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和诸葛亮有何不同?韩信出汉中成功,诸葛亮北伐为何失败?

c陈斌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往简单了说,就一个原因——两者面对的敌人不一样

刘备所占领的地盘,其实和四百多年前他老祖宗刘邦是差不多的,两者也都是汉中王。但是,他们面对的敌人不一样——刘邦面临的是章邯,而刘备以及诸葛亮所面对的是曹魏。

有人说了,刘邦最大的敌人不是项羽吗?怎么会是章邯呢?确实,和刘邦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就是项羽。但是,项羽和他的楚国在东边,真正负责盯住刘邦的,是章邯。

这个问题就有质的不同。虽然说章邯是亲项羽的,但他毕竟不是项羽本人。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战略眼光,章邯都比项羽差一点。而最关键的是,章邯所占据的只有三秦之地的三分之一,他的实力是比较弱的。

而诸葛亮时期就不一样了。蜀汉虽然也拥有当时最富庶的州之一——益州,但是相对还是太落后。而曹魏则是拥有整个北方的全部资源和人口,相比较当年的章邯,实力强大了太多。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天下是一锅粥,刘邦和张良可以通过纵横捭阖来获取博弈的平衡;而蜀汉边上就是吴国,吴国是绝不可能允许蜀汉做大做强的,襄樊之战偷袭关羽,就是明证。



青言论史


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取拿下关中之地,再东出中原,最终灭项羽于垓下。诸葛亮六出祁山,想要克复中原却终不能成,病死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为什么同样的战略路线,却不同的结局呢?

战争讲天时、地利、人和。除了攻击路线差不多,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听从张良建议,与当地百姓约法三章,不动咸阳宫内财宝、美女,静等项羽。项羽进咸阳却大肆劫掠一番,阿房宫是不是他烧的估且不说,反正咸阳城治安大乱。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时候关中平原上的老百姓一定觉得刘邦是大好人。

项羽家乡在彭城,灭了强秦要衣锦还乡,都城也定在了彭城,咸阳一带空虚,有点驻军也不多。主子是打家劫舍的料,留在秦的老巢这帮驻军,也好不到那儿去,欺压百姓老秦人的事也没少干,当刘邦再打回关中,干掉不多的守军后,老百姓非常欢迎,于是刘邦在关中平原上牢牢扎下了根,得到老百姓拥戴,关中平原可是天府之国,粮食、兵员源源不断支持刘邦争夺天下。这就是韩信、刘邦能赢的根本。

诸葛亮出祁山时,魏文帝虽是篡汉当上的皇帝,但汉室衰微几十年了,人心早己不思汉。再加上魏文帝曹丕推行新政,与民休养生息,老百姓好不容易远离战火,过几年安生日子。诸葛亮却又挑起战事,自不得民心。诸葛亮自以为人心思汉,其实他错了。老百姓不关心谁当皇帝,关心是不打仗能安生度日。

军事上,蜀国羸弱,七拼八凑能有个几万人马,加之蜀道艰难,让给养很难保证,蜀军还得自己屯田种良,又当兵又当民。而魏国定都洛阳,长安是其西门户,即防西蜀,又防羌戎,常年驻军十万以上,洛阳守军还有十万以上,随时可支援长安。魏之国力,远超蜀国,兵精良足却专注防守,纵然诸葛亮机变百出,但在绝对实力面前,什么计谋都是无用的。诸葛亮在战略上六出祁山都是错误的,怎能校仿得了昔日韩信之胜?





净月暖阳


韩信不是还定三秦的主将,刘邦虽拜韩信为大将,但没有正式给韩信授兵,直到刘邦灭魏豹,才授兵于韩信。韩信在当时算是刘邦的副将,可以也负责指挥部分军队,但史书中没有突出韩信在还定三秦的主要作用,大多数调兵遣将的命令都是刘邦下达。

刘邦和诸葛亮由汉中出兵攻取关中,其中形势差距很大。刘邦面对的是已失去秦地民心的三秦王,三秦分为三个国家治理关中,本身在军事行动方面就不统一,再加上关中百姓怨恨章邯等人出卖秦人,而刘邦入咸阳后约法三章,双方民心差距很大。

刘邦出关中时,通往陈仓的散关道还没有被世人所熟知,所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得以成功。

诸葛亮北伐的时期,面对的不仅是整个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且曹魏位于洛阳的中央精锐随时会往关中增援。与此相比,当时项羽在征讨齐国,完全没有空去管关中的战事。

再就是诸葛亮北伐距离刘邦已有四百年历史,散关道、斜谷道、子午谷道、骆谷道都已经被后人所熟知,曹魏在各路道口都布置了军事据点,散关门前有陈仓,斜谷之外有郿县,骆谷之外有长城,子午谷外更是临近长城周边的县城,通常还没出谷就要被堵在谷口。

当时赵云、邓芝疑兵出斜谷正是被曹真压在谷口打,很快就战败了。姜维有一次出兵骆谷,司马望、邓艾扼守长城,姜维连进攻都不敢。

另一方面,蜀汉在关中地区是没有群众基础的,即便诸葛亮敢强行突进关中腹地,也没法在短时间内建立有效统治,在客场作战,蜀军的补给始终比不上魏军。刘邦则不一样了,他进攻关中的时候连续攻下各县,虽然废丘的章邯驻守一年都没有被刘邦击败,可是在围攻章邯的同时,刘邦已经征服了关中,甚至自己建立都城,封太子,赏赐功臣,完全不把还没灭掉的章邯放在眼里,可见刘邦的群众基础太强势了。


最后还有一点很大的差距,诸葛亮时期的汉中不是发达经济地区。当年曹操攻占汉中后,把汉中半数人口迁移到北方。因此汉中产粮薄弱,不足以维持蜀军北伐,诸葛亮除去长期在前线屯天外,还要经常发动蜀地官员往汉中运粮,这意味着诸葛亮的补给远比刘邦吃力。

刘邦时期的汉中兼巴蜀是秦朝的产粮重区,经济没有受到过摧残,在刘邦平定天下后,还专门允许吃不饱饭的百姓到巴蜀生活,暂缓饥荒。而诸葛亮所得到的巴蜀之地,是经过东汉末年多场动乱后稳定下来,蜀地的经济得到恢复还是诸葛亮治国有道的成果,没有诸葛亮的蜀地情况只会更差。

可就算诸葛亮是治国奇才也没法突破时代的局限性,蜀地的经济实力难以维持长线补给,汉中的生产力早已被曹操重创,诸葛亮就是在这么一个烂摊子下把有限条件做到最好了。


苏沉船


1:对手不同。项羽跟司马懿没法比,项羽被称为战神,而司马懿被称为天下第一守将。刘邦从汉中出来是要打仗夺回天下的,项羽采取的是以攻对攻,而司马懿采用的是尽可能的守,没有绝对把握不攻。

2:资源不同。都知道打仗就是打粮食,谁都粮食多就能打仗打的时间长。在刘邦出汉中的时候,韩信已经在汉中囤积了很多粮食,项羽呢,虽然占据着中原,但是他挥霍无度。而诸葛亮呢虽然出汉中也有粮食,但司马懿所在的魏国是当时面积最大的,还占据着中原一代,有丰富的粮食产量。所以诸葛亮只能快打,而司马懿可以拖。

3:朝廷观念。刘邦当时可谓是当时的明主,项羽呢只能说是暴君。而诸葛亮呢,刘备死后,刘婵无用,容易听信谗言,第一次北伐就差点成功。

而司马懿,曹丕虽然没法跟他父亲相比,但是跟刘婵相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4:民心,项羽坑杀20万秦军导致刘邦出汉中变成民心所向。而诸葛亮虽然有恢复汉室的野心,但是那时候民心都希望安定,不希望再打仗了。


老梁演故事


韩信和诸葛亮,根本不是同一类的人才;

韩信是纯军事家,23岁拜大将。没有师承,其战略、战术的运用,两千余年无人能出其右。被历代兵家称为“兵仙”、“略不世出”、“国士无双”的真正的天才!最关键的是;他有极佳的运数,有“择主”的眼光,有大丈夫的决断。投靠了刘邦,认识夏侯婴、萧何,才能令他的天才发挥的淋漓尽致!设想;如果他投靠的是诸葛亮,他能立的功劳,甚至不如魏延更大!因为,他的性格其实和魏延差不多(仅管他用兵比魏延、诸葛都强得多),但跟诸葛亮的战略肯定冲突更厉害。可个人的武艺很可能不怎么样,应该远不如魏延。那么,就更不会被杨仪给他好脸色,那诸葛亮就不会“凭韩信之骁勇”而容忍他了!

诸葛亮是政治家,政治上虽不是三国最顶尖的一个,可也能排在二、三的位置。军事能力也是从低到高,属于边打边学的一类。所以,诸葛亮是天份极高(不是才能天成),接受能力特强。属于“地才”一类,比“人才”高一等。

韩信军事政治能力极强,他对刘邦叙述的“汉中对”没有任何疏漏,一切皆按他的判断发展。诸葛亮是全面的政治能力强,军事政治上的“隆中对”是对错参半。远不如韩信的精辟。

韩信将兵;只要是兵,不论质量、多寡,他都有致胜之方。

诸葛亮将兵;稍有不如意,就作鸟兽散(马谡街亭之败,就是个例子)。而且,移驻汉中的时候,就将兵达20万。却还在《出师表》中说什么“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看他这段文字,好像蜀汉马上要亡国了。却又在后面说“兵甲已足”,意思是可以去扫平天下,兴复汉室了。到底是“危急存亡”还是“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呢?如果他手上,一直只有两三万兵,而且也像韩信的那种有如乌合之众一样的兵,他还敢出征吗?

韩信打仗,用的都是有把握的奇兵、险兵。

诸葛亮打仗,从来不敢弄险。

以上两人的这些特点,就能说明问题;为什么韩信能成功,诸葛亮却失败了!


傲视苍穹39


首先说韩信出汉中夺取天下为什么成功?

1、韩信后方稳固有强有力的支持者萧何、张良、刘邦后顾无忧。

2、韩信治军有方、方略正确团队上下一心兵强将广。

3、韩信团队粮草补给无忧、一心征战

4丶秦末当时的形式不同对手失策。

5、韩信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能破釜沉舟者古有几人?

再说诸葛亮出汉中北伐为什么不成功

1、蜀汉政权自刘备托孤以来权力几分、朝中有几派意见不能统一,不能作到上下一心。

2、诸葛亮北伐乃是无奈之举,一要报答三顾之情。二是为远离政权纷争少受非议。三是要有所作为,完成出山前的夙愿。

3、蜀道艰难、粮道不畅,国为绵弱、缺乏良将精兵,蜀国权力分散朝中分几派。

4丶北伐有反对的声音,后主身边有佞臣丶诸葛亮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者。

5、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操劳过度。

6、对手太强、对方太强经得起耗,蜀国被拖跨。


中國龍507


后人总是喜欢对比前人的功过。比如同为扶汉的韩信与诸葛亮。


都江堰石牛镇楼

其实道理很简单,诸葛亮和韩信性格不同,所处环境各异,自然结果也就不一样。

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曹相国世家》以及《樊郦灌滕列传》等记载所述,韩信兵出关中时并无"明修栈道“的描述,实际上应为樊哙、灌婴等人率兵从祁山道佯攻陇西地区,韩信部从陈仓小道奇袭陈仓,从而夺取了关中之地。


韩信出汉中时,天下并不是铁板一块,楚霸王带领着六国贵族打下了江山,自然也得和六国贵族平分天下,于是他大大小小分封了十几个王国,汉中在刘邦手里,而雍凉则是原秦国三大降将的封地。所以韩信只是以益州之兵马土地敌雍州之兵马土地,加之韩信天性勇猛,善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敢于走奇招,自然收到了奇效。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出汉中时天下三分已定,雍凉驻扎着曹魏聚集的中原各州二十多万人马。诸葛亮等于是拿益州在和中原的雍州,凉州,冀州,并州在拼,实力本就不如人家。

再者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弄险,如同赌桌上的赌徒一般,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也就没有意外的收获了。


以前就是小编的看法,不知道各位看官觉的如何?


电视剧里看历史


这个问题提的比较有水平,韩信是从巴蜀汉中出来争夺天下的成功典型,也是后人一直想争相效仿的,魏延就曾经想效韩信故事,出子午谷取长安,一举而定关中,诸葛亮也是矢志北伐,想沿着韩信的步伐进军关中,但是,他们没有一个能够成功的。

一,双方面对的对手不同,这是最大的差异,韩信时代,关中地区有三个独立的政权,就是章邯等三个前秦降将,关中的老百姓对于前秦的暴政及其反感,对于这三个秦朝降将也不拥护,而且他们的军队都是被项羽吓破了胆的原秦朝败兵,战斗力比较差。

二,刘邦在入主关中之后,宣布废除秦朝的苛政,赢得了关中老百姓的好感,所以,刘邦的军队在关中地区的群众基础是非常好的。

三,韩信的军事才能是千古少见的,有着“兵仙”之称的军事大家,一生之中从无败绩,给后世的军事家留下许多经典战例和教科书式的军事奇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木罂渡河”“拔旗易帜”“背水列阵”“十面埋伏”等等流传千古的军事经典,”定三秦,破魏,伐代,攻赵,收燕,灭齐,垓下一站全歼楚军”,成就了一个王朝,创造了千古神话。

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就不会对韩信的成功感到奇怪了。而诸葛亮一心效仿韩信,也想成就名垂青史的一代奇迹,但是他没有想过自己是个什么角色,没有想想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国情和对手。

一,跟韩信面临的对手不同,诸葛亮面对的是统一的,强大的曹魏政权,是曹操培养锻炼出来的百战名将和精锐之师,无论是国力,军事能力都远在蜀汉之上,蜀汉政权不仅仅兵微将寡,而且国力衰落,连支撑几个月战争的后勤保障都做不到,就这样的背景条件,诸葛亮还不顾一切的北伐,从根本上就没有什么成功的希望,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即使是韩信复生,也很难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打败曹魏。

二,韩信是“兵仙”,诸葛亮也想成为一代兵家大神,可惜只会纸上谈兵的诸葛亮距离韩信差的太远,他自27岁投靠刘备,直到43岁都没有接触过任何军事行动,仅仅从事后勤,征税,征兵,行政管理等工作,而刘备集团能够参与军事行动的是庞统,法正,马良。刘备从来没有让诸葛亮染指过军事行动,说明“老于兵革”的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极不认可,事实证明,刘备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诸葛亮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马谡,除了南征的时候打过几个处于原始社会的彝族土寨子,此外几无胜绩可言,七年的时间里穷兵黩武,劳师糜饷六次出兵而颗粒无收。

三,跟关中老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不同的是,关中地区的士族豪强以及老百姓已经认可了曹魏政权,他们对于代表残汉的蜀汉政权已经没有什么好感了,尤其是诸葛亮的穷兵黩武导致关中地区兵祸连结,对于关中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建兴九年,诸葛亮的所谓“上邦刈麦”,并不是抢收麦子,因为当时是三月份,麦子还没有熟,诸葛亮是铲了当地老百姓的麦苗,这样的强盗行径,在关中地区的老百姓心目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就注定了诸葛亮的办法得不到关中地区的士族集团以及老百姓的拥护。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是注定没有丝毫成功的希望的。


狼的影子319


两方面原因,

1-内部

韩信的后方是刘邦萧何,无顾虑。

诸葛亮后方是刘禅,刘禅先不说,就蜀汉内部的四派明争暗斗就够诸葛亮喝一壶,诸葛亮的解决办法就是画一个大饼,一统天下后各派都有肉吃,说白了就是用外部矛盾转移内部矛盾。诸葛亮北伐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被动北伐。

2-外部

韩信对手项羽选择主动出击,如果项羽按兵不动,韩信还真不好打。

诸葛亮对手司马懿直接按兵不动……

补充:蜀汉内部四派,即江北派,北荆州派(主动跟随刘备),南荆州派(被动跟随刘备),益州派。其中南荆州派和益州派对蜀汉政权是没有感情的


LookLookOK


首先一点是,他们的对手不同

韩信面对的对手远没有诸葛亮面对的对手强悍。

当时曹魏可是能够同时面对孙刘两家开战的。

其次是韩信是个军事天才,只管打仗就行,后勤保障什么的完全不用操心。刘邦手下能人多呀。

而诸葛亮呢,更偏向于军事谋略一些。带兵打仗还差一点,更何况主家刘禅也不是个很省心的主。

所以造成诸葛亮北伐失败,并不奇怪。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