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速,你到底是開內循環還是外循環?

上高速,你到底是開內循環還是外循環?

上高速,你到底是開內循環還是外循環。有問題,先問到底是什麼,再說怎麼用,那麼首先來說說內外循環有什麼區別?

內循環空氣質量好,但氧含量低

內循環,它的空調系統有可能會導致二氧化碳太高,因為空調系統的取風口是在車內的。簡單的說,就是外面的空氣是進不來的,裡面的空氣也是出不去的。

開啟內循環之後,空調系統就在車裡面把氣取來吸過去,反覆經過空調裡面的濾清器過濾,帶pm2.5過濾功能的車子相當於就是一個空氣淨化器的作用。

實測數據來說,開內循環pm2.5的數值大概是外循環工況下的1/3到1/4。但是現在的車子密封性都是比較好的,長期開內循環也是有問題的。

氧含量低會影響駕駛安全

一般轎車的內部空間大概是3到4個立方的樣子,按照比較大的來算,一個成年人在4立方的封閉空間內呼吸,50分鐘左右就能使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

氧氣含量下降,容易讓人感到燥熱、疲勞焦慮,反正難受,它其實是影響駕駛安全的。

打個比方,月球上面空氣質量好,沒有pm2.5,沒有氧氣,你空氣再清新人也受不了。

外循環空氣流通好,且氧含量高

再來說說外循環,外循環這個東西它相當於是把車子外面的風吸進來,一般是在前擋風雨刷的下面,前擋風玻璃和發動機罩的交界處。

簡單的來說就是,出風口吐出來的風是從車外面吸進來的,它能保證車內的空氣比較流通,不至於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或者氧氣不夠。

內外循環應該怎麼用?

常規制冷,先開內循環再開外循環

常規的按照製冷效果來說,是開內循環是比較好的。你夏天停在地庫或者車庫裡開出來,車子本身溫度不高,內循環一開,外面的熱氣進不來,又儘可能的讓汽車裡面的空氣不斷的經過空調降溫,效果是最好的。

你就好比,待在空調房間裡面都知道門窗要關緊,不然冷氣會跑掉的。車上開空調也是類似的道理,內循環就是相當於把門窗關緊了,製冷速度會更快,效果會更好。

前面也說了,你內循環開的時間太長,就好像你房門一關,悶到後面悶死了,你這空氣一直不流通,二氧化碳高起來,氧氣少起來。

開半個小時內循環然後切換外循環

所以內循環開個半小時的樣子,溫度差不多穩定,還是建議你打開外循環讓新鮮的氧氣進來。

現在比較貴的車子都有自動調節功能,前面半小時,它內循環你按著了,過一會它自己會給你切換成外循環的,比較方便。那如果是手動的,自己按下也可以。

暴曬環境下,先開窗再開外循環

但是暴曬的環境就是不一樣了,停在路上曬,溫度其實是很高的,南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它抽檢了一百輛轎車,統計了一個數據。

有六成轎車裡面的空氣,它是超過《國家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的,每立方米中的甲醛濃度是小於0.1毫克,這個是標準,比這個要高了。

暴曬會使車內甲醛濃度翻倍

夏天的暴曬,它會讓車子裡的甲醛以更快的速度散發出來,烤出來了。

找了點別人實驗的數據來看,你暴曬一個小時能使原來每立方米0.16毫克的甲醛濃度上升到每立方米0.33毫克,超出空氣質量指標2倍多。

長期接觸甲醛,慢性呼吸道疾病、誘發癌症,反正大家都知道甲醛不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光要考慮溫度下來快不快,你還要考慮車內的空氣質量有沒有毒。

開窗讓空氣對流,降低甲醛濃度

所以說先開窗再開外循環,讓空氣進行對流個五分鐘,甲醛濃度就能從0.27mg/m³降到0.09 mg/m³。

你看看,降的還是蠻多的,0.27直接降到0.09了,也其實只要五分鐘而已,先開窗外循環,過個五分鐘再閉上,也是不錯的選擇。

車內溫度越高,空調系統負荷越大

還有一個就是你暴曬,溫度高了對空調系統也是負荷會更大的。你曬的厲害點的,車內溫度有可能有些朋友暫時還不知道,有六七十攝氏度。

你車子馬上啟動AC製冷鍵,空調系統承受的熱負荷還是比較大的。有可能會損傷發動機或者是三元催化,降低部件的使用壽命,這種是小概率。

再怎麼說你冷冷變慢了,那這肯定是會有影響的。你一杯冰水倒到一杯常溫水裡面,常溫水是變冷一點,你一杯冰水你倒到一杯熱水裡面,它能變成常溫水就不錯了,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常規制冷,先開內循環再開外循環,開半個小時內循環然後切換外循環,暴曬環境下,先開窗再開外循環。

怎麼樣,你用對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