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民居是建築中最早出現的類型,

是中國建築史上對民間居住建築物的習慣稱呼,

作為住房的民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建築中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

中國的民居建築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用自己勤勞智慧的雙手,

在適應與改造大自然的漫長歲月中創造出來的。

由於中國幅員廣闊,各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同,56個民族風格與傳統各異,生產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築材料千差萬別,使中國的民居建築多姿多彩,富有創造性。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普通郵票是郵票的主要類別。

普通郵票是編織傳統郵集和郵政史郵集的主要郵品,

又是版式研究的對象之一。

有些普票色彩不像紀特郵票那麼豐富,普通郵票往往多次印刷,

因而有不同版別。

相比於特種郵票、文革郵票、紀念郵票,

普通郵票由於題材並不豐富且往往多次印刷、發行量大之特點,

因而喜歡收集普通郵票的愛好者不多,

然而我國民居系列郵票的發行卻打破了人們對於普通郵票的認知,

上演了郵票收藏界的“逆襲記”。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民居郵票是原郵電部於1986年4月1日開始發行的,

至1991年6月11日止,歷時5年,共計發行4套21枚。

分別是編號普23,14枚,普25,2枚,普26,3枚,普27,2枚。

從面值設置上分別是

1分(內蒙古)、

1.5分(西藏)、

2分(東北)、

3分(湖南)、

4分(江蘇)、

5分(山東)、

8分(北京)、

10分(雲南)、

15分(廣西)、

20分(上海)、

25分(寧夏)、

30分(安徽)、

40分(陝北)、

50分(四川)、

80分(山西)、

90分(臺灣)、

1元(福建)、

1.10元(浙江)、

1.30元(青海)、

1.60元(貴州)、

2元(江西)等21種,

面值共計人民幣10.845元。

1986年4月12日至1991年4月25日,郵電部發行了4套民居郵票,共21枚。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區有著風格各異的民居住宅。

這4套郵票展現了多彩多姿的民居建築。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一、特點

1、是中國在普票設計上首次向社會徵稿。

共有20套圖稿參加競爭。

其中有19套圖稿由中央 工藝美院的師生創作設計,1套圖稿是郵票發行局設計室創作設計的,經郵票圖稿評審委員會討論,確定了 2套圖稿,報郵電部審批,一套以民居為圖案,一套以中國古建築為題材民居郵票,最終民居圖稿中選。

2、首次在整版郵票的紙邊上標明普通郵票、票名和第幾組;

3、首次採用90分和1. 10元的面值;

4、首次用整數和小數點的方式表示面值,如1.10元、1.30元。

5、普23有兩種全張,一種全張為60枚,

一種全張為100枚,普25、普26和普27全張均為60枚,原因在於印製郵票的印刷機不同,並造成了郵票齒孔度數的不同,如20分“上海民居”有粗齒和細齒之分。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6、民居郵票設計者採用了裝飾性的畫法,描繪了中國各地獨具特色的民間住宅。

這些經過藝術加工提煉的民間建築,顯得精巧而美觀,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濃郁的民族風格。

除“福建民居”外,設計者在每一圖案中均排列兩幢以上同一風格的民宅,

突出建築結構和形式上的不同,構圖飽滿,錯落有致,

既襯托出主體建築,又使畫面富有層次,具有村落的整體感。

建築圖案或以環境顏色(如內蒙的綠色草原、東北的黑土地),

或以建築材料的顏色(如青磚、竹子、黃土),

或以建築裝飾色彩為基本色調,

再配以其它顏色進行點綴,

並用線條勾勒,顯出建築的清晰輪廓,

樸素的色彩與古樸的民居風格非常和諧,

突出了民居質樸秀麗的韻味,

普23、普25、普26均以白色為底,惟獨普27以綠色和橙色為底。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7、郵電部於1989年3月10日,發行了普25民居郵票一套2枚,郵票分別為1. 30元、1. 60元,主要用於包裹和國際郵 件郵資。

1990年7月,國內郵資調整後,為了滿足郵政通信對郵票面值的需要,郵電部於1990年9月20日、1991年4月25日又 陸續發行了 2套“民居”郵票,普26全套3枚,

其中15分面值的 “廣西民居”郵票為外埠明信片郵資、

25分面值的寧夏民居郵票為國內航空信函郵資、

80分面值的山西民居郵票為郵政快件郵資,

普27全套2枚,其中5分面值的山東民居郵票為拼貼機動用郵票,可以分別與10分、20分、50分面值票拼貼為外 埠明信片、航空信函和港澳臺航空信函郵資;

2元面值的“江西 民居”郵票為國際航空信函郵資。

民居普票因選題新穎,受到集郵界的好評。

1989年4月,在郵票發行局、中國郵票博物館 舉辦的《郵票圖稿設計展覽》上,普23被專家評為三等獎。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二、郵票賞析

普23組(共14枚、面值4.695元)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蒙古包:氈包是我國蒙古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帳篷,一般為圓形,古代稱“穹廬”“氈帳”。

蒙古包一般用柳條做骨架,外側包羊毛氈,再在頂部中央設可支起的圓形天窗,是一種可移動式圓形住宅。

在柳條兩側塗料灰草泥代替氈子,即成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鄉村和城鎮,石村豐富,民居一般用石砌牆、高2-3米,稱為碉房。

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頂,有的設外廊。木樑、柱子上有鮮豔的色彩,窗上裝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當地充足的陽光。

碉房順應高原自然條件、農牧業生產、信仰喇嘛教、生活習慣及自衛防禦的需要。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農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牆開山,形如吉林東部山區漢族農民的馬架,故稱馬架房 。

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橢圓頂,極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習慣。

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礎,四面皆土坯牆圍繞,當陰雨連綿之際,牆壁會因潮溼而脫落,房屋壽命難以保持長久。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湖南民居建築平面多為前後兩個一明兩暗的三間組成,中為內院,植以花木,房屋空間高,設有閣樓,建築選型均衡;青瓦粉牆,牆內設有風火牆,背山面水,環境優美。

一般的農民房屋並沒有高大的山牆,如毛澤東同志的韶山舊居就是典型的湖南農宅。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江蘇氣候溫和溼潤、水域豐富,城鎮及鄉村民居大都利用地形、自由靈活地散列在流水縈壞的隙地上,臨河依水而建或跨溪而築。

住房佈局緊湊、一般為2層樓房並建有樓閣。

房層高、牆身薄、出簷深、門窗高大,利於通風,外觀樸素、粉牆灰瓦照影、蠡窗映水,掩映於桃柳絲竹之間形成獨特的水鄉人家。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國最為普遍、歷史是為久遠的住宅形式。其佈局常為“一正兩廂”,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軸線上,坐北朝南,開間、進深、高度和裝飾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兩側的廂房、陪襯著正房。住宅大門多設在東南角上,象徵風水八卦上的“巽門”方位,附會“紫氣東來”的吉祥,以北京的四合院最具有代表性。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傣族竹樓相傳是傣族祖先根據鳳凰降落在傣鄉的姿態演化而建造。竹樓分上、下兩層。

上層住人距離地面2.5米左右,以木樁或青竹為柱。

下層無牆,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雜物,屋頂為雙斜面呈人字型,覆蓋“草排”或瓦。

地板富有彈性,陽光和風經竹縫透入,雅緻舒服。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上海舊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園樓外,以里弄“石庫門”房子最具代表性。

大片住宅成排佈置,互相毗連。

戶內建築佈局緊湊,高2-3層,青瓦坡屋頂,並有小型曬臺,在建築正面和牆頭、大門等外常作簡單的裝飾。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安徽民居其佈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為基本單位,但宏觀世界與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別。

根據當地氣候、地形的特點,安徽傳統的民居建築多為各種造型的二層樓房,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參差起伏,有的層樓疊院,精緻樸素、堂皇俊秀。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窯洞是典型西北黃土高原、黃河上游地區,少雨地帶的民居。窯洞一般寬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黃土覆蓋下,夏季室溫比室外低約10度,冬季比室外約高15度。溫溫度比較穩定,可謂冬暖夏涼。

窯洞有單獨的沿崖式窯洞(土窯)、土坯或磚石的拱式復土窯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窯洞三種。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四川民居廣泛採用全楔式木結構建造,並因地制宜、就地取村、隨勢而築,

以石下基礎,

以木製梁、楔、柱、椽,

以竹隔牆夾樓,

以磚或土,石砌牆,以草、瓦蓋頂,

空間豐富多變,層次錯落有致,造型空透輕盈、色彩清明素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宛似天成,其抗震防水災性好。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臺灣民居的基本形態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頂前後坡落水。

農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廣場可曬農作物。

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則多用四合院,有門廳與正廳的緩衝,秘密性較高。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客家住宅沿著五嶺南麓,分佈於福建西南部及廣東、廣西二省的北部。

“承啟樓”為圓形的磚樓與土樓,其中最大的土樓、直徑達70多米,用3層環形房屋相套、房間達到300多間,外環房間高達4層,底層作廚房及雜用間,2層儲糧、3層以上住人,其它兩環僅高1層。

它是一座對外可防禦、抗颱風、外觀堅實雄偉的古城堡環樓。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黃岩天長街住宅,該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臨街設店面,內部兼作起居室,後部臨水的房作廚房。

全宅的中間部分分三層,第二層空間僅有2.2米高。

以頂閣樓三面凸出,窗臺做得較低,三面都開窗,閣樓窗子開得合宜,住在頂層並不覺得壓抑。整個住宅造型有虛有實,有遍有低,輪廓線不單調。

普25組(共3枚、面值共2.90元)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青海地處高原,是漢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哈薩克族聚居的地區,是因地理環境、自然條件,豐富的建築材料使其民居富麗堂皇而典雅。

前房為高臺階平房,大門凹進,左右兩扇窗戶形式各異。後院的房屋為一樓一底,樓上有凸出的明式走廊。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貴州地區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各民族所居住的房屋區別較大,貴州西南靠雲南、四川地區,多修建郵票中形式的房屋。

該房屋基本與四川民居的木結構特點一致,不同的是這種民居建築在較高地石料基礎之上,房簷前高後低較為平緩,房門常開在左側面靠後。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廣西民居建築主要是木、竹結構,灕江沿岸主要以竹為建築材料,有類似傣族竹樓的竹房。

房屋下部有一高度不大的底層,房前設有小走廊,類似城市建築中的陽臺。在壯鄉,房屋往往依水而建。

普26組(共2枚、面值共1.20元)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寧夏主要是回族聚居,其民居就地取材以土為主。

院牆屋牆均用泥土而築,土牆上加有一定民族風格、習俗裝飾,房簷為單面,形成獨特的風格。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山西民居以土坯大磚為建築材料,常為瓦房。

瓦房的佈局、結構一般以三間為主,院牆和房屋形成四合院,院牆大門和房頂都建有獨特的裝飾。

普27組(共2枚、面值共2.05元)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該地區房屋,尤其廣大鄉村的民居,基本結構形態與四川民居相同,即木結構,有堂屋、臥室、廚房等用房。

但建築材料、房屋質量一般比四川民居要好些,通常是以瓦房為主。郵票上房屋較為“豪華”不是該地區常見的民居建築。

民居系列普通郵票,不普通!

其建築具有東北地區部分漢族住房特點,以石土混合築房壁和院牆,屋頂有一層較厚的泥土,以保護房內的溫度。有的房頂類似東北地區蒙古族 “ 馬架房 ” 的房頂。

該枚山東民居郵票是普 27 組最後一枚,也是《民居》普通郵票發行的最後一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