書體寫得如何;假如有人的行書或草書寫得可以,也能夠獲得不少人的稱讚,但與此同時,就會有人問他的楷書寫得如何,甚至還會有人要他當場展示一下自己的楷書,倘若寫得好,原先讚賞他的人就會對他更加佩服和敬重。反之,就會令人不以為然而掉身價。由此可見,書法人寫好楷書是多麼重要,這已經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共識。再說,有了楷書功力深厚的先決條件,練其他任何書體都將容易上手,並且容易達到目的。試看從古到今揚名於世的書法名家、大師,除了有的直接以楷書揚名以外,那些擅長行書或隸書或草書的書家,都是寫楷書的高手,大多都有很高造詣的楷書作品傳世。

古代著名書法家張旭的草書及其楷書

他們的作品就是外行和內行都是認為好的,是雅俗共賞的,正因為其作品受眾多,所以容易流傳。當然,在楷書形成一種獨特字體之前的書家,是如何寫好諸如隸書篆書等字體的,是無從考究了。但是,自從楷書成為一種書體,被人們廣泛認可,被歷史有序傳承下來之後,這就為後輩習書者開了方便之門,有了依附,並形成了難以逾越的“學書法必先練楷書”的規矩。這一規矩已被沿用近兩千年之久,成了學好書法的不二法門。正因如此,歷代楷書高手數不勝數。至於那些流傳下來的其他書體作品,或者以其他書體傳世的書家,那只是書家在有了深厚的楷書功底之後,再延伸各自能力,發揮個人性情而有突出成就罷了。

我們知道,楷書是學好其他書體的基礎,打好了楷書基礎再去學行書、草書就會事半功倍。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又何樂不為呢?我們還知道,要想寫一手真正的好字,絕對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老老實實從楷書練起,有了紮實的功底之後,再用練楷書的勁頭攻行書草書,就會不斷的有驚喜出現,直到達成所願,甚或登上書壇高峰,亦未可知。


書道遊鴻


你想寫一手好字,建議你從楷書開始練習。很多人說,可以略過楷書,直接從其他字體開始練習,我只能說欲速則不達。


磨刀不誤砍柴工。楷書的功夫是其他字體的基礎和根本。楷書也叫正書真書,楷就是楷模,是標準字。楷書的特點是方正、端莊、筆畫橫平豎直,楷書裡的提頓按收、藏鋒露鋒、方筆圓筆、字的間架結構、筆畫安排等都是需要掌握的,這都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寫其它字體就會力不從心,心有餘而力不足,該直的直不了,該收的收不住。

先寫好楷書,可以讓你靜心養氣,磨平你的躁動。你心氣不寧,寫字肯定非常潦草,你躁動不安,楷書你就不能寫的一板一眼。所謂楷法無欺,好的楷書,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好壞,無論你是老人還是小孩,其他書體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自由性,比如草書,沒有專業素養的人大部分都不認識談何好壞呢?所以有的偽書法家就喜歡寫那些潦草的書體欺名盜世,叫他寫楷書,準露出馬腳。甚至還有寫醜書的,這種更可惡。

說多了。總之楷書是一切的基礎。先寫好楷書,可以使你更容易掌握其他字體,比如行書說白了就是楷書的快寫!

文中配圖來自頭條創作者 先生。


倔強的公爵


一代書法宗師沈尹默先生十分強調書法之法。他認為,書法入門應學楷書,楷書之法,首推“永字八法”,《翰林禁經》論永字八法說:“古人用筆之術,多於永字取法,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字也。”沈尹默說:“字是由點畫構成的,八法就是八種筆畫的寫法,前人總結字中最重要的點、橫、豎、撇、捺、鉤、挑、轉、折八種筆畫形式,唯有永字具備。這些傳統書法理論和書學經驗是至理名言,是學書法的不二法門。楷書之所以是書法入門之最佳選擇,還源於它獨特的結體特徵,它從隸書演變而來,又發展了隸書的字體,方正的字體,橫平豎直,點畫分佈均勻,極具規範化,故古人對楷書的字體結構研究頗深,有歐陽詢36法、黃自元92法,還有在永字八法的基礎上又細分為64法。這都是今人寫好楷書的法寶。著名書法大家鄧散木也認為:初學以正楷為宜。在掌握了正楷的基礎上,寫得流動些,就是行書;行書再草些,就是草書。正楷學好了,再學行、草書,就比較容易了。隸書在今天主要用於裝飾藝術,日常用途並不很多,在學好楷書的基礎上再學也非難事。清代康有為、梁啟超等崇尚碑學,雖然提倡學魏碑楷書,但也是主張應從楷書入手。之所以讓大家從六朝碑入手,是以為這些碑大都是新出土,真跡無疑,鋒芒在,比起淳化閣、九成宮一類,翻版多,鋒芒失,要好許多。由此可知,學書法還是從楷書入門為最佳選擇。


陋石書藝


如果不是想走書法藝術之路,而單純只是想一手好看的楷書字體或行書字體,楷書、行書,這兩個書體先學哪個都可以,因為,目的不是為了參加比賽、獲獎、入會、賣字……完全出於自娛自樂,自我感覺良好就行。

如果不但想把字寫漂亮,還要有藝術性,則需要正規、系統的訓練,可能要辛苦一些了,得必須按〈書法訓練操作規〉一步一步的進行。那就要先好楷書,然後在楷書基礎上練行書,這樣是比較正統的作法,順理成章。

假如,是零基礎初學者,直接練行書也可以,但是,必須參照下列方法套路練,如圖:

如圖所示,首先了解書法常識,如: 如何選擇適合的範本、訓練用具使用方法,以及書寫姿勢、執筆法、運筆法、基本筆畫、結字法、臨摹法等,這些基本功技法,必需在正式進入臨帖練習之前,逐一學好弄懂。否則,直接照著字帖寫是絕對不行的!


以往,99%的初學者都沒有這樣正規的、系統的研習過程,都是隨便選一個帖就練,從來沒有考慮過該帖是否適合自己,也不琢磨琢磨原帖是怎麼寫出來的……以至於練了很久了,感覺遇到瓶頸不知所措時,才想起來四處求醫問藥討良方,這時候,可能不良習慣已經養成了。

以上是我的建議,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信息,會有驚喜。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書法入門,大多數書家,主張以楷書入門為宜,尤其是以唐楷。因為唐楷的法度,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都很講究,初學者可以從中得到較為全面、較為嚴格的訓練。

一、 學習書法像小孩學走路一樣,先坐、後立、再行、最後就會跑。書法也應先楷、後行、再草。楷為坐、行為走、草為飛。當然也有主張先學隸書入門,因為隸書筆法變化較為單純,有利於初學者掌握,也有道理。

二、楷書的法度明確,有利掌握,它的點畫形態用筆的“軌跡",及各具形態的點畫如何組合成一個字,初學者可以從它的“造型"中,去仔細捉摸、品味、摹仿。

三、楷書有一定基礎後,再學行草臨帖,即使面對的"似是而非",變化多端的用筆和結體,也能看出它的來龍去脈,不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至於篆隸書的學習,經過繁複的楷書用筆訓練後,對篆隸那種相對單純的用筆,就會有駕輕就熟之感了。

鵬譽軒筆莊(淘寶網)建議楷書的字帖,從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各名家中選擇為好。因為唐人的楷書,法度嚴謹,臨習時有法可循,有利於打牢基礎。(見下圖)

帖以原本為優,臨本次之;帖以墨跡為優,刻本次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