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貴州首個千億級園區是如何煉成的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經開

from 1993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履歷

to now

1993年

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建立。

2000年

貴陽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0年

按照貴州省一類工業園區、“5個100”示範園區的標準,小孟工業園區正式啟動建設。

2012年

省經信委將小孟工業園區確定為全省打造的三個千億級工業園區之一。

2015年

貴陽經開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是2010年的4.12倍。

2017年

園區規模經濟總量實現1106億元,成為貴州省首個千億級園區;

成為貴陽市首家榮獲“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稱號的區(縣);

連續五年在全省工業園區增比進位考評中名列第一。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12月6日,貴陽海信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檢測、組裝、打包……為完成全年生產任務做最後的衝刺。

↓↓↓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貴陽海信生產車間內,自動化設備正在運轉。 ( 楊婷 攝)

作為西南區的知名品牌企業,貴陽海信剛落戶貴陽經開區時,年產5萬臺電視機,年產值不足3000萬元,在西南地區的市場佔有率只有2%到3%。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搶抓產業集群化發展、項目建設和技術創新、大數據發展等機遇,貴陽海信不僅擴大了生產規模,實現了智能製造,在西南地區的市場佔有率也穩定在15%以上,穩坐西南地區電視製造業“頭把交椅”。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從傳統制造企業成長為智能製造標杆企業,貴陽海信用了21年,其成長曆程與經開區打造全省首個千億級園區的發展歷程頗為相似。管中窺豹,貴陽海信的轉型發展,正是經開區形成產業集聚發展、優化營商環境、依託技術創新促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縮影。

崛起

產業集群造就海信“王國

在貴陽海信工業園內,華昌群建模塑有限公司生產好電視機的機殼後,直接送到海信生產車間,兩個企業僅隔著30米左右的距離。

這樣的“零距離”配套,成為貴陽海信迅速崛起的原因。然而,1997年貴陽海信剛成立時,有90%的零部件需從湖北、廣東等省外市場採購。

“運輸時間長,物流成本高,產品利潤率隨之變低,這一度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貴陽海信綜管部信息管理專員林利說,來到貴陽的第一年,貴陽海信年產彩電僅5萬臺,年產值不足3000萬元,在西南地區電視市場的份額也僅佔2%到3%。

貴陽海信的狀況,也是當時經開區產業發展的普遍情況。於1993年成立的貴陽經開區,雖有良好的軍工基礎,但由於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零部件企業無法形成規模效益,成為當時經開區產業發展的阻力。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為促進產業發展,“十一五”期間,經開區實行“主機帶動”戰略。於是,一個以主機企業為“龍頭”,配套企業“補鏈”上下游的產業集群逐漸形成。

貴陽海信通過與配套企業在海信工業園“聯姻”,實現了集群化發展,產業集群效益不斷凸顯。

◢ 2008年10月,貴州先捷電子公司與貴陽海信成功“聯姻”,專門為貴陽海信的平板彩電配套進行主板貼片。

◢ 這一年,鑫恆泰從青島來到貴陽,開始圍繞海信謀求發展,通過生產鈑金衝壓件及電視模具,迅速成為海信重要的配套企業。

隨著配套企業的增加,貴陽海信不僅實現了自身的發展,也有效帶動了地方配套企業的發展。2010年,已有十餘家企業與貴陽海信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年交易總額超過一億元。貴陽海信本土配套企業數量從1997年的1家增加到2013年的10家,年產值也從1997年的3000萬元增長到2013年的43億元。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海信的智能化生產線

海信的發展

得益於經開區對製造業的大力推進

▽▽▽

“十一五”期間,經開區在工業招商上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奇瑞汽車、勁嘉集團、盤江煤電、國藥集團骨科中藥生產基地等一批大項目相繼落地,為產業集群的快速形成提供了條件。

經開區通過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業,構建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以航空航天、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加工為主導的現代裝備製造產業初具規模。

擁有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小孟工業園不但做大做強了龍頭企業,配套企業也迅速發展。貴陽海信從“孤掌難鳴”到“合力成軍”,成為小孟工業園“主機帶動”戰略的縮影。隨著貴陽海信等主機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地配套企業來到貴陽經開區投資興業,並形成產業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小孟工業園

跨越

技術創新成就行業標杆

經過前期發展,經開區的工業基礎逐漸強大,投資環境逐步優化。在這裡,貴陽海信實現了本地配套,發展穩步推進。

然而,面對市場需求量的增加,企業要擴大生產、做大規模,僅靠本地配套還遠遠不夠。基於此,貴陽海信依託項目建設,擴大生產,拓展業務,

  • 2005年底,引進一條平板生產線,年產30萬臺數字平板電視;


  • 2007年,投資新建一條數字高清電視信號接收機(機頂盒)生產線;


  • 2008年,第二條大屏幕數字液晶電視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完成並投產;


  • 2009年,自籌資金成立科技公司,專業從事電子線路板貼裝;


  • 2011年,建成模組車間,實現模組產業化……依託項目建設,貴陽海信不斷壯大。

對此,林利認為,這離不開經開區對項目建設的支持。當時,經開區積極幫助企業申請中央、省、市補助資金,用於支持企業項目建設。在此背景下,貴陽海信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嚴格把控產品質量。自2010年起,貴陽海信積極參與科研課題數十項,並獨立研發了多項新技術,“海信品牌”逐步成為貴陽製造的一張名片,“海信製造”也成為指引業界發展的風向標。

“在技術上佔了先機,就等於把握了行業的發展態勢,在業內及市場上有了話語權。”

貴陽海信黨委書記溫洪剛說,經過21年的積澱,貴陽海信累計掌握了百餘項先進電子技術,走上了自主研發與科技創新的發展之路。

就這樣,依靠項目建設和技術創新“兩條腿”走路,貴陽海信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西南地區的市場佔有率穩定在15%以上,成功坐上西南地區電視製造業“頭把交椅”。

騰飛

智能製造引領轉型升級

2017年,貴陽海信產值達65億元,同比增長8.3%。產值快速增長的背後,是貴陽海信大力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工業融合的結果。藉助貴陽市大數據蓬勃發展的契機,貴陽海信加快了大數據與工業融合的步伐,引領企業轉型升級。

從2014年起,貴陽海信開始推進工廠車間的信息化再造和智能化升級,引入原材料WMS系統、製造執行MES系統,併成功升級ERP系統,實現了生產全程的數據共享,打通了單個的信息孤島,解決了缺乏高端產品支撐、各部門間數據重複採集、車間作業難以管控等問題,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為擺脫傳統制造業主要依託人工的生產模式,貴陽海信還加快了人工智能在車間的應用,引入精密及重型裝配機器人、平面關節型機器人、自動翻轉機器人、車間物流智能化成套裝備、包裝自動化線體等智能生產設備,廣泛在車間進行智能改造。

其中,2016年,在省、市、區推進“千企改造”過程中,貴陽海信實施了“超大屏幕ULED產業化項目”,引入近30臺智能機器人,升級改造11條生產線,實現了65英寸平面及曲面電視的智能化生產。

通過“大數據+智能製造”,貴陽海信實現了生產的提質增效,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年產能從改造前的90萬臺增加到現在的190萬臺,生產時間由原來的1周縮短至2小時,產品不良率下降了將近30%。2017年,貴陽海信年產值突破65億元,同比增長8.3%,成為貴陽工業加快跑的一個“車輪”。

貴陽海信的轉型發展,是經開區促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貴州首個千億級園區,

  • 一方面

    ,經開區重點發展“3+1”主導產業(高端裝備製造、大數據、新醫藥大健康和現代服務業),打造大數據安全產業示範區、數字物流產業園、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新醫藥大健康產業園五大特色產業園區,不斷壯大實體經濟。


  • 另一方面,以大數據為引領,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傳統制造業融合,實體經濟發展煥發生機,湧現出一批智能製造示範試點項目和標杆企業。

2016年7月,工信部發布2016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名單,貴陽海信成為全國唯一一家上榜的電視製造企業;

2018年8月,工信部公佈2018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貴州航天電器智能製造項目入圍……

目前,經開區智能製造產業已形成以航天十院、貴陽海信、貴陽普天、機電集團等主機企業為龍頭

,以華陽電工、永力軸承、華烽電器等零部件配套企業為支撐智能製造產業集群。

“經開智造”正成為貴陽工業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貴州航天電器藉助科技促使企業邁向產業中高端

園區辦主任李輝:

園區產業發展集約化高端化

“企業從零星化發展到規模化發展,產業從單一佈局到遍地開花,小孟工業園從無到有,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開區園區辦主任李輝說,經開區的產業能夠迅速發展,離不開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離不開全區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區裡對產業的精準佈局。

2009年,貴陽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小河——孟關裝備製造業生態工業園區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5年把小孟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全省最大的裝備製造業基地。2010年10月,小孟工業園區建設的序幕正式拉開。

經開區是貴陽市的傳統老工業基地,儘管擁有航空、航天兩大軍工基礎,但在園區建設初期,我們還是打了不少‘硬仗’。李輝說。

園區啟動建設後,全區上下開始“招兵買馬”。“當時,園區到處是丘陵、山坡,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較落後。”回憶起園區建設初期的場景,李輝記憶猶新。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為了破解發展難題:

▼一方面,經開區圍繞基礎設施做文章,基本完成了開發大道、貴惠大道、金戈路、烏江路、西江路、孟溪路等23條道路建設,形成了快速交通圈,極大改善了物流基礎設施,投資環境不斷優化。

▼另一方面,經開區搶抓國內產業轉移的機遇,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盤江煤電、普天新能源、奇瑞客車、玉蝶電氣、貨車幫、海爾物流、勤邦生物產業園等一大批優強企業相繼落地。同時,通過科學規劃,突出主導產業發展,優先選擇能耗低的製造業,不斷壯大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鏈。

2012年,園區建設初見起色,全省第一次工業現場觀摩會就在小孟工業園舉行,省市領導給予小孟工業園區‘項目質量好、建設進度快、投資強度高’的評價。李輝說。

剛開始,園區產業主要以航空航天、裝備製造、電子信息、菸草、醫藥等9大產業為主,比較雜,主導產業也不明確。

2015年,經開區將原來的9大主導產業,調整為以高端裝備製造、大數據、新醫藥大健康和現代服務為主的“3+1”產業格局,產業逐漸向集約化、高端化發展。同時,園區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基地”的產業規劃路徑,積極打造大數據安全產業示範區、數字物流產業園、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新醫藥大健康產業園五大特色產業園區。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產業的發展方向明晰了,主導產業明確了,發展方向也清晰了,一批批項目相繼落地。”李輝說,目前,全區工業企業達600餘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91家

  • 2013年至2017年,小孟工業園連續五年在全省“100個產業園區成長工程”增比進位考評中名列第一,被評為貴州省十大樣板園區之首,成為貴陽市工業產業發展的主戰場和改革開放的試驗區。


  • 2017年,園區規模經濟總量實現1106億元,成為貴州省首個產值突破千億元的產業園區。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把握時代機遇 成就千億級園區

成為貴州首個千億級園區,是經開區巧用活用國家和地方政策、把握機遇、精準佈局、不斷轉型升級的結果。

25年間,經開區騰飛的背後,是對時代趨勢的精準把握和不斷轉型升級。

经开区:贵州首个千亿级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十一五”期間,經開區實施“主機帶動”戰略,面對只有幾家軍工企業的落後狀況,採取扶持“龍頭”企業帶動發展的方式,配套企業“補鏈”上下游產業集群發展,形成“一業興,百業旺”的強大發展合力,成為貴州製造業的重要高地。

2010年,經開區啟動小孟工業園區建設,2015年,全面調整主導產業,形成以高端裝備製造、大數據、新醫藥大健康和現代服務為主的“3+1”產業格局,產業逐漸向集約化、高端化發展,實現從製造到“智造”的跨越,在市場發展中佔得先機,並在2017年成為貴州首個千億級園區。

而今,面對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時代機遇,經開區緊緊把握貴陽作為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高地的機遇,積極推進大數據與工業、安全產業和服務業融合,不斷擦亮“經開智造”新名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深化與泛珠區域高鐵經濟帶、成渝經濟區的合作,加快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我們有理由相信,善於把握時代趨勢、不斷轉型升級、鉚足幹勁的經開區,必將書寫打造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區的新篇章。

來源丨貴陽日報

統籌丨劉文強

編審丨曾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