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緬甸產翡翠,但是很少加工翡翠?

用戶105090863599


緬甸一直都是翡翠最大的產區,這個是家喻戶曉的事。記得以前父親也都是從緬甸“搬石頭”回來,大大小小的石頭堆積了整個倉庫,當時我也是十分的好奇,這樣看似普通的石頭,怎麼經過加工以後變成了價值不菲的翡翠呢?而緬甸人為什麼不直接加工做成品翡翠,賣給國人呢?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賺到更多的差價了呀!後來我參悟了這幾點:

一、 由於緬甸長年政治不穩定,都處於戰爭當中,導致人們正常的溫飽都成問題,更談不上商業買賣。80%的緬甸人都處於窘困之境,只能去當一些撿礦工,每天花十幾個小時在礦區內尋找生計。如今帕敢即使已經限礦開採,但仍有不少撿礦工從採礦公司丟棄的礦渣中尋找翡翠。而且因為翡翠是緬甸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緬甸翡翠出口中國都是需要繳付高額稅費。儘管很多人冒著坐牢的風險,都想鋌而走險,但最終都難道被捕!因此緬甸礦主實際也是壟斷經營,只需出售翡翠原石就能賺取高回報利潤了。二、

緬甸的加工技術一直非常落後,戒面已經是他們能加工的極限了,那些精巧絕倫的吊墜雕工他們是很難做到的,緬甸人看的最多的就是翡翠原石這種幾乎沒有美感的石頭。但是中國人有句俗話所說,玉不琢不成器。雕刻就是對翡翠揚長避短的過程,去掉了雜、髒、瑕,這時的翡翠,不僅僅是美玉,不僅僅是寶石,更是昇華為匠心獨具的藝術品。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翡翠成品都是中國人加工的,緬甸的技術在國內不被接納。

三、 玉文化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是中國特有的文化。

在緬甸沒有玉文化的氛圍,大家也不會以佩玉為美,少了玉文化的傳承與薰陶,對於玉的延伸寄託就少了很多,所以緬甸本土消費的翡翠並不多,最終翡翠的銷售群體還是中國人。像是很多翡翠擺件、掛件的雕刻,我想只有中國人最懂中國人吧!



欣賞一下國內玉雕界大師的雕件

上圖為#臥虎藏龍#

上圖為#舉杯邀明月#

上圖為#雄獅盛世#

上圖為#月下攻書#




平洲翡翠手鐲


緬甸確實是翡翠的產地沒錯,那為什麼緬甸還這麼貧窮呢?


首先是緬甸政局動盪,幾十年來緬甸境內都還時常發生戰爭,這政治都不穩定,商業怎麼可能發達起來。今天的緬甸大概等同於90年代初的中國,長年的軍閥割據導致了緬甸的社會的發展一直固步不前,在邊境區的小集最近鎮湧入了大批的難民……緬甸有145個民族,7個大軍閥割據的局面,雖然國內一直渴望和平,但是積累和沉澱的歷史問題太多,和平的進程還顯得相當遙遠。




再來,緬甸的今天貧富差距之大,令人瞠目結舌。有錢的當然就是傳說中的翡翠礦主,但95%的普通民眾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為翡翠礦主賣命換取一點養家的資本。


如今的緬甸除了能出產原石,整個後產業加工鏈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因為技術不到位,所以原石出產其實對拉動緬甸的整體國民經濟沒有真正的貢獻。


因為翡翠產生的鉅額財富都掌握在了少數的翡翠礦主手上,這些礦主基本上都是與政府相對立的獨立軍閥。所以政府很難保證監管的權利。



綜上所述就是政局不穩、資源內耗、無法將整個原石產業鏈開發起來,只能做出口,讓條件完備的中國商人來展開後加工的項目。好在還有中國人發揚了翡翠的美~


下面欣賞一些經典的玉雕吧。



喜歡就關注我們,長期分享更多翡翠知識~


用戶105090863599


中國人對翡翠的喜愛與理解是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無法理解也是不可比擬的 這就是文化 這就跟非洲產磚石但卻是歐洲人美國人發揚光大的一個道理


廣博翡翠隨風


跟村委賣地給開發商一樣。緬甸翡翠市場經營還不夠完善,形成不了一條龍。從開石,雕刻、拋光出成品到市場。


四會晨光翡翠


玉文化主要是在華人圈子,緬甸人不能理解,所以導致他們的加工水平無法滿足華人需求。


蜀至


中國人對翡翠的喜愛與理解是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無法理解也是不可比擬的 這就是文化 這就跟非洲產磚石但卻是歐洲人美國人發揚光大的一個道理


無欲則剛灬


我國有8000年的玉石文化,歷史傳承深厚,只有我們中國人才能深刻和正確把握玉文化。翡翠是清末明初傳入我國的,只有我們的工匠,甚至是一些文化大師才能化腐朽為神奇,才能讓玉成器。


張豈僧


本人經常去緬甸,緬甸本身也有自己的翡翠加工產業,但受制於自身的加工技術和工業條件,有時加工好的東西不是增值而是貶值了,所以市場上大多翡翠是在廣東雕刻的,少數是雲南的


KK珠寶


因為技術太落後了,然後太動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