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寫錯字的火車站,66年不改正,是哪個站?你怎麼看?

陽中華


題主說的這個火車站的確真實的存在,就是1952年投入使用的甘肅蘭州火車站,他的火車站的題字是有當代著名的書法家,被稱為“簡牘之父”的張邦彥書寫的。

他給蘭州火車站的題字很有特點,我們正常的書寫“蘭州”的蘭字一般最後一橫是主筆,是最長的一筆,但是在張邦彥的題字中,他反著寫,把蘭字的第一橫寫的很長,最後一橫反而寫的最短,和我們現在學習和使用的標準漢字差別很大,所以很多人認為張邦彥先生寫了一個錯字,在網上的爭議和很多。


一部分人認為這明顯就是一個錯字,可能是書法家寫錯了,還有可能是工人在安裝的時候,把這三個橫給裝反了,然後就將錯就錯了。我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安裝的時候都會有圖紙和書法作品的複印件,安裝錯誤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更多的人認為這是一種書法藝術的寫法,這個寫法應該是有出處的,不是隨便寫的。我在字典上查了一下,並沒有蘭子的這種寫法,不過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寫法和他的寫法很相似,也是第一橫最長,張邦彥學習簡牘書法,應該受簡牘書法的影響比較大。

不知道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歡迎討論。


不二齋


蘭州火車站,看看那個字寫錯了。請看下圖:





陽中華


全國唯一蘭州火車站的“蘭”字備受爭議,很多人質疑這個字的正確與否,甚至心底暗暗嘲笑,堂堂蘭州火車站,竟然會把“錯別字”放在這麼明顯的地方。但“蘭”真的是個錯別字嗎,外地人也許不知道,但咱們甘肅人大部分人都知道,“蘭州站”這幾個字是當時請的書法家張邦彥先生寫的,他是甘肅天水籍的著名書法家,至今蘭州站,進站口,出站口都是他的書作,他被稱為是“簡牘之父”。

蘭州的“蘭”寫成上長下短其實主要的原因是解放後,很多字體被規範為簡體字,包括蘭州的 “蘭”,書法作品裡面習慣用未規範之前的字體,橫豎長短,甚至筆畫順序等等都與現在的簡體字甚至繁體字都有較大的差別,這個是"蘭"字是另外一種書寫方式,蘭州車站寫成這樣,更能體現書法家的一種個人風格。

在書法界,對文字的形態要求並不嚴格,俗話說:草書三分賴,書法家張邦彥先生把“蘭”字寫成這樣並不是寫錯,而是故意用他自己的風格寫成如此書法體,我認為“蘭”字寫成這樣沒有什麼可爭議的,他只不過是一個書法家個人書寫風格的體現,也並不是錯別字,一個字在書法界有很多種寫法,一個人和一個人的風格不同罷了,“蘭”字寫成這樣,歸結為張邦彥書法家的個人寫法就對了。希望我的回答能解開您的疑問,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草根趙小武


火車站代表一座城市的發展和歷史,一般幾乎不會見到哪個火車站的站名寫錯的,而唯獨1952年10月投入使用的蘭州站的站名,總讓人誤以為是個錯別字,其實內有深意。

蘭州站的“蘭”字是上面的那一橫最長,下面兩橫很短,看起來就像是簡體字的“蘭”字倒著寫,寫錯了,也正因如此,讓每一個來到蘭州的人對蘭州站印象深刻。

正常來說,我們見到的火車站站名不是正規簡體字就是繁體字,比如蘭州站正規的寫法應該是如下圖這樣的:

而真實的蘭州站的“蘭”字卻給人一種寫錯了的錯覺,聽說曾還有人建議更正過來,但自1952年蘭州站開始使用至今已經過去66年了,期間還進行了多次火車站的改造工程,到2014年才有瞭如今的規模,但這個所謂的“錯別字”卻從沒有變過。

蘭州站的題字原本就是由中國近代著名的書法家,有“簡牘之父”稱謂的張邦彥所寫,張邦彥是甘肅天水人,家族自古就是著名的書藝傳家,他寫的字也包含了強烈的個人色彩在裡面。

而蘭州站這個所謂的錯別字,較真兒來說,應該算不上錯字,而是包含了張邦彥的書法特點,和書法家對蘭州這座城市的理解和寄託。

在古人書法大家中,顏真卿的書法,很多字也不是正規的上短下長之類的,顏真卿書法更多的是上長中短下長,這都是書法家個人特色的體現。

蘭州站的“蘭”字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張邦彥當時希望蘭州在城市的發展,祖國的發展中與眾不同,於是故意將蘭字倒過來寫,便形成了如今的“上長下短”結構。

不過我覺得這樣寫的站名才更有特色,更能代表蘭州,也更能代表歷史,且不管當初張邦彥是否真的故意寫“錯”,就拿書法來講,他是不同於電腦打印體的,它也更具特色更代表文化。

火車站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外來人員對城市的第一印象,我相信蘭州站的特點和與眾不同都足夠代表蘭州的發展和進程。


李阿冰


這個字念蘭,別管怎麼寫,字體如何,那短那長,我就知道它念蘭就夠了。噱頭,哪行哪門都愛搞,這也是一種潛意識的記憶加強,就像我鄰居,經常見面打招呼,偶爾還打牌打球,可突然有一天開業主聯歡會,我主持他有節目,到了他時我猛然發現我忘了他的名字,只能自己嘀咕,這人住我對門,老婆身材挺好,孩子胖的跟球一樣,打牌輸了不愛給錢,打球上次給了我一肘子,對,他姓朱,朱肘子,不對,朱州山,對對!這貨叫朱州山。

這就是一種記憶加強,如果那個蘭字寫的四平八穩,肯定不會讓人印象深刻。

還有亳州的華佗庵,這華佗,佗字是單人旁吧!結果寫成了掛耳旁,寫錯了沒,寫錯了。可它是郭沫若寫的啊!那就沒錯了,後面導遊還會著重介紹,這個字是為了紀念華佗發明了麻沸散,而麻沸散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羅,這個佗寫成陀,就是為了頌揚華佗的功勞,你們信嗎?



半途說書170


火車站是一個城市的門戶,同時,獨具特色的火車站也是一個城市的名片。


每個火車站,都有站名。站名的書寫,往往不一而足,各具特色。


甘肅省省會城市蘭州火車站,1952年10月投入使用的蘭州火車站站名,總讓人誤以為是個錯別字,其實內有深意。


蘭州站的“蘭”字是上面的那一橫最長,下面兩橫很短,看起來就像是簡體字的“蘭”字倒著寫,感覺像是“寫錯了。”


蘭州站的題字是由中國近代著名的書法家,有“簡牘之父”稱謂的張邦彥所寫。



張邦彥是甘肅天水人,家族自古就是著名的書藝傳家,他寫的字蘊含了強烈的個人情感和獨特的個人特色。


蘭州火車站的“蘭”字給人一種寫錯了的錯覺,故而,曾有人建議更正。


但自1952年蘭州站開始使用至今已經過去66年了,期間還進行了多次火車站的改造工程。


到2014年才有瞭如今的規模,但這個所謂的“錯別字”卻從沒有變過。



其實蘭州站這個所謂的錯別字,較真兒來說,應該算不上錯字,而是包含了張邦彥的個人書法特點,和書法家對蘭州這座城市的理解和期望。


在古人書法大家中,顏真卿的書法,很多字也不是正規的上短下長之類的,顏真卿書法更多的是上長中短下長,這都是書法家個人特色的體現。


“上長下短”貌似寫錯了的蘭字,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解讀,即說張邦彥希望蘭州的發展,與這個獨特的字一樣,別具特色,與眾不同。


24幀半




隴西一塊五


因為古時的文化人太少,一個村中只有幾個能寫作的文人,解放前這邊有一個文化人,給窮人寫年對聯都搞笑留傳至今,他是這樣寫的,《玄田類禾中,二十八疋蟲,》那家人不懂的字聯,年三十高興的貼上過年了,大年初一拜年者懂字的人看後,對那家窮人的家人說後才明白,分明是罵他家人《畜類種,王人蛋,》,這個也是叫文人教書先生,?

這個蘭字的錯與對,主要是本地區人都服從,關建後人也沒有去更正他,這說明了書法的亂橫之派,沒有什麼明確的規定,?





龍華中


蘭州站啊!怎麼看都不舒服,至於為什麼不改是不是書寫人的地位高這個錯字也有存在的價值?



流動的清泉1540518


這個事我以前看到過,但沒有鑽研過。

用“錯字”寫站名的是蘭州車站。它出自書法家、漢文字“簡牘”學者張邦彥手筆。我沒有研究過漢簡,但我相信張邦彥先生不會信手塗鴉。作為一個南來北往有無數人經過的大城市的車站站名,張邦彥這樣寫,一定有其出處,一定有其道理,否則絕不會以普通人都知道的“錯字”示人,留下千古笑柄。

甘肅是一個文化大省,當地崇尚書法的人極多。張邦彥先生當初為什麼這樣寫,我還需要找找相關資料。但其用心中一定有基本的一點,即引人關注,以宣傳祖國的文化知識,宣傳漢文字知識。我沒有去過蘭州,但我知道這個事,慚愧的是沒有上心。

隨後補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